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由石英及化学组成与之相同或紧密有关的矿物种所组成的一族氧化物矿物。包括SiO2的各种天然同质多象变体,天然的二氧化硅玻璃及含水二氧化硅,共12种矿物(见表)。 在SiO2的各种天然同质多象体变体中,除斯石英外,它们的晶体结构中的每个硅离子均被 4个氧离子所包围,构成硅氧四面体,4个氧离子的中心分别位于四面体的四个角顶上;而每一硅氧四面体均分别与相邻的4个四面体各公用一个角顶(即公有角顶上的氧离子),从而相互连接成三维的架状结构。不同的变体间仅在硅氧四面体排布的方式和紧密程度上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它们的热力学稳定范围如表及图所示。其中石英、鳞石英及方石英各自的高(中)、低温变体间,同质多象转变均不涉及晶体结构中键的破裂与重建,转变过程迅速而且是可逆的。但石英与鳞石英间及鳞石英与方石英间的转变,都涉及键的破裂和重建,其过程相当缓慢;而且降温时,往往过冷却而不发生转变,继续以准稳定状态存在,直到最后转变为本身的低温变体。此外,随着晶体结构中类质同象混入物或无序度的增高,各变体相互间的转变温度和压力都可有幅度不等的变化。 石英 通常专指低温石英,是本族矿物中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一个矿物种。广义的石英则同时包括高温石英在内。
鳞石英 有低、中、高温变体,分别称为低温鳞石英(α-鳞石英)、中温鳞石英(β1-鳞石英)和高温鳞石英(β2-鳞石英)(见上表)。
高温鳞石英一般呈细小的六方薄板状或鳞片状晶体产出,轮辐状的贯穿三连晶常见。通常产于火山岩中,也见于石陨石和月岩中。常温常压下均已转变为低温鳞石英或低温石英。天然的低温鳞石英晶体均呈高温鳞石英的副象。无色或白色,玻璃光泽。摩斯硬度7,贝壳状断口。
方石英 旧称方英石、白硅石。有高、低温变体,分别称为高温方石英(β-方石英)和低温方石英(α-方石英)。黑方石英是另外一种独立的变体,不包括在方石英之内,很少见。高温方石英通常以细小的八面体骸晶或粗纤维状球粒产于酸性熔岩中。常温常压下转变为低温方石英或低温石英。低温方石英呈白或乳白色,玻璃光泽。摩斯硬度 6.5。由高温变体转变而来的具高温方石英的副象;在较低温度下直接结晶形成的,一般成隐晶质纤维状集合体产出。
柯石英和斯石英 SiO2的两种天然高压同质多象变体,但斯石英形成时的压力比柯石英更高(见上表)。
柯石英是硅原子成四次配位的 SiO2各同质多象中结构最紧密的一种变体;斯石英则结晶成金红石型结构,是SiO2的所有同质多象中硅原子具有六次配位的唯一变体,其结构的紧密程度比柯石英还高46%,故亦称高密石英。柯石英亦称单斜石英。通常呈小于 5微米的粒状产出。无色透明,玻璃光泽。无解理,摩斯硬度约为8。在5%的冷氢氟酸中近于不溶,但易溶于热浓氢氟酸中。斯石英以小于微米尺寸的柱状集合体产出。浅灰色,玻璃光泽,无解理,摩斯硬度约相当于8.4~9。抵抗氢氟酸溶蚀的能力远比柯石英强。
1953年,L.Jr.科斯首先在大约 35×108Pa和500~800℃的条件下人工合成了柯石英。1960年,美籍华裔矿物学家赵景德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流星”陨石坑内的石英砂岩中首次发现了天然产出的柯石英。1962年,前苏联学者C.M.斯季绍夫和C.B.波波娃在125×108Pa和1200~1400℃的条件下人工合成了斯石英。同年不久,赵景德等人便在“流星”陨石坑中首次发现了与石英及柯石英、焦石英伴生的天然斯石英。形成柯石英和斯石英的压力下限分别是 19×108Pa和76×108Pa。天然产出的斯石英只见于陨石坑内的含石英岩石中,它是在陨石超高速冲击地壳时所产生的瞬间巨大压力下由石英转变而成。柯石英除在陨石坑中出现以外,在榴辉岩中也已发现,后者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按推算,在距地表超过 400~500公里的更深处,还可有斯石英存在。
柯石英和斯石英的出现,可作为所赋存的岩石曾处于很高压力条件下的可靠标志;特别是在陷坑中出现时,更可作为陨石撞击起源的有力证据。它们的陨石冲击成因,提出了由冲击负荷来人工制备其他物质的高压同质多象变体的现实可能性;同时还开拓了冲击负荷超高压实验的领域。
焦石英 天然熔凝的非晶质高二氧化硅玻璃。它是由于闪电电击或陨石撞击时产生的高温,使石英熔融,然后急速冷却而形成的天然石英玻璃。由闪电电击形成的常具管状或棒状结构,称为硅管石。有人将由岩浆喷发急速冷凝而成的火山玻璃也归属于焦石英,但它们的SiO2含量一般都在80%以下。
蛋白石 一种成分为含水二氧化硅 (SiO2·nH2O)的非晶质或超显微隐晶质矿物。
罗谷风:石英族矿物的某些结晶学性质与其成因特征,《结晶学及矿物学教学参考文集》,地质出版社,北京,1983。
C.Frondel,Dana's System of Mineralogy,7th ed.,Vol. Ⅲ, 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York and London,1962.
W.A.Deer,R.A.Howie and J.Zussman,Rock-For-MingMinerals,Vol.4,Longmans,London,1963.2100433B
矿物观赏石是指具有观赏性或具有观赏价值的石,称为观赏石。其中包括工艺石和非工艺石。 经过人为打磨、雕刻等手段改变石的原有形状及颜色,称为:工艺石。未经过人为手段改变形状或颜色的石称为:非工艺石,或称为...
人造宝石也是分类的,有在天然宝石的基础上进行加热等加工,提高宝石价值,这样的应该还算矿物如果是直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自然不能算作矿物啦
你说的是板岩吧?板岩是一种浅变质岩,原岩一般都是泥质岩,所以板岩的矿物 成分和泥质岩差不多,都是以粘土矿物比如高岭石等为主,矿物成分颗粒粒度和结晶程度都很低,肉眼是难以分辨有什么矿物的。
石英玻璃:简介
石英玻璃 石英玻璃管 二氧化硅 单一组分 的玻璃。这种玻璃 硬度大可达莫氏七级,具有耐高温、 膨胀系数 低、耐热 震性、化学稳定性 和电绝缘性能良好,并能透过 紫外线 和红外线 。除氢氟酸 、热磷酸外,对 一般酸有较好的 耐酸性 。按透明度 分为透明和不透明两大类。 按纯度分为高纯、 普通和掺杂 三类。用水晶,硅石,硅化物 为原料,经高温熔化或化学气相沉积而成。 熔制方法有电熔法、 气炼法等。 目录 基本概述 纯度 失透性 化学性能 离子扩散及透气性 电学性能 光学性能 热学性能 石英玻璃 基本概述 简介 外文名称: quartz glass ; silica glass ; fused quartz ; fused silica ; vycor glasses 形成用途 石英玻璃的形成是由于其熔体高温黏度很高引起的结果。用于制作 半导体 、电光 源器、半导通信装置、 激光器 ,光学仪器
利用石英砂等廉价矿物原料生产微晶玻璃板材
利用石英砂等廉价矿物原料生产微晶玻璃板材
石英具有压电效应,按晶体一定方向切割的薄片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上,如雷达上就需要这种切片,但要想获得这种薄片,必须是透明、无缺陷的石英晶体,大小还有一定要求(不小于6×6×6mm)。虽然石英在自然界普遍分布,但符合要求的石英晶体却很少,即使有这种晶体,在开采过程中也很容易将晶体震裂,影响使用价值。自从1947年实验室培养出人工晶体后,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透明可用的晶体,现在光学和电子工业上所用的石英晶体都是人造石英晶体。20世纪80年代末全世界人造石英生产能力已近2000吨。
矿物是化学元素通过地质作用等过程发生运移、聚集而形成。具体的作用过程不同,所形成的矿物组合也不相同。矿物在形成后,还会因环境的变迁而遭受破坏或形成新的矿物。
形成矿物地质作用
岩浆作用发生于温度和压力均较高的条件下。主要从岩浆熔融体中结晶析出橄榄石、辉石、闪石、云母、长石、石英等主要造岩矿物,它们组成了各类岩浆岩。同时还有铬铁矿、铂族元素矿物、金刚石、钒钛磁铁矿、铜镍硫化物以及含磷、锆、铌、钽的矿物形成。伟晶作用中矿物在700~400℃、外压大于内压的封闭系统中生成。所形成的矿物颗粒粗大。除长石、云母、石英外,还有富含挥发组分氟、硼的矿物如黄玉、电气石, 含锂、铍、铷、铯、铌、钽、稀土等稀有元素的矿物如锂辉石、绿柱石和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形成。热液作用中矿物从气液或热水溶液中形成。高温热液 (400~300℃)以钨、锡、的氧化物和钼、铋的硫化物为代表;中温热液(300~200℃)以铜、铅、锌的硫化物矿物为代表;低温热液 (200~50℃)以砷、锑、汞的硫化物矿物为代表。此外,热液作用还有石英、方解石、重晶石等非金属矿物形成。
风化作用中早先形成的矿物可在阳光、大气和水的作用下化学风化成一些在地表条件下稳定的其他矿物,如高岭石、硬锰矿、孔雀石、蓝铜矿等。金属硫化物矿床经风化产生的 CuSO4和FeSO4溶液,渗至地下水面以下,再与原生金属硫化物反应,可产生含铜量很高的辉铜矿、铜蓝等,从而形成铜的次生富集带。化学沉积中,由真溶液中析出的矿物如石膏、石盐、钾盐,硼砂等;由胶体溶液凝聚生成的矿物如鲕状赤铁矿、肾状硬锰矿等。生物沉积可形成如硅藻土(蛋白石)等。
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趋向于结构紧密、比重大和不含水。在接触变质作用中,当围岩为碳酸盐岩石时,可形成夕卡岩,它由钙、镁、铁的硅酸盐矿物如透辉石、透闪石、石榴子石、符山石、硅灰石、硅镁石等组成。后期常伴随着热液矿化形成铜、铁、钨和多金属矿物的聚集。围岩为泥质岩石时可形成红柱石、堇青石等矿物。
矿物的组合、共生、伴生、标型特征
矿物在空间上的共存称为组合。组合中的矿物属于同一成因和同一成矿期形成的,则称它们是共生,否则称为伴生。研究矿物的共生、伴生、组合与生成顺序,有助于探索矿物的成因和生成历史。就同一种矿物而言,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时,其成分、结构、形态或物性上可能显示不同的特征,称为标型特征,它是反映矿物生成和演化历史的重要标志。
矿物是化学元素通过地质作用等过程发生运移﹑聚集而形成。具体的作用过程不同,所形成的矿物组合也不相同。矿物在形成后,还会因环境的变迁而遭受破坏或形成新的矿物。
⑴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
岩浆作用发生于温度和压力均较高的条件下。主要从岩浆熔融体中结晶析出橄榄石﹑辉石﹑闪石﹑云母﹑长石﹑石英等主要造岩矿物,它们组成了各类岩浆岩。同时还有铬铁矿﹑铂族元素矿物﹑金刚石﹑钒钛磁铁矿﹑铜镍硫化物以及含磷﹑锆﹑铌﹑钽的矿物形成。伟晶作用中矿物在700~400℃﹑外压大于内压的封闭系统中生成。所形成的矿物颗粒粗大。除长石﹑云母﹑石英外,还有富含挥发组分氟﹑硼的矿物如黄玉﹑电气石,含锂﹑铍﹑铷﹑铯﹑铌﹑钽﹑稀土等稀有元素的矿物如锂辉石﹑绿柱石和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形成。热液作用中矿物从气液或热水溶液中形成。高温热液(400~300℃)以钨﹑锡的氧化物和钼﹑铋的硫化物为代表;中温热液(300~200℃)以铜﹑铅﹑锌的硫化物矿物为代表;低温热液(200~50℃)以砷﹑锑﹑汞的硫化物矿物为代表。此外,热液作用还有石英﹑方解石﹑重晶石等非金属矿物形成。
风化作用中早先形成的矿物可在阳光﹑大气和水的作用下化学风化成一些在地表条件下稳定的其他矿物,如高岭石﹑硬锰矿﹑孔雀石﹑蓝铜矿等。金属硫化物矿床经风化产生的CuSO4和FeSO4溶液,渗至地下水面以下,再与原生金属硫化物反应,可产生含铜量很高的辉铜矿﹑铜蓝等,从而形成铜的次生富集带。化学沉积中,由真溶液中析出的矿物如石膏﹑石盐﹑钾盐﹐硼砂等;由胶体溶液凝聚生成的矿物如鲕状赤铁矿﹑肾状硬锰矿等。生物沉积可形成如硅藻土(蛋白石)等。
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趋向于结构紧密﹑比重大和不含水。在接触变质作用中,当围岩为碳酸盐岩石时,可形成夕卡岩,它由钙﹑镁﹑铁的硅酸盐矿物如透辉石﹑透闪石﹑石榴子石﹑符山石﹑硅灰石﹑硅镁石等组成。後期常伴随著热液矿化形成铜﹑铁﹑钨和多金属矿物的聚集。围岩为泥质岩石时可形成红柱石﹑堇青石等矿物。
⑵ 矿物的组合﹑共生﹑伴生﹑标型特征
矿物在空间上的共存称为组合。组合中的矿物属于同一成因和同一成矿期形成的,则称它们是共生,否则称为伴生。研究矿物的共生﹑伴生﹑组合与生成顺序,有助于探索矿物的成因和生成历史。就同一种矿物而言,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时,其成分﹑结构﹑形态或物性上可能显示不同的特征,称为标型特征,它是反映矿物生成和演化历史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