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依据与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 土地生态系统及其动态演变
2.1 “土地”概念辨识
2.2 土地生态系统
2.3 土地生态系统演变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章 土地生态分类系统研究
3.1 土地基础性理论分类系统
3.2 土地应用性分类系统
3.3 德国与美国的土地分类系统
3.4 土地生态性分类系统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章 土地生态利用的基础理论
4.1 土地生态利用
4.2 土地生态利用的基本理论分析
4.3 案例分析1——封丘县永驿村土地生态系统演变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章 土地保护理论与案例研究
5.1 土地功能与保护理论
5.2 德国土地保护研究
5.3 中国土地保护研究
5.4 德国土地保护对我国的启示
5.5 案例分析2——开封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第6章 土地生态安全理论与案例研究
6.1 土地生态安全的基本理论
6.2 德国土地利用分析
6.3 中国土地利用及对策分析
6.4 案例分析3——封市土地生态利用及其评价
6.5 案例分析4——封市土地生态利用分区及生态利用类型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章 矿区景观生态重建/土地复垦理论研究
7.1 矿区对土地和土地生态的破坏
7.2 德国矿区景观生态重建/土地复垦研究
7.3 中国土地复垦研究
7.4 对中国的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第8章 中德农业用地比较研究
8.1 德国农用地研究
8.2 中国农用地利用研究
8.3 案例分析5——开封市农用地结构调整及生态优势利用区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附图1 开封市土地生态利用分区图
附图2 开封市生态城市用地规划图 2100433B
《土地生态利用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通过对我国土地利用的分析,并与德国土地利用进行比较,以求对我国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出可行性建议。本研究选择开封市等地为具体案例,对土地生态利用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解析。本书内容包括土地生态系统与动态演变、土地生态分类系统研究、土地生态利用的基本理论、土地保护理论及其案例研究、土地生态安全理论与案例研究及中德生态重建和农业用地比较研究等8部分。
土地工程与乡村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分析与研究
针对转型期我国乡村发展面临的大量空废土地、未利用土地、退化土地的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对禹城、延安、榆林三个地区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系统阐释了土地工程技术在保障耕地及粮食安全,协调乡村人地关系,促进乡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中的作用,解析了土地整治工程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文章提出乡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有利于实现乡村重构,提高乡村地域应对外界发展环境变化的能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与重要抓手。最后指出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应充分考虑乡村地域适宜性特征,通过科学规划与设计,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土地综合整治。
创新土地工程研究 助推土地生态文明
土地工程学科的提出,为人类解决土地生态化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生态化的解决方案,其研究的核心内容为土体有机重构。本文探讨了土地工程研究的内容及意义、土体材料研究及信息化在土地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后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土体有机重构理论提供意见和建议。
土地生态评价是对各种土地生态类型的发展状况、适宜性、环境影响、服务功能和价值的综合分析与评价过程。主要指对一个地区或一个土地单元的气候、地形、土壤等土地环境对某些作物的生态要求及其生产力的综合评价。土地生态评价的形式有三种:
① 大区域的土地生态评价,如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的用于区域土地生产潜力评级的农业生态区法;
② 一个具体区域的某具体土地利用类型的某些关键性的土地生态因素的评价,如某城市的地形、水文、气候,某农田的土壤、水文,某草原区的光温、鼠害等,评价这些因素在其土地利用类型中可能产生的土地生态效应;
③ 某一土地点位的土地生态评价,如前苏联科学院土壤研究所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就开始了以土壤点位质量为基础的生态土壤指数的研究。它是遵照土地生态因子-气候、地形、土壤,并将实地野外观测与区域实验观测资料统计相结合建立模拟性的生态土壤指数(ESI)方程而进行计算。
(一)土地生态系统是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复合系统。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占有三维空间
1.水平结构方面:
第一,各种子系统在地球表面连续不断地分布,如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不同子系统有其独特的能量交换和系统功能,是进行土地利用系统分析和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布局的基础;
第二,与气候、土壤、生物地带性分布具有相对应的景观生态结构,即土地类型宏观地带性地域分异,体现在纬向地带性分异和经向地带性分异;
第三,与区域性地质、地貌、水文等要素具有相对应的区域景观结构,是形成区域土地类型结构和分布模式的基础。
2.垂直结构方面:
第一,任何一种土地生态系统都可以根据其剖面性质不同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地上层——气候、小气候、植被、动物;地表层——土壤、河川径流、浅层地下水、植物和微生物;地下层——土壤层以下的岩石、深层地下水等。
第二,土地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还体现在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所造成的气候、土壤、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以及随之而引起的景观生态结构的垂直地带性演变,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这种垂直地带性结构演变,对于山区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具有特殊意义。
(二)土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
土地生态系统存在着内外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首先,土地生态系统与人类之间的物能交换,使之具有物质生产能力。人类通过对
土地的投入和改造利用,源源不断地获取基本生活用品,这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双向的平衡交流,如果人类不遵守这种自然规则,对土地进行掠夺性经营,则土地生态系统就会退化。反之,人类也可通过生态工程设计使土地生态系统向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其次,土地生态系统与地球外部环境的能量交换,特别是与太阳之间的关系,使之处于一种周期性的动态状态。
第三,土地生态系统内部的四大基本循环——大气循环、地质循环、水分循环和生物循环都在不同程度上决定了土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差异。只要某一循环发生变化,土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就会发生改变,甚至出现退化现象。
(三)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活跃的场所,是人类的活动基地 首先,土地生态系统是地球表层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同时包含了生物圈、土壤圈等的复合界面,是各种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与交换过程最活跃的场所。自然界的四大基本循环使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作用,将土地的各个自然要素连接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即土地生态系统,具有统一的功能,即土地生产力。
另一方面,土地生态系统由于有了人类活动的参与,使之具有明显的经济特点,因此土地生态系统又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
(四)土地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和代偿作用
土地生态系统在自然演替过程中,表现出自我调节的功能,往往通过生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以抵制环境的变化。同时系统内的能流和物流可以通过多渠道进行,如某一渠道受阻,可以改由其他渠道继续进
行,即所谓代偿作用。在这种代偿过程中,某些生物的种类会发生变异,或进化或退化,一些自然过程所取代等。但是,土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作用和代偿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
对土地生态效应可以从不同的层次与方面来认识:
① 首先从土地生态系统内部,即生物与土地环境的相互影响来看。一般只了解到生物对土地环境条件的要求与适应性,但也应当看到生物对土地环境的改造。
② 作为一个土地单元的土地生态系统的总体了解,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农田等多方面的生态功能。
③ 一个单元的土地生态效应决不仅限于该地块的土地单元。其生态效应还是要进一步影响典附近地区,如水土保持、风沙危害等的上下游地区,甚至扩大形成一个区域效应。
④ 在看到土地生态效应的环境效应时,还应当看到更大的上地生态经济效应,如环境价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