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作者:范强著
ISBN:10位[7112093953]13位[9787112093953]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8-1
定价:¥40.00元
本书试图回答“二七纪念塔”这个物质实体“是什么”、“为什么”,尝试从不同领域不同视角,分析一座当代建筑对一座城市的总体关联和历史影响,把握与评估一处文化设施对于城市的价值。
范强,笔名婴父,城市文化学者,摄影家,散文随笔作家,1960年生于郑州,湖南大学工学硕士,系中国旅游协会理事,中国雕塑学会特邀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建筑摄影学会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城市影像艺术委员会主任,河南省城
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文学院院士,郑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郑州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
租售状态: 出售开 发 商: 北京天亚物业开发有限公司投 资 商: ----占地面积: 118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00000.00平方米详细信息售 楼 处: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嘉裹中心饭店...
行政区域:新香洲项目位置:位于香洲区星园路3号(民西路与三台石路交汇处)交通状况:11条公交线路1、5、6、8、15、22、43、56、68、602、204主力户型:95-210平方米三房四房开发商:...
行政区域:惠城区区域板块:下角项目位置:惠城区江南下角中路26号(原机械厂)交通状况:惠城区1、15、16、19路公交车至机械厂站下,即达项目。主力户型:二居56平米,三居80平米开发商:惠州市鹏达实...
01历史事件现场
02故事演绎为景观
03权力、情感与智慧
04站在传统肩上创新
05百日会战的都市传奇
06视觉符号和城市肖像
07曾经的构图中心和红色禁忌
08城市DNA
09历史文化街区的纠结点
10礼仪场所和精神领地
11经由民主形式得到的头衔
12年轻的文物
13因爱而诉讼
14前沿课题和公众话题
15一个多元与复合叙述
参考文献
附记2100433B
建筑物基本信息
建筑物基本信息 参数名 必填 描述 项目实际情况 建筑代码 数据中心代码 建筑名称 必填 最多24个汉字 建筑字母别名 必填 建筑首字母大写 建筑业主 必填 有多位业主时存主要业主名称,外加 “等××位” 建筑监测状态 状态 1- 启用监测 0- 停用监测 所属行政区划 必填 6位行政区划代码 建筑地址 必填 最多40个汉字 建筑坐标 -经度 建筑坐标 -纬度 建设年代 必填 4位数字年份 地上建筑层数 必填 整数 地下建筑层数 整数 建筑功能 必填 A- 办公建筑 B- 商场建筑 C- 宾 馆饭店建筑 D- 文化教育建筑 E- 医疗卫生建筑 F- 体育建筑 G- 综 合建筑 H- 其它建筑 建筑总面积 必填 空调面积 必填 采暖面积 必填 建筑空调系统形式 必填 A- 集中式全空气系统 B-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C- 分体式空调或 VRV的 局部式机组系统 Z
华龙网9月20日15时37分讯(记者 张义)这是一个充满神奇魅力的地方,这里有古地震遗址小南海,这里有地质奇观蒲花暗河,这里有古色古香的濯水古镇……黔江的魅力在这里得到释放!今日,跟着小编一起了解,黔江土陶的前世今生。
黔江区濯水镇的陶窑考古发现,石鸡沱宋代陶窑遗址。遗址位于距濯水镇往黔江城方向约两公里处的319国道边,遗址距阿蓬江左岸500米,东临高山,四周为黏土和高岭土,以碗渣地为中心,面积约100平方米。停耕的表层陶渣裸露,地层下滑。在第一、第四土层,出土有宋代陶片。残陶为夹沙灰陶,外底平内底尖,腹、身有粗弦纹,为半青釉。另发现有外底平高腹罐残片。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濯水石鸡沱制陶,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一传统。
宋代陶窑考古发现,佐证了濯水镇至少有上千年制陶历史。濯水石鸡沱陶窑附近就有两处宋代陶窑的考古发现,可见濯水制陶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如今尚在使用的石鸡沱陶窑是我国西南地区至今还在使用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传统柴火陶窑。目前这一传统技艺已成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
与汉族和其他许多民族一样,土家族人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喜欢使用陶器。陶与土家族文化有着悠久的联系。从土家族地区已发掘出土的文物可证实,这个地区的古代人就制作了灰陶、黄陶、黑陶、白陶、彩陶等古陶器。这些陶器上有斜方格纹、横人字纹、网结纹等多种多样的纹饰。有陶钵、陶罐等多种多样的造型,而且工艺也十分精湛。
在濯水,几乎家家户户都用陶罐装油、装糯米甜酒、泡粑、装泉孔酒、泡霉豆腐、装米粮等。陶器水罐泡凉茶也是土家族人寻常的生活习惯。可见,土家族人的泥巴工艺品,经过窑火烧炼而成的陶器,在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濯水石鸡沱土陶传人在传承中创新发展,研发了一系列白鳝泥、紫沙泥土陶新品。它们在各种展会上受到普遍欢迎。他们还在古镇景区开办了展示和传习基地,为这一传统工艺与旅游融合发展找到了新的平台。
作者:张义
伊朗是地毯编织艺术的发源地。每一张图案精美,色彩绚丽的地毯背后,都需要数名熟练工人,耗费多年时间,才能编制完成。上乘的波斯毯通常为纯羊毛和真丝,使用由野生植物甚至昆虫榨取天然颜料来染色,千年传承的染色工艺加上独特的编织技法,在保证色泽稳固的同时,能使用上百年。
皇室与波斯毯
早在两千年前,波斯地毯就是当地达官显贵最珍贵的财富象征,全球富商名流也一直视如珍宝,如英国皇室、白宫等地都是波斯地毯的追捧者。现如今,波斯地毯不仅代表着尊贵雅致的生活方式,更象征着拥有者独道的投资眼光和艺术品位。
▲英国王室
▲羊毛 真丝 Tabriz 70 x 104
这件地毯取材于Wladyslaw Czachorski(1850–1911年)的油画作品,内容表现了19世纪的贵族生活。艺术家对桌面上的波斯毯做了细致的描绘,也可以看出欧洲贵族对波斯毯的使用是多元化的,而不仅仅是作为地毯去使用。
油画与挂毯画
▲羊毛 真丝 大不里士 350x235
这张挂毯画原图为《示巴女王会见所罗门王》,是由法国艺术家爱德华·约翰·波因特(1836-1919)创作于1890年的油画作品。爱德华·波因特于1875年担任巴黎皇家美院院士,晚年担任伦敦国家美术馆馆长,1919年逝于伦敦,后来这件作品也随着英国人辗转到了澳大利亚,现藏于新南威尔士州艺术馆。
关于示巴女王与所罗门王的这次会面,在《圣经·列王记》中有着详细记载。故事发生在公元前950年。所罗门王是一位智慧贤明的君主,统治尼罗河下游,可以理解为是一位“下埃及法老”,也是当时的第一帝国。示巴女王的国家是跨海大国,统治尼罗河上游及江海,可以理解为“上埃及女王”。所以是一次基于经济贸易及和平友好的重要国际会面。
大流士与拜火教
在波斯帝国全盛时期,大流士一世统治了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以及东地中海区。在第一圣殿-波斯波利斯宫殿墙壁上,随处可见浮雕与雕刻作品。接见大厅基台上的《大流士与泽克西斯向群众致意》﹝Darius and Xerxes Giving Audience﹞浮雕,成为亚述风格的典型艺术作品。大流士手中的权杖及莲花象征了王权,下缘花朵为“波斯莲花”图案,莲花在古波斯是帝王的象征。
▲浮雕《大流士与泽克西斯向群众致意》
▲莲花图案波斯毯 直径1.5m 羊毛真丝
细密画与清真寺
或许是身为游牧民族,也或许是因为受伊斯兰教影响,在波斯没有普遍意义上的架上绘画,取而代之的则是传统的绘画形式细密画(miniature)。细密画最早是用作《古兰经》的插图和封面,后逐渐应用于徽章、盒子、镜框等物件上,甚至用作象牙首饰上的装饰图案。当代的伊朗细密画注重装饰性,追求流动的线条及斑斓的色彩。
▲伊朗手工铜胎珐琅器
▲娴熟的细密画技巧
▲羊毛 真丝 Tabriz 84 x 120
根据细密画创作的波斯挂毯
注:在伊斯兰教中是禁止偶像崇拜的,所以在穆斯林的艺术中并没有圣像等具体的呈现,而是以抽象化的花纹和几何图形为主。清真寺建筑也因此成为只能靠图案、线条来营造氛围的极特殊的宗教建筑形式。
▲SILK丝 丝织物 库姆QOM 120x80
Location
在不同的城市,波斯地毯的风格是不一样的。与葡萄酒很相似,它也分产区。简单来说,其风格便是以地区命名。
▲伊朗各个部落挂毯的产区
大不里士 Tabriz
大不里士出产的地毯在伊朗出口地毯中比重最大,所以当代的大不里士毯已经不仅限于传统纹样,而是吸纳了多个国家尤其是欧洲艺术品的感染,以羊毛地毯画闻名世界。其特点是:草木元素居多。花卉也是大不里士地毯的重要元素,纹样包括树叶,花木,鸟,以及其他波斯庭院元素。
▲羊毛 大不里士 Tabriz 67 x 98
上图中的伊尔姆花园,也称天堂花园,位于设拉子,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伊尔姆花园作为“波斯园林”中的一个代表而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库姆 Qom
库姆是伊朗的一大圣城,也生产全世界最优质的真丝毯。库姆在数百年历史长河中,为伊朗留下了举世闻名的神学院、精美的阿拔斯时代建筑,还有著名的丝绸地毯。库姆风格多以对角斜线和中心花纹相结合为主,四边多以垂直线和几何图案混搭。设计元素较为抽象,几何图形比重较大。
波斯地毯向来以羊毛地毯称雄世界,虽然真丝地毯产量较少,但其独特细致的编织、华丽的色彩,顺滑的丝质触感,让库姆因真丝地毯而更加出名。
▲真丝SILK 库姆 Qom 100 x 150
▲SILK丝 丝织物 库姆QOM 60x95
伊斯法罕 Isfahan
阿拔斯时代的伊朗,不仅仅让库姆的真丝地毯品牌一炮而红,也让被誉为半个世界的伊斯法罕成为羊毛地毯的重镇。据说阿拔斯大帝十分喜欢中国的瓷器,对艺术品有着与生俱来的高水平审美。其部分地毯的设计也深受中国瓷器绘画所影响。伊斯法罕地毯也在当时成为宫廷、各国王室乃至教廷争相抢购的珍贵艺术品。
伊斯法罕产区的地毯多为羊毛或丝毛混纺,图案纹样多为瞪羚、花鸟;花卉类图案主要为葵花、棕榈叶、和藤蔓。
▲真丝SILK 库姆 Qom 82 x 117
卡什加 Qashqai
卡什加人的部落毯可以说是游牧民族的抽象艺术作品。卡什加人的艺术审美完胜伊朗其他各族,他们的服装色彩斑斓,丝毫没有宗教政治下的单调乏味。是伊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部落毯没有程式化的设计,也不考虑宗教的限制,其抽象元素是主要特色,图案以小动物和小人像为主。有别于传统波斯地毯的流线型和中心团花设计,中心部分常常用方格排布,错落有致,内嵌抽象纹样,色彩搭配简洁,十分适合现代家庭装饰。
▲羊毛 Balootch 123 x 177
原文标题《波斯地毯的前世今生》
作者马奈艺术生活
转载自《马奈艺术生活》,有删改。
内容简介
因著城市的發展,舊建築物被拆卸的命運可說是無可避免,除了一小部分因著其獨有價值可僥倖被保留外,大部分也無一倖免。貴為國際大都會的香港,情況亦是一樣。現在能保留下來的十九世紀西式建築物少之又少,要一睹這些宏偉及壯麗的西式建築,便只能透過書中或博物館館藏的珍貴歷史相片窺探一二。已拆卸的建築物往往容易被人遺忘,我們只能從文字、圖則或相片中所獲到的資料想像。本書精選五座建於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極具歷史意義以及建築風格獨特的建築物,細談它們的前世今生。 馬冠堯 廣東台山人,香港出生,香港工程歷史愛好者,著有《香港工程考》及《香港工程考II》。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