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例:濉溪县共有215个行政村,24个居委会,农村居民点2722个,面积298299.8亩,多年来该县在村庄用地管理方面主要做法有:
1、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作用
村庄和集镇规划的编制必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各类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合规划的用地项目不予受理或审批。
2、做好村庄定界工作
完善村庄定界,划定村庄用地范围,控制村庄用地规模。
该县在村庄用地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规划滞后,造成村庄布局散乱
长期来,村庄和集镇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农村村民建房布局极不合理。路修到那里,房就建到那里的“马路经济”现象随处可见。农村居民点遍布各个角落,农户居住极为散乱。有的自然村只有十几户人家居住,但四周却留有几亩到十几亩的宅基地不等,大量土地被闲置,土地利用效率低。由于村庄分布散乱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房屋坐落参差不齐,不仅给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也影响了村容村貌。
2、管理不到位,宅基地严重超标、一户多宅现象突出
由于农民的土地优患意识不强,不能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废弃地建房,而是盲目向村外耕地扩张。在各个行政村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未批先建、少批多建以及一户多宅、房屋空置现象。由于我县实行“宅田合一”制度,造成宅基调整困难,供需矛盾突出,据粗略统计,我县村庄用地未批已用占农村居民点用地的2.8%。
3、现行法律法规难以执行
现行法律法规对农民建房违法行为的处罚,只能拆除,不能没收,也不能作其它处理。国土资源部门处于拆不是,不拆也不是的两难境地,土地行政处罚决定书难以执行到位。
2009年6月,一个农民自发成立的耕地保护协会在江苏金坛诞生,此后,同类协会在湖南、湖北等地相继涌现,成为守护耕地红线、维护土地权益的新生力量。这些相继涌现的农民耕保协会,彰显着公民力量的成长,也凸显农民对耕地的珍惜。
这些相继出现的新生事物,让人们发现,要守护好耕地,必然要发动一线最广大的农民。而要发动他们的力量,最直接有效的是让他们获得“好处”,看到实惠。
为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积极性,一些地方开展激励性保护,对耕地保护义务主体进行补偿。四川成都、广东佛山设立耕地保护专项资金,对农民给予每年每亩200到500元货币补偿。湖北、广东、浙江等地给予耕地保护工作经费补助,对基层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补贴。
而“得民心、惠民利”最看得见摸得着的要数土地整治。通过土地整治,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而通过村庄整治,改变农村散乱差的面貌,改造了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提升了农民生活水平。
一份调查显示,土地整治得到了群众的欢迎,98%的农民对土地整治项目表示满意,83%以上受访农户收入有所增加,93%的受访者表示,土地整治治理了村内的脏乱差,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改善。
此外,为有效调动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从2007年开始,中央分成的新增费分配综合考虑了基本农田面积、灌溉水田面积和实际补充耕地等因素,资金向中西部保护耕地任务重的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倾斜,体现了对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重地区的政策倾斜和经济补偿。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土地问题,把土地资源定位为参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下发后,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责任文件精神,明确各级政府是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加大了对《土地管理法》的宣传和实施力度,执法部门也加大了对违法用地的查处力度,对农村土地管理尤其是耕地保护作出了巨大努力。在农村中,违法用地,乱占、滥用耕地建房的现象虽然得到了有效遏制,农民建房也正在走上依法管理的道路。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观念的逐渐变化,特别是在中央惠农政策的大环境下,农村农民住宅建设空前活跃,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不尽相同,导致农民建房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破坏、闲置浪费耕地现象随之大量出现。
土地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的根本生产资料,是矿物质的储存所,也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场所以及野生动物和家畜等的栖息所。总之,土地是陆地上一切可更新资源都赖以存在或繁衍的场所,因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即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土地资源指目前或可预见到的将来,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
新法实施以来,濉溪县共实施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项目17个,投入治理资金402.37万元,建设总规模175.4公顷(2631亩),整理为农用地161.2公顷(2418亩),其中新增耕地面积129.7988公顷(1946.98亩)。
农村居民点复垦整理资金来源及主要做法
濉溪县通过土地招拍挂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和耕地占用税的收取,每年都有大量的土地有偿使用税费收入,我们从这些税费收入中专门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居民点的复垦整理。另外,我们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多元化筹集资金,吸收了大量的投资企业和个人的资金用于复垦整理。此外再加上乡镇、村的配套资金,确保了我县的村庄复垦整理的资金所需。
在村庄复垦整理过程中,该县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导、统筹协调、农民自愿、多元投资”的原则,扎实有效、积极稳妥推进村庄复垦整理。在开展该项工作中我们做到“三个坚持”、“三个结合”和“四个加强”。“三个坚持”即一是坚持高标准规划选址,二是坚持公开透明招标,三是坚持严格的监督检查。“三个结合”即把村庄复垦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村村通”道路工程结合起来,与“生态农业”建设结合起来。“四个加强”即一是加强岗位责任制,二是加强质量管理,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三是加强复垦整理资金管理与使用,四是加强综合协调能力,与项目所在地的群众多多沟通,取得支持,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农村居民点复垦整理取得的成效
村庄复垦整理不仅实现了全县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土地保障,而且有效改善了全县的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最为重要的是扎实推进了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居民点复垦整理存在的问题
1、农民自发作为复垦主体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原土地使用者或其他农民自发复垦是农村荒旧宅基地复垦的主要形式。有关法规规定了“谁复垦,谁受益”的原则。但是这并不能够保证农民作为复垦主体的利益。原因在于,荒旧宅基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民自发复垦荒旧宅基地所得来的土地并不同于农民的责任田,利益不能得到法律保护,农民的自发复垦实际上是在集体组织的默认下取得了该土地的实际占有状态。由于这种占有仅仅是一种事实而尚未形成法律上的权利,加上我国占有制度的不完善,在此情况下,若土地所有者主张权利,那么耕地的占有人就会因缺乏法律依据而处于被动和不利地位,甚至有可能使其投入土地改造中的资金和劳动顷该间化为乌有。而这无疑会影响和制约农民对原有或其他宅基地复垦整理为耕地的积极性和投入力度。
2、在复垦整理时,对农村居民点上的附属物拆迁比较困难,部分拆迁群众有故土难离的思想,有的群众宁愿在废弃宅基地上植树,也不愿意让废弃宅基地复垦整理成为耕地。
3、在复垦整理项目完成后,新增耕地的质量不高、肥力不强、管护不力。
加快新农村建设及村庄复垦整理的建议
节约集约利用、加强村庄用地管理、加快新农村建设及村庄复垦整理的建议。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彻节约集约用地方针,充分发挥国土部门职能作用。加快土地规划修编,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着力在集体建设用地、农民建房、旧村改造工作中有所创新和突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效的政策引导。
制定并严格执行科学的村庄建设规划
首先,在制定村庄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必须以“科学、实用”为原则,以“居住合理、节约用地”为目的,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为基准,同时还必须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需求的情况。其次,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严格执行规划指标,对不符合规划的建房一律不批准,对违反规划的建房该拆除的坚决予以拆除,严格按照规划执行。再次,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坚决执行一户一宅的标准,杜绝一户多宅,严禁超标占用宅基地,对于移地新建户,其旧宅基地应由集体及时收回另作安排。
对村庄进行改造,必须与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积极引导,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首先应加强村庄布点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工程,逐步调整村庄布局,规划审批后要严格执行;其次要加强宅基地复垦整理,通过村庄搬迁、撤并的方法把那些规模较小、自然村多、居住分散的村集中到居民点,形成中心村,促进村居住宅向中心村、中心镇集中。
为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符合村庄建设详细规划的前提下,应对那些位置分散的闲置地和低利用价值地,进行土地置换、盘活利用。同时把土地置换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让土地置换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转让制度,并对新增宅基地进行严格的审批
虽然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部分地区实行的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因诸多原因而终止,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体环境的逐渐成熟和完善,农村宅基地的有偿使用和转让制度的实施也有了保障。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的基础上,应积极推广更为完善的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转让制度。即农村宅基地资源的配置应以市场化为取向,逐步实施有偿使用制度。既要考虑到社会经主义市场济规律和现代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框架特点,又要考虑到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不一致和农民负担是否过重。另外在实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和转让制度的同时,还必须对新增宅基地实行更为严格的审批制度,防止无故迁址,一户多宅,建“子孙房”等现象的发生。堵住荒旧宅基地增长的源头,以免出现一边复垦,一边荒废的现象。
乡镇国土资源所建设是提高农村土地管理效率的基础。面对新农村建设对土地管理的新要求,国土资源部门应切实转变职能,按照统一模式、统一规格、统一工作职责的要求切实推进基层国土资源所的硬件建设。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乡镇国土资源所的建设要下达建设任务和标准,逐步完善规章制度,改善基层所的工作环境。
坚持依法行政 严格执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
乡镇国土资源所要及时向村民公示建房用地申请审批条件,对违反法律法规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坚决不予报批。简化建房用地申请材料和审批环节,乡镇国土资源所可以联合所在乡镇其他职能部门集体会审用地申请事项。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采取上门服务,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为农民节省时间,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
治理沟壑保护土地资源造福人类
治理沟壑保护土地资源造福人类 —关于填沟整地的调研 调研意义: 落实党的“三农政策”,配合世界环保形势,探讨科技环保、保护 耕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调研地域: 霍尔奇镇索尔奇村 1998年的特大洪水造成沟壑纵横, 坡地贫瘠,洼地水冲沙压,耕地 面积锐减,产量降低,收入减少,群众生活水平倒退较快。 2002年那克 塔地区坚决贯彻中央的“退耕还林”政策,先后退耕还林 1 万 5 千亩。 如今那克塔地区森林葱郁,草木旺盛,森林覆盖面积比退耕还林前增加 近 20%。耕地保水能力比退耕前有了较大的提高, 虽然近几年旱情严重, 但农业欠收相对较轻,这完全得力于“退耕还林”的政策。 耕地是人类的命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尽管 2002年国 家出台的“退耕还林”政策,以及耕地的补偿措施,有效的缓解了农民 生存的压力。但如今那克塔地区还有部分耕地,依然是沟壑纵横,播种 机械无法通过,浪费许多耕地资
利津县“三化”措施保护土地资源
近年来,利津县始终坚持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不动摇,不断完善“三化”措施,推进耕地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夯实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
《公路建设中土地资源保护与集约利用》旨在介绍公路建设全过程中(前期规划、设计、建设过程、建设完工后)的土地资源保护与集约利用。本书主要论述公路建设中土地资源保护与集约利用的意义,说明公路与公路用地概念的外延与内涵,阐述公路用地价值评价方法,建模思路及应用于公路建设的占地决策支持方法,介绍了公路项目阶段的3S辅助选线节地技术、初步设计路线方案比选的占地决策技术、施工图设计的减少占地工程技术措施、公路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的节地措施及“公路环保绿线技术”、公路建设项目完成后的土地资源复是技术。本书可作为公路行业的工程技术参考用书,也可为从事国土资源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1绪论1
1.1公路建设中土地资源保护与集约利用的重要性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2
1.3公路建设中土地资源保护与集约利用的基本原则6
1.4公路建设中土地资源保护与集约利用的基本任务和工作范围7
参考文献7
2土地资源与公路用地8
2.1土地及土地资源8
2.2公路及公路用地12
2.3公路建设对土地资源的影响14
参考文献17
3公路占用地价值评价方法18
3.1公路用地价值评价指标体系18
3.2公路用地价值计算方法24
3.3高速公路沿线土地价值的变化39
参考文献55
4公路占地决策支持方法56
4.1基于价值理论的长湘高速路线方案比选决策支持案例56
4.2基于土地价值理论的吉怀高速深挖路堑方案和隧道方案决策支持案例68
4.3基于土地价值理论的吉怀高速高路堤方案和高架桥方案决策支持案例80
参考文献91
5基于土地资源保护的3S辅助选线92
5.1概述92
5.2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敏感土地资源属性提取技术96
5.3基于3S的公路路域敏感土地价值单元识别116
5.4高速公路敏感土地资源选线128
5.5面向土地资源保护的公路选线评价方法132
5.6基于3S的公路辅助选线系统实现技术138
参考文献148
6公路设计中的土地资源保护与集约利用150
6.1基于土地节约的公路设计技术原则150
6.2基于土地节约的公路设计技术151
参考文献200
7公路建设实施中的土地资源保护与集约利用201
7.1“公路环保绿线”技术201
7.2施工场地选址及用地指标205
7.3施工便道选线及技术指标210
7.4集约用地的施工组织设计212
参考文献215
8公路建设土地资源复垦216
8.1高速公路建设中临时用地的复垦技术216
8.2长湘高速公路大型取弃土场复垦技术案例238
8.3结论253
参考文献2542100433B
土地资源的分类系统是土地资源图研究的基本内容。一般采用土地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和土地限制型四级分类系统。
土地区即自然区,根据≥10℃积温、年降水量、干燥度和无霜期划分;在土地区内按适宜于土地利用方向划分出宜农地、宜林地、宜牧地等适宜类。
土地质量等是在适宜类内按适宜程度和生产潜力分出上、中、下3等。
土地限制型是在土地质量等内按照土地的限制性因素及其强度划分。
土地资源单元是土地资源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也是土地资源的评价对象和制图单元,是土地限制型内性质更接近,生产能力和改造措施更一致的一组土地。
在土地资源图的编制中,卫星象片和地形图、地貌图、土壤图、草原植被图、森林图等专门图及有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利用,野外考察制图、路线调查和典型地段调查等都是很重要的方法。
近几年来中国土地资源调查研究和制图以编制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为中心的大、中、小比例尺土地资源图的编制工作进展很快,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