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序号 |
标题 |
类型 |
作者 |
---|---|---|---|
1 |
不同城市化阶段景观演变的热环境效应动态 |
期刊论文 |
|
2 |
生态防灾:基于生态可持续的防灾规划引导策略与应对机制 |
会议论文 |
|
3 |
城市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及风险管理 |
期刊论文 |
|
4 |
深圳市东部海岸地质遗迹景观的环境敏感性分析 |
期刊论文 |
|
5 |
基于GIS的梧桐山林地增长预测与削减径流生态效益 |
期刊论文 |
|
6 |
深圳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 |
期刊论文 |
|
7 |
基于亚像元分解的不透水表面与植被覆盖空间分异测度 |
期刊论文 |
|
8 |
Evaluation for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mountain areas of Northwestern Yunnan Province,China |
期刊论文 |
|
9 |
The contribution of landscape ecology to sustainable land use research.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
期刊论文 |
|
10 |
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地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深圳为例 |
期刊论文 |
|
11 |
城市生态安全的多种评价模型及应用 |
期刊论文 |
|
12 |
应用CITYGREEN模型评估深圳市绿地的净化空气与固碳释氧效益 |
期刊论文 |
|
13 |
城市土地利用的热环境效应研究――以宁波城区为例 |
期刊论文 |
|
本项研究主要针对现有生态城市研究对城市空间格局的生态约束考虑不足、生态城市建设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综合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学建模、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方法,以正在开展生态城市建设的深圳市为例,在综述生态城市及其评价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依据景观生态学与景观规划的基本原理,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生态学原理;并结合城市景观动态模型,从城市环境问题调控、水土资源持续利用、整体空间格局选择和景观功能分区等方面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调控途径,以期能为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途径。 2100433B
首先,尊重大自然。我们说大自然具有自身的独特演变与更新规律,并且在没有外界力量的干预下,它能够具有很浅的自我修复能力。因此,我们在生态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起大自然的能动性,进而实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
1、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通常是指参加鉴定的专家团根据成果的现状和国内外技术背景所作出的评价,一般有: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空白,国内领先,省内空白等等。2、科研成果指科研人员在他所从事的某一科学技术研...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取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审核权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7]833号)第一条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例——丹麦生态城市建设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例——丹麦生态城市建设 黄肇义博士 杨东援教授 项目概况 1997~1999 项目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综合性项目, 试图建立一个生态城区开发的示范 性项目,在密集区内实现可持续发展。该项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人中密集的 Indre Norrebro 城区进行, 区内有 3 万人。开展该项目是为了建立一系列策略和方法,在地方规划和管理 (21 世纪议程 )中把环境因素 整合为一体,提高市民对地方环境和全球环境的责任感,减少的资源消费量,并推动有利于环境的地方生 产和其他活动 ,项目采取基层组织和区议会之间合作形式,增加市民的参与性。项目从 1997 年 2月 1日启 动。 LIFE 项目 (LIFE 项目旨在通过发展经济推动欧盟和邻近地区的环境改善 ) 拨款,约合 136 万美元,此外还有区议会、地方生态组织、绿色组织和瑞典哥德堡市 Lundby 城区的资金支 持。该项目是丹
项目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索水敏性城市空间形成机理与调控机制。从整体以及局部城市设计两个层面的设计内容出发,构建适应我国水环境的WSUD三元体系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应策略和方法流程,以长春二道休闲商务发展区项目为例,论证了WSUD方法和流程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研究基于防洪排涝的珠三角传统村落水系空间形态,宏观层面提出针对村落的“防、导、蓄、高、坚、护、管、迁”八大防洪方略,中观层面分析珠三角传统村落的防洪排涝模式与水系空间形态的关系,微观层面各防洪构造对水系的生态适应性构建,还原了传统村落防洪的生态智慧;梳理了健康城市与水敏性社区的关系,在明确了水敏性社区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水敏性社区的建构对水灾的规避和社区健康价值提升策略,初步建构了贯穿在水敏性社区设计过程的设计框架;研究了水敏性空间要素及其客观的指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等方式运用MATLAB软件,采用费用数学模型,确定了深圳市水敏性空间要素规模取值范围,最后在深圳前海3、4单元设计案例中进行水敏性空间要素配置应用,并进行相关说明验证;依据人体舒适度评价标准,用Phoenics软件对所要构建的水敏性城市的风、热环境进行模拟与分析,探究水敏性雨水调蓄池空间布局,针对高密度开发区,对不同情况的水体环境进行模拟,优化水敏性调蓄池的空间布局;运用Envi-met软件和Phoencis软件开展设计模拟分析,分别对深圳市屋顶绿化不同布局模式进行模拟和比对,探索利用屋顶绿化改变室外热环境的潜能及效益。开展了面向场所营造的水敏性城市设计研究,揭示了水敏性城市设计在促进场所营造方面的环境价值与四大潜力,并将水敏性城市设计应用在前海合作区3、4规划单元设计中的实践研究;研究了口袋公园与城市海绵体的关联性,对海绵口袋公园的雨水调蓄模式进行划分,开展了基于海绵城市视角的深圳市口袋公园提升模式与方法研究;以Rhino及其图形化算法编辑器Grasshopper为技术平台研究了雨水集流模拟的非线性建筑设计评价与优化策略,通过建立非线性建筑雨水集流模拟模型,选取典型案例建立评价模型并验证。 2100433B
近年来发达国家通过与建筑、景观水敏性分析相结合的雨水利用手段应对城市水资源利用窘况与水生态环境退化趋势,效果显著,但研究一直局限于中微观尺度,无法从城市层面上根本跨越这一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从城市尺度开展水敏性城市空间的应用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申请人在前期工作中,研究了城市滨水空间构成的水敏感效应,了解了水敏性空间网络调控雨水径流的作用。但对其作用机理,及规划调控手段研究还有待深入。本项目以水资源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耦合互动为主线,通过分析水敏性城市空间与水资源耦合交互影响以及作用机理,在MUSIC及GIS分析基础上,建立水敏性空间功能网络模型并对其关键设施布局的适宜性予以评价,提出相应调控路径,建构水生态环境安全格局。本项目尝试构建水敏性城市规划理论框架,研究结果也将为城市水灾害、水危机、水生态环境整体退化等问题的根本解决,从空间资源规划角度提供理论依据。
本书对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发展和实践进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国情,就如何进行自然生态体系建设,如何构建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如何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了探讨。全书共分9章,分别为城市化与生态城市的历史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的支持系统、生态城市的重要基础 ——自然生态体系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及评价、生态城市规划、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国外发达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以及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
本书内容新颖、图文并茂、资料翔实,有较高的研究参考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可供城市科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等领域的科研、管理和决策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