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天津市新金融低碳城市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市新金融低碳城市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3年01月11日在市自贸区市场监管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贾亮,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房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城市规划设计;低碳建筑技术开发等。

天津市新金融低碳城市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基本信息

天津市新金融低碳城市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金融

  • 高度 35-40 冠幅 30-35
  • 13%
  • 中山三沙富强花木场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天津闸阀

  • Z41T-16公称直径DN(mm):DN80;密封面材料:橡胶;阀体材质:铸铁;公称压力PN(MPa):1.6;
  • 13%
  • 鸿益仟阀门物资经销处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天津闸阀

  • Z41T-16公称直径DN(mm):DN50;密封面材料:橡胶;阀体材质:铸铁;公称压力PN(MPa):1.6;
  • 13%
  • 鸿益仟阀门物资经销处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信号蝶阀,天津

  • 100#
  • 13%
  • 太原市百盛消防器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天津闸阀

  • Z41T-16公称直径DN(mm):DN65;密封面材料:橡胶;阀体材质:铸铁;公称压力PN(MPa):1.6;
  • 13%
  • 鸿益仟阀门物资经销处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热转印机印机

  • 韶关市2010年7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不锈钢金融

  • 含闭门器(银行二道门)
  • 湛江市2008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不锈钢金融

  • 含闭门器(银行二道门)
  • 湛江市2008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银灰

  • 3050×1250×20mm
  • 云浮市郁南县2016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不锈钢金融门(银行二道门)

  • 含闭门器、电脑控制器、读卡器
  • 湛江市2009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科学院(研究院)

  • 520科宝布
  • 1m²
  • 1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6-10
查看价格

天津市康普特鼎泰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道顿DC-20A桌面式无线胶装机
  • 1台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3-07-01
查看价格

天津市康普特鼎泰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FN-450V+电动切纸机
  • 1台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3-07-01
查看价格

配电箱(清华大学研究院)

  • D1#AL01
  • 1台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24
查看价格

天津市水利工程人工费单价

  • 天津水利工程定额人工
  • 50131工日
  • 2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7-17
查看价格

天津市新金融低碳城市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天津市新金融低碳城市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文献

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pdf

大小:259KB

页数: 1页

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市政公司)始建于1985年(原名为: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曾膈名:大连市市政园林设计院)。二十多年来,住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已发展成为具有市政公用行业设计甲级、工程咨询甲级、建筑工程设计甲级、施工图审查一类资质,并同时具有工程勘察、工程测量,城市规划、工程监理等乙级设计资质的技术密集型市政公用工程设计研究单位。

节能建筑统筹低碳城市新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节能建筑统筹低碳城市新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人类正在遵循碳循环的概念,以低碳为导向,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推广普及低碳绿色建筑。

青岛:推广绿色建筑每年可节标准煤7万吨青岛开发区以建设绿色生态城区为目标,加大建筑节能管理力度,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有力推动该区域迈向绿色低碳城区。据统计,青岛开发区累计竣工节能建筑项目150个,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9个,开工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34个。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5万吨。

中国未来一星级建筑有望成为强制性绿色建筑2012年11月22日,在北京举办的2012第三届中国住宅新趋势高峰论坛上,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李丛笑指出,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大势所趋,一星级建筑有望在未来成为强制性的绿色建筑。

住房和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诠释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其造价只有800元/平方米,可谓价廉物美。

湖南:2020年三成新房将是绿色建筑2012年12月13日,在湖南省召开的2012省地节能环保型[2]住宅国家康居示范与住宅产业技术创新大会上透露出来一个消息,“十二五”规划期末,中国城镇新建建筑20%以上要求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3年后厦门4成新房为环保绿色建筑到2015年,厦门市新建建筑中预计将有40%为绿色建筑,太阳能建筑应用面积将达1000万平方米以上。2012年全国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监督检查福建省情况通报会在厦门召开。记者了解到,未来几年,厦门将继续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其中,绿色建筑将被大力推广。

绿色建筑应渐进投资回报期10年绿色商业地产与酒店峰会在沪举行,多方业内专家共同探讨了商业地产特别是酒店领域的建筑节能以及如何促进中国商业建筑提高能效,降低运营成本。同济中欧建筑节能培训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永明在峰会上透露,12年上海已出台相关规定,节能建筑占既有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应不低于65%.三星级绿色建筑可奖80元/平方米《关于顺德区加快推广绿色建筑的意见》出炉,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资金等建筑项目被纳入绿色建筑重点实施范围,而今后达到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可获80元/平方米奖励。

向“绿色建筑”进军回归大自然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世界绿色人居环境建设的方向一致,也正在向着其本质内容,即“绿色建筑”的方向回归。推动这一趋势出现的基本动力,一是生态时代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中国社会主义房地产市场的越来越走向成熟。

国内首座智能化生态电厂投产绿建指日可待随着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第二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投产,中国首座智能化生态电厂一期工程全面投产,年发电量将达110亿千瓦时,有效地填补了中国东部沿海电力缺口。同时,以此为标志,华电集团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

“升级版零碳馆”在沪现身可由卡车运到任何地方“零碳馆2.0版问世后,你可以把它建在海边,也可以住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感受雪域高原的风貌。”在日前2.0版零碳馆外形像一个集装箱举行的零碳馆2.0发布会上,零碳中心总裁、上海世博会英国零碳馆馆长陈硕说。世博零碳馆“升级版”,它集成了众多低碳、智能技术,能自行发电、供水。由于不需要接入电网和自来水管网,它可以被集装箱卡车运至任何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就地搭建,成为度假旅馆或私人别墅。

安徽:2015年绿色建筑占新增民用建筑比20%以上从2013年1月1日开始,《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办法》正式开始实施,“绿色建筑”将越来越多地走进市民生活。根据《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办法》,建设单位应该对民用建筑节能的分部、分项工程及时进行验收;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标准的,应当责成设计、施工单位整改。

海淀:新建筑为绿色旧建筑改造成绿色建筑“所有新建建筑必须是绿色建筑,已建成未达标的建筑也将改造成绿色建筑。”日前,海淀北部地区的低碳生态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启动。项目负责人俞东伟透露,海淀北部新区将设准入门槛,区域内的所有建筑都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北部还将规划“绿道”系统,鼓励人们绿色出行。这里将建设成北京市最大的低碳生态区。

十二五期间20%城镇新建建筑需达绿色建筑标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对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设定了明确目标。其中,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重庆:首个绿色建筑示范工程通过住建部验收国家首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后勤工程学院绿色建筑示范楼项目通过了住建部验收。该楼采用了自然通风、智能遮阳、墙体自保温、太阳能发电、土壤源热泵、中水回收利用、光导光纤照明、楼宇自动化控制、废弃物回收利用等20余项绿色建筑技术措施。重庆市2013年在该市新建公共建筑将在全国率先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同时将出台建设领域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启动建筑领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1]公共建筑约占重庆主城区新修建筑的20%左右。国家发改委要求,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达到20%.重庆市城乡建委提出,起主城区新建公共建筑率先执行一星级绿色标准,鼓励居住建筑和其他区县的公共建筑提前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同时完成400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重庆将在全国率先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1]湖南:将从政策方面执行并推动绿色建筑标准2013年湖南省建筑节能与科技工作会议提出,湖南省将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推动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其中,从2014年开始,各级政府投资新建的公益性公共建筑以及长沙市的保障性住房,要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15年,长株潭3市和有条件的地区、非政府投资的居住和公共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比例要超过20%.从2014年起,对须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在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时落实绿色建筑相关内容。[3]南京:政府投资新建建筑全部实行绿色建筑标准2013年6月1日起,全市范围内政府投资的新建建筑、新建保障性住房、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八大新城(片)区和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内以及省级以上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区内的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标准。

2014年青奥会举办前,全市累计要新建绿色建筑1000万平方米,30%的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绿色建筑1500万平方米,2015年末40%的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4]深圳:绿色建筑成新主力打造绿色建筑之都2013年深圳正全力打造绿色建筑之都,各项节能低碳的绿色建筑已成为建设主力,从山苑的屋顶绿化,到园博园的太阳能发电,再到集人工湿地、水循环利用、太阳能等低碳技术于一身廉租房项目龙悦居,这些都深刻地说明深圳已开始大刀阔斧地走向了“绿色革命”的道路。

据了解,至今深圳已经有采用绿色环保技术的建筑1300万平方米,按照每年新增1000多万平方米面积来计算,预期2015年深圳绿色住宅项目将超过4000万平方米。

在城市规划上,早在2005年,深圳就划定了国内第一条生态控制线。2013年深圳市974平方公里土地正式纳入了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约占全市陆地总面积的50%.全市共建成绿道2209.67公里,实现了全市每平方公里土地拥有1公里绿道的目标。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负责人表示,深圳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起步早,并创下了多个“率先”:率先探索建立建筑节能减排制度体系,率先全面推进绿色节能建筑建设,率先集中开展绿色节能建筑工作试点示范,率先培育发展绿色节能建筑相关产业。“深圳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规模居全国城市首位。如今,深圳已成为全国唯一新建建筑节能达标率达到100%的城市。”这位负责人表示。

1993年,美国成立了“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简称USGBC.很快,他们认识到需要一套标准来定义“绿色建筑”。1998年,这样的一套认证体系出台,就是LEED1.0版。经过广泛修改,LEED2.0版在2000年出台,到2005年修订的LEED2.2版算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版本。在这个版本中,“绿色建筑”的标准被分为六大方面,分别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位置、水的使用效率、能源与环境、材料与资源、室内空气质量以及设计上的创新。

“绿色建筑”的认证是一种自愿行为。如果一座建筑的修建者希望获得LEED认证,就可向“绿色建筑认证机构”登记申请。该机构跟建筑设计和修建方协作,对以上六个方面的7项基本要求和69个小项分别进行评估。其中7项基本要求是必须满足的,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进行LEED认证。69个小项再分别进行打分,最终可按得分来分级,比如获33分到38分则为“LEED银级”,获39分到51分为“LEED黄金级”,而52分以上则为“LEED白金级”。

LEED认证中的每一个小项,都伴随着一定的建筑成本,有的实现成本高,有的实现成本低。比如,在“可持续的建筑位置”大项中,避免修建过程中的污染是一项基本要求,必须达标后才能进行其他认证。在“能源与环境”大项中,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越多,得到的分数就越高。例如,如果一座建筑采用太阳能来满足整座楼2.5%的能源需求,就会得到1分。提高这个比例,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数。如果采用了某些优化设计,使得它的能源消耗比标准消耗要低,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要达到黄金或者白金级的LEED标准,建筑成本自然会很高。

2009年,USGBC推出了LEED新版本,使用范围更广,评分更加细化。不过基本理念还是一样,在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之内,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013年1月16日发布《关于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和备案工作的通知》中国在2006年3月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这是中国批准发布的第一部有关绿色建筑的国家标准。国家推广新型建筑材料的一般性法律法规、政策[6].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绿色建筑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查看详情

低碳城市特点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将低碳城市的特征概括为:

经济性,指在城市中发展低碳经济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安全性,意味着发展消耗低、污染低的产业,对人类和环境具有安全性;

系统性,指在发展低碳城市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消费者等各部门的参与,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很好地运转;

动态性,意味着低碳城市建设体系是一个动态过程,各个部门分工合作,互相影响,不断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进程;

区域性,低碳城市建设受到城市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固有属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查看详情

低碳城市城市构成

低碳城市的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发低碳能源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基本保证,清洁生产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环节,循环利用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有效方法,持续发展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根本方向。

新能源利用

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全世界都认识到必须采取开源节流的战略,即一方面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面对能源危机,许多国家都在下大力气研究和开发利用“绿色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风电、水电的新技术新工艺。

绿色能源可概述为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狭义地讲,绿色能源指氢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海洋能、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而广义的绿色能源包括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采用低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

“绿色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已占到15%-20%,今后由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能源唱主角的局面将得到改善。世界上对“绿色能源”开发比较重视,拥有先进技术并已取得良好效益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美。仅1989年到1992年,国800多家再生能源公司年收入每年递增就达16%,由此可见“绿色能源”的发展正方兴未艾。人类必须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以适应低碳城市的要求。

清洁技术

实现低碳生产,就必须实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甚或零排放。它要求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全过程中不断进行循环,,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清洁生产是从资源的开采,,品的生产,产品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置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一个共同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和CO2的排放,这与低碳城市的要求不谋而合。因此,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是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向。

绿色规划

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城市能源消耗会直接影响到周边区域的环境污染,城市规划除了考虑单个城市自身特点外,还应结合城市所在区域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来进行考量。

第一,产业规划。在城市发展规划中,要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也就是说,要从决策源头上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规划阶段就推动向低碳城市的方向发展。

第二,交通规划。低碳城市的交通战略可从两个方面实现:一个方面是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如果这个数量是下降的,那么在单位排放为一定的情况下,城市交通的碳排放就降低,另一个方面是降低单位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如果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是一定的,那么只要持续降低单位汽车的碳强度,就可以降低整个城市交通的碳排放。以上两个方面说明,低碳城市需要倡导和实施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在这一点上,巴西的库里蒂巴堪称成功的例子。

绿色建筑

建筑施工和维持建筑物运行是城市能源消耗的大户,低碳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需要既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又能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绿色建筑的建设包括: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建立;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等;推广建筑节能,促进政府部门、设计单位、房地产企业、生产企业等就生态社会进行有效沟通。在减少碳排放的进程中,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绿色消费

减少CO2排放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而且个人也应当承担责任。我们应当倡导和实施一种低碳的消费模式,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费能源多的产品。在减少碳排放方面,个人的行动非常重要,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可以帮助减少碳排放。从日常生活做起,节省含碳产品的使用,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我们就可以为实现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做出贡献。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