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生态河岸带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区域,它是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过渡带,是两者间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它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本课题针对实际生产的需要,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生态河岸带的边缘特征分析出发,采用野外观测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阐明生态河岸带的水动力边缘效应、生态边缘效应、削污效应等边缘效应机理,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生态河岸带适宜宽度数学模型,并利用VC 和MapObjects,研制生态河岸带宽度仿真GIS系统,结合南京市溧水县白马河的具体情况,计算该河道生态河岸带适宜宽度大小,并通过专题地图,直观给出各河段河岸带的适宜区域。本课题研究可以为保护河岸结构稳定、维护生态健康、控制面源污染提供理论基础,为河岸带设计中确定生态河岸带适宜宽度提供定量计算依据,为河道管理中河岸线的划定提供理论依据。 2100433B
批准号 |
40871050 |
项目名称 |
生态河岸带边缘效应及适宜宽度定量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D0105 |
项目负责人 |
夏继红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河海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9-01-01 至 2011-12-31 |
支持经费 |
40(万元) |
黄石浙江有的几十块钱一吨。驳岸石一般都是用千层石比较好看
你好:约束区也要在暗柱中定义的阴影区和非阴影区,当成一根柱就行了。实例绘图步骤: 1.新建异形柱,使用从cad中绘制截面图(图1) 2.布置角筋(图2) 3.布置边筋(图3) 4.绘制箍筋(图...
黄石浙江有的几十块钱一吨。驳岸石一般都是用千层石比较好看
1Cr18Ni9Ti钢等离子渗氮中的黑层及边缘效应
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在460℃~580℃、气压为400Pa~70kPa、保温4h~8h条件下进行等离子渗氮处理,试验中发现当温度>560℃时,试样表面出现黑层,其主要成分为基体中的某元素与氮的化合物;当气压>35kPa时,由于残余压应力及渗剂量和渗层深度的影响,试样边缘发生体积膨胀,即边缘效应;当辉光不均匀时,边缘渗层深度大于中间部分渗层深度。
河岸带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河岸带是水陆交错带,其生态状况对河流生态系统有着很大的影响。河岸带生态系统综合评价包括:结构稳定性评价、景观适宜性评价、生态健康评价、生态安全性评价等。建立合理有效的河岸带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河岸带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的基础。河岸带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4个层次:总目标层、子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2章 生态河岸带的概念与功能
2.1 生态河岸带的概念
2.2 生态河岸带的功能
2.3 生态河岸带的功能区划
第3章 生态河岸带的边缘效应
3.1 水动力边缘效应
3.2 生态边缘效应
3.3 文化与经济边缘效应
第4章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4.1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内容及特点
4.2 生态河岸带的影响因素
4.3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4 指标值的获取方法
第5章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方法及评价模型
5.1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5.2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体系结构
5.3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的方法模型
5.4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的等级划分
5.5 评价指标标准及隶属度模型
第6章 河岸带生态修复接木
6.1 传统河岸带建设方式的负面影响
6.2 河岸带生态修复模式
6.3 河岸带生态修复材料的选择
6.4 河岸带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
第7章 生态河岸带的管理与规划
7.1 生态河岸带管理的含义与特点
7.2 生态河岸带的管理体系与保障机制
7.3 生态河岸带的规划
第8章 基子GIS的生态河岸带建设与管理
8.1 GIS的概述
8.2 GIS在生态河岸带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8.3 生态河岸带的数据类型及特征
8.4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与GIS的耦合
8.5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GIS的设计与实现
第9章 淮河入江水道河岸带生态综合评价与治理
9.1 淮河入江水道的概况
9.2 淮河入江水道河岸带生态综合评价
9.3 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
第10章 结语
10.1 结论
10.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2100433B
陈振楼、毕春娟、王东启、许世远编著的《城市降雨径流污染与河岸带生态阻控机制研究》选取了上海苏州河流域和温州温瑞塘河流域等若干典型城市河岸带,对河岸带汇水区地表雨水径流的污染形成机制和污染负荷,以及河岸带氮磷营养盐的截留阻控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城市降雨径流多介质渗滤净化系统、城市直立岸带生态箱净水系统、城市雨水原位下渗净化系统和单级、多级微孔跌水曝气净化系统4种生态阻控技术,可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河岸带改造方案中,对改善河岸带生态走廊功能、削减地表径流氮磷等对水体的污染负荷,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针对城市降雨径流的污染物来源广泛、水量大、空间分布不均匀等性质,以及城市河岸带狭窄、硬质化、植被类型单一、生态环境功能下降等特点,分别研发了城市河道硬质型河岸生态滤岸技术和城市河道自然型河岸生态滤岸技术,利用中试装置分别探讨了两项生态滤岸技术对面源径流污染物的净化效率和机制,试图通过对城市河岸带进行生态化改造,在不破坏河岸带原有社会功能前提下增加其环境功能。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理论与修复技术》 以生态河岸带为独立研究对象,从基本概念到基本建设,再到管理方法,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生态河岸带的有关理论和修复技术。全书共10章,重点论述生态河岸带的内涵、边缘效应、综合评价理论、修复技术及GIS技术在生态河岸带中的应用。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理论与修复技术》系统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与应用相结合,既适合从事水利、生态、环境等专业的科研与教学人员阅读和参考,又适合从事河道管理与建设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