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围岩松动圈的确定,不仅对分析地下空间开挖后围岩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还能以此为依据确定支护参数。由于许多煤岩巷道或地下工程经常处于一种高水汽环境中,特别是对于一些遇水容易膨胀的岩石介质,水汽环境对围岩松动圈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项目基于水汽环境对岩体物理力学性能弱化的基本认识,从围岩体在加载条件下对水汽环境的力学响应入手,探索水汽环境下围岩松动圈形成的主要源动力。本项目拟结合水汽等环境因素迁移相关的渗流和扩散理论及其环境损伤力学原理,建立基于环境因素迁移、损伤演化和裂纹扩展的时效力学模型,发展基于细观力学的围岩松动圈预测模型和大规模数值计算方法。通过深入探讨水汽环境下围岩松动圈形成过程的裂纹萌生、扩展和贯通机制及其时空演化规律,揭示形成围岩松动圈现象的内在机理和探索围岩松动圈的控制原理。本研究对于发展我国松动圈理论、推动松动圈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意义。
在煤炭开采、深基坑施工、边坡开挖、交通、水工隧洞和地下洞室开挖等岩体工程中,开挖施工扰动将引起一定深度的围岩松动现象,由此产生了围岩松动圈概念及其相关的松动圈理论。高湿度环境对煤巷中松动圈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本项目主要完成了如下研究工作: (1)研究了岩石中的裂纹扩展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并将研究成果在数值计算模型中加以体现。 (2)结合水汽环境迁移的扩散理论、运用损伤力学力学方法,从岩石的细观结构出发建立岩石在环境因素迁移、应力腐蚀和损伤演化相互作用下的围岩松动圈理论模型,特别是确定了理论模型中的相关参数与环境因素变量、应力状态、以及损伤等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围岩松动圈分析的数值模型提供理论基础;考虑到湿度的扩散不仅引起围岩中的湿度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还会导致材料性质的变化,因而在模型中不仅考虑了湿度在岩体中的扩散过程,还表征了材料物性与湿度的联系。此外,还考虑了损伤对湿度扩散的影响作用,形成了湿度-应力-损伤耦合作用的数值模型。 (3)运用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初步实现了相应的数值计算模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程湿度引起的隧洞底臌变形与破坏的分析研究中基于理论模型,初步建立了湿度扩散诱发的岩石时效变形研究的数值模型。并从应力场随湿度扩散和裂纹萌生、扩展和贯通而变化的整个过程研究了岩石的时效变形特性。 (4)研究了不同含水状态下软岩变参数蠕变损伤本构关系,并根据不同含水状态下T2b2泥质粉砂岩的单轴蠕变试验结果,对模型蠕变参数进行反演,得到了不同含水状态下模型各力学参数,并分析了含水率对软岩的蠕变特性的显著影响作用。 (5)考虑到围岩松动圈的形成往往是小变形阶段的破坏与大位移阶段的块体运动有关,因而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RFPA方法的基础上,借助DDA方法进行非连续大位移分析的特点,尝试将RFPA方法与DDA方法耦合,形成了模拟岩层移动从破裂孕育到块体运动全过程的全新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模拟松动圈内岩层移动的孕育、发展和动态演化过程。 上述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篇,一般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收录6篇,EI收录15篇,ISTP收录2篇。 2100433B
金标准水质检测项目相关检测方法分别如下: 1【pH值】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GB/T6920-1986 2【溶解氧】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电化学探头法 GB/T11913-1989碘量法《水和废...
隧道围岩等级与分类的关系。比如说 V级围岩=V类围岩 还是V级围岩=二类围岩
老规范将隧道围岩分成六类,分别是Ⅵ、Ⅴ、Ⅳ、Ⅲ、Ⅱ、Ⅰ,数字越大的围岩性质越好。新规范将隧道围岩分成六级,分别是Ⅰ、Ⅱ、Ⅲ、Ⅳ、Ⅴ、Ⅵ,数字越小的围岩性质越好。所以老规范中的海类围岩就是新规范中的Ⅱ级...
隧道围岩等级与分类的关系。比如说 V级围岩=V类围岩 还是V级围岩=二类围岩
老规范将隧道围岩分成六类,分别是Ⅵ、Ⅴ、Ⅳ、Ⅲ、Ⅱ、Ⅰ,数字越大的围岩性质越好。新规范将隧道围岩分成六级,分别是Ⅰ、Ⅱ、Ⅲ、Ⅳ、Ⅴ、Ⅵ,数字越小的围岩性质越好。这样我们就知道,老规范中的Ⅴ类围岩就是新...
某钻爆法施工隧道围岩松动圈测试与分析
隧道采用钻爆法掘进,天然应力状态下岩体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围岩应力将重新调整,在隧道周围形成松动圈。声波法技术成熟,测试仪器简便,现场操作简单。本文结合北京某公路隧道的工程实践,采用声波法对不同岩性、不同围岩级别的典型断面进行了松动圈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围岩松动圈与岩体的强度、完整性密切相关,围岩的强度、完整性越差,松动圈就越厚,反之,则松动圈越薄。同一隧道断面,围岩松动圈厚度表现出拱顶大于两帮的分布规律。围岩松动圈的测试结果,可为隧道支护系统、变形原因分析及爆破设计优化等提供依据。
综合物探法在公路隧道围岩松动圈测试中的应用
公路隧道在地下原岩开挖中,打破了围岩原有的三向应力平衡状态,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在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形成围岩破裂区,一般为环状,此破裂区即是围岩松动圈。通过应用单孔声波法、折射层析成像法在某在建高速公路隧道中的测试,结果表明综合物探法在确定隧道围岩松动圈方面具有快速、精确、成果互补等良好效果,对于类似工程,能为隧道支护设计提供勘察指导意义,对隧道施工变形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成果登记号 |
20190213 |
成果名称 |
济南泉水形成机理与保护研究 |
第一完成单位 |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
主要完成人 |
李常锁、邢立亭、孙斌、韩连山、彭玉明、秦品瑞、隋海波、陈奂良、李传磊、丁冠涛、李志华、马河宽、宋广增、高宗军 |
研究起始日期 |
2016-05-01 |
研究终止日期 |
2017-06-01 |
主题词 |
济南 泉水形成机理 保护 关键技术 城市建设 对策 |
批准号 |
50178058 |
项目名称 |
生态固化土与强度形成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 |
项目负责人 |
周明凯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武汉理工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2-01-01 至 2004-12-31 |
支持经费 |
20(万元) |
形成机理研究是一切定量分析和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实践表明,在解决黄土地质工程问题时,首先要合理地确定工程地质预报时所必须的工程地质力学模型,这是地质工程问题预测预报的基础,地质模型和数据的精确性决定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离开可靠的地质模型分析任何分析方法和精度都是无意义的,初步研究表明,黄土斜坡(边坡)滑塌作用在产生机理和破坏方式上介于崩塌和滑坡之间,它具有滑动变形的机制、滑床的分布特点,又有崩落、崩塌破坏作用的产物。黄土斜坡滑塌破坏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后缘拉张破坏、滑体坐落、前缘强度屈服(结构剪切破坏)、坡脚鼓出阶段;快速滑动阶段;破体结构解体、崩落和堆积阶段。但目前对黄土滑塌的成灾机理和发生演化过程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理论和试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