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第1章绪论
第2章羊宝地填土边坡流滑概况
第3章填土边坡水文响应监测分析
第4章填土边坡水文诱灾过程研究
第5章流滑静态液化机理研究
第6章流滑破坏起动过程研究
第7章基于离散元的流滑运动堆积过程研究
第8章基于粒子有限元的流滑模拟
第9章基于物质点法的流滑模拟
2100433B
该书针对流滑这类突发性强、高速远距的灾难性滑坡,对典型案例进行了收集,对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而后以一松散填土边坡为依托,从水文诱灾、破坏起动和运动堆积三个灾变时序阶段出发,研究了其降雨流滑灾变过程。水文诱灾阶段主要是在滑后水文响应监测分析和饱和-非饱和瞬态降雨入渗模拟的基础上,确定了内外因控制作用下的一类滞后型降雨滑坡水文响应模型,并展现了其水文诱灾过程。破坏起动阶段主要是在材料物理力学试验的基础上,从临界状态土力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松散填土流滑的静态液化机理,然后基于数值模拟展现了静态液化区渐近扩展的流滑起动过程。运动堆积阶段介绍了离散元法、粒子有限元法和物质点法三种流滑运动过程数值模拟方法,并对流滑运动堆积过程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出现这种现象,我们这里正在施工的高速公路也出现了很多地段,其主要原因如下: 1、新填路基基底是否软基,如果是软基,没有处理好;(处理:1、等待沉降到位后再揭开路基填土,一层一层填筑碾压到位;2、清除路...
根据产状、倾角确定防护形式,若是下滑可能性较大,不具备放坡条件,建议采用抗滑桩。由于边坡你高度较大(40m),抗滑桩可以在边坡平台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
计算运输车数的时候。 比如你挖1000立方米,运输车每车5立方米,但实际绝对不只200车次。 需要考虑系数,以有计划的安排更准确的车次。
降雨入渗对填土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
以非饱和渗流理论为基础,以广西某变电站填土边坡为工程实例,运用岩土体渗流有限元及边坡稳定性分析软件,分别对该填土边坡在不同时刻下的孔隙水压力分布状况、渗流路径、稳定性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入渗主要通过改变土体孔隙水压力、土体含水率以及基质吸力,从而对边坡产生影响,随降雨入渗时间增大,边坡最危险滑面有下移趋势,安全系数逐渐下降。其中,在降雨48小时至72小时时间段内,填土边坡稳定性下降最为显著。如遇连续降雨情况,该填土边坡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降雨前、后夯实填土边坡破坏模式试验研究
降雨前、后夯实填土边坡破坏模式试验研究——依据相似模型原理,通过室内大型试验箱试验模拟了7 d持续降雨及随后2 h强降雨条件下夯实填土边坡的 变形、破坏特性,并与非降雨条件下的结果作了对比分析,探讨了此类边坡在降雨前、后的破坏模式,指出夯实 填土边坡...
2017年7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乔建平研究员团队承担的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降雨型滑坡泥石流实时监测预警与示范研究》项目,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降雨型滑坡泥石流实时监测预警与示范研究经过四年的探索和努力,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和社会效益。验收组全体专家一致给出成果优秀的评价。
《降雨型滑坡泥石流实时监测预警与示范研究》研究项目2013年启动,2017年正式结题。《降雨型滑坡泥石流实时监测预警与示范研究》系统总结了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原理和分类、监测预警结构、空间预警和时间预警类型和方法、监测预警技术手段,形成了较完整的降雨型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理论和方法体系;在引进日方的滑坡监测仪器设备和实验研究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了精度高、成本低廉、安装简易、信号可靠的多点式三级串联可全域覆盖的地表测斜仪网络系统,成为我国地质灾害监测仪器设备中的首创;通过现场试验和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了降雨诱发滑坡泥石流的临界条件及其破坏过程,建立了滑坡和泥石流不同物源体破坏启动的预警模型和临界雨量标准,形成早期预警研究模式;针对缺资料山区降雨资料缺乏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区的降雨条件、水文特征及下垫面条件,根据产汇流原理,提出了资料缺失地区计算泥石流预警雨量阈值的方法。
《降雨型滑坡泥石流实时监测预警与示范研究》还在成都市龙门山区地震扰动区建设了8处滑坡泥石流现场实时监测预警示范点,已提供成都市相关部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使用。
《降雨型滑坡泥石流实时监测预警与示范研究项目合作期间,中-日双方扩大了学术交流合作的范围,与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土木研究所、日本中央开发株式会社,台湾国立交通大学、中央研究院、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成功大学、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斯里兰卡Inst.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印度尼西亚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andung,泰国Kasetsart University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深化了合作交流,推动了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在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方面研究合作,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增强了我国科研技术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地位和知名度。
《降雨型滑坡泥石流实时监测预警与示范研究》项目验收会专家一致建议,应该采用多渠道的方式将该研究成果延续下去,通过实践检验获取更多、更可靠的监测预警效果。 2100433B
本书选取“5·12”汶川大地震震区的都江堰市白沙河流域作为研究示范区,建立降雨型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并对区域空间的滑坡泥石流进行危险区划分,研发空间降雨型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软件。将典型泥石流沟道物源按4类启动模式进行划分,分别建立降雨条件下4类活动模式的灾害预警模型和临界雨量值。介绍典型泥石流沟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的仪器设备类型和安装范围,以及数据传输等基本情况和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平台的工作原理及数据处理结构。最后对降雨型滑坡泥石流的预警模型、临界雨量、预警标准、监测系统运行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验证,评价目前示范区降雨型滑坡泥石流的发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降雨诱发滑坡型泥石流的启动机理和力学过程比较复杂,单从宏观或连续角度研究可能会遇到瓶颈。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可视化细观测试分析系统,进行室内模型试验和离心机模型试验,并结合离散元数值模拟,从宏细观结合和非连续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降雨诱发泥石流形成的演化规律,并揭示了泥石流的形成机理。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发现降雨强度是形成滑坡型泥石流的关键因素。降雨强度较低时,坡体容易发生分层滑动,一般不会形成泥石流;当降雨强度较高时,坡体容易发生整体流滑后迅速流态化,形成泥石流。不同土体形成泥石流时,所需的临界降雨强度不同,粗砂和细砂坡体形成泥石流的临界降雨强度分别为50mm/h和36mm/h。当细粒含量为10%时,泥石流发生的临界降雨强度为36mm/h,当细粒含量达到20%时,坡体不再发生泥石流。 通过离心机模型试验揭示了接近实际应力场条件下滑坡型泥石流形成过程的颗粒细观组构演化规律和宏观力学特性,离心机模型试验的泥石流形成的宏观演化规律与室内模型试验基本一致,但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幅度大,孔压峰值高,孔压变化规律更接近现场试验情况。 通过模型和离心机试验,建立了滑坡型泥石流细观和宏观力学参数之间的联系。通过考虑泥石流形成过程的非饱和特性和非连续特性,采用微小颗粒模拟水对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PFC3D的模拟方法进行了改进。运用改进后的方法对降雨诱发泥石流的室内模型试验和离心机模型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取得了和模型试验相似的结果。 室内模型试验发现,泥石流“锚杆-护坡”治理的效果比其它三种形式要好。室内模型试验和离心机模型试验发现,在“锚杆-护坡”的滤水固砂作用下,坡体形成“底部细颗粒积聚密实,上部粗颗粒骨架稳定”的相对稳定结构,坡体产生滑动并形成泥石流的机率减小。 本项目从宏细观角度揭示了泥石流的形成机理,不仅为泥石流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细观力学解释,还为泥石流防灾减灾提供了理论依据。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