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序
译者的话
编者的话
1美国夏威夷的水分配与管理——体制熵案例分析
1.1绪论
1.2体制概述
1.3体制熵
1.4夏威夷水体制的演变
1.5夏威夷水体制实施案例分析
1.6夏威夷水体制:体制熵案例分析
1.7未来发展趋势
1.8参考文献
2斯里兰卡水资源管理体制
2.1绪论
2.2公私管理体制
2.3斯里兰卡水体制分析
2.4结语
2.5参考文献
3印度水体制结构、实施及其变革
3.1绪论
3.2目标与范围
3.3分析框架
3.4水体制环境综述
3.5水体制结构宏观分析
3.6水体制结构微观分析
3.7水体制效能评估
3.8体制变革的性质、范围及其原因
3.9结语
3.10参考文献
4中国灌区提水灌溉体制改革
4.1绪论
4.2当代中国灌区的定位
4.3近代史及不利环境
4.4改革举措
4.5诠释与含义
4.6参考文献
5墨西哥水资源管理体制
5.1绪论
5.2流域委员会(1946~1986年)
5.3流域委员会工作成效影响因素分析
5.4近年来地区性水政策与管理体制
5.5结语
5.6参考文献
6中东地区的水体制
6.1绪论
6.2水体制的起始阶段
6.3伊斯兰教与水
6.4现代水体制
6.5各国案例分析
6.6中东地区各国水体制的总体评价
6.7参考文献
7南非国际河流流域水体制
7.1绪论
7.2南部非洲水缘政治复合体
7.3南非水行业发展历程
7.4后种族隔离时代制度发展评价
7.5结语
7.6参考文献
8美国西部水资源产权、水权及其演变
8.1绪论
8.2产权的定义及其演变
8.3产权制度的优化
8.4美国西部水权的演变
8.5美国西部水资源管理变革的必要性
8.6具体步骤
8.7参考文献
9美国西部先占优先原则的现代作用
9.1绪论
9.2先占优先原则
9.3先占优先原则及其应用中的缺陷
9.4先占优先原则的现代作用
9.5结语
9.6参考文献 2100433B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政策、实施与前景》围绕“水体制”主题,对世界不同地区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政策、实施与前景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探讨,其中大多数观点对发展中国家今后十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对经济发达国家同样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在国家经济、社会和环境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1、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 1)、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与概预算定额体系的建立阶段。 2)、工程造价管理结构的恢复和工程造价...
二建的环境工程水处理方面的专业应该可以
天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与思考
以天津市为切入点,详细叙述了天津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特别是天津如何打破水资源短缺这一\"瓶颈\
新时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范管理
水是人类长期生存的物质保障,水资源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更是经济产业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随着人类使用资源浪费率的持续上升,大量自然界资源的储藏量越来越少,人们开始注重于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从可持续生存角度去挖掘水资源的利用价值。文章分析了世界水资源利用的现状,提出我国水资源具有的基本特点及潜在问题,最后提出现代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综合方案。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政策简要介绍基本
水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保护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水资源工程的经济效益,在满足用水户对水量和水质要求的前提下,使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广义的水资源管理,可以包括:①法律。立法、司法、水事纠纷的调解处理。②行政。机构组织、人事、教育、宣传。③经济。筹资、收费。④技术。勘测、规划、建设、调度运行4方面构成一个以水资源开发(建设)、供水、利用、保护组成的水资源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的特点是把自然界存在的有限水资源通过开发、供水系统与社会、经济、环境的需水要求紧密联系起来的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依赖性增强,对水资源管理要求愈高,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水资源管理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密切相关;同时,世界各国由于政治、社会、宗教、自然地理条件和文化素质水平、生产水平以及历史习惯等原因,其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也不可能一致。但是,水资源管理目标的确定都与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控制目标相适应,不仅要考虑自然资源条件以及生态环境改善,而且还应充分考虑经济承受能力。
管理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初期,供需关系单一,管理内容较为简单。随着水资源工程的大量兴建和用水量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管理需要考虑的问题越来越多,已逐步形成为专门的技术和学科。主要管理内容有:①水资源的所有权、开发权和使用权。所有权取决于社会制度,开发权和使用权服从于所有权。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中,土地所有者可以要求获得水权,水资源成为私人专用。在生产资料公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水资源的所有权和开发权属于全民或集体,使用权则是由管理机构发给用户使用证。②水资源的政策。为了管好用好水资源,对于如何确定水资源的开发规模、程序和时机,如何进行流域的全面规划和综合开发,如何实行水源保护和水体污染防治,如何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征收水费等问题,都要根据国民经济的需要与可能,制定出相应的方针政策。③水量的分配和调度。在一个流域或一个供水系统内,有许多水利工程和用水单位,往往会发生供需矛盾和水利纠纷,因此要按照上下游兼顾和综合利用的原则,制定水量分配计划和调度方案,作为正常管理运用的依据。遇到水源不足的干旱年,还要采取应急的调度方案,限制一部分用水,保证重要用户的供水。④防洪问题。洪水灾害给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会扰乱整个国民经济的部署。因此研究防洪决策,对于可能发生的大洪水事先做好防御准备,也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管理方面,除了维护水库和堤防的安全以外,还要防止行洪、分洪、滞洪、蓄洪的河滩、洼地、湖泊被侵占破坏,并实施相应的经济损失赔偿政策,试办防洪保险事业。⑤水情预报。由于河流的多目标开发,水资源工程越来越多,相应的管理单位也不断增加,日益显示出水情预报对搞好管理的重要性。为此必须加强水文观测,做好水情预报,才能保证工程安全运行和提高经济效益。
体制
分为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两大类型。集中型是由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或者由国家指定某一机构对水资源进行归口管理,协调各部门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散型是由国家有关各部门按分工职责对水资源进行分别管理,或者将水资源管理权交给地方政府,国家只制定法令和政策。美国从1930年开始强调水资源工程的多目标开发和统一管理,并在1933年成立了全流域统一开发管理的典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1965年成立了直属总统领导、内政部长为首的水利资源委员会,向全国统一管理的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又开始加强各州政府对水资源的管理权,撤销了水利资源委员会而代之以国家水政策局,趋向于分散型管理体制。英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设立水资源局,70年代进一步实行集中管理,把英格兰和威尔士的29个河流水务局合并为10个,并设立了国家水理事会,在各河流水务局管辖范围内实行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和排水、水质和水量的统一管理;1982年撤销了国家水理事会,加强各河流水务局的独立工作权限,但水务局均由政府环境部直接领导,仍属集中型管理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水资源管理涉及水利电力部、地质矿产部、农牧渔业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交通部等,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都设有相应的机构,基本上属于分散型管理体制。80年代以后,中国北方水资源供需关系出现紧张情况,有的省市成立了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统管该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指定由水利电力部归口管理全国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立法、调配和科研,并负责协调各用水部门的矛盾,开始向集中管理的方向发展。
管理原则
现代的水资源管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效益最优。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 (规划、设计、运用),都要拟定最优化准则,以最小投资取得最大效益(见水资源规划)。②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规划,联合调度。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两个组成部分,存在互相补给、互相转化的关系,开发利用任一部分都会引起水资源量的时空再分配。充分利用水的流动性质和储存条件,联合调度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③开发与保护并重。在开发水资源的同时,要重视森林保护、草原保护、水土保持、河道湖泊整治、污染防治等工作,以取得涵养水源、保护水质的效应。④水量和水质统一管理。由于水源的污染日趋严重,可用水量逐渐减少,因此在制定供水规划和用水计划时,水量和水质应统一考虑,规定污水排放标准和制定切实的水源保护措施。
基本原则
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中国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的法律依据,标志着中国依法治水、管水、用水、保护水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水资源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①水资源属国家所有,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应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最大效益;②开发利用水资源,一定要按照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办事,实行“开发与保护”、“兴利与除害”、“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编制综合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发挥水的综合社会效益;④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维护生态平衡;⑤要提倡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加强需水管理,控制需水量的过速增长;⑥加强取水管理,实施取水许可制度;⑦征收水资源费,加强水价管理和水行政管理,对水资源实行有偿使用;⑧加强能力建设。
基本条件
主要有:①国家规定对水资源必须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查明当地水资源数量、质量、成因和赋存条件及运动规律;②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未来社会国民经济发展需水预测;③同级政府批准的区域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④区域性水中长期供求计划。
管理措施
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必须有一定的措施保证。
行政法令
运用国家行政权力,成立管理机构,制定管理法规。管理机构的权力为:审查批准水资源开发方案,办理水资源的使用证,检查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监督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管理法规分综合性法规和专门性法规两类,水法或水资源法属综合性法规;水土保持法、洪水保险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属专门性法规。各种法规按照立法程序由国家颁布执行。②经济措施。它是管好用好水资源的一项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审定水价和征收水费,明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保护水源、节约用水、防治污染有功者给予资金援助和奖励,对违反法规者实行经济赔偿和罚款。此外还有集中使用水利资金和征收水资源税等措施。
技术
加强水资源基本资料的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国内卓有成效的管理经验,学习采用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此外,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选择最优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运用方案,乃是水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④宣传教育措施。利用报刊、广播、电影、电视、展览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向公众介绍水资源的科普知识,讲解节约用水和保护水源的重要意义,宣传水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水是有限的宝贵资源,自觉地用好并保护好水资源。⑤涉及国际水域或河流的水资源问题,要建立双边或多边的国际协定或公约。
方法手段
①取水许可制度是在法律保证下进行水资源管理的行政手段。②经济措施是调节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有效手段,利用经济杠杆管理好水资源。要完善有偿使用的制度,建立良性运行的管理机制。③水资源管理依靠行政组织,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发挥在管理中的作用。④系统分析的方法是实施水资源调配和管理的一个基该方法。⑤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接收、传递和处理各类水资源管理信息,使管理者能及时实现水资源管理环节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实现科学管理。
管理目标
我国年用水总量已突破6000亿立方米,约占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的74%。水资源过度开发,已接近或突破水资源可以支撑的限度。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全国多年平均总缺水量为536亿立方米。海河、黄河、辽河、西北和东部沿海城市等地缺水严重,缺水范围正在蔓延。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刚性措施,就难以扭转水资源严重短缺和日益加剧的被动局面。
水利部、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了《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2~2014年)》和《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明确将建取用水户、水功能区、省界断面共1.4万个国控监测点和中央、流域、省级共40个监控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内容,并组建了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专家委员会。
我国政府提出的水资源管理目标,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2010年为124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2011年为0.51)。
管理方法
解决中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转变,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等成果,明确未来一个时期全国、各流域、各省区、各市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建立流域和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作为需水管理的重要依据,实施流域、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各行政区要严格年度计划用水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和水资源论证,强化取水计量监管,对超过取水总量控制指标的,不再审批新增取水。同时,要积极探索水权流转的实现形式,不断健全水权制度,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
二是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强化行业用水定额管理,用水效率低于最低要求的,依法核减取水量;用水产品和工艺不符合节水要求的,限制生产取用水。加大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的节水力度,在农业领域,继续抓好大中型灌区和井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和管灌等先进适用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代旱作节水农业;在工业领域,优化调整区域产业布局,重点抓好钢铁、火电、纺织、化工等高耗水行业节水;在城市生活领域,加强供用水管理,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减少跑冒滴漏。
三是强化水功能区达标管理,有效保护水资源。根据不同水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水质现状,确定未来一个时期各流域、各省区不同功能区的达标率要求,强化水功能区达标监督管理。按照水功能区目标要求,科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依法提出限制排污的意见,加强省界和重要控制断面水质监测以及入河排污总量监控。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监测,完善突发性供水安全应急预案,保障饮用水安全。严格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控制。
四是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增强水资源配置能力。从国家层面看,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构建中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从区域层面看,加快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继续搞好引江济太、引黄济津济淀、珠江压咸补淡等应急调水,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从相邻河湖看,综合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治理、水系连通、科学调度等措施,恢复河湖生态系统及其功能,构建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的江河湖库水网体系。
五是加强工程科学调度,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针对中国高坝大库日益增多,调蓄功能不断增强的新情况,加强水库调度和梯级水库联合调度,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正确处理防洪、供水、航运、生态与发电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保障水库中下游地区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科学确定蓄水时间,向洪水要资源,确保蓄水过程必需的下泄流量,统筹解决蓄水过程与下游用水矛盾。
六是抓好水域岸线管理,促进水生态系统修复。制定流域开发和保护的控制性指标,合理确定主要江河、湖泊的生态用水标准,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影响评估论证,保持河流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的合理水位。编制河湖岸线利用规划,划定水域岸线控制利用分区,落实河道分级管理责任。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严禁围垦、挤占水域和河道。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活动,严禁乱采滥挖。推进重点江河湖库综合整治,促进水生态系统修复。
七是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水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划、配置、调度和管理。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水源地建设、供水节水、排水治污及中水回用等工作,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八是务实行业管理基础,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搞好水资源调查评价,及时掌握水资源变化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围绕全球气候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开展水资源重大专题研究,加强实用技术研发和先进成果应用。加快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建立与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提高、水功能区管理和水源地保护相适应的监控设施和管理平台,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条件。
管理系统
组成
◆ 监控中心:主要硬件:服务器、数据专线、路由器等。
主要软件: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软件、防火墙软件等。
◆ 通信网络:中国移动公司GPRS无线网络。
◆ 终端设备:水资源测控终端、微功耗测控终端(电池供电型)。
◆ 测量设备:水表、流量计、水位计、雨量计、水质仪等。
拓扑图
功能
◆ 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可分别并入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
◆ 系统功能模块化设计,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 中心监控与管理软件采用B/S结构,支持局域网和INTERNET网上浏览、操作。
◆ 操作者级别不同,系统授予的权限不同。
◆ 被授权用户可在网络上查询水量、水质、设备状态、供电状态等数据。
◆ 系统支持远程控制禁止/允许用水户取水。
◆ 系统支持自动控制禁止/允许用水户取水。
◆ 支持本公司水资源测控终端,兼容其他厂家测控终端。
◆ 系统支持主动问询和主动上报方式,上报时间间隔可设置。
◆ 系统支持省、市、区县三级管理模式。
◆ 中心数据库可存储所有监测数据、报警数据、操作数据。
◆ 系统支持设备管理、收费管理、设备参数远程设置。
◆ 系统支持GIS地理信息系统。
◆ 系统支持IC卡售水和远程充值。
◆ 系统预留与其它系统的数据接口。
◆ 系统支持监测数据、报警数据、操作数据的记录、统计、分析、对比、输出、打印。
◆ 系统支持生成历史数据曲线。
◆ 系统采用GPRS无线通信方式,支持其它通信方式。
◆ 系统支持UDP、TCP/IP通信协议。
◆ 测控终端支持多个监控中心监测。
◆ 测控终端支持不同厂家生产的脉冲水表、流量计、水质计、水位计等计量测量设备。
◆ 测控终端具备现场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显示、远程告警等功能。
◆ 测控终端具备自动控制/远程控制用水单位禁止/允许取水功能。
◆ 测控终端支持远程维护。
制度考核
第一条 为推进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主要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考核工作坚持客观公平、科学合理、系统综合、求真务实的原则。
第三条 国务院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考核,水利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审计署、统计局等部门组成考核工作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
第四条 考核内容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完成、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主要目标详见附件;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包括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等制度建设及相应措施落实情况。
第五条 考核评定采用评分法,满分为100分。考核结果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考核得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以上90分以下为良好,60分以上80分以下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六条 考核工作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相对应,每五年为一个考核期,采用年度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考核期的第2至5年上半年开展上年度考核,在考核期结束后的次年上半年开展期末考核。
第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按照本行政区域考核期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合理确定年度目标和工作计划,在考核期起始年3月底前报送水利部备案,同时抄送考核工作组其他成员单位。如考核期内对年度目标和工作计划有调整的,应及时将调整情况报送备案。
第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在每年3月底前将本地区上年度或上一考核期的自查报告上报国务院,同时抄送水利部等考核工作组成员单位。
第九条 考核工作组对自查报告进行核查,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重点抽查和现场检查,划定考核等级,形成年度或期末考核报告。
第十条 水利部在每年6月底前将年度或期末考核报告上报国务院,经国务院审定后,向社会公告。
第十一条 经国务院审定的年度和期末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十二条 对期末考核结果为优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予以通报表扬,有关部门在相关项目安排上优先予以考虑。对在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三条 年度或期末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在考核结果公告后一个月内,向国务院作出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措施,同时抄送水利部等考核工作组成员单位。
整改期间,暂停该地区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审批,暂停该地区新增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对整改不到位的,由监察机关依法依纪追究该地区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十四条 对在考核工作中瞒报、谎报的地区,予以通报批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第十五条 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总量控制目标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效率控制目标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
图书信息
书名:水资源管理(第二版)--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专业系列教材
ISBN:730403498
作者:张立中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定价:25
页数:0
出版日期:2006-1-1
版次:1
开本:小16开
包装:平装
简介:“水资源管理”是为适应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开设的新课程。本书第1章介绍了水资源含义及其战略地位、中国四大水问题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第2章介绍了水资源形成及水文测验;第3章介绍了水文统计方法;第4,5章介绍了年径流及洪水分析计算;第6,7,8章分别介绍了水库兴利调节、防洪调节计算及水能计算;第9章介绍了水库调度;第10章介绍了水资源规划、配置、节约与保护,包括水资源数理评价、水权、建设节水型社会、水价、水质标准、水功能区划等有关内容。本书反映了中国治水方面新的思路和模式。
为适应开放式远程教育的需要,教材中设置了“学习指导”、“小结”、“作业”等助学内容。此外,本书配有录像教材。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水资源
1.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3 水资源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任务
第2章 水资源形成及水文测验
2.1 水循环
2.2 降水
2.3 蒸发和下渗
2.4 径流
2.5 河流和流域
2.6 水文测验与水文调查
2.7 水文预报
第3章 水文统计方法
3.1 水文变量的概率分布
3.2 水文频率计算方法——适线法
3.3 相关分析
第4章 年径流分析与计算
4.1 年径流分析计算的目的和任务
4.2 影响年径流的因素
4.3 具有较长期径流实测资料时的年径流分析计算
4.4 具有短期径流实测资料的年径流分析计算
4.5 缺乏径流实测资料时的年径流分析计算
第5章 洪水分析计算
5.1 防洪标准
5.2 洪水分析计算的目的和任务
5.3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5.4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5.5 小流域设计洪水
第6章 水库兴利调节计算
6.1 水库特性
6.2 设计保证率与设计代表年
6.3 水库兴利调节
6.4 水库兴利调节计算的目的和任务
6.5 年调节水库兴利库容计算
6.6 年调节水库调节量计算
第7章 水库防洪调节计算
7.1 水库防洪调节计算的目的和任务
7.2 水库调洪计算原理
7.3 水库调洪计算列表试算法
7.4 水库调洪计算半图解法
7.5 水库防洪计算
第8章 水能计算及水电站主要参数选择
8.1 水能利用基本原理及水能计算公式
8.2 河川水能资源开发方式
8.3 水能计算的目的和任务
8.4 水电站保证出力、多年平均发电量及其计算
8.5 电力系统负荷图及容量组成
8.6 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方式
8.7 水电站装机容量选择
8.8 水电站主要参数选择程序简介
第9章 水库调度
9.1 水库调度的意义
……
第10章 水资源规划、配置、节约与保护
附录1 皮尔逊Ⅲ型曲线离均系数Φ值表
附录2 皮尔逊Ⅲ型曲线模比系数Kp值表
附录3 概率格纸横坐标分格表
参考文献2100433B
会计实操培训是最近几年培训市场兴起的火热培训项目,因而国内一些大的培训机构,也专培训会计做账,打破了会计做账培训领域的空白。
在目前财会行业持证上岗的要求下,催生了大量的会计应考人员,但也忽略了对会计实操技能人员的培养和考核,从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用人单位与会计求职者之间的供需矛盾。我国会计市场潜力巨大,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行业,在经贸交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2018年中注协有执业会员(注册会计师)106798人,非执业会员143812人,个人会员超过25万人,达到250610人。2018年全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9005家;近年来,随着会计制度的日益完善,社会对于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与严格的职业诉求,会计行业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未来技能时代的大背景下,实操会计师将迎来供不应求的市场前景。
重大水利工程尝鲜民资引入多领域试点政策正在制定中
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提速
项目资金“制度+技术”监管模式确立
投融资体制改革正在各领域加速推进。记者从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财政部等多部委了解到,在投资和融资这两条线上,体制机制改革均在不同程度提速。
3月3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水利部联合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出,除法律、法规、规章特殊规定的情形外,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一律向社会资本开放。
国家发改委透露,第一批试点项目包括四川省李家岩水库、重庆市巴南观景口水库、广东省韩江高陂水利枢纽、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在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公平公正公开选择投资经营主体、完善政府支持政策、政府服务和监管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表示,社会资本支持水利工程建设是水利投融资改革的一个方向。未来以公益性为主的水利工程项目,政府要加入一定的资本金。“每一项重大工程都要测算这个项目的回报率,如果比长期国债利率低,就要通过中央注入或者财政注入资本金,使企业的回报率高于国债的长期利率。”矫勇说。水利工程建设是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速的范本之一,这是今年以来国家层面首次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上针对具体行业出台政策。除此之外,生态环保、市政设施、交通、能源设施、信息和民用空间设施、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均在试点行列,相关政策正在制定中。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卫东对记者说,投融资体制改革首先以推进改革为先导,全面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继续简政放权,取消和减少前置审批条件和审批事项。2015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投资项目核准制度建设主要任务,实现中央部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横向联通建设。二是以放开准入为主线,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实行统一市场准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粮食水利、交通能源、生态环保、健康养老等重大工程建设。三是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围绕“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推动以基础设施为主的“七大工程包”落地,扩大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在投资体制机制改革上,决策部门在资金和项目的监管上下了工夫。4月1日,国家发改委就《创新投资管理方式建立协同监管机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情况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表示将进一步转变政府投资管理职能,创新投资管理方式,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透明、规范、高效的投资项目,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对资金和项目实现“制度+技术”的有效监管。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对记者说,当前,对投资项目接住管好和协同监管亟待加强,迫切需要加快建立投资项目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着力解决部门放权不同步、基层承接能力不足、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管手段不完善等突出问题,要减少取消下放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和审批,激发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同时要引导社会投资,用好政府投资,来充分发挥简政放权的政策效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对记者表示,投融资机制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效率,过去的投融资机制主要靠政府主导行政指挥,但是这也有看不准的地方,传统的方法也需要有制度性的创新,政府要减少对投融资具体操作的管理,核心是简政放权,推进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