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项目以二氧化碳转化为背景,研究制备三维介孔Co-CeO2催化剂,用于逆水煤气变换反应,旨在利用其限域效应提高Co-CeO2催化剂的选择性和热稳定性,利用其高扩散性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本项目通过模板法制备三维介孔Co-CeO2催化剂,研究其制备技术和基础理论;通过催化剂表征和性能评价,研究三维介孔Co-CeO2催化剂的限域效应和界面效应对催化性能的影响,阐明催化剂构效关系;以期解决传统方法制备Co-CeO2催化剂热稳定性差、易发生甲烷化反应的缺点,为逆水煤气变换催化剂研究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理论基础。
本项目以二氧化碳转化为背景,研究制备了三维介孔Co-CeO2催化剂,用于逆水煤气变换反应,利用其限域效应提高Co-CeO2催化剂的选择性和热稳定性。本项目通过SBA-16、硅溶胶、FDU-12不同模板法,制备了一系列三维介孔Co-CeO2催化剂。FDU-12为模板制备的催化剂稳定性较差,SBA-16和硅溶胶为模板制备的催化剂性能较好。利用硅溶胶为模板,通过胶体溶液燃烧法制备的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大,金属分散度高,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较好。通过催化剂表征和性能评价,研究了胶体溶液燃烧法制备Co-CeO2催化剂的的构效关系,发现钴颗粒高度分散在笼状结构的介孔孔壁中,保障了催化剂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通过胶体溶液燃烧法制备高分散介孔钴铈催化剂,解决了传统方法制备催化剂热稳定性差、易发生甲烷化反应等缺点,同时也为其他高温热稳定催化剂研究提供新的催化剂制备方法。
水煤气是和氢气的混合物, H2O+C=H2+CO 反应的条件是高温。这个反应是可逆的。 煤气是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焦炭而生成的气体,主要成份是 ,氢气 ,燃烧后排放水和二氧化碳,有微量CO、HC...
水煤气其实就是水蒸气和灼热的焦炭反应。水蒸气和灼热的焦炭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H2O+C=高温=H2+CO(反应物的水是以水蒸气气态的形式存在,所以生成物的气体不需要标气体符号)。然后生成的氢...
近代催化重整催化剂的金属组分主要是铂,酸性组分为卤素(氟或氯),载体为氧化铝。其中铂构成脱氢活性中心,促进脱氢反应;而酸性组分提供酸性中心,促进裂化、异构化等反应。改变催化剂中的酸性组分及其含量可以调...
888脱硫催化剂在焦炉煤气脱硫中的应用
888脱硫催化剂在焦炉煤气脱硫中的应用 作者: 齐书奎, 殷凯, 杨强, Qi Shukui , Yin Kai , Yang Qiang 作者单位: 山东民生煤化工有限公司,济宁,272015 刊名: 煤化工 英文刊名: COAL CHEMICAL INDUSTRY 年,卷(期): 2006,34(1) 引用次数: 0次 相似文献(9条) 1.期刊论文 唐惠庆 . 刘军利 . 郭占成 . 叶树峰 炼焦过程利用含锌粉尘实现高温焦炉煤气脱硫的实验与模拟 -过程工 程学报 2003,3(3) 提出了在炼焦过程中利用含锌粉尘作为焦煤添加剂,从而实现高温焦炉煤气脱硫的设想.热力学模拟计算和实验表明,在炼焦前期,含锌粉尘是非常有 效的缚硫剂. 而在炼焦后期,在炼焦室中锌呈气态从半焦中进入焦炉煤气,在焦炉煤气离开炼焦室后,气态锌与硫化氢反应生成固态硫化锌. 脱硫产物自动 从焦炉煤气中分离出
担载型Mo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剂加氢转化反应性能研究——学年论文
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研究进展 郑健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正对地球生态 系统、社会发展、人类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着日益严重的影响, 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性的战略目标, C02 的回收转化利用 是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研究开发二氧化碳的有效活化和固定化技 术成为 C,化学的前沿课题之一,它的实际意义不仅在于能够有效 降低 CO2排放量,而且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廉价而丰富的碳资源合成重 要的化工产品,“催生”一系列绿色合成工艺,在环境保护、变革 化工原料结构等方面形成良性循环。 关键词: 催化剂 甲醇 加氢转化 二氧化碳 1.1 二氧化碳的来源 二氧化碳的来源有:生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石灰石煅烧制石 灰过程等。当然,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在过 去的几个世纪,煤、石油、天然气这些富含碳的化石燃料的使用已经使人类 的发展拥有了前所未
1.WGSR的反应机理
WGSR是一放热反应,较低的反应温度有利于化学平衡,但反应温度过低则会影响反应速率,从纯化学的角度来看,WGSR反应的正向反应是水合反应,逆向反应是一个加氢及脱水反应,对于这类反应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CO H2=CO2 H2△H=-41.1kJ/mol
水煤气变换反应属于中等程度放热。按照操作温度,可分为低温水气变换反应( 180~250℃) 和中温水气变换反应( 220~350℃) 。虽然近年来人们对WGSR 进行了广泛而深的研究,但但鉴子各个研究者的实验手段及催化剂制备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不同的研究者对其有着不同的看法。截止目前,已见报导的低变反应机理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1)氧化还原机理
H2O M=H2 MO MO CO=CO2 M
M为铜系金属,MO为与M相对应的金属氧化物
(2)三途反应机理
H2O (CO)=CO2 H2 CO (H2O)=CO2 H2
CO MO=CO2 M H2O M=H2 MO
H2O M=H2 MO
(CO)、(H2O)表示被吸附的CO、H2O,M为铜系金属,MO为与M相对应的金属氧化物。
(3)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
CO ( )=(CO) H2O ( )=(H2O)
(CO) (H2O)=(CO2) (H2) (CO2)=CO2 ( )
(H2)=H2 ( )
( )表示催化剂表面未被吸附活泼部位,(CO)、(H2O)、(CO2)、(H2)表示被吸附的CO、H2O、CO2、H2。
(4)甲酸型中间络合物机理 CO H2O=(H2CO2)=H2 CO2
(H2CO2)表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且与甲酸具有相同化学计量式的中间和活化络合物。
2 .催化剂活性评价
(1)催化剂活性用CO转化率表示
CO 转化率( %) =( 1- Vco' /Vco)( 1 Vco') ×100%
式中Vco为原料气中CO 的体积百分数,Vco' 为变换气中CO 的体积百分数。
(2)催化剂的选择性
催化剂的选择性=变化气中氢气的量/原料中一氧化碳的量*100%
3.WGSR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水煤气变换反应常常借助于催化剂而进行。人们早期工作的着眼点,是铁系氧化物催化剂,然而由于这一催化体系活性较底,必须在高温下进行操作,造成变换率降低,这样就限制之中催化剂的应用,随后人们研制出以铜系氧化物为主体的变换催化剂,但这一催化剂仍存在缺陷。进年来整体式(构件型) 蜂窝状WGSR 催化剂与负载型催化剂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尤其是负载金超微粒子催化剂。
3.1铜催化剂
低变反应所选用的催化剂,是活性高而缺陷少的CuO-ZnO系催化剂其操作温度控制在150℃-250℃之间。在这类催化剂中一般具有第三组分,早期人们常常选用氧化铬,但由于制备这种催化剂时,会生成相当量的Cr 6而在催化剂使用之前的还原过程中,可使Cr 6变成Cr 3 ,从而放出大量的热,使催化剂烧结,造成环境污染,故近期人们所采用的催化剂多以CuO,ZnO,Al2O3 为主要组份。
马宇飞、张少华通过简单的制备方法原位合成的Cu/α-MoC1-x,在低温200℃-300℃CO传化率达到65%以上,明显高于单纯Mo2C的催化活性,同时对催化剂样品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铜促进了α-MoC1-x的形成,这应是其较高低温催化活性的原因。
3.2 整体式(构件型) 蜂窝状WGSR 催化剂
许多相互隔离且均匀分布的直孔或曲孔的蜂窝状陶瓷或金属载体,将催化活性组分均匀地分布在孔道的内壁,改变了传统催化剂的形状,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颗粒状催化剂及其采用的固定床反应器存在的局限,流动阻力小,催化效率高,可以实现大空速、小体积的化工强化过程,单位反应器体积的表面积大,反应速率快。
杜霞茹,高典楠,袁中山等采用微分反应器,研究了新型Re/Pt/Ce0.8/Zr0.2/O2蜂窝催化剂上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动力学行为。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处理正交设计的实验数据,获得了动力学方程的模型参数。得出反应速率对CO、H2O、H2和CO2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09、0.88、-0.54和-0.11,与传统的Cu基低变催化剂上的反应级数相差较大,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在两种催化剂上遵循不同的反应机理的结论。
3.3负载Ru、Pt超微粒催化剂
朱剑,付启勇,杜玉扣等制备了中孔分子筛SBA-15,以SBA-15为载体采用真空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Ru基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催化剂。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La2O3助剂可以显著提高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当Ru和La2O3的负载量分别为4%和8%时,催化剂对CO转化率在255℃和265℃下分别达到56%和98%。
3.4.负载金超微粒子催化剂
近几年来,有关金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负载型金催化剂的突出特点是具有较高的低温催化活性、较好的抗中毒性和稳定性,同时作为一种贵金属催化剂,金催化剂的价格要远远低于铂和钯。金原子位于周期表第IB 族,分子量为79,与Cu 和Ag为同族元素。金的表面与表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弱。在单晶金的表面,连极具反应活性的分子如氢、氧等,都不易吸附,然而对纳米金属负载催化剂来说,其表面的化学吸附及反应活性却随结构明显地发生变化,超微颗粒金常被负载于载体上,,大多含有几千个原子,形成粒度很小的金颗粒,这种小的颗粒很容易吸附简单分子。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当金属粒子小到一定程度以后,金属本身的电子性质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化学和物理性质出现突变。正是由于这些性质上的突变使得高分散金催化剂的研究成为催化领域中一个新的热点。
一氧化碳中(高)温变换催化剂
CO高温变换催化剂是采用先进工艺生产的无硫型高温变换催化剂。催化剂以r-Fe2O3为活性组成分,Cr2O3为助剂,并含有有少量活性添加剂的高活性宽温变换催化剂,适用于合成氨装置制氢装城市煤气甲烷等CO变换工艺。催化剂的活性组成是r- Fe2O3,其晶相结构及活化能都优于a- Fe2O3,因此,该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及使用强度均高于其它同类产品。采用特殊工艺制作的催化剂还具有抗蒸汽冷凝(即抗水煮)的特点,因而提高了使用的抗风险能力。该催化剂的本体含硫一般都低于250ppmm,开车时不需安排专门的放硫时间。
【主要物化性质】
项 目 | SCST-221 |
执行标准 | Q/67352537-0.09-2009 (优于行业或国家标准) |
外观 | 黑褐色圆柱体 |
尺寸(mm) | Φ9×6~9 |
堆密度, kg/L | 1.40±0.2 |
径向强度(N/cm) | ≥180 |
Fe2O3(%) | ≥74 |
Cr2O3(%) | 适量 |
石墨(%) | 适量 |
烧失重(%) | ≤10 |
S(%) | ≤0.025 |
Cl(%) | ≤0.01 |
【主要使用条件】
CO转化率:≥80%
操作空速:500-5000h
压力:≤5.0MPa
使用温度:300℃~500℃
【催化剂特性】
Ø适用于低水碳比
Ø抗水蒸气冷凝强
Ø新型生产工艺,不需要放硫
Ø转化率高,耐热性更强
水煤气变换反应( Water- Gas Shift Reaction,简称WGSR) 的工业应用已有90多年历史,在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制氢工业和合成氨工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合成气制醇、制烃催化过程中,低温水气变换反应通常用于甲醇重整制氢反应中大量CO的去除,同时在环境科学甚至在民用化学方面起作用也不可忽视,如汽车尾气的处理、家用煤气降低CO的含量等。近年来由于在燃料电池电动车上的应用,这一经典化学反应的研究再次引起国内外同行极大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