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土木工程(本科)
就业方向:土木工程(本科) 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是能在工程建设相关企事业单位(如建设单位、设计院、勘察院、工程咨询单位、市政部门等)从事规划、结构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市场经济大量需要此类工程技术人员,就业前景良好。
工程造价(本、专科)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是可在建筑相关单位(如工程咨询公司、建筑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等)从事招投标、建设项目投融资、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等工作。
建筑工程技术(专科)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是能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监理、工程概预算、资料管理、质量检测、安全管理、材料试验、招投标代理等。
建筑工程管理(专科)
就业方向:从事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咨询单位、造价管理部门等从事招投标咨询、预算造价、各类证书办理咨询、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项目管理、工长施工员、预算员、材料员、质量员等生产操作、技术和管理工作。2100433B
学院现有在校生近2000名,现有教师30名,其中专职教授6名,讲师20名,助教4名,研究生学历占教师的比例84%。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6篇,承担国家课题5项,其中3项是省级攻关课题。
1.本科生全部在江宁九龙湖校区,研究生与博士生在四牌楼校区2..土木工程学院是在创立于1923年的土木工程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著名专家学者茅以升、金保帧、徐百川、梁治明、刘树勋、丁大钧、方福森、方...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在校本部。地址位于徐州市新城区丽水路。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作为学校建院最早的院系之一,三十载筚路蓝缕,薪火相传;一代代土木人砥砺奋进,春华秋实。土木工程学院深入践行学校“大...
在河西新校区,现在的湖南工大正在崛起哦!详细地址是: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路88号!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为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2002年4月成立土木工程学院。2009年,学院在全校率先进行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按本科专业设系,系下设教研室。目前,学院下设土木工程系、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交通工程系和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管理机构,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土木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始建于1948年,是以建筑土木学科为优势,集工、管、理、文、农、法等学科门类为一身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总占地面积近2千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学校目前有教职工1180余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330余人,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11人,各类在校生近2万人。下设15个学院,有1个联合培养博士点,6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30个硕士点,本科教育包括六大学科门类的34个专业。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学校建立伊始就设立的教学单位之一,经过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发展成为具有6个系、9个教研室、6个实验室、10个研究所和1个工程公司以及4个
土木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以专业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专技之长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敬业、创业精神的培养,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获得至少一项技能等级证书。
土木工程学院现有“土木工程”(设计与施工方向)、“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园林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六个专科专业,尤其是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是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筑业人才也是我国当今五大类急需人才之一。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和不断规范,建筑业高级应用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幅度增长,我院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许多工程部门的技术人员,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骨干作用,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作为学校建院最早的院系之一,三十载筚路蓝缕,薪火相传;一代代土木人砥砺奋进,春华秋实。土木工程学院深入践行学校“大应用观、大工程观、大生活观、大文化观”的办学理念,秉承“土实木华 力行践远”的院训,擎划经营,孜孜进取,为区域土建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土木工程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安全工程、工程造价、城市地下空间等本科专业,其中工程管理类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以建筑安全为特色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被列入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通过江苏省学位办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点评审;拥有2个省级教学平台(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4个省级科研平台(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大型工程装备检测与控制实验室、江苏省大型钢结构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地震灾害工程防御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教学团队(江苏省高校优秀课程教学团队、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学院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依托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五大工程”和“卓越计划”,矢志打造一支“德厚学博、敬业奉献、理实兼备”的特色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8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46%,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96.2%,“双师型”教师占比76.1%。专任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省“333工程”人才培养对象、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等国家和省级各类人才15名,师资梯队结构合理、实力雄厚。
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实验条件,建有建筑结构、工程管理与设计、土木工程综合、工程力学等4个专业实验室,并建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筑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930余万元,大型仪器设备总值927余万元,获批江苏省高等教育“三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基地、江苏省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各实验室管理制度齐全,人员配备合理,充分保证教师、学生上课或自主实验要求。围绕地方、行业、企业“三需求”设定实验实训项目,科学安排学生进行实验。上海建工集团、江苏建工集团等数十家大型建筑企业为我院实习实训及就业基地。
学院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多措并举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开展。创立“以注册执业资格需求为导向、以工程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创新能力提高为本位”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确立“厚基础、强实践、能创新、高素质”土建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一主线、二能力、三层次、四平台、五模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了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高校 ”协同育人新路径。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专项2项,获江苏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
学院坚持学科专业建设一体化思路,注重顶层设计,强化产教融合,加强与地方和行业企业无缝对接,形成学校、建设企业、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四方协同”合作新机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36项。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金桥奖、国家质监总局“科技兴检”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各类奖励百余项。1名教师荣获“江苏省建筑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3名教师荣获“徐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学院坚持“以生为本、协调发展”,面向建设工程一线悉心培养“筑具匠心”的应用型土木人才,迄今已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0102余人,学子以“厚基础、善实践、能创新、高素质”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成为建设领域的栋梁之才。近年来学生荣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一等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全国普通高校算量大赛总决赛冠军、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一等奖等国际、国家、省级奖励981人次,1人被评为江苏省2015年度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根据麦可思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统计,毕业生专业契合度达92%,竞争力指数96%。
学院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以服务社会为己任,面向行业需求,着力打造“高校 ”协同模式。与江苏省住建厅、徐州市建设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进行全方位合作共建,建设特色鲜明的建筑安全工程专业,为淮海经济区800余家企业培训工程技术人员近12万人次,为区域建筑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学院与省市地震主管部门合作,打造工程抗震研究与震情服务品牌。依托全省高校中唯一的“省地震灾害工程防御技术研究中心”、“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开展断层研究、地震预警与科普宣传,为区域震害防御提供智力支撑,成果推广应用列入徐州市政府“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获批了江苏城镇抗震防灾能力提升项目,学院被评为江苏省防震减灾志愿者站,连续3次被评为“江苏省十佳应急志愿服务组织”。学院与国家网架及钢结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徐州市质监局创新合作模式,共建大型结构件检测与分析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通过省质检总局的计量认证,可开展多项对外检测项目。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共同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连续2次荣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
学院与中国建工出版社共建了全国第一家高校实体书店和精品图书展示暨学术交流中心,校园书店荣获全国“年度大学书店”、“2019江苏最美书店”荣誉称号,先后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央视《新闻1 1》栏目专题报道;促成建工社累计捐赠价值200多万图书资料,联合出版教材专著16本;先后当选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徐州市腐蚀防护与表面工程学会理事长单位。全国唯一由行业协会出资百万设立的博爱建筑安全奖学金已颁发八届。学院与数十家企业深化战略合作,多家企业在我院设立奖助学金,逐渐形成了大面积、多层次、重精品、结硕果的协同育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