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钻井工具设备 第三章
油气井优化设计 ......
第十章
油气井测井
油气井工程是勘探开发地下油气资源的重要基本环节。我国的油气井工程学科是于1952年建国初期,在北京清华大学首次创建的新兴学科。近半个世纪来,培养了大量的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高级科技人才,很好地满足了我国油气井工程建设不同阶段与不同层次的迫切需要。
本书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着重阐述了影响油气井工程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相应的工艺措施。理论严谨,观点明确,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是我国第一本能反映油气井工程科技发展的学术专著。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阐述了国内外已成熟的基本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广泛结合近十多年在全国科技攻关中取得的新观点,新成果,以及在生产上已有显著成效的新技术。如对地层特性评估、油气井优化设计、井眼轨迹控制和保护油气层屏蔽暂堵技术等,都作了比较详尽的论述。因此它不同于其他已出版的有关专业书籍,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无疑对油气井工程学科今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便衣警察》 《死于青春》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海岩文集》 《永不瞑目》 《海岩散文》 《玉观音》 《海岩中篇选》 《你的生命如此多情》 《海岩长篇经典全集》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煽》 ...
石油地质录井 石油钻井 天然气采输 天然气净化 这四个专业学哪个好
OK 小弟献丑 简单的帮你分析下我先说下我的情况我原来就是石油钻井的川西钻探公司70542队 目前在川庆井下作业公司工作首先说下地质录井没什么风险 每天就在地质室 跟着井队走 工作是很轻松 就是取岩削...
第1篇 通用数据资料和数学公式第2篇 电气工程理论基础第3篇 电工电子功能材料和光电线缆与绝缘元件第4篇 电子元器件和电子电路第5篇 电力电子技术第6篇 电气工程信息化基础第7篇 可靠性技术、环境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方案
Accor ding to Office Party of mass line education pra ctice a ctivities le d group of unified arrangements, units main le d to for cadres w orkers Shang a times party lect ure, due to himself level limited, only put this stage concentrated lear ning of experience today and everyone common with le arning exchange, pur pose is let w e further dee p understa ndi ng mass li ne of connotati on, i nsist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本文以湖南科技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为依据,探索教学过程中以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综合专业素养及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主旨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学生从事油气勘探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书名: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油气储运工程
出版社: 中国石化出版社;
:
开本: 32开
isbn: 7801643178
条形码: 9787801643179
商品尺寸: 20.2 x 14 x 1.1 cm
商品重量: 299 g
品牌: 中国石化出版社
招生类别:理工 就读于成都校区
本专业依托“油气井工程”和“油气田开发工程”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具有中国一流的本科生培养能力,培养质量居国内前列。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油气发展战略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科学理论、工程实践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系统理论,获得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及国际化能力,毕业后能在石油天然气工程及相关行业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志向设立“创新班”、“国际化班”、“卓越(工程师)班”,以适应油气工业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及多样化的需求。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与传质学、地质学基础、测井原理及工程应用、油层物理、油气层渗流力学、钻井与完井工程、油藏工程、采油工程、天然气工程等。
硕博士点情况:该专业依托学科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拥有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井工程2个博士点和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井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3个硕士点。
就业去向:毕业生能在跨国石油公司、海陆油气田相关企业、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与规划机构以及油田技术服务与工程施工单位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延长石油、塔里木油田、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海油天津分公司、中海油湛江分公司、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中海油上海分公司、川庆钻探公司、长城钻探公司、西部钻探公司、华北石油局、道达尔公司、贝克休斯公司、斯伦贝谢公司、壳牌公司、威德福公司、安东石油等。
深造去向:优秀毕业生可以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推荐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另外,在该专业依托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的优秀学生还可以选择硕博连读。
培养对象: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要求考生身体健康,脊柱不能严重弯曲,下肢残缺者不能影响行走。
招生类别:理工 就读于成都校区
本专业依托“油气储运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具有中国一流的本科生培养能力,培养质量居全国前列。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我国油气工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工科基础理论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知识,获得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识和科学素养,能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规划、交通运输、城市燃气、石油石化和国防等行业与部门从事油气储运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志向设立“标准班”、“卓越(工程师)班”,以适应油气工业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及多样化能力的需求。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过程控制与仪表、金属腐蚀与防护、油气储运设备、油气矿场集输、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管道输送、管罐结构设计、城市配气等。
硕博士点情况:该专业依托学科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拥有油气储运工程1个博士点和油气储运工程、流体力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3个硕士点。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油气田企业、油气管道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单位、石油化工企业、石油销售企业、城市燃气公司、部队和民航的油料公司以及国家物资储备部门等从事油气储运工程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庆钻探公司、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中石油管道局、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CPE)、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中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油田建设公司、中石油四川销售公司、中国寰球工程公司、港华燃气公司、昆仑燃气公司等。
深造去向:优秀毕业生可以免试推荐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推免攻读硕士学位。另外,在该专业依托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的优秀学生还可以选择硕博连读。
培养对象: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要求考生身体健康,无色盲,脊柱不能严重弯曲,下肢残缺者不能影响行走。
招生类别:理工 就读于成都校区
本专业是我国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属于“空间、海洋和地球探索与资源开发利用”领域,依托“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和“油气储运工程”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具有面向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海洋石油工业钻井、采油、项目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通过本专业学习,学生除具备一定的工科基础理论和海洋法规基础知识外,应熟练掌握海洋钻井、完井、采油和油气集输专业知识,并具备较好外语水平,可胜任海洋钻井与完井、海洋采油气、海洋油气集输等工作的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流体力学、油层物理、海洋平台与结构工程、海洋钻井工程、海洋完井工程、海洋采油工程、海洋油气集输工程。
硕博士点情况:该专业依托学科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拥有海洋油气工程1个博士点和海洋油气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2个硕士点。
就业去向:毕业生能在跨国石油公司、海洋石油公司等油气田相关企业、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与规划机构以及油田技术服务与工程施工单位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如: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中海油天津分公司、中海油上海分公司、中海油湛江分公司、中海油采油技术服务公司、中海油监督监理公司、贝克休斯公司、斯伦贝谢公司、康菲石油、道达尔公司等。
深造去向:优秀毕业生可以免试推荐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推免攻读硕士学位。另外,在该专业依托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的优秀学生还可以选择硕博连读。
培养对象: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要求考生身体健康,脊柱不能严重弯曲,下肢残缺者不能影响行走。 2100433B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西南石油大学最具影响力的学院,坐落于中国西部最具活力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学院源于1958年建校之初的地质钻采系,2013年更名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现已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油气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为国家输送了2.3万余名优秀本、硕、博毕业生,其中2人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院现有“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海洋油气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流体力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资源与环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石油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油气开发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 ;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在校生4158名,其中本科生2428名,硕士生1303名,博士生369名,国际学生58名。设有5个教研室,5个研究所,1个研究中心和1个实验中心。教职工261人,专任教师198人,博士生导师62人,教授84人,副教授86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选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优秀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四川杰出人才奖1人,天府万人计划7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5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8人,其他省部级拔尖人才108人次。
“十三五”期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油气开发专项项目、课题(专题)93项,973项目课题、专题及子课题5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1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84项,其中重点重大项目6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31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49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40项、二等奖64项、三等奖42项;授权发明专利798件,授权国际专利38件;发表SCI论文1375篇,出版专著7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