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陶瓷艺术

我们的祖先和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埃及、印度、希腊、波斯、西南亚的先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陶器。陶器的制作也有近万年的历史,人类自从开始懂得制作陶器,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野蛮时代的最低级阶段--是由制陶术的应用开始的"。在制陶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中国人发明了瓷器。陶瓷器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人们生活问题,如生活用具、建筑材料等,还提供艺术的享受!

陶瓷艺术基本信息

陶瓷艺术分类

我们知道,陶瓷的故乡在中国,英语"china"若大写就是"中国",而小写就是"瓷器"。然而,中国的陶瓷艺术却荟萃在三大古都景德镇、醴陵、德化。陶瓷按照大的种类来分应该分为三大类:

工业陶瓷

这类陶瓷用于建筑行业,如我们日常所见的瓷砖、卫浴瓷。

艺术陶瓷

艺术陶瓷具体细份可按材质划分为:炻瓷、青瓷、骨瓷、高白玉瓷、白瓷、黑陶瓷等等;按其生产工艺划分为:青花瓷、中国红瓷、釉下五彩瓷、毛瓷、刻花瓷等等;按窑口来划分有:景德镇、醴陵瓷、德化瓷、汝瓷、钧瓷、龙泉瓷等等。

日用陶瓷

日用陶瓷的产生可以说是因为人们对日常生活的需求而产生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最多,也是最熟悉的瓷器,如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饭具等。

查看详情

陶瓷艺术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艺术天花板

  • 600×1200×6 SBP系列
  • 松本
  • 13%
  • 广东松本绿色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汕头办事处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彩板(艺术装饰板)

  • 规格(mm)2440×1220×9
  • 菲力绿色
  • 13%
  • 广东菲力绿色板业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艺术天花板

  • 600×600×8 SBP系列
  • 松本
  • 13%
  • 广东松本绿色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汕头办事处
  • 2022-12-06
查看价格

艺术天花板

  • 600×600×6 SBP系列
  • 松本
  • 13%
  • 广东松本绿色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汕头办事处
  • 2022-12-06
查看价格

陶瓷薄板

  • 600×1200×5.5,纯色
  • 蒙娜丽莎
  • 13%
  • 四川润兴楠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艺术

  • WO473(1) 白色、骨色
  • 珠海市2015年4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艺术

  • WO423(1) 白色、骨色
  • 珠海市2015年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艺术

  • WO043(1) 白色、骨色
  • 珠海市2015年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艺术

  • WO563 白色、骨色
  • 珠海市2015年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艺术

  • WO423(1) 白色、骨色
  • 珠海市2014年1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艺术陶瓷花窗

  • 艺术陶瓷花窗
  • 1m²
  • 1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0-09-14
查看价格

陶瓷艺术

  • 材质 陶瓷 面盆类别 台盆规格 400mm×150mm 型号 P017排水方式 地排水 产品
  • 4112个
  • 1
  • 馨怡卫浴
  • 普通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10-20
查看价格

陶瓷艺术

  • 材质 陶瓷 面盆类别 台盆规格 400mm×150mm 型号 P017排水方式 地排水 产品
  • 62个
  • 1
  • 馨怡卫浴
  • 普通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7-13
查看价格

陶瓷艺术

  • 材质 陶瓷 面盆类别 台盆规格 400mm×150mm 型号 P017排水方式 地排水 产品
  • 198个
  • 1
  • 馨怡卫浴
  • 普通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12-02
查看价格

陶瓷艺术洗脸盆

  • 材质 陶瓷 面盆类别 艺术盆规格 400mm×150mm 颜色 其他型号 P071 排水方式 地排水产品
  • 6878个
  • 1
  • 馨怡卫浴
  • 普通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11-25
查看价格

陶瓷艺术产瓷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不断有新的陶瓷生产基地崛起。面对这种现状,"中华陶"意识到,要想生存发展,要想让陶瓷艺术焕发新的生机,就是必要进行改革,把现代社会的流行时尚元素融合到陶瓷艺术中,使其更符合当今社会的大众审美观和品位,更能迎合21世纪年轻人的口味,将陶瓷艺术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

相信经过"中华陶"融合传统工艺和现代元素打造全新陶瓷艺术必将走向一个新的高度,引领全新的时尚潮流。

山东海瓷

海瓷又称贝壳瓷,即将精选海洋贝壳特殊加工后,结合长石、石英等材料,经过高温多次烧制而成。

由于海瓷原料贝壳中含有珍珠成分,因此海瓷具有胎质纯净、釉面光润、光泽柔和、如脂似玉的独有特点,显现出普通瓷所无法具有的风采和神韵。海瓷用料十分考究,工艺极其复杂,成型难、易烧裂、生产难度大,所以成品非常珍贵。海洋贝瓷是继陶瓷和骨瓷之后的第三大新瓷种,世界上只有中国山东无棣能够生产海瓷,已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10余项国家专利。

湖南红官窑

官窑概述

"官窑"亦称"官办窑"。"官窑"所生产的瓷器多为皇室和官府享用。对选料、制作、技艺等有着严格的要求,且官窑所生产的瓷器只求精品,不计成本,因而使得官窑极 为名贵。世人将官窑瓷器视为稀世珍宝。

"红官窑"数十年来专为毛主席、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新一届政治局常委特制日常用瓷和国家礼品用瓷,被世人誉为--"中国现代红色官窑" 。

官窑历史

官窑起自唐,有两种涵义,一是指贡器,一是指官厂。自唐代至元代(公元八世纪~十四世纪),官窑多有贡器,少有官厂,采取的形式是"官监民烧",烧出的瓷器,"千中选十,百中选一",进贡给统治阶级。这种瓷器就叫做贡瓷和官窑。那时,唐代在产瓷区设有司务,如唐景隆初(公元707~709年)褚绥为新平(景德镇)司务,奉诏监烧献陵祭器。宋代设监,如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派殿前承旨赵仁济监理越州窑务。到了元代则设局,以提领监陶,后改为本设总管。他们烧出的"景德年制","枢府'等款式的瓷器,分别称为"景德窑',"枢府窑"等。

官窑之谓,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内涵。就广义而言,是有别民窑而专为官办的瓷窑,其产品为宫廷所垄断。在宋代瓷器中,官窑即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故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前者为北宋官窑,后者为南宋官窑。

官窑是在宋大观及政和年间于汴凉所造,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粉青紫口铁定是其特色。

宋室南移在凤凰山下设立官窑,又称修内司官窑或内窑,郊坛下设立的郊坛下官窑,器形较多,有直径大过一尺的大型产品。

从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设置"浮梁磁局",到1911年清朝覆亡,景德镇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瓷厂所在地,中国的官窑制度在这里延续了632年,江西景德镇也由此拥有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景德镇地下也因此存有大量因禁绝流入民间而被就地掩埋的古碎瓷,成为中国目前品类最完整、年代最可靠、信息最丰富的官窑遗址和"地下瓷都"。

【北宋官窑】

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由官府直接经营,专烧宫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窑。南宋顾文荐《负睻杂录》记载:"宋宣政间(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叶寘在其《垣斋笔衡》中对北京官窑亦有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明代《事物绀珠》、《留留青》因袭此说。当时的京师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因宋代汴京遗址已沉入地下,至今日为止,尚未发掘出北宋官窑遗址。对于北宋官窑遗址缺乏考古发掘地资料和充足的文献资料的支撑,因此,时至今日,关于北宋官窑遗址在何处,仍有不同说法,一般有三种说法:一说北宋官窑即为汝窑;二说否认北宋官窑的存在;三说为北宋官窑即为汴京官窑,它与南宋时的修内司官窑先后存在。支持第三种说法的人较多。

北宋官窑传世品很少,形质与工艺与汝窑有共同处。器多仿古,主要有碗、瓶、洗等。胎体显厚,胎骨深灰、紫色或黑色,釉色有淡青、粉青、月白等,釉质莹润温雅,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著称,不同于南宋官窑和汝窑及龙泉窑瓷器。底有文钉烧痕,有"紫口铁足"的特征。

【南宋官窑】

南宋时在今杭州市凤凰山南麓乌龟山郊坛另设新窑,称"郊坛下官窑",又称南宋官窑。此官窑瓷器胎为黑、深灰、浅灰、米黄色等,有厚薄之分,胎质细腻。釉面乳浊,多开片,称为"蟹爪纹",釉色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黄等。因器口中施釉稀薄,微露紫色,足上却偏赤铁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

器型除碗、盘、碟、洗等日用器皿外,还有仿商周青铜器的尊、鼎、炉、觚等陈设瓷和祭祀用礼器。

【明代官窑】

明代采取"官办民烧"的形式,开始有官厂,专烧进贡的瓷器。如在景德镇设御器厂,也称景德镇御窑厂,特派厂官,经费出自地方,编役人夫,设窑达五十几座,专门烧造御器即贡器。瓷器烧制经过两宋时期的发展,不论在烧制工艺,还是器具种类方面都达到了高峰,各时期都有不同的代表品种,如永乐甜白、永宣青花、成化斗彩、嘉万五彩等瓷中翘楚。

永乐帝在位时,景德镇瓷器生产蓬勃发展,这一时期是我国瓷器烧制承上启下,内外交流的重要阶段,上承宋元,下启康乾,并广泛与外国交流学习。能工巧匠们除了继承前辈的精巧工艺,仿制元代的典型器物外,还大胆进行创新改良,烧制成永乐甜白,青花,釉里红等极具时代特色的新瓷器,尤其是多色低温釉上彩瓷器,打破了以往瓷器多为单调色彩的传统,使之更赏心悦目,为后来的成化斗彩,嘉万五彩乃至康雍乾粉彩瓷器烧制奠定了基础。借郑和下西洋和外使出访之际,永乐瓷器得以与世界其他地区交流(外销瓷和赏赐附庸国专用瓷),从外国进口颜料(如永乐青花所用的苏麻里青)学习技艺。永乐瓷器中也出现了一批地域色彩浓厚的伊斯兰瓷器,这既是对前朝的继承,也是新时期向外国学习的证明。

瓷都醴陵

如果说"红色官窑"是醴陵作为"中国瓷城"辉煌一时并扬名中外的象征的话。

2001年,再造"毛瓷"成功,比当年的毛主席用瓷有过之而无不及,堪称珍品中的极品。

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天安门、钓鱼台、联合国大厦等重要场所的专用瓷;馈赠外国首脑的礼品瓷;……。

醴陵瓷器的"国瓷"地位已无人能撼!如果仅限于此,那么醴陵的"国瓷"形象还停留于过去的老"国瓷","新国瓷"的意义和内涵则要丰富得多:在"国瓷"形象深入人心的同时,其内涵得以充分的释放,深厚的"国瓷"文化底蕴和产业张力积薄发,"外向瓷"、"科技瓷"、"旅游瓷"等概念,被勤劳聪明的醴陵人演绎得丰富多彩。

如今,"新国瓷"、"新醴陵"正如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醴陵的瓷业逐渐发展成为湖南的标志性产业,醴陵被确定为湖南陶瓷工业基地,陶瓷科技工业园被定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所有这些都有在激情的彰显醴陵瓷业新活力。

文化瓷:

彰显巨大向心力

文化瓷现象:

中国的英文"CHINA"本意就是瓷器,可见,中国最初被外人所认识是因为中国的瓷器,瓷器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之一。

古老的瓷器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如今,以瓷闻名的城市,除景德镇外,醴陵恐怕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了。

醴陵陶瓷文化源远流长。

醴陵陶瓷的生产始于东汉,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让世人惊艳于醴陵瓷器的精美工艺的几段历史,在醴陵有口皆碑:

1906年,醴陵陶瓷实现由粗瓷向细瓷的历史性转变,一年后发明釉下五彩瓷。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瓶一举拿下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蜚声中外。

上个世纪70年代进入红色官窑时代,显赫而神秘。醴瓷为毛主席等领袖所钟爱,国家活动的重要场所,作为精美礼品馈赠外国元首。醴陵的瓷文化,对内是向心力,对外是张力。

到了醴陵,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感受到强烈的瓷文化的冲击:醴陵人骄傲的"炫耀"着醴瓷的精美,每一个公务员都将印有毛主席用瓷和获得巴拿马金奖的釉下五彩瓷瓶的名片递给外来的客人,数以十万计的醴陵人忙碌于瓷器生产车间,甚至连中小学生也在瓷器上描绘着他们对瓷文化幼稚但认真的理解……。这是一种是由瓷文化释放的巨大的向心力。在这种向心力的吸附下,无数的醴陵人为了实现瓷业的腾飞,付出了毕生精力和心血。在时任群力瓷厂总工程师的李人中的家里,至今仍保留着一份已经泛黄的彩绘线描主席瓷碗设计图稿,这位"毛瓷"设计师退休后,又下海创业,如今,他的公司成为当地工艺陶瓷的代表。正是无数个象李人中这样的陶瓷人,将精湛的陶瓷工艺代代相传,奉献其中,乐在其中,醴陵的瓷业才能历经千年而长盛不衰。醴陵的瓷文化蕴藏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到醴陵投资瓷业的人们越来越多接受醴瓷的人也越来越多,去年一年仅民间投入醴陵瓷业的资金就达14亿元以上,瓷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形成了集陶瓷生产、陶瓷机械、瓷泥采掘、陶瓷颜料、彩色包装于一体的高度集中的陶瓷产业群;从昔日的日用高温瓷独撑天下发展到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建筑瓷、特种瓷等腰三角形五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全市陶瓷工业年产值已超过50亿元;全市日用陶瓷产量已占全省的94%,占世界的3%。

查看详情

陶瓷艺术保养知识

1、 日常清洁可用家用洗洁精。

2、 用肥皂加少许氨水或先用等量亚麻子与松节油的混合物,去污性更强,可将瓷砖擦的更有光泽。

3、 如将浓茶或墨水等染色性强的液体洒在砖上面,应立即擦洗干净。

4、 定期为抛光砖打蜡,取得持久保护作用,时间间隔2-3个月为宜。

5、 如砖面出现少许划痕,在划痕处涂牙膏,用柔软的干布用力擦拭可以把划痕擦干净。

查看详情

陶瓷艺术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陶瓷艺术概述

如今,陶瓷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日用陶瓷、陈列陶 瓷为主,兼制工业陶瓷、建筑卫生陶瓷、特种陶瓷、艺术陶瓷等百花争艳的大陶瓷格局。陶瓷在德化、景德镇市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拥有原料、生产、销售、科研、教育的综合配套优势。陶瓷研究开发体系更是越来越完备,德化成立了陶瓷文化研究中心、泉州工艺美术学院。景德镇已经拥有包括国家轻工业总局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在内的三级研究机构,有景德镇陶瓷学院。

查看详情

陶瓷艺术工艺

1 坯料制配工艺

A、搅拌工艺: 单一陶瓷原料按配方过磅投放--搅拌池搅拌均匀--抽浆高位池--过筛(2次)--除铁(2次)--沉浆池--抽浆榨泥--粗练--陈腐(15天)--精练(2次)--送成形配用。

B、球磨工艺: 单一陶瓷原料按配方过磅投放--球磨机中--按比例加水--球麻定时抽浆检测细度--放浆沉浆池--过筛(2次)--除铁(2次)--沉浆池--抽浆榨泥--粗练(2次)--陈腐(15天)--精练(2次)--送成形配用。

2 釉料制配工艺

A、釉用单一原料按配方过磅投放--球磨机中--按比例加水--球磨定时抽浆检测细度--放浆--过筛(2次)--除铁(3次)--存浆池陈腐备用。

3 日用陶瓷成形工艺流程

A、机压成形工艺流程

泥料--切泥片--压坯--带模干燥--脱模--坯体干燥--磨坯--捺水施内釉--捺外水沾外釉--取釉--扫灰检验--装匣--烧成。

B、注浆成开工艺流程

泥料化浆--高位浆桶--注浆--添浆--倒出余浆--带模干燥--起坯--利假口--坯体干燥--汤釉--接把嘴--补外水--沾釉--扫灰检验--装匣--烧成。

查看详情

陶瓷艺术国名联系

为什么中国被称为CHINA

中国的瓷器以历史悠久、造型优美、质地精良、装饰俏丽新颖而享誉海内外。瓷器与中国的联系是那样的紧密,以至英文CHINA一词,就有"中国"和"瓷器"的双重意义。

在我们进一步了解英文"CHINA"一词的双重涵义之前,先来简略叙述一下瓷器的起源及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 器类有罐和钵。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东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 南方青瓷的生产,如浙江越窑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绍兴、余杭、吴兴等地也都设有窑场,形成独自的窑系。所谓窑系,是指某一著名窑场与附近或外省的一些窑场均生产某一种或几种相同类型的产品,这些窑场就构成一个窑系,以主要和最有影响的窑场命名。浙江是中国最早形成窑系的地区,其原因可能与这里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制瓷业特别发达有关。

越窑生产青瓷与黑瓷,到西晋晚期也生产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点彩,以打破青瓷的单色格调。

三国时越窑的产品胎质坚硬细腻,呈浅灰色;釉汁纯净,以淡青色为主,黄或青黄色少见;器型有碗、碟、罐、壶、洗、盆、钵、盒、盘、耳杯、香炉唾壶、虎子、水盂、泡菜坛等日用瓷。西晋时又出现了了扁壶、鸡壶、烛台和辟邪等新产品。南朝时佛教盛行,瓷器上多以莲瓣或莲花作为装饰。从三国到隋统一前的数百年中,以越窑为代表的瓷器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它的品种繁多,式样新颖,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不可须臾离开的用具。

查看详情

陶瓷艺术当代陶艺

中国当代陶艺起步较晚,但是中国的当代陶艺家们并没有裹足不前。正如当代美术批评家皮道坚所说,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已经成为"蕴涵着中国当代心理结构和集体无意识层面丰富内容的'文本',成为世纪末中国心灵史的一段索引。" 表现现代人对理想的追求、人性的思索和人生的感悟,这种审美价值的阐述面对的是作为个体存在的艺术家个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对于以拉坯造型的陶瓷器而言,熟练陶瓷工人按照设计图纸或成品制作的作品在技术层面而言,也许能做到无懈可击,但是这类作品却不能算真正的艺术品,真正的艺术品表达的是人意识的流动,以及对于自身生存社会的认知。

当代器形陶艺作品的创作在塑形方面已经摆脱了纯粹的实用功能,转向心灵的倾诉。有许多现代陶艺家对器皿类陶艺情有独钟,采用各种不同的手段来表现器皿陶艺的魅力。

东西方当代前卫陶艺虽然起因不同,却殊途同归--抛弃固定造型风格的程式,追求不带任何功能要求的纯粹化的形态。陶瓷器作为一种可触的艺术具有了独立的品格。

三种类型

当代的陶艺从形制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器皿形的陶瓷作品。这类作品以陶为媒材,利用了陶土特有的质感,隐喻着本真的回归,探索纯粹的形式构成。但它和传统器皿注重实用不同,现代陶瓷实用和美的功能开始分离,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传统陶瓷所秉承的"对称之美",重新塑形成为陶艺新的课题。

与绘画追求纯粹的视觉效果和雕塑对多种媒材的综合实验不同,陶瓷的物理特性不仅决定了它的形式美,也决定了它与其他媒材的根本区别。陶艺的形式主义是在陶的特质下对形式表现的可能性的追问。同时,陶艺的创作不仅需要创造精神,还要善于在制作过程中发现偶然的效果。如金文伟和白磊在材质的选用上比较单纯,泥质的本色占了绝大多数的比例,利用陶土在肌理与质地上的丰富变化构造一种新的形式关系。这种形式语言,丰富了纯形式的表现力。

第二类是陶瓷雕塑类的作品,侧重自我观念的表达。

就像我们每天都想寻找新鲜的自我,艺术家可以把这种对于自我的探求诉诸于艺术作品之中。陶艺作为表现自我的手段,艺术家在作品中倾注了某种感情或认知,敏感地把握住自我的生存状态,实际上也就表现了当代社会生活的共同经验。

第三类是组合类陶瓷作品,即陶瓷与其他材质相结合的作品。这种类型是对文化的批判或对历史的追思。陶瓷的基本要素水、土、火在材质上有着全球化的共同语汇,但是不同的形态与样式有着较为相异却明确的文化针对性,这种状况也正显示了中国的当代陶艺在世界现代艺术语境中的话语权,是一种突破和飞跃。

当代陶瓷的三种类型,都不把实用当作主要功能,更多注重的是它的艺术性。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用现代艺术理论的语言来规范它们。当然,类型并不代表风格或艺术流派,它只是对现代陶艺在形式、题材、内容和主题上的综合考察。而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去细分,未来必然会被当代陶瓷的艺术魅力所折服。

湖南醴陵"红官窑"收藏三法

瓷,一脉来自泥土的神奇气息,几千年不绝如缕。

译成CHINA,它是中国人的国际名片;冠名一地,它是乡土社会的地域形象.

"投资收藏要就地取材。"1月7日上午10时,省收藏协会副会长杨宗干的醴陵瓷收藏之家,2000多件五彩缤纷的釉下五彩瓷中,"红色"是永恒!

尊且贵:"红官窑"的春夏秋冬

醴陵瓷素有"红色官窑"之称。其被评价为:春:"双燕齐飞寻友乐,三月桃花朵朵开";夏:"荷花出水尘不染,一双交颈踏微波";秋:"一双坐爱桑枝上,秋色红如二月花";冬:"灵禽送喜梅花上,芳蕊经时雪里开"。

65岁的杨宗干拿出一件高40厘米的醴陵瓷"锦地釉下五彩四方瓶"由四烧尺寸、大小、厚薄、花色都要一样,工艺难度相当大,所以古代讲花瓶是一方顶二圆,方瓶比圆瓶工艺高一等,"原件就只有4件,一件估价4万到8万!"

清光绪32年,湖湘名人熊希龄在醴陵创办湖南瓷业公司,首创釉下五彩瓷并扬名中外。新中国成立后,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湖南瓷器工业公司,于1958年组建醴陵艺术瓷厂,1965年改名群力瓷厂,成为专业生产国家用瓷的"红色官窑"。其产品主要有专为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工人体育馆生产的"三馆瓷","人民大会堂用瓷","国宴瓷","毛主席专用瓷","毛主席纪念堂用瓷"及"国家礼品瓷"。"由于当时对成品要求特别严格,制作精良,数量较少,存量有限,在收藏市场上的价位不断攀升,有的达几千元、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有的精品已成为孤品,其价位更为惊人,高达上百万元。"

"王震赠":国礼瓷器收藏抢手

查看详情

陶瓷艺术陶器起源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断定中国原始陶器开始于距今七千年左右是不成问题的。最早的彩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龙其以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不仅在器形上比较规整,而且绘有简单的纹饰,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这一时期已出现陶轮技术,制陶术已成为一种专门技术。半坡文化的彩陶在略晚于大地湾一期文化,其纹饰也略为复杂,以几何纹样为主。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庙底沟文化,彩陶花纹则更加富于变化,以弧线和动感强烈的斜线体现变形的动物形象。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鱼、鸟、猪以及人类自身都被作为装饰纹样。这些纹饰的描绘手法都很生动,布局合理,是原始绘画的佳作,也是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可靠形象资料。

距今约四千年左右的马家窑文化,是由半坡文化派生发展的古羌集团的一个分支。与之相关的另外两个支系是半山文化和马厂文化,是龙山文化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期。马家窑文化类型的陶瓷,表面都经过打磨外理,器表光滑匀称,以黑色单彩加以装饰。装饰图案以满见长,在钵、盘、碗一类的敞口器物内侧,也都绘有图案。

上古之民,穴居野处,生活中的工作中心都围绕着渔猎饮食,所以最初迫切的发明需要都釜瓮之类。陶瓷上出现装饰,说明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大有进步,解决果腹问题以外,尚有余力,于是人们开始在满足最低需求之外,追求美的表现。

河西走廊一带的马厂类型彩陶,器形一般较小,有的器皿上留有穿系小孔,便于携带反映出这一地区半农半牧的经济状况。而在半山彩陶瓷上则出现了播撒种子的人形图案,说明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创造力的进步。

在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完善成熟。图案形象直观性强,在当时具有标志性、装饰性等性能,所以对彩陶图案的研究也会给古文字研究提供佐证。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在原始时期,氏族部落更为繁杂,在特定的生产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需求的文化特征,它们各自有着代表氏族文化的标志性形象,也产生着不可低估的精神凝聚力量。而随着氏族文化盛衰变化,陶器装饰也出现了不同的内容的形式。

纵观中国彩陶的技术与艺术,历时四千八年。其实它的上限年代还是个难以考据的迷,随考古发掘工程的不断进行,可能还会出现不同的新认识。它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史上无比辉煌的一章。

查看详情

陶瓷艺术文献

彭克陶瓷艺术 彭克陶瓷艺术

彭克陶瓷艺术

格式:pdf

大小:1.5MB

页数: 1页

<正>彭克江西乐平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进修于中国美院。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景德镇民间文化艺术家协会会员。擅长青花山水,花鸟。作

陶瓷艺术相关

陶瓷文化与绘画、书法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这些艺术部类,都是最为典型的中国民族艺术。从其实质来说,都是共同的,都是共通的。

与绘画

陶瓷艺术与绘画,无论是从艺术本质、特征,还是从表现手段来看,都有共通之处。绘画艺术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讲究"骨法用笔"、"画龙点睛",着重形象的刻划和意境美的追求,讲究兼工带写,以浑然天成、本色自然、含蓄蕴藉为品位,遵循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大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创作原则,强调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营养,并反映生活。绘画艺术所要求的这一切,陶瓷艺术无一例外要遵循。传统派是如此,学院派也毫不例外。

绘画性的彩绘作品是这样,即使是陶瓷雕塑作品也和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知道,线条、无论是对于国画,还是陶瓷雕塑以及书法,都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

与书法

书法艺术,同样讲究和强调线的表现力。它在艺术特征方面,与陶瓷艺术的联系,初看似乎不相关。实际上,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首先,从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来看,它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再现与表现、状物与抒情相统一的艺术。它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来自自然形象而又远离了自然形象。人们将自己的精神意蕴、生命情丝、审美趣味化为或纵或收、或枯或润、或粗或细、或刚或柔的线条,并通过这些笔墨线条的枯润、浓淡的个性因素,反映出人的审美经验。"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起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中国古代美学家对书法的这种特性早有精辟的论述。汉代的扬雄在《法言》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蔡邕在《笔论》中言:"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唐代孙过庭认为书法艺术可以见出书法艺术家的情感,即"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怪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清代刘熙载更是一语破的:"写字者,写志也"、"书法,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

另外,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和陶瓷艺术还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们都不适宜于表现持续性的情节性的事件,而长于表现一动作瞬间,并在动作瞬间内创造出颇富生命力和表现力以及想象力的艺术形象。黑格尔曾经指出:绘画"只能抓住某一顷刻",把"正要过去的和正要到来的东西都凝聚在这一点上。"莱辛说得更加具体和明确,他说:"绘画在它同时并列的构图里,只能运用动作中的某一顷刻,所以就要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刻记得上,使得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中得到清楚的理解。"这虽然说的是绘画,但适用于陶瓷艺术和书法艺术,而且,这正是这两种艺术的特征之一,书法艺术表现得更甚,尽管书法要求"每为一字,各象其形,"要"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站,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尽管要求书法艺术要有如"悬针垂露之异,奔雷附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岩身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但它毕竟是一种抽象性、表现性、虚拟性的艺术。

陶瓷艺术家们,或许从这种比较中,获得对陶瓷艺术特征的更深入、更完整的理解,以加强陶瓷的表现性和抒情性,创作出更加有审美力度和审美价值的作用。

补充一下,还有薄胎瓷,厚度不到1毫米,做工非常精细,小巧玲珑深受多数人的喜爱。

查看详情

现代陶瓷艺术鉴赏

白明《金荷风暖》

毛正聪《鱼子炉》

巴琳

我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生产陶器的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数不胜数,让我们今天也可以通过这些陶瓷艺术品来体味历史长河中的点滴。当代陶瓷艺术的探索者和创作者们,不仅面对着悠久的传统技艺,也在思索着如何发展中国当代的陶瓷艺术。

那么,什么是现代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的新亮点?又如何鉴赏中国的现代陶艺品?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历程,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有何不同,可以从多种角度来探讨。

以时间为线

先从创作时间来看。新中国成立以后产生的第一代陶瓷艺术家因其学习背景、师承来源不同,时代的变迁使他们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也由于一些艺术家的留学背景,反映出了西方陶瓷艺术与中国的差异。例如祝大年、梅健鹰、郑可、高庄的作品。祝大年曾留学日本,他的作品装饰性强、色彩明朗,透出很强烈的人情味。作为“建国瓷”的主要参与者,他不仅努力恢复地方名窑的生产,也从理论上对传统艺术的发展做了重要工作;高庄的作品不仅很好地继承了传统工艺手段,还反映出了历史时期的特征。

第一代陶瓷艺术家的学生构成了中国第二代陶瓷艺术家。这时,新中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微博]等一批艺术教育院校的成立,不仅引进了西方的教育体制,也使中国的学生更多地接受到了西方的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例如,杨永善、周国桢、陈若菊、张守智等,他们的作品注重实用性和创新,对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承前启后,功不可没。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很多陶艺作者开始了新的思考和探索。中国新一代的陶瓷艺术家之中有一部分坚持传统技艺,在材质和工艺方面进行探索,作品精致、感性细腻;也有一部分在作品中体现出更多地糅合各种艺术创作的方法在作品中,探索陶瓷与其他材料的结合,不局限在传统的陶瓷造型和功能的基础之上。新一代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对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吕品昌,他的作品不拘泥于具象,彰显风格;白明的作品清新雅致,富有文人气质,在具象的陶艺作品中表现了抽象的中国传统文化,以一种出世和入世的姿态专注于现代陶艺的发展;郑宁在日本留学阶段注重实地研究日本的传统陶艺,作品质朴浑厚,沉稳古拙中现畅达;左正尧,作品表现手法纯净利落,给人以直观的冲击力,有装置艺术的特征;何炳钦,作品根据绞揉成的泥片纹理有意识拼合成装饰形象,既有人为意识的装饰形象效果,又有自然天成的形象效果,给人一种鬼斧神工、天然雕琢的意象。

投身到陶艺创作中的年轻一代,展现出了多元化、开放的、综合的艺术特征。各种实验和创作反映了新一代的陶艺创作者正力求以一种新的视角审视陶艺创作、重新建立陶艺的创作价值。例如,马跃军的作品力求把对传统平和自然的审美意境与青瓷的色质统一起来。造型上,作品在曲与直、动与静、虚与实的对比形式中,从而使作品自然地流露出音律般的美感;冯澍,作为上世纪8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人,对传统的崇拜,以及对高新技术被动的接受,使其作品写实夸张,运用材料的结合完成对视觉的冲击;王海晨,以一种新的视角来诠释青花装饰与现代家具的结合。

以创作地区为线

以陶瓷创作的地区来看,像景德镇作为历史上的陶瓷重要产区,名家辈出,很多陶瓷艺术家在景德镇完成创作,作品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手工技巧和工艺之美,时至今日,一部分陶瓷艺术家不仅继承了产区精湛的传统工艺技巧,还把这些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技艺发扬光大。

浙江省龙泉市自宋代开始就是青瓷的重要产地,现在很多中外陶艺家仍醉心于如冰似玉的青瓷。例如:陶瓷艺术家徐朝兴长期从事龙泉青瓷艺术的创作与工艺研究,有丰富的青瓷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继承了龙泉青瓷传统工艺,熔龙泉哥窑与弟窑于一炉;毛正聪,从事青瓷研究50余年,继承龙泉青瓷传统工艺并勇于创新,自具风格。他的作品被中南海紫光阁、中央台办等机构以及中央领导、海内外人士收藏。

江苏省宜兴市盛产陶器,紫砂陶是其代表产品。宜兴紫砂茶壶历史悠久,名扬天下。历史上制作紫砂壶的名家名作流传甚广,主要以造型取胜:“方非一式,圆不一样”。用紫砂茶壶泡茶,不仅不产生化学变化,不夺茶香,又无熟汤气,泡出的茶水色泽澄洁透明,茶味醇厚绵长。紫砂茶壶不仅有良好的实用功能,而且造型古朴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色泽丰富含蕴,制作缜密精巧,经过历代艺人千锤百炼的创造,成为工艺价值很高的欣赏品。现在宜兴仍有许多陶艺家继承传统,制作出颇具新意的作品。

福建省德化市以白瓷为名,瓷塑作品最有特色,今天也是重要的陶瓷产区。德化陶瓷艺术家苏清河,作品《坐石观音》艺术瓷雕是苏清河的德化莹玉艺术陶瓷研究所推出的莹玉系列瓷雕中的莹玉红瓷种新作,作品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炉火纯青的艺术创作手艺。许兴泰的《坐荷观音》在继承以何朝宗为代表的德化传统瓷塑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艺术创新,作品动感十足,使观音的形象更加世俗化、生活化,极具自由飘逸的造型美。

现代陶瓷市场蓄势待发

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家背后有厚重的中国传统陶瓷文化为依靠,他们又把目光投射到了世界范畴,对中国今日的陶瓷艺术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其作品成为印证我国社会发展的可贵的文化财富。但是,相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火爆,现在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对于现代陶艺作品还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陶瓷投资主体仍然是中国古代陶瓷,零星的现代陶瓷拍卖还难成气候,往往是个人的收藏行为。

中国现代陶艺作品现在还没有引起市场和人们的关注,并不代表作品不能引发观者的思考和情感共鸣。中国陶艺有着特殊的历史和背景条件,虽然中国当代陶艺发展的路曲折而困难,但是正因为有了越来越多的陶艺创作者不断对中国陶艺进行思考和探索,影响和成效已经慢慢显现:各种陶艺联展和个展地举办日益增多,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学习陶艺的人员不断增加,国际性的交流也日渐频繁。在各种拍卖会上开始出现现代陶艺作品,国际艺术收藏界也开始注意到中国一批有实力的陶艺家的作品。所以,我们应以期待的目光看待中国现代陶艺作品的市场潜力。艺术品往往由时间来检验,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不会在人们暂时的漠视的目光下萎缩,而是正以蓄势待发的姿态准备着。

查看详情

梁伟陶瓷艺术孤品展

12月22日上午,由驻马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驻马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驻马店市文化馆、驻马店市美术家协会承办,的群星风采系列文化活动之“变土为金 独步天下”—一梁伟陶瓷艺术作品展在驻马店市文化馆开展。

20多年来在陶瓷艺术创作上摸爬滚打,博采众长反复试验融南北陶艺之特色,探索新的陶瓷艺术制作之路,得到了不少成功和喜悦。他的作品在2003年获中国钧瓷设计大赛第二名,2007年获河南省钧瓷大赛第三名,2009年获全国工艺美术技能大赛银奖,2014年作品《京韵》获省级精品奖等。2014年被授予河南省陶瓷设计艺术大师,2015年荣获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师。

展厅里的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令人眼花缭乱,让前来参观者驻足欣赏,频频称赞。此次作品展共展出一百余件陶瓷陶艺作品,每一件作品都品味到梁伟对陶瓷艺术新的认知,对陶瓷工艺的创新实践。

这次展览的一百多件作品,个人独立完成,其中有手拉胚工艺,不靠任何模具,直接用泥包括上釉、制作、烧成,希望通过各种手法,让更多的人对陶瓷陶塑陶艺等有个了解……

部分作品

展示

【驻马店广视融媒讯】(记者 张洋 苏磊)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