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为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实现水域功能与达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
2100433B
学科:环境科学
词目:水域环境功能分类
英文:water body environmental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标准:1、环境影响登记表的主要内容环境影响登记表只需建设单位简单填报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其内容包括项目内容及规模、原辅材料、水及能源消耗、废水排放量及排放去向、周围环境简况、生产工艺...
按标准图集中具体分类
水利部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有更详细的解析。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分级分类标准(试行)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分级分类标准(试行) 2004-12-10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分级分类标准 (试行) 一、总则 1、为提高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水平,规范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市场秩序,根 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第 23 号令)的规定, 制订本标准。 2、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共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除尘脱硫、工业废气、 工业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 自动连续监测等专业类别。 具备资质证书申请条件的环境污染治 理设施运营单位,可申请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专业类别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 3、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分为甲级和乙级两个级别,取得甲级资质证书的单 位,可在全国范围内承接该专业类别任何规模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营业务。 取得乙级资 质证书的单位, 可在全国范围内承接该专业类别规定规模和业务范围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
环境分类、作用
环境:是指作用于生物个体或群体的外界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生物生存的空间 以及维持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与能量。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分类: 环境可以按其性质分类, 分为自然环境、 半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又可按环 境范围大小分类,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生境、微环境和体内环 境。 生态因子: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均称为生态因子。 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生存因子。 主要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 (一)土壤因子与作物的生态关系 1.土壤物理性质与作物的生态关系 (1)土壤质地、结构与作物的生态关系 (2)土壤水分与作物的生态关系 (3)土壤空气与作物的生态关系 (4)土壤温度与作物的生态关系 2.土壤基本化学性质与作物的生态关系 (1)土壤酸度与作物的生态关系 (2)土壤有机质与作物的生态关系 (3)土壤矿质元素与作物的生态关系 3.土壤的生物性质与
依据水域功能高低的分类。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此划分为五类: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惜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梭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功能与达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2100433B
环境功能基础类型可分为:
①满足人类居住环境需要和城镇建设的功能(聚居保障),简称人居环境维护区,主要是指城市化水平较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度较高的区域;
②维护生态系统正常的结构功能(生态维护)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简称自然生态保育区;主要是我国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重要保护地区;
③提供人类生存、发展必须的食物,保障食物的产量和质量(粮食供给),简称食物安全保障区;主要是具备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需要保护并提高农(牧、水)产品供给能力的区域;
④资源提供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但是目前尚未开发且前景不明朗区域,简称后备资源保留区。
以江南水域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及建筑环境的现状等方面的基础调研、考察为依据。分析江南水域环境的组成和特征、发展的历史沿革。阐明“环境”与“发展”这对矛盾的互相和谐与促进关系,制约和冲突的因素。确立广泛的“环境观”与“全面的发展观”,提出因地制宜找回环境与发展新的平衡点与求得江南水域环境发展的共存共荣纲要性意见,基于以上综合分析研究,还对“江南水域城镇公共空间的形态构成与更新保护”、“江南水域城镇居住形态的更新与发展”及“江南城镇水系空间再创造”三个专题进行了研究,共完成学术论文六篇,计345万字。还选择并完成了三种具有不同水域环境特征的城镇进行水域环境更新与开发的规划设计。理论与实际结合。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