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条带开采地表沉陷预计研究方法综述
1.1.1 唯象法
1.1.2 连续介质力学方法
1.1.3 数值分析法
1.1.4 物理模拟
1.2 层状介质理论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采用的研究方法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条带开采工程岩体力学模型
2.1 条采工程岩体的等效介质模型
2.1.1 等效介质模型
2.1.2 等效介质模型的分解
2.2 基本平衡方程
2.3 层间接触条件
2.3.1 力学平衡条件
2.3.2 几何接触条件
2.4 边界条件
2.4 1煤柱上的附加应力
2.4.2 边界条件
2.5 小结
第3章 岩层移动变形及其数值解
3.1 解算方法简述
3.1.1 求解过程
3.1.2 采用的二重傅里叶变换
3.2 分层各向同性弹性体通解
3.2.1 位移法求解的基本方程
3.2.2 傅里叶变换
3.2.3 象空间的位移
3.2.4 象空间的应力
3.2.5 象空问的倾斜、曲率及其变形
3.3 上覆岩体积分常数
3.3.1 第一分层积分常数
3.3.2 第k层积分常数的递推公式
3.3.3 积分常数C11
3.4 下伏岩体积分常数
3.4.1 第一分层积分常数
3.4.2 第k层积分常数的递推公式
3.4.3 积分常数c11
3.5 垂直应力边界条件的傅里叶变换δ0
3.5.1 应力修正系数f(x,y)为常数1
3.5.2 应力修正系数仅为x的函数
3.5.3 应力修正系数为(x,y)的函数
3.6 水平煤层岩层与地表移动变形
3.6.1 源空间的位移、应力和变形
3.6.2 矿柱的压缩量Wc
3.6.3 条带开采出现的位移、应力及其变形
3.7 特殊条件下条带开采的移动变形
3.7.1 倾斜煤层条带开采
3.7.2 不规则条带开采
3.7.3 多煤层条带开采
3.8条带开采岩层移动预计分析系统(PASSM)
3.8.1 系统的构成及其主要功能
3.8.2 积分区间抽样计算点间距
3.9小结
第4章 工程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及煤柱的应力分布
4.1 工程岩体参数与开采几何尺寸的敏感性分析
4.1.1 影响因素的变化范围
4.1.2 工程岩体物理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4.1.3 工程岩体力学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4.1.4 开采几何尺寸的敏感性分析
4.1.5 地表沉陷的主控因素
4.2 工程岩体参数的确定
4.2.1 岩体的弹性模量
4.2.2 岩体的分层厚度
4.3 矿柱的屈服宽度
4.4 矿柱平均垂直应力的宏观分布状态
4.4.1 反演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4.4.2 矿柱应力与开采几何尺寸之间的关系
4.4.3 沿走向方向矿柱应力的简化计算方法
4.4.4 倾向应力分布系数f1(y)
4.5 小结
第5章 开采几何尺寸对地表沉陷的影响
5.1 基础数据及各因素的变化范围
5.1.1 工程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
5.1.2 开采几何尺寸的变化范围
5.2 采宽6和留宽α的影响
5.2.1 采出条带宽度b的影响
5.2.2 条带煤柱宽度α的影响
5.2.3 采出条带宽度与保留条带宽度的综合影响
5.2.4 边界角与条带煤柱宽度之间的关系
5.3 采区尺寸的影响
5.3.1 条带地表充分采动的定义
5.3.2 采区走向长度对地表沉陷的影响
5.3.3 采区倾向长度对地表沉陷的影响
5.3.4 充分采动程度的评定准则
5.4 开采深度的影响
5.5 小结
第6章 地层结构对地表沉陷的影响
6.1 地层结构的种类
6.2 上覆岩体地层结构的影响
6.2.1 中硬底板岩层
6.2.2 坚硬底板岩层
6.2.3 软弱底板岩层
6.2.4 顶板岩性修正系数的比较
6.3 下伏岩体地层结构的影响
6.3.1 中硬直接顶板岩层
6.3.2 坚硬直接顶板岩层
6.3.3 软弱直接顶板岩层
6.3.4 底板岩性修正系数的比较
6.4 其他类型地层结构的影响
6.4.1 上覆岩体上部存在极坚硬或极软弱岩层
6.4.2 工程岩体弹性模量扩大或缩小
6.5 小结
第7章 工程岩体波浪移动带的高度
7.1 波浪式移动盆地出现的机理及岩体分带
7.1.1 岩体竖向移动变形
7.1.2 条带开采工程岩体的分带
7.2 开采几何尺寸的影响
7.2.1 条带开采尺寸
7.2.2 采空区尺寸
7.3 地层结构的影响
7.3.1 直接顶板岩性对H□和H□的影响
7.3.2 底板岩性对H□和H□的影响
7.3.3 其他地层结构的影响
7.4 小结
第8章 地表移动变形预计的简化方法
8.1 地表最大下沉值及最大水平移动值
8.1.1 最大下沉值Wm
8.1.2 最大水平移动值Um
8.2 地表沉陷的半盆地长度
8.3 地表下沉及水平移动曲型曲线
8.4 波浪移动带的高度
8.4.1 上覆岩体的H□和H□
8.4.2 下伏岩体的H□和H□
8.5 直接顶板岩层综合弹性模量的近似估算
8.5.1 叠合岩层的弹性模量
8.5.2 直接顶板岩层的综合弹性模量
8.5.3 中硬直接顶底板的综合弹性模量Em
8.6 小结
第9章 条带开采工程实例
9.1 条带开采实例
9.1.1 峰峰一矿工人村下厚煤层分层冒落条带开采
9.1.2 峰峰二矿工业广场区域下近距离煤层群开采
9.1.3 峰峰三矿工业广场区域古小窑采空区下条带开采
9.2 羊渠河煤矿条带开采地表沉陷预计
第10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2100433B
由邹友峰编著的《条带开采优化设计及其地表沉陷预计的三维层状介质
理论》对条带开采工程岩体的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解。
本书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出了条带开采地表沉陷的主要影响因素;重点探讨
了开采几何尺寸、地层结构对条带开采地表沉陷和岩体内部波浪移动带高度
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大量的计算诺谟图,给出了条带开采地表沉
陷和岩体内部波浪移动带高度的预计方法。
《条带开采优化设计及其地表沉陷预计的三维层状介质理论》可供从事
开采沉陷与特殊采矿方法研究的科研人员及煤矿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
高等院校矿山测量、采矿工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本科
生参考。
邹友峰,生于1964年,湖北省天门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开采沉陷与土地利用研究所所长,河南理工大学校长。
主要从事矿山测量与开采沉陷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完成国家和省部级课题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出版专著和教材7部,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兼任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煤炭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开采损害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国际矿山测量协会会员等。
让开挖只能灌浆处理,尤其是卵石地层中,只不过用的水泥浆量会很多,可以采用分段注浆加固方案。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结构优化设计;定义:工程结构在满足约束条件下按目标求出最优方案的设计方法;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二级学科);工程结构(水利)(三级学科);...
申请资格:(一)要树立良好的;(二)要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三)要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四)要具备良好的社会记录;(五)三年内没有重大违法记录;(六)要遵守法律。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携带营业执照、...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5月1日)
平装: 143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030307651, 7030307658
条形码: 9787030307651
建筑物下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分析
为了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解决采掘接替困难等问题;综合分析该矿采用采条带开采回收建筑物下的保护煤柱。条带开采后,采用概率积分法预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并结合数值模拟软件FLAC3D进行数值分析,获得该矿区条件下走向条带开采时地表移动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条带开采后保护建筑物范围地表最大下沉量为309 mm,最大水平变形为±0.253mm/m;建筑物受损程度小于Ⅰ级破坏范围,产生较小影响,可以保证地表建筑(构筑)物的安全实用。
钻井水溶法开采的地表沉陷预计研究
为了准确预计钻井水溶法开采后对地表产生的移动和变形,基于钻井水溶法开采特点,利用由不溶矿物形成的结晶水物质的膨胀率,建立了钻井水溶法开采的等价采高模型。此外,还分析了随机介质理论用于钻井水溶法开采地表沉陷预计的可行性。在阐述概率积分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内外条带水砂充填开采的预计实例,求得了钻井水溶法开采的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并结合工程实例,利用概率积分法预计了某盐矿开采后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结果表明:建立在上覆岩层软弱、顶板跨落基础上的概率积分预计方法适用于钻井水溶法开采的地表沉陷预计,且钻井水溶法开采后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值远小于相同条件下的煤矿开采。
《矸石胶结条带充填开采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编辑推荐:条带充填不仅可以消化井下产生的矸石,使矸石不升井,消除矸石山对地面环境的影响,而且可以提高“三下”压煤中的煤炭资源采出率,控制充填成本,是实现煤炭绿色开采的重要途径。《矸石胶结条带充填开采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结合现场实测的方法对条带充填开采的作用机理、充填参数及充填体和覆岩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并结合现场工业性试验对条带充填开采的工艺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必要性
1.2充填开采的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矸石胶结条带充填开采的基本理论
2.1充填体与覆岩的作用机理
2.2条带充填体的变形特征及破坏机理
2.3影响条带充填体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2.4本章小结
3矸石胶结充填体及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3.1充填材料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3.2充填材料的配合比
3.3添加剂对充填体材料配比效果的影响
3.4矸石胶结充填体材料配比试验研究
3.5矸石胶结充填体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3.6本章小结
4条带充填体及基本顶岩板稳定性分析
4.1未充填区域宽度的确定
4.2条带充填体宽度的数值模拟研究
4.3条带充填体及上覆岩层的稳定性分析
4.4本章小结
5泵送矸石充填系统研究与应用
5.1试验区概况
5.2工程地质条件
5.3泵送矸石充填系统设计
5.4泵送矸石充填安全技术措施
5.5现场实测与分析
5.6试验应用效果
5.7本章小结
6主要结论、建议与展望
6.1主要结论
6.2建议
6.3展望
参考文献2100433B
《逆变器理论及其优化设计的可视化算法》以低压单相逆变器为例,论述了SPWM电压型桥式逆变器和SPWM电压型推挽式逆变器的工作原理,详细介绍其主回路和控制系统多目标诸约束条件的优化设计及其多维数据可视化算法。主要内容有桥式逆变器建模、稳定性分析、控制系统设计、推挽式逆变器建模及其吸收回路;三维状态变量的可视化展示、完全四维可视化和五维数据场可视化的实现方法,无源低通输入、输出滤波器的优化设计及其多维数据场可视化算法;系统仿真、计算机硬件系统、程序框图及其主要程序。书中内容既有利于逆变器的理论研习,也可为多目标诸约束条件的优化设计提供一种新颖的多维数据场可视化算法,所附的程序亦为再现算例和拓展应用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