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

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为隋、唐两代洛阳城皇城中轴线上的建筑群。洛阳隋唐都城的中轴线上,有著名的“七天建筑”,分别对应天上的七个星座,从南到北依次为:天阙(伊阙)、天街、天门(应天门)、天津(天津桥)、天枢、天堂。“七天”建筑群南北纵贯隋唐东都洛阳城中,一幅以“紫微垣”为中心的天上三垣呈现在人间,洛阳隋唐都城的中轴建筑群是中国古代最华丽和高大的都城中轴。
隋唐洛阳城南北中轴线群从北到南依次为上清宫、曜仪门、圆璧门、龙光门,玄武门、贞观殿、徽猷殿、天堂、天宫(明堂)、乾元门、天门(应天门)、端门、天枢、天津桥、天街、定鼎门、天阙,以“天”命名寓意非凡:天阙说的是龙门“伊阙”,隋唐皇城与都城轴线上对应天上的“天阙”。

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基本信息

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洛阳安盾焊剂

  • */HJ431
  • kg
  • 13%
  • 天津市豪建焊接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洛阳小胶粉

  • 80克
  • 方越
  • 13%
  • 宜宾市方越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副叶轮/中轴

  • 品种:叶轮;规格型号:CQB40-40-125F;系列:CQB磁力泵配件;
  • 卧龙
  • 13%
  • 上海双葆机械商贸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副叶轮/中轴

  • 品种:叶轮;规格型号:CQB65-50-180F;系列:CQB磁力泵配件;
  • 卧龙
  • 13%
  • 上海双葆机械商贸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副叶轮/中轴

  • 品种:叶轮;规格型号:CQB65-50-150F;系列:CQB磁力泵配件;
  • 卧龙
  • 13%
  • 上海双葆机械商贸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单卧式混凝土搅拌机

  • 出料容量150L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单卧式混凝土搅拌机

  • 出料容量250L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双卧式混凝土搅拌机

  • 出料容量1500L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单卧式混凝土搅拌机

  • 出料容量250L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单卧式混凝土搅拌机

  • 出料容量350L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成品特色竹编建筑群

  • 长19070×宽11060×高6000mm
  • 1m²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10-30
查看价格

42U建筑群光纤配线柜

  • 600X600X2000mm(含模块,光纤配线架,光纤耦合器)
  • 18台
  • 3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9-17
查看价格

天地中轴

  • 不锈钢、承重100kg
  • 1套
  • 1
  • 英格索兰、美标等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6-30
查看价格

"阳城牌"锁

  • ["阳城牌"锁8003SS]不锈钢拉手锁
  • 1把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0-04-30
查看价格

洛阳小胶粉

  • 80克
  • 7388袋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5-14
查看价格

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文献

城中村改造:花开洛阳城 城中村改造:花开洛阳城

城中村改造:花开洛阳城

格式:pdf

大小:215KB

页数: 3页

2011年,洛阳市共实施了2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45个旧城改造项目、2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共完成征迁面积1211.38万平方米,涉及安置25420户98833人,拆迁总量为前十年总和的两倍有余.2012年,洛阳市将对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湛河区、高新区5个洛北城区的旧城、城中村、棚户区进行改造,涵盖25个城中村、25个旧城区、20个棚户区.计划完成投资300亿元,争取完成征迁面积1300万平方米,征迁涉及10余万人.

北魏洛阳城的建筑材料与建筑色调 北魏洛阳城的建筑材料与建筑色调

北魏洛阳城的建筑材料与建筑色调

格式:pdf

大小:215KB

页数: 4页

北魏洛阳城用以覆盖房顶的瓦呈现光亮的黑色褐色,出现莲花图纹。瓦当呈现同样的光亮的颜色,图纹呈兽首与莲花,莲花纹瓦当普遍使用。宫城城墙以及高贵建筑物墙体涂抹白灰朱粉为装饰。洛阳城黄色的城垣内,建筑物顶部覆盖的板、筒瓦色调深重,兽首、莲花纹瓦当展现出威严与宗教气氛。其间白灰朱红涂墙,又在威严与神秘气氛中展现了活泼和世俗。

隋唐建筑对外影响

隋唐建筑对东亚的影响最为突出。

隋唐是中国古代繁荣、强盛的历史时期之一,政治、经济、军事、文艺、科技在当时世界上都居前列,和四邻的交往也很频繁。对西面的中亚、南亚、中东诸国以商贸关系为主,使远方珍物的商品大量互相交流,以满足双方的猎奇爱好。在器物类型、装饰纹样乃至音乐、舞蹈诸方面,均对隋唐有某些影响,但在建筑方面,却基本上没有表现出来。对东面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则有着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对其建筑发展有很大而深远的影响。

隋和唐初对高丽虽曾有过短暂战争,但更长期的是和平交往。西元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与唐长期保持友好关系,在文化上受唐很大影响。新罗的都城庆州受唐长安影响,也采取方格网状街道布局。现存佛国寺等古建筑仍俨然唐风,其建筑为木构架,用斗拱,采取封闭式院落布局等,也属中国木构建筑体系。

日本在南北朝时主要以朝鲜半岛为中介与中国进行文化交流。公元588年日本建法兴寺,佛教通过朝鲜半岛东传日本,以后,随着日本佛寺的大量兴建,建筑体系也不断传入日本。日本于公元593年建的四天王寺,公元607年建的法隆寺,都是经朝鲜传入的中国南北朝末年式样。隋统一中国后,日本遣使至隋。唐建立后,自公元630年日本第一次派遣唐使与唐建立正式联系后,先后十八次派遣唐使赴唐,几乎和唐朝相始终。在这二百余年间,日本大量吸收借鉴中国文化,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诸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都城宫室建设和建筑方面表现尤为明显,其中更以建都奈良时期(公元710~784年)最突出。这时的都城平城京和宫殿、寺庙等都直接受中国盛唐影响。公元794年,日本迁都平安京后,唐文化虽仍继续传入,但日本文化(包括建筑)在融合唐文化后,已逐渐走上自已发展的道路,创出自己的风格。

日本东大寺是典型的仿隋唐建筑

由于中国唐代建筑只余四座孤例,现在大量日本奈良时期受唐影响最大的建筑遗物,以及平城京、平安京的规划与一些大寺院的布局,遂成为研究中国盛唐时期的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和建筑艺术、建筑构造的珍贵参考。

奈良时代的都城平城京受唐长安、洛阳影响最明显。它位于奈良盆地北部,东西4.2公里,南北4.8公里,面积20.2平方公里,约为唐长安的四分之一。自公元710年建都起,作为都城历时七十五年,是日本吸收唐长安、洛阳规划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所建的都城。

平城京布置采用长安的模式,把宫城建在城区中轴线上的北端,宫南建主街朱雀大路,宽72公尺,南抵南面的城门罗城门。朱雀大路两侧对称地各辟三条南北小街,八条东西小街,各划 分为三十六个小格,全城共七十二格。除北端的宫城占四格外,其余布置坊市。在大路以东的称左京,大路以西的称右京。建成以后,又在东侧北半部向东拓建十二格和三个半格,称为外京。这些由小街划分成的格都是正方形,边宽530公尺,格间小街宽约24公尺。每一格内由三横、三纵共六条宽约4公尺的小巷划分为十六小块,每块称"坪"。一般住宅只占十六分之一坪,而贵族巨邸有占至4坪的。平城京和唐长安相似,在左右京南部设东市、西市,但面积很小,只各占4坪。城内也建有大量寺院,如药师寺、元兴寺、大安寺,都是占地12~15坪的大寺。平城京只南面中间筑有一小段城墙,正中北对朱雀大路建城门,名罗城门。其余东、西、北三面均无城墙,只以方格外侧之街道为界。

综观平城京的规划,从在中轴线上辟主街,主街北端倚北城建宫城,全城用方格网街道划分为小格,每小格内用巷分为十六小块来看,明显是吸收了唐长安的特点的,它的小格作正方形而非横长矩形又和隋唐洛阳相似,因此可以说它是兼取唐长安、洛阳两京之长。但平城京为适应具体情况,又非全部仿唐长安、洛阳。如:因左右有山而轮廓作纵长矩形,不似唐长安之横长矩形,外面不筑城墙、不开墙濠等。

公元794年,日本又建平安京,轮廓与平城京相似,城内街道及方格和宫城在北的情况也与平城京近似。从日本古文献《延喜式》中可知,平安京的一些城市管理条例也是参考了唐长安制定的。可知隋唐都城对日本都城规划的影响。

现存日本古代佛寺中,凡属飞鸟时代建筑的,反映的是中国南北朝后期特点;凡属奈良时代建筑的,反映的是中国初唐、盛唐特点。各寺都有中院,由中门和回廊围成矩形院落。飞鸟时代佛寺中,大阪四天王寺中院内中轴线上,前为塔、后为金堂(佛殿)和讲堂,属塔为佛寺主体的早期布局。奈良法隆寺中院内金堂和五重塔东西并列,只中门在中轴线上。奈良时代佛寺中,中院内正中为佛殿(金堂),塔不再布置在中轴线上。如药师寺,中院内金堂在中轴线上,其前方左右分别建东塔和西塔,塔明显退居次要地位;奈良东大寺则把塔迁出中院,布置在其前方两侧,各建东、西塔院,中院只建佛殿。这种以殿为主体的布局应是唐代佛塔布局的通式。

日本奈良东大寺约创建于公元745年,当在唐玄宗天宝四 年前后,寺东西宽0.8公里,南北长1公里,中院阔大,正殿大佛殿始建时面阔十一间,宽88米,竟和隋唐洛阳宫乾元殿体量相近。通过此寺,可以想像唐代长安、洛阳由国家所建巨刹的规模气势。

查看详情

隋唐建筑建筑艺术

隋唐时期在建筑艺术上也有重要发展,表现在:不仅单体建筑的艺术处理手法更为 细腻而有特色,在建筑组合体、群组布局乃至城市规划上都更为成熟,形成具有高度艺术水平的唐代风格。

在单体建筑方面,自南北朝中后期出现的使用侧脚、生起、翼角、凹曲屋面的手法更为成熟,做法开始规范化。风格由汉式直线形的端严雄强,变为由曲线和斜度微有变化的直线形的流丽遒劲与更富于韵律。这时的艺术处理多在结构构件上进行。如柱身做成梭形、八角形,梁做成中间微拱起、底背均是弧线的虹梁,挑檐和承室内顶棚的斗拱都做出内凹或外凸的弧面,使其组合协调而富韵律。屋顶做成凹曲屋面和起翘翼角后,成为最有特色的部份,庑殿、歇山、悬山、攒尖、圆锥等屋顶形式均已出现,宫殿屋顶使用经渗炭处理的黑瓦,用黄、绿色琉璃做屋脊和檐口,色彩鲜明,和屋身的朱柱、绿窗、白墙形成唐代建筑最典型的色调。为了使所用的曲线规格化,这时还出现了"卷杀"的手法,把曲线的两轴分别划分为三至五段,相应之点间连线,形成近似于所需曲线的折线。

隋唐时期在建筑组合上也有较大的发展,在主建筑的四面都可接建,在左右侧的称"挟屋",在前后的称"对垒",局部向前后突出的称"龟头屋"。不仅单层建筑,楼阁也可建成组合体。唐代建筑中最著名的组合体是大明宫麟德殿,在敦煌唐代壁画中也可以看到组合体的形象。组合体由若干辅翼的次要建筑簇拥主体,屋檐或曲折连延,或上下叠压,翼角错落,屋身有大有小,虚实结合,比单体建筑更富于艺术表现力。

院落式布局是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特色的最重要手段。在主体建筑前方建门,左右建附属建筑,用廊庑环绕形成封闭院落。大型建筑群由多个院落组成,且有一个主院落为主体。院落布局的优点是主建筑面向庭院,不直接对外;可按需要设计院落的形状、尺度,造成开敞、幽邃、严肃、活泼等不同环境效果,可通过门和道路组织最佳观赏路线,可通过重重廊庑增强纵深感。院落式布局的特点和优点在隋唐时期已完全形成,并沿用到明清,成为古建筑最具特色的部分。

隋唐时期在城市规划中已全面考虑城市的艺术风貌问题。这时城市都辟方格形街道网,网间之格建成里坊。在布局上的共同手法是以"丁"字街为纵横主轴,纵向的南北街为城市的最主要干道,若 为都城,在主街北端布置皇城、宫城,若为州府城,则北端为子城,内建官衙,又称衙城。皇城、子城的正门和其后的殿宇、楼阁遂成为主街的对景。另在皇城、宫城、子城前多有条东西横街,与南北主街"丁"字相交。长安里坊长500米至1000米不等,每面只开一门,街景过于单调,故多把贵族、高官和大的寺观布置在坊内临街一面,并允许在坊墙上向街开门。这些巨刹贵邸占地甚广,故门的间距甚稀,而本身却高大壮丽,起到丰富街景作用。在长安主要街道上,坊门和贵邸巨刹的朱门相间,墙内楼阁玲珑,塔殿起伏相望,形成宽阔、整洁、高贵、豪华的特色。在主街两侧纵深处是整齐一律的里坊,恰可作为壮丽街景的反衬,这种规整有序的布局也是形成中国古代城市风貌和美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规划中特别注意利用地形,唐长安主街朱雀街中段有高地,在此特建大兴善寺和玄都观两所全城最大的寺观;城西南角地势低,特建高三百余尺的木塔,起了城南的界标作用。这些高大建筑对城市主体轮廓的形成有重要作用。隋唐时江南水乡城市如苏州、越州(绍兴)等已出现河街,建有临河的第宅楼阁和码头,与高低错落、红栏映水的桥梁,形成水乡城市的特殊风貌。

隋唐时期的建筑艺术已发展到对城市规划、群组布局、建筑组合体、单体建筑统一考虑的水平,甚至当时通行的用模数控制设计的方法,也由单体建筑扩大到群组布局和整个城市的规划之中。

查看详情

隋唐建筑宫殿建筑

隋于公元582年在汉长安城的东南建新的都城宫殿,次年建成,其宫称大兴宫;公元605年,隋炀帝又在汉魏洛阳城之西建新都,次年建成,称东京或东都,其宫称紫微宫。这是隋在都 城中所建的两所正式宫殿。

唐建国后,沿用隋代都城宫殿,改称大兴宫为太极宫,改紫微宫为洛阳宫或太初宫。公元662年,唐高宗在长安城东北角外附郭建新宫,称大明宫。五十二年后的公元714年,唐玄宗又在长安原兴庆坊建宫,称兴庆宫。这是唐在长安新建的两所宫殿。此外,隋唐两代还建了大量离宫,如隋之江都宫、仁寿宫、汾阳宫,唐之翠微宫、九成宫、上阳宫、合璧宫等。

隋大兴宫

隋大兴宫即唐改称的太极宫,在长安中轴线北端。近几年已经过勘探,其东西宽2820米,南北深1492米,分为中、东、西三部。中部为皇宫,即大内,东西宽1285米,面积1.92平方公里。东部为太子东宫,宽833米,西部为服务供应部分及作坊掖庭宫,宽703米。大内部分自南而北分朝区、寝区和苑囿三大部分。朝区为处理国政、举行大典的办公区,象征国家政权;寝区是皇帝的住宅,代表家族皇权。朝区正南为宫城正门承天门,是元旦、冬至举行大朝会等大典之处,比附周代宫殿之"大朝"或"外朝",门外左右建高大的双阙,阙外为朝堂。门内正北为朝区主殿太极殿,是皇帝朔望(初一、十五两日)听政之处,比附周代宫殿之"中朝"或"日朝"。殿四周有廊庑围成巨大的宫院,四面开门,南门为太极门。太极殿一组宫院之东西侧建宫内官署,东侧为门下省、史馆、弘文馆等,西侧为中书省、舍人院等。太极殿后为宫内第一条东西横街,是朝区和寝区的分界线。

横街北即寝区,正中为两仪门,门内即寝区正殿两仪殿,也由廊庑围成矩形宫院。此殿是皇帝隔日见群臣听政之处,比附周代宫殿的"内朝"或"常朝"。两仪殿东有万春殿,西有千秋殿,三殿都各有殿门,由廊庑围成宫院,与两仪殿并列。两仪等殿之北为宫中第二条东西横街,街东端有日华门,街西端有月华门,横街北即后妃居住的寝宫,大臣等不能进入。此部分正中为正殿甘露殿,殿东有神龙殿,殿西有安仁殿,三殿并列,以甘露殿为主,各有殿门廊庑形成独立宫院。前后两列,每列之殿是寝殿的核心,有围墙封闭,其中两仪殿和甘露殿性质上近于一般邸宅的前厅和后堂。甘露殿之北即苑囿,有亭台池沼,其北即宫城北墙,有玄武门通向宫外。在朝区门下省、中书省和寝区日华门、月华门之东西外侧,还各有若干宫院,是宫中次要建筑。朝寝两区各主要门殿承天门、太极门、太极殿、两仪门、两仪殿、甘露门、甘露殿等南北相重,共同形成全宫的中轴线。太极宫各殿宇压在今西安市下,无法做进一步勘探,只能据文献做出平面关系示意图以知概况。

隋东都紫微宫

隋东都紫微宫即唐改称的洛阳宫,在东都洛阳城西北角。宫城东西宽2080米,南北深1052米,主要分三部 分。中部为大内,宽1030米,面积为1.08平方公里。东部为东宫,西部为西隔城,均宽340米。它们之外侧各有夹城,分别宽190米和180米。大内前为朝区,后为寝区。朝区最前为大内正门则天门,上建高两层的门楼,门外左右建阙,形制与太极宫承天门近似,而规模过之。朝区主殿为乾阳殿,是面阔十三间、高约50米的巨大殿宇,四周有廊庑,四面开门,形成全宫最大的宫院。南门乾阳门南对则天门。东西门外各有东西向街,东门街北为文成殿,西门街北为武安殿,二殿与乾阳殿东西并列,也各有门庑,形成独立宫院。东西门南侧为官署,东为门下省,西为中书省。在乾阳、文成、武安三殿之北是宫中第一横街,东西端分别通入东西隔城,街北即寝区,是朝寝两区分界线。寝区中为主殿大业殿,南有大业门,是皇帝隔日见群臣听政之处。大业殿左右各有若干殿与之并列,均为独立宫院。大业殿之北为宫中第二横街,街北即后妃居住的寝宫,外臣不得进入。寝宫中轴线上主殿名徽猷殿,它的左右和后方又有若干殿。大业、徽猷两组宫院前后相同,加上周围各殿,用围墙封闭,共同组成寝区。大内之西,在西隔墙内北部有九洲池,也是苑囿区。池北为皇子住所,池南有举行大宴会的五殿,是由五座殿聚合成的巨大楼阁。 综观隋所建大兴宫、东都宫的布局,和南北朝时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其一,宫墙由内外三环改为前后数重,自南而北分全宫为朝、寝、后苑三大部分;其二,朝区主殿只有太极殿一殿,取消了左右的东堂和西堂;其三,朝堂及尚书省由原在太极殿东南迁出宫外,自魏晋以来在朝区东侧由朝堂、尚书省、司马门形成的东侧次要轴线从此取消;其四,魏晋以来在太极殿举行的大典改在宫中正门承天门,在东堂和西堂举行的日朝、常朝和日常起居活动改在太极殿和其后的两仪殿,宫中象征三朝的建筑,由太极殿与东堂、西堂形成的东西三殿并列,改为承天门、太极殿、两仪殿形成的一门二殿前后相重。这些不同表明中国宫殿布局在隋唐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唐大明宫

唐大明宫在长安外郭东北角墙外,近几年已经勘探和局部发掘。其平面南宽北窄,近于梯形,南面宽1370米,北面宽1135米,西墙长2256米,东墙不甚规则,面积为3.11平方公里。宫南墙即利用长安外郭北墙东段,宫内布置自南而北大致分四区。最南为深500米左右的广场,其北地势高起15米左右,在高岗前沿建第一座殿含元殿,南临广场。殿东西有横亘全宫的第一道横墙。含元殿后300余米处有宣政殿,东西有横亘全宫的第二道横墙。宣政殿四周有廊庑围成宽约300余米的巨大殿庭。东廊之外为门下省、史馆等,西廊之外为中书省、殿中省,都是中央官署。含元殿是举行大朝会之殿,性质相当于太极宫的承天门。它左右的翔鸾、栖凤二阁实际是双阙,阙外有朝堂,也和承天门外的情况全同。

宣政殿是皇帝每月朔望见群臣之处,相当于太极宫之太极殿,殿左右建官署的情况也相同。自含元殿至宣政殿一段是宫中的朝区。宣政殿之后有紫宸门,门内有紫宸殿,是皇帝隔日见群臣之处,相当于太极宫之两仪殿,为寝区主殿。紫宸殿东有浴堂殿、温室殿,西有延英殿、含象殿,东西并列,是皇帝日常活动之所。紫宸殿北有横街,街北即后妃居住的寝殿区,主殿在紫宸殿北,为蓬莱殿,殿后又有含凉殿,北临太液池。蓬莱、含凉二殿之左右又有若干次要殿,与之东西并列,自成院落。南起紫宸门,北至含凉殿,包括东西次要殿宇,四周有宫墙围绕,形成宫中的寝区。寝区之北为宫中湖泊太液池,池中有岛。池东、西、北三面各建有若干殿宇。池西有麟德殿、大福殿,都是巨大的建筑群,麟德殿是非正式接见和宴会之处;池东有太和殿、清思殿等,是唐帝游乐之所;池北有大角观、玄元皇帝庙、三清殿等,都是道观,因唐崇道教,故宫中多建道教建筑。三清殿等之北即宫北墙,正中为北面正门玄武门。自寝区以北,包括太液池及其周围诸殿,是宫内苑囿区。 大明宫内的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玄武门等都已发掘并进行过复原研究,可以大体上知道它的面貌。

大明宫各殿都下用夯土台基,四周包砌砖石,绕以石栏杆。初期建的含元殿殿身 东、北、西三面用夯土承重墙,麟德殿三面各宽一间处用夯土填充,表现出北朝和隋代惯用的土木混合结构建筑的残迹,以后所建各殿即为全木构架建筑,但房屋之墙仍为土筑,不用砖,表面粉刷红或白色。殿之地面铺砖或石,踏步或坡道铺模压花纹砖。建筑之木构部分以土红色为主,上部斗拱用暖色调彩画,门用朱红色,窗棂用绿色,屋顶用黑色渗炭灰瓦,脊及檐口有时用绿色琉璃。晚期建筑遗址曾出土黄、蓝、绿三色琉璃瓦,说明唐代中晚期建筑色彩由简朴凝重向绚丽方向发展。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