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使空气质量达到环境质量标准,对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数量或浓度所规定的限制标准。颗粒物PM10 50/150 μg/m3(日均,一级/二级)PM2.5 35/7...
做环评还是填写环境保护登记表?饭店大气污染物首先看是否使用燃气或燃煤设备,如锅炉、直燃机之类的如果有的话 大气污染物主要是 SO2 颗粒物 氮氧化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或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控制锅炉污染物排放,防治大气污染,国家环保总局制定《锅炉大...
福建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福建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解读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解读 周扬胜 张国宁发布于 2007 年 10月 03日| 4 次阅读 字体:大 小 摘要: 水泥窑往往会因工况不稳定造成 CO 预警等不正常情况出现,此时水泥窑不能 停止生产,而电除尘器却出于安全考虑(防止爆炸)通过自动控制程序关停 (这是水泥厂 设计规范要求的) ,造成水泥窑粉尘超标直排。即使按目前工艺控制的较先进水平(静电除 尘器与窑的不同步运转率为 0.5%)测算,此时的年超标 排放总量也与除尘器正常达标排放 总量是相当的, 数量十分惊人, 为此标准提出了上述非正常排放控制要求。 照此要求, 使用 电除尘器需安装现代化的自动测量与控 制系统,进行精确、有效的工艺控制,而 100%保 证电除尘器与水泥窑的同步运行, 从目前工艺装备水平看实行难度非常大, 但高效布袋除尘 器在这方面有明显的 环保优势。可见,今后新建生产线应该要求采用高效布袋除尘器,这 是
在《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2013)发布之际,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负责人接受了记者采访,就如何理解、贯彻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控制)系列标准,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修订《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背景是什么?
我国是水泥生产与消费大国,2012年水泥产量达到22.1亿吨,占世界水泥产量的56%,现有规模以上水泥生产企业约4000家,其中水泥熟料生产企业2400多家、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600多条。水泥工业在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据统计,我国水泥工业颗粒物(PM)排放占全国排放量的15%-20%,二氧化硫(SO2)排放占全国排放量的3%-4%,氮氧化物(NOx)排放占全国排放量的8%-10%,属污染控制的重点行业。水泥工业执行的现行标准为《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主要控制PM,要求水泥企业在各种通风生产设备及作业点采取高效除尘净化措施;SO2、NOx、氟化物等控制指标在原(燃)料品质较好、运行工况稳定的条件下基本可实现达标排放。
进入“十二五”后,环保形势的变化对水泥工业的大气污染防治、特别是NOx总量减排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40号)、《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发〔2012〕130号)、《关于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14号)等文件明确规定2015年水泥行业NOx排放量控制在150万吨,淘汰水泥落后产能3.7亿吨;对新型干法窑降氮脱硝,新、改、扩建水泥生产线综合脱硝效率不低于60%;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对水泥行业实施更加严格的特别排放限值。
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通过制定、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排放标准作为控制污染、减排总量、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的重要抓手,需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及时提高控制要求。为此,环境保护部于2012年启动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修订工作,修订草案经多方征求意见、反复论证,通过技术和行政审查之后会同质检总局正式公布。
2、为什么制定《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水泥生产分为以石灰石、粘土等为原料正常生产以及在生产同时利用水泥协同处置窑处理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受污染土壤等两种方式。针对上述两种生产过程的污染物产生及控制方式不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2013)分别提出了排放控制要求,构成了完整的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体系。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成熟技术,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应用经验。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对于缓解我国固体废物处置能力不足所造成的巨大环境压力、提高应急处理突发事件废物处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控制环境风险、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水泥企业协同处置废物种类主要限于常规的工业废渣,如电厂粉煤灰、高炉矿渣、硫酸渣等,燃料替代率低,危险废物、社会源废物(生活垃圾、生活污泥等)、污染土壤以及有机工业废物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刚刚起步。为此,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工业信息化部等国务院相关部委印发了一系列关于推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发展的文件,预计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将迅速发展。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遵循全过程污染控制原则,针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污染节点,通过入窑废物种类限制、废物中有害元素的投料控制、投料点的选择、烟气污染物治理、水泥产品质量等关键环节进行全过程污染控制,分别提出对应的控制措施。为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环境保护部还配套制定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662-2013),具体规定了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过程前端和末端控制的环保技术要求。《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及其配套标准的发布实施,对于规范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依法开展环境监管、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修订内容有哪些?
我国早在1985年就首次发布了《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1996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2004年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适用范围在原有水泥原料矿山开采、水泥制造、水泥制品生产的基础上,增加了散装水泥中转站;(2)调整现有企业、新建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增加适用于重点地区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3)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明确要求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执行相应的污染控制标准。
新标准重点提高了颗粒物、NOx的排放控制要求。根据除尘脱硝技术的进步,新标准将PM排放限值由原标准的50mg/m3(水泥窑等热力设备)、30mg/m3(水泥磨等通风设备)收严至30mg/m3、20mg/m3;将NOx排放限值由800mg/m3收严到400mg/m3。考虑到现有企业需要进行脱硝除尘改造,标准规定新建企业自2014年3月1日起执行新的排放限值,现有企业则在标准发布后给予一年半过渡期,过渡期内仍执行原标准,到2015年7月1日后执行新标准。
新标准在原有污染物控制项目(PM、SO2、NOx、氟化物)的基础上增加了氨(NH3)和汞(Hg)控制项目。NH3排放是水泥窑烟气脱硝衍生出的污染问题,为防止NH3逃逸导致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上升,以及由此引发的臭味扰民问题,标准规定使用氨水、尿素等含氨物质作为还原剂去除烟气中NOx时需执行NH3排放限值。鉴于水泥生产大量使用燃煤、粉煤灰作为燃料和原料,为强化重金属污染风险防范、切实履行环保国际公约,新标准规定了Hg排放限值。
4、确定NOx排放限值的依据是什么?
水泥行业是我国继火电厂、机动车之后的第三大NOx排放源。水泥行业控制NOx排放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总量减排目标和环境空气质量,必须依据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和可行污染控制措施,确定合理的排放限值。
水泥生产工艺对NOx排放有重大影响。普通水泥回转窑的烧结温度高、过剩空气量大、废气在高温区停留时间较长,NOx排放较多。近年来普遍采用的新型干法工艺,60%燃料在前端分解炉内无焰燃烧,燃烧温度低、几乎没有热力型NOx生成,只产生燃料型NOx。与普通回转窑2.4kg/t熟料的NOx排放强度相比,新型干法工艺NOx产生量可控制在1.6kg/t熟料的水平,削减约1/3的NOx产生量,初始NOx浓度通常为800-1000mg/m3。
可行的NOx控制措施包括一次措施和二次措施。一次措施指通过生产工艺或原(燃)料的改变,如低NOx燃烧器、分解炉分级燃烧、工艺优化控制、添加矿化剂、燃料替代等,减少NOx的产生。采取这些综合措施后,大约可降低20%-30%的NOx排放量,相应NOx排放浓度降至600-700mg/m3;二次措施是指末端治理措施,包括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选择性催化还原(SCR)、SNCR-SCR等烟气脱硝措施,其中SNCR是目前比较成熟可行的技术,脱硝效率一般为40%-60%。
综合考虑上述措施的NOx减排效果及组合采用的可能性,根据已投运的水泥脱硝示范项目可稳定达到的排放水平,新标准确定NOx排放限值为一般地区400mg/m3、重点地区320mg/m3。达到该标准主要通过一、二次措施的综合采用来实现,考虑到一部分现有企业工艺改造难度大或不具备改造条件,也可以单纯通过末端采用SNCR技术来实现(但此时应严密监控NH3逃逸)。
我国水泥脱硝刚刚起步,建成运行的脱硝示范项目均采用SNCR技术,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在国内尚无成功应用案例。国外也是应用SNCR技术较多,SCR仅有2-3套装置在示范运行。此次标准基于SNCR技术确定NOx排放限值,未来随着SCR技术的成熟、环保要求进一步提高,将基于新技术制定更严格的NOx排放限值。
5、新标准实施成本和预期效益如何?
提高排放控制要求意味着环保投资和运行成本的增加。据测算,水泥企业除尘、脱硝等环保投资比例将达到10-12%,环保设施运行成本约12-15元/t水泥。从事处置固体废物的水泥企业需要增加部分投资对水泥窑进行适当的技术改造,以北京水泥厂为例,按照每年8万t的处置规模估算,建设一条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示范工程项目投资约5200万元。
污染物削减效益包括淘汰落后产能削减的污染物量、现有生产线提标改造削减的污染物量、新建生产线增加的污染物量。初步测算表明,实施新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将使水泥工业PM排放将在目前200-250万吨基础上削减约77万吨,削减30.8%-38.5%;NOx排放将在目前190-220万吨基础上削减约98万吨,削减44.5%-51.6%。《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可有效控制氯化氢、氟化氢、重金属及二噁英类物质排放,同时,利用固体废物作为替代燃料和原料生产水泥还可达到减少温室气体CO2排放的作用。
(来源:环境保护部网站) 2100433B
为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政府《广东省打好污染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改善广东省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更有效地控制玻璃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推进玻璃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技术进步。
前期准备
2018年1月,广东省质监局发布《广东省质监局关于2018年度省级地方标准(工业、服务业类)立项工作的通知》(粤质监标函〔2018〕39号),征集省级地方标准;2018年2-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省玻璃行业协会完成了《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标准立项申报,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省玻璃行业协会牵头成立该标准编制组;2018年4月,广东省玻璃行业协会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赴佛山市、肇庆市现场调研,听取当地环保主管部门以及玻璃制造企业对现行玻璃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执行情况介绍;2018年5-6月,该标准编制组在政策法规、污染物特征、标准限值制定、行业发展方面开展了文献调研工作。
文本编制
2018年7月16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立项同意《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纳入广东省2018年度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随后该标准编制组启动了《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文本编制工作;2018年7月27日,该标准编制组召开广东省《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工作座谈会,听取相关企业对开展广东省地方标准制修订的意见建议;2018年8月,该标准编制组对广东省内主要的玻璃企业生产线2017-2018年约45000个实时在线监测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并对前期调研收集到的玻璃企业的产品、生产工艺及设施、治污工艺及设施、主要原辅材料、燃料品种等基本信息进行汇总整理;9月,该标准编制组起草完成《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初稿)及编制说明;2018年10月,该标准编制组对《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初稿)进行专题讨论,并听取部分玻璃企业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发布实施
2019年6月28日,地方标准《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 2159-2019)由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
2019年8月1日,地方标准《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 2159-2019)实施。
地方标准《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 2159-2019)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规则进行起草。
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省玻璃行业协会。
起草人:雷育涛、黄少塔、丘锦荣、陈林、陈志鸿、赵建军、陈鑫、江静茹、方平、高强、王海鹏、魏粉利、蔡倩怡、任明忠、郑晶、陈志航、吴文成、吴颖欣、梁文钟、谢小晶。
新修订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已于2013年12月27日发布,于2014年3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严格了现有企业、新建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增加了适用于重点地区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为切实做好新标准的宣传贯彻和污染治理达标工作,中国水泥协会从行业环境保护出发,站在行业全局高度,策划编辑出版新排放标准宣贯教材。应中国水泥协会的安排,由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的标准编制组成员负责本书的编写工作。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标准修订概况、新排放标准的主要内容、标准实施的技术分析、颗粒物治理技术方案和工程实例、氮氧化物治理技术方案和工程实例。本书旨在为水泥工业污染达标治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方案和工程应用指导。 本书读者对象为水泥生产企业、设备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科研院所设计人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