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包括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1)确定水利(水电)标准化工作范围。经协调,国家技术监督局明确规定了水利行业产品标准的归口管理范围;规定水利行业强制性标准的代号为SI,,推荐性标准的代号为SL/T。
(2)制定与发布了《水利(水电)行业标准管理办法》。规定标准制(修)订的技术要求;规定标准审查、报批、发布、实施、监督的要求。
(3)编制水利(水电)技术标准体系。
(4)制定与发布《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根据标准化“统一、简化、协调、优化”的基本原理,对制(修)订技术标准做出了统一规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前引部分(标准封面、扉页、发布通知、目次等),正文部分(总则、术语、代号、计量单位、技术内容等),补充部分(附录及附加说明)及“条文说明”等,并提出以下要求:①标准的制定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及方针政策;与同级标准应协调一致;行业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②标准规定的技术内容应正确无误,文字准确简练、逻辑严谨、通俗易懂;章、节、条、款的划分及编排格式等应符合编写规定。③制定标准必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必须认真研究和吸收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
为今后制定水利技术标准化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水利部组织编制了《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以水国科[2001] 150号文批准发布,自2001年5月8日起实施。
列入《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的水利技术标准共615项,其中国家标准113项;列入附表的由水利系统承担编制的国际标准4项和水利系统的国家级标准物质51种。
根据标准体系的内在联系特征和水利行业的具体特点,《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采用由专业门类、专业序列和层次构成的三维框架结构。专业门类是指与水利部政府职能和施政领域密切相关,反映了水利事业的主要对象、作用和目标,体现了水利行业的特色,如水文、水资源、防洪抗旱、灌溉排水和水土保持等;专业序列是指为实现上述专业目标所采取的工程建设程序或技术装备类别,反映了国民经济领域所具有的共性特征,如工程建设方面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技术装备方面的仪器、设备和金属结构等;层次是指一定范围内一定数量的共性标准的集合,反映了各项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该体系表将标准分为3个层次: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
水利(水电)标准化是指在水利(水电)制定、科学技术、水利建设与管理等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标准化对象),通过发布、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全部活动 。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在创建都江堰的过程中总结出了“深淘滩,低作堰”,并把这“六字”经验作为治理都江堰的引水防沙准则。1949年以前中国的水利(水电)标准化进展缓慢,仅发布100多项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标准化工作得到较快发展。1988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发布实施,从此,中国标准化工作纳入了法制管理的新阶段。到2001年10月共制定有关水利(水电)的国家标准51项,现行有效的水利部行业标准合计390项。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79号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组织有关单位的教授和专家编制完成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该条文己经建设部以建标[2000] 234号文批准发布,自2000年10月18日起施行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的内容,是根据工程建设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直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环境保护和其他大众利益的条文,同时考虑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要求而确定的。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由6篇组成,即水利工程勘测、水利工程规划、水利工程设计、水利工程施工、水利机械与金属结构及水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涉及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33项,选定摘录强制性条文742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行业标准化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对强制性标准的制(修)订;加强水资源的节约、配置及保护标准的制定;加强对重点工程(如南水北调工程等)急需标准的制定及加强对水利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等有关标准的制定。大量压缩产品标准,让产品按企业标准的要求进入市场参加竞争;使水利(水电)技术标准更好地为水利现代化服务 。2100433B
水利部水利标准化专项项目——“小水电国际标准的收集与比较”通过验收
2007年9月23日,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在杭州主持召开了由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承担的水利部水利标准化专项项目——"小水电国际标准的收集与比较"验收会议。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修订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推进我国小水电技术标准快速发展,并建议水利部有关主管部门加大小水电技术标准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的力度,推动我国小水电技术不断走向国际市场。
1、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
目前,水利标准化工作从指导思想、计划安排到标准的制定和批准、实施各阶段,还存在许多与wTO/TBT协议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这种标准内容不但多而全,而且细而严。只考虑生产水平,不考虑市场和需求者市场变化。标准制定周期长,更新速度慢,不能快速满足水利事业对标准化的要求。现阶段,需要尽快调整和完善我国水利技术标准体质,以水利现代化和水资源可持续为目标,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水利标准化的质量。
2、调和制度存在的矛盾
标准化的质量管理是新时代蓬勃发展的产物,新事物必定会和旧事物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首先,国家要支持标准化质量管理的发展,就必须支持传统制度的改革,使现有的传统制度能适应标准化质量管理工作的发展。其次,水利企业要改变现有的企业制度,使之适应标准化质量管理工作实施。以水利企业的监理工作方面为例,现行的监理企业制度的弊端已经极大阻碍了水利工程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强化监理企业的改革工作。现行的监理企业在产权上不清不楚,没有将权利和责任落实到位,仍旧是政府干预企业的模式,并且在管理存在着不科学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在强化监理企业的改制,监理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现代企业制度应该具备以下这些优点:第一,企业的合伙人要对企业的发展承担无限的连带责任,这意味着即使企业破产倒闭了,企业的合伙人仍然需要对企业的债务的负责,这就使得监理企业的合伙人危机意识增强,在提高其责任感的同时,也就使得监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第二,由于企业的合伙人要承担极大的经济风险,因此可以采取合伙制,将风险平摊,这样一来,企业的高层相互制约,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第三,由于监理的开展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在组建合伙团体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和自己专业不同的监理人员,这样可以相互补充,弥补不足。
3、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企业要提高自身的标准化质量管理的水平,要落实好标准化质量管理的工作,不要张冠李戴,不要敷衍了事,要从日常工作中的细节上下手,把标准化质量管理运用到实际中去。
以水利企业在管理监理业务为例,企业需要在日常监理业务中运动标准化质量管理来提高监理水平,使其在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中有所作为:第一,要建立起品质管控的制度,将监理单位分门别类之时,更将其分等级,有上下之分,从而敦促低等级的监理单位奋斗;第二,监理单位必须要有自己的工作明细,这样才不会忘记自己的职责所在;第三,在监理过程中,必须要有严格的验收标准,而且认真执行,这样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减少违规建筑;第四,设计单位要对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这就要求设计单位跟随具体施工单位工作,切实把握工程的进展;第五,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必要要有质量保证制度,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责任制对于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首先,项目法人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要对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负责,还要与各个单位签订一系列的合同,保证水利工程的平稳进行。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将项目法人的责任确定下来,否则只会让后续工作乱套,无法开展。在健全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过程中,要加强对项目法人的监督和管理,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要不断激发项目法人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4、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方面,在继续保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解决标准化经费的管理新模式,仍以政府安排专项基本为主,加大标准化修订工作的改革力度,尝试采用招标方式编制水利技术标准,探索建立水利标准编制、发行、培训和咨询服务一体化运行机制的可行性。标准体系的标准是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致使技术标准出现缺项、漏项,技术标准是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质量体系的建设。
5、构建水利标准化管理新体制
尽快转变政府的标准化管理职能,政府职能是保证标准化修订机制和程序的公平性。水利行业应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加大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力度、充分发挥中间组织和标准化团体的力量,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使标准化建设向统一、公平和科学的程序运行。
《水利标准化理论与实践》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标准化的现状及问题;我国标准化体制;水利标准与水利标准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水利标准体系的若干界定原则研究;水利标准体系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水利综合标准化;水利标准的实用性评价研究。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世界贸易组织,标准与标准化,国际标准化,中国标准化,中国水利标准化,中外标准化比较,中外水利技术标准案例分析,加入WTO对中国水利标准化的影响,面对WTO的中国水利标准化。书末附有: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TBT协定),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要成员国标准化机构及其标准代号,中国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代号、批准发布部门,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水利技术标准体系简表,新纳入水利技术标准体系的水利信息化标准统计,以便读者查阅使用。
本书适用于水利工作者及广大关心标准化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