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苏铁蕨广布于中国广东及广西,也产于海南(东方、琼中)、福建南部(安溪、平和、云霄)、台湾(南投)及云南(河口、屏边、澜沧、江城、富宁、孟连)。生山坡向阳地方,海拔450-1 700米。也广布于从印度经东南亚至菲律宾的亚洲热带地区。模式标本产地:印度 (Khasya)。
苏铁蕨常野生于较干旱的山坡和路旁,海拔上限1800本种生于山坡林下。喜温暖气候,不耐寒。宜种植于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
植株高达1.5米。主轴直立或斜上,粗约10-15厘米,单一或有时分叉,黑褐色,木质,坚实,顶部与叶柄基部均密被鳞片;鳞片线形,长达3厘米,先端钻状渐尖,边缘略具缘毛,红棕色或褐棕色,有光泽,膜质。
叶簇生于主轴的顶部,略呈二形;叶柄长10-30厘米,粗3-6毫米,棕禾秆色,坚硬,光滑或下部略显粗糙;叶片椭圆披针形,长50-100厘米,一回羽状;羽片30-50对,对生或互生,线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为不对称的心脏形,近无柄,边缘有细密的锯齿,偶有少数不整齐的裂片,干后软骨质的边缘向内反卷,下部羽片略缩短,彼此相距2-5厘米,平展或向下反折,羽片基部略覆盖叶轴,向上的羽片密接或略疏离,斜展,中部羽片最长,达15厘米,宽7-11毫米,羽片基部紧靠叶轴;能育叶与不育叶同形,仅羽片较短较狭,彼此较疏离,边缘有时呈不规则的浅裂。
叶脉两面均明显,沿主脉两侧各有1行三角形或多角形网眼,网眼外的小脉分离,单一或一至二回分叉。叶革质,干后上面灰绿色或棕绿色,光滑,下面棕色,光滑或于下部(特别在主脉下部)有少数棕色披针形小鳞片;叶轴棕禾秆色,上面有纵沟,光滑。孢子囊群沿主脉两侧的小脉着生,成熟时逐渐满布于主脉两侧,最终满布于能育羽片的下面。染色体2n=66。
苏铁蕨是珍贵的古老植物,因外形类似苏铁而得名,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台湾、广东、贵州、云南东南部和印度的部分地区,在福建省还没有资料记载。 苏铁蕨主产云南西双版纳州及河口、屏...
【别名】:贯众 药理作用体外试验:苏铁蕨有较强抗腺病毒(Ad3)活性。对猪蛔虫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苏铁蕨3.54克/千克灌胃稍可缩短家兔凝血酶原时间。【化学成分】:含东北贯众素(dryocrassin)...
苏铁:俗称:铁树,别名:辟火蕉、凤尾蕉、凤尾松、凤尾草,拉丁文名:Cycas revoluta Thunb. 苏铁科、苏铁属,一...
苏铁蕨主要靠孢子繁殖,也可利用孢子和幼叶进行组织培养。采用常规孢子繁殖时,可将具成熟孢子的叶片剪下,装入蜡纸袋中,待自然干燥后孢子散出,播种于泥炭土与河沙等量混合的培养土中,1个半月左右可发芽,再经过1-2个月的培养可长成小植株。如采用成熟孢子进行组织培养,萌发的速度比常规播种快、发芽率高,能形成大量的小苗,大大加快繁殖速度。
家庭养植多采用盆栽。春季3-4月天气渐暖时移栽上盆或换盆。花盆大小视植株而定,以栽植后茎干距盆边3-6厘米为宜。盆过大,浇水后不易干,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容易引起烂根。小型株盆每年换1次盆土,大型株盆2-3年换1次盐土。盆不需要年年更换。移植上盆或换盆时,最好根带宿土栽植。盆土采用酸性腐殖土或沙1份、园土2份的混合土。如果在盆土中再加入2%的复合肥或腐熟的有机肥(如豆饼),效果更好。栽植前,先在盆底垫一些蹄片作基肥,然后剪掉枯根病根,填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埋住根不倒伏为宜,栽植后浇1次透水,放在背阴处培养。
苏铁为阳性树种,喜阳光,应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特别是新叶长出时,如果光照不足,羽状复叶长得又长又弱,会降低观赏价值。适宜生长湿度,4-9月为20-27℃,9月至翌年3月为13-18℃。在炎热高温天气,应移置在疏荫处,避免阳光暴晒,否则会灼伤叶片。冬天应搬人室内越冬,放在阳台上阳光充足的地方或室内明亮处,温度保持在5℃以上,最低不能低于O℃,否则会被冻伤。如果每年都处在低温下越冬,会长期不能开花。南方地区虽然可露地越冬,但入冬前应用稻草将植株包扎,或地膜覆盖盆土后再盖5厘米厚的土保温。
除施基肥外,5-9月生长旺季每月追施2-3次稀薄腐熟的有机液肥(用豆饼、黄豆沤制)。新叶萌发前以氮肥为主,新叶萌发时停止施肥,新叶长出后以磷、钾肥为主。入秋后减少施肥,冬季停止施肥。北方地区上壤偏碱,每月可施2-3次硫酸亚铁200-500倍液或淘米水。
浇水应掌握见于见湿,干透浇透的原则。生长旺季需水量大,应勤浇水,保持土壤有50%-60%的相对含水量。但新叶长出后减少浇水,以免新叶生长细弱,降低观赏价值。冬季减少浇水,盆土可偏于些。苏铁抗旱性较强,但过于干旱,叶片失色变浅,甚至枯干。苏铁虽耐水湿,但积水或持续潮湿时会使叶片变黄,严重时烂根死亡。
苏铁生长缓慢,一般每年只能生长出一轮新叶,老叶也不会自行枯萎凋落。如果老叶过多,可在新叶长出后剪掉黄叶、病叶和部分老叶。新长出的羽状复叶幼嫩柔软,可根据爱好和需要,用铁丝或塑料绑扎成任何形状。
苏铁叶片紧密重叠,通风透光不良,高温多雨季节极易发生。多集中在叶柄、叶背面为害,严重时影响生长,致使叶片枯黄脱落。
防治方法:
种苗消毒;引进或从市场购进后要进行榆查,并放入40%氧化乐果乳油剂8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剂800倍液,或40%敌敌畏乳油剂300倍液中消毒20-30分,杀死种苗上的虫卵和幼虫。加强管理;将植株放在于燥、通风、向阳的地方,定期剪除过密的叶、枯叶、虫叶和部分老叶,改善植株周围小气候环境,减少介壳虫发生。土法防治;①植株少或发生较轻时,可用竹片或硬毛刷将介壳虫刮掉,严重时可将虫密集的叶剪下烧毁。②对若虫涂抹医用风油精600-800倍液。③喷洒草木灰肥皂液。取50千克水、5千克草木灰和125克肥皂混台加热煮沸后,过滤取液喷洒。④将棉球在50克米醋中浸湿后,擦洗叶片上的介壳虫,既可杀虫,又具有促使黄叶返绿的作用。⑤将棉球在白酒中浸湿后涂抹,或用l份白酒、2份清水的混合液,在介壳虫开始活动前(4月)浇灌盆土至表层湿润,每15天浇灌1次,连浇9次。药剂防治;在若虫孵化盛期,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剂1000-15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50%马拉硫磷8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500倍液。也可向虫株喷洒灭害灵、灭蚊药。常因生长期浇水过多,土壤长期过湿,盆土黏重透气不良,或施肥不当,致使根、茎不同程度腐烂,严重时叶枯死亡。
防治方法:
火烧灭菌法剪去全部老叶,用刀刮净茎干上溃疡部位的腐烂组织,用烈火(煤气灶火)对准溃疡部位速烧烤数秒,并反复数次。冷却后,蜡封创伤面,并将整株放入稀释的高锰酸钾水溶液中消毒10分。消毒后晾干,插入消过毒的河秒中,上盖花盆或塑料薄膜,放在光线较暗的地方,促进伤口愈合。在温度为28℃的条件下,一般经过40-60天即可生根,长出新叶。这时应将其挖出,栽入盛有3份腐叶土、6份园土和1份河沙或铁屑混合的培养土的花盆中,放在通风、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继续培养。沸水浸疗法先剪去全部叶片,刮净根、茎上的腐烂组织,将创面浸入沸水中速蘸后取出晾2分,然后再在沸水中速蘸数秒,再取出晾2分。这样如此进行2-3次。待创面干燥后,栽植在经过消毒的沙中,覆盖塑料薄膜,移置树下疏荫处养护。一般经过30天左右即可生根长叶。涂抹药液将腐烂组织用刀刮净,涂抹医用达克宁霜,或40%福美胂100倍液,进行消毒。别名:贯众 药理作用体外试验:苏铁蕨有较强抗腺病毒(Ad3)活性。 对猪蛔虫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苏铁蕨3.54克/千克灌胃稍可缩短家兔凝血酶原时间。
化学成分:含东北贯众素(dryocrassin)。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微涩;凉
药材基源:为乌毛蕨科植物苏铁蕨的根茎。
药理作用体外试验:苏铁蕨有较强抗腺病毒(Ad3)活性。对猪蛔虫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苏铁蕨3.54克/千克灌胃稍可缩短家兔凝血酶原时间。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血;驱虫。主治感冒;烧伤;外伤出血;蛔虫病。
摘录《中华本草》
苏铁蕨属中的一种为强钙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是气候的指示蕨类;对勘探某些矿藏有参考价值;可还可用于火箭、信号弹、照明弹的制造工业上,作为突然起火的燃料;可用来提高稻田氮素营养,也可用来作绿肥,同时,它还是家畜家禽的优抟饲料。
苏铁蕨树形美观,叶痕斑斑,苍老粗壮,圆柱形的茎干,绯红色的嫩叶,观赏价值极高,用作园林观赏植物,效果极佳。
苏铁蕨的根状茎富含淀粉,它的营养价值不亚于藕粉,不但可食,也可酿酒。蕨的幼叶有特殊的清香美味,但在食前须先用米泔水或清水浸泡数日,除去其有毒成分,炒食或干制成蔬菜。
深圳马峦山及其邻近山地苏铁蕨群落特征分析
对深圳马峦山郊野公园、田头山自然保护区和排牙山自然保护区中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 (Hook.) J. Sm.〕群落的组成、种群垂直结构和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3个群落物种的频度、多样性和均匀度进行了比较。根据群落中优势种的重要值与乔、灌木的分层,马峦山郊野公园、田头山自然保护区和排牙山自然保护区的苏铁蕨群落可分别命名为鸭脚木-豺皮樟-苏铁蕨群落、山乌桕-毛棉杜鹃-苏铁蕨群落和红鳞蒲桃+鸭脚木-豺皮樟-苏铁蕨群落。3个群落中,中低层(高度小于10 m)的个体数均占群落个体总数的90%以上,随高度增加个体数量急剧减少。以胸径反映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除苏铁蕨种群外,3个群落的优势种群大都含有一定比例的Ⅰ级(DBH<2.5 cm)幼树、Ⅱ级(2.5 cm≤DBH<7.5 cm)小树和Ⅲ级(7.5 cm≤DBH<22.5 cm)壮树,而Ⅳ级(DBH≥22.5 cm)大树较少,显示3个群落具有不断更新的趋势。马峦山郊野公园、田头山自然保护区和排牙山自然保护区苏铁蕨群落中频度级(FR)为A级(0%≤FR<20%)的种类均占绝对优势,比例分别为57.50%、63.16%和61.70%,E级(80%≤FR≤100%)种类所占比例均较小,但马峦山郊野公园苏铁蕨群落E级种类比例大于D级(60%≤FR<80%)种类,符合Raunkiaer群落频度分布定律。3个群落中,田头山自然保护区苏铁蕨群落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马峦山郊野公园苏铁蕨群落均最低。研究结果表明,3个苏铁蕨群落都处于演替中期,尚未达到顶极、亚顶极状态。
惠城区古寨自然保护区苏铁蕨群落特征研究
对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古寨保护区内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分布的森林群落进行群落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群落郁闭度为0.6~0.8,群落高度在10 m左右,包含乔木、灌木、草本3层;对苏铁蕨种群生活力分析表明,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是苏铁蕨最适宜生存的群落类型;相关分析表明,群落乔木郁闭度与苏铁蕨生活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显著,是影响苏铁蕨能否在林内生存的主要因子。
苏铁蕨
苏铁蕨为乌毛蕨科苏铁蕨属植物,为古老的孑遗植物。主治感冒、烧伤、外伤出血、蛔虫病等。前人对其研究报道较少。本课题组在对苏铁蕨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3个新颖的黄烷醇类化合物,并对其抗肿瘤活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其中brainicine B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显示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本项目拟深入研究苏铁蕨的化学成分,期望得到更多的该类型黄烷醇类化合物,并深入研究其活性。同时,由于brainicine B有两个手性碳未能确定构型且天然来源不足,本项目拟以易得的槲皮素为起始原料合成brainicine B及其可能的四个异构体,协助确定其绝对构型,解决brainicine B天然来源不足的问题,并探讨其构型与活性的关系。本项目将对开发苏铁蕨资源,寻找新型抗肿瘤、抗病毒活性成分提供科学依据。
本项目以发现新颖的和具有良好生理活性的黄烷醇衍生物为研究目标,系统研究了苏铁蕨的化学成分,从苏铁蕨中分离鉴定了49个化合物,包括4个结构新颖的黄烷醇衍生物brainins A-D和1个新的蜕皮甾酮类化合物,抗氧化实验表明新黄烷醇衍生物和部分酚性化合物具有良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过程中发现苏铁蕨含有较多的蜕皮甾酮类化合物,而在采用一些植物病原真菌发酵改性苏铁蕨时,我们发现经燕麦镰孢菌发酵后,苏铁蕨中的蜕皮甾酮含量达到了30.25%,比原药材提高了90%,且其对猪油的氧化保护活性接近阳性对照品(显著强于原药材)。于是我们系统研究了经燕麦镰孢菌发酵后的苏铁蕨的化学成分,从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包括4个蜕皮甾酮类化合物。化学成分研究总共从苏铁蕨中分离鉴定了64个化合物,包括5个新化合物,达到了预期目标。 本项目的另一个研究目标是合成brainicine B。brainicine B的结构在前期鉴定中略有偏差,后修正结构为brainin A(已在本项目2011年的年度总结报告中说明,并发表在2011年的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上)。申请人采用槲皮素为起始原料尝试了多种方法按照既定路线合成目标化合物,成功完成了槲皮素中羟基的选择性保护以及黄烷醇C2=C3的还原,但是后续的羰基还原难以进行,最终没有能够完成brainicine B的合成。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申请人合成了23个黄酮衍生物,包括15个新化合物。并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化学反应,包括6'-哌啶基槲皮素和1个新骨架结构的双黄酮的合成,并探讨了黄酮酚羟基保护的难易顺序,丰富了黄酮类化合物的衍生化研究。 本项目总共发表研究论文6篇,其中SCI收录5篇,还有4篇文章已投稿SCI收录期刊(Steroids,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和 Food Analytical Methods)。此外,通过本研究已有1名博士和2名硕士毕业,另有1名硕士即将毕业,达到了任务书中的研究目标。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