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内容简介
《三峡工程运用后对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影响评价研究》针对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在准确预测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水沙关系、江湖关系的基础上,动态模拟洪水在江河、湖泊、分蓄洪区的演进运动,揭示三峡工程运用后江湖水沙关系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泄洪能力。
润生源浮雕群:坛子岭的坛体四面是一组大型铜板浮雕。正面是三个雄壮的男性携手在水流中旋转,形同水轮机涡壳,表现了万物以水为生的强大力量。其上为虎,下为凤,表达出三峡工程的地理与文化背景,因为三峡坝区在巴...
利:解决了我国电力紧缺问题。 弊:对整个三峡生态圈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不少物种因此而灭绝。
三峡工程后的长江中下游防洪策略变化
三峡工程在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对长江中下游河道和江湖关系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对三峡工程完成后防洪策略调整思路提出如下建议:在防洪总体方略上,应由洪水防治向洪水管理过渡;在具体对策上,应由工程措施为主调整到以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特别强调非工程措施的作用,使人与洪水能够共处。
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冲淤变化
三峡工程建成运用后,改变了水库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坝下游河道水流输沙能力处于不饱和状态,河道将发生沿程冲刷,并可能引起河势的调整,进而可能对防洪产生一定影响。为此,采用数学模型计算与实测资料分析的手段进行了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江湖水沙变化及河道冲淤演变及其对防洪影响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发生大量冲刷,同流量水位降低。各河段冲刷量达到最大时,荆江河段河床平均冲深约2.0~5.3 m,槽蓄量约增加13亿m3,城陵矶至武汉河段河床平均冲深约2.5 m,槽蓄量约增加8.5亿m3;由于干流河床冲刷,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减少,洞庭湖湖区淤积减缓,增加调蓄量约23.8亿m3;水沙过程改变、河床冲刷及局部河势调整对河道稳定及堤防、护岸工程的安全会带来一定影响,需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三峡工程坝下游江湖关系基本情况
1.1.1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概况
1.1.2 洞庭湖概况
1.1.3 鄱阳湖概况
1.2 三峡工程坝下游江湖关系研究进展
1.2.1 “七五”期间及以前
1.2.2 “八五”期间
1.2.3 “九五”期间
1.2.4 “十五”期间
1.3 三峡工程坝下游江湖关系研究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章 三峡工程运用后初期坝下游干流河道冲淤变化研究
2.1 三峡工程运用以来坝下游干流河道冲淤特性
2.1.1 水沙输移特性变化
2.1.2 河道冲淤变化
2.2 三峡工程运用后初期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冲淤变化预测研究
2.2.1 一维非恒定河网水沙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2.2.2 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2.2.3 三峡工程运用后初期坝下游干流河道冲淤变化
2.2.4 三峡工程运用后初期上荆江重点河段冲淤变化试验研究
2.3 三峡工程运用后初期坝下游干流河道冲淤过程和机制
2.3.1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坝下游干流河道冲淤过程
2.3.2 三峡工程运用后初期坝下游干流河道冲淤过程
2.3.3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初期坝下游干流河道冲淤机制
参考文献
第3章 三峡工程运用后初期坝下游河道河势、河型变化趋势
3.1 不同类型河型成因的研究进展
3.1.1 河型分类
3.1.2 河型成因的主要理论
3.1.3 河型转化及其影响因素
3.2 大型水利工程对坝下游河道河势、河型影响机制
3.2.1 丹江口水库下游河道河势与河型变化
3.2.2 大型水利工程下游典型河道概化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3.3 三峡工程下游河道冲刷对不同类型河段河势、河型的影响过程
3.3.1 三峡工程下游河道冲刷对卵石夹砂河段河势、河型变化趋势的影响
3.3.2 三峡工程下游河道冲刷对分汊河段河势、河型变化趋势的影响
3.3.3 三峡工程下游河道冲刷对弯曲河段河势、河型变化趋势的影响
3.4 三峡工程运用后初期荆江河段河型、河势变化趋势研究
3.4.1 河型变化
3.4.2 河势调整
3.4.3 河床形态的调整
参考文献
第4章 三峡工程运用后初期长江与洞庭湖关系变化趋势
4.1 江湖关系和槽蓄关系现状
4.1.1 荆江三口分流河道冲淤及分流分沙变化
4.1.2 荆江三口控制站水位流量关系变化
4.1.3 洞庭湖泥沙淤积特性
4.1.4 江湖关系变化主要影响因素
4.1.5 长江中下游江湖槽蓄关系现状
4.2 三峡工程运用后初期江湖水沙与冲淤变化预测
4.2.1 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变化
4.2.2 江湖冲淤变化
4.3 三峡工程运用后初期坝下游干流河道和洞庭湖洪水演进特性初步研究
4.3.1 三峡工程运用后初期长江中下游洪水调度方案研究
4.3.2 现状条件下荆江河段洪水演进特性试验研究
4.3.3 三峡工程运用后初期江湖洪水演进特性计算分析
4.4 江湖关系变化趋势
4.4.1 江湖水沙条件变化趋势
4.4.2 江湖冲淤变化趋势
4.4.3 江湖关系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第5章 结语2100433B
长江干流流经六省二市,历来就是沟通我国西南腹地和东南沿海的交通运输大动脉,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三峡工程与葛洲坝工程联合运行,对长江上中游显著的航运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万吨级船队可以直达重庆,年通航能力能够从现在的1000万t提高到5000万t,航运成本降低35%~37%,年保证率为50%以上。重庆至宜昌650km范围内,原有急流淮、险滩、浅滩共139处,绞滩站25处,单行航行航段46处。葛洲坝水库虽淹没了30余处险滩,仅改善了滩多流急的三峡河段约110km的航道,尚有约540km航道处于天然状态,目前只能行驶1500t级船队,严重阻碍了长江上游航运事业的发展。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淹没上述所有险滩,一年中有半年以上时间库区航道成为深水航道,航道水深增加40%,宽度增加2倍,江水流速减缓50%,可满足万吨级船队对航道尺度的要求。经三峡水库调节,每年枯水季节平均下泄流量5860立方米/秒,比建库前天然情况下约增加2300~3000立方米/秒,使中游航道水深平均增加0.5~0.7米,有效解决了“中游水浅,上游滩险”的问题,扩大了重庆至武汉间航道通过能力,可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对促进西南地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② 三峡工程建成后,由于长江上中游航道和水域条件的改善,将促进船型、船队向标准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单位功率拖载量可由目前的0.904~1.207t/kW(0.7~0.9t/hp)增加到2.682~9.387t/kW(2~7t/hp);船舶运输耗油量可从目前的26g/(t·km),降低到7.66g/(t·km)。运输成本的降低,十分有利于充分发挥长江水运优势。
③ 在天然气情况下,重庆至宜昌间航道在一年内洪、枯水位最大变幅达60m以上(巫山断面),给港口、航道建设和航标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三峡工程建成后,年水位变幅在30m以内,水深增加、水域扩大、可撤销所有绞滩站,险滩的整治、疏浚、维护费用大大减少,并为系统地进行库区港口、航道建设和航标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 三峡工程可与重庆市境内长江干流及支流乌江、嘉陵江的水利枢纽工程相衔接,使长江干流及几大支流的航运事业进一步发展;还可使香溪、神农溪、大宁河、龙河、黎香溪等中小支流的通航里程增加约500km。
从另一角度看,如果不建三峡工程,而采用大力整治,航道的办法,可达到最大年下行航运通过能力为2000万t。与三峡工程建成后年下行航运通过能力5000万t相比,尚差3000万t。要承远这3000万t货物,需修建双线铁路,其投资、占地、移民、能源消耗都相当大。相比之下,足见修建三峡工程对提高通过能力最为有利。
《三峡工程运用后初期坝下游江湖响应过程》讲述了三峡工程运用后,坝下游河道将发生长时间、长距离的冲淤变化,荆江三口分流分沙,从而产生了影响。《三峡工程运用后初期坝下游江湖响应过程》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可供从事防洪减灾、河道演变与治理、水沙资源配置等相关专业的管理、规划、设计、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