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制冷专业是天津商业大学最早建立的两个专业之一,1995年新增暖通空调本科专业(现为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2008年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特色专业建设点。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新增工程热物理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两个硕士点。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1993年成为天津市重点发展学科,2006年成为天津市重点学科,2007年12月获批成立天津市制冷技术重点实验室,现为天津市制冷学会挂靠单位。
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基础建设期(1980年-1985年)
制冷专业在原天津商学院建立之初,由于学校规模及投资力度较小,实验室建设发展缓慢。1984年专门招收了两个制冷专修班,为天津商学院和杭州商学院培养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专门实验人员。受当时实验教学条件的限制,实验室教学主要开设专业基础课实验和一定数量的专业实验,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初步形成了“重视基础、兼顾应用”的实验教学理念。
2、稳步成长期(1986年-1998年)
1986年建立制冷硕士点后,在完善基础课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建设了一些综合设计性的实验台,但基础课实验还处于依附理论教学的阶段,而专业课实验已初步从理论课依附地位转变为相对独立的实验课程,明确了“厚基础、强实验、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方针。实验课时也由建校初期翻了一番,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实验,为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积累了经验。
3、快速发展期(1999年-2009年)
1999年9月,将制冷专业基础实验室和制冷专业实验室及其它相关实验室整合成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在这期间,整合后的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进入快速发展期,形成了“重视基础、强化应用、开发潜能”的实验教学理念,进一步规范了实验教学的程序和要求,实验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实验教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中心1999年获天津市高校“九五”实验室建设项目资助经费180万元, 2001年实验室被评为天津市高校“达标实验室”。“十五”期间获天津市普通高校“十五”实验室建设项目资助500万元的建设经费,主要用于购置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同期本中心还得到“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800万元的资助,也主要用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实验条件的改善和仪器设备的更新,全面提高了本中心实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有力地支撑了科研项目的研究和水平。2004年财政部组织业内专家来本中心实地考察评估,认为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达到了国内同类专业实验室的先进水平。“十一五”期间中心获得天津市高校“十一五”综合投资500万元投资。同期还得到“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300万元的资助,用于购置教学仪器设备。2100433B
080702热能工程 - 01新能源的利用开发技术 _ 02热力设备与系统的自动化技术 - 03清洁燃料及环境污染控制 - 04工业锅炉及工业过程热工 初试考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
热能与动力工程工资,来自匿名用户的:先说结论,本人某末流C9本硕,和你同一个大专业,研究生毕业工资比本科毕业高一倍,但是均值也只有7,8k左右,可见这个专业本科生有多惨。另外你要学的工程热物理,主要从...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该专业培养掌握现代能源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从事热能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制冷空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的...
论热能与动力工程的科技创新
热能与动力工程主要是对热能和动力之间进行转化,能够将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或者动能,对实现高效节能有着重要意义。从热能与动力工程在热电厂和锅炉中的具体应用入手,分析了热能与动力工程各方面的发展创新。
论热能与动力工程的科技创新
近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这样就使得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需求量在不断提高,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资源供应紧张的情况,而且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带来的问题也是非常多的。在热电厂中,热能动力工程得到了应用,这样对能源短缺问题进行了解决,对热能动力工程进行必要的研究能够更好的实现能源供应,同时也能更好的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根据依托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科群,构建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指导思想,以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为基础,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由机械工程学院的相关实验室整合而成,中心拥有工程图学实验室,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CAD教学中心,制造工程实验室,测控技术实验室,汽车结构系统分析实验室,汽车机电系统实验室,汽车造型设计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这8个实验室都依托相关的学科而建设,伴随着学科的发展而发展,实验室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同步。
当初,机械工程学系分设三个(教研)组,即动力工程组、机械制造工程组、飞机及汽车工程组(1934年改成航空工程组)。
1938年,因为抗战学校南迁,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在昆明继续开展教学,除课堂教学外,机械工程学系还在设备条件不足的情况下组织实习和研讨。是年秋,航空工程组独立出去建立航空系。期间,机械工程学系开始设置机械制图工程组。
1945年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的三校分别复校。到1946年10月开学时,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系系馆建筑和设备基本恢复到抗战前的情况。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给水排水实验站,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至1994年,组建成立独立的学院总实验室。2002年经学校批准,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心实验室。2007年更名为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获得同济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
2003年,在教育部资助下建立了环境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2004年与上海市科委共建水资源循环利用科普基地。
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1520平方米,仪器设备600多台(件),设备总值1500万元。实验教师39人,其中专职实验教师16人,教授4人。创新实验指导教师26人,全部为教授或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中心下设水处理技术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化学与毒理学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实验室等,向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市政工程专业以及海洋、材料等其他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开设了环境类实验课程,其中包括专业基础实验和应用实验项目40项,环境科技创新实验项目28项。
中心简介
河南大学土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前身为建于1988年的河南大学建筑工程基础实验室,2003年成立土建基础实验中心,下设建筑材料、材料力学、工程测量、岩土工程、建筑技术、建筑模型、建筑与结构CAD实验室,2009年中心又建立了结构实验室。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以教学为主,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综合实验中心。中心现拥有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固定设备资产1600余万元。
本实验教学中心在河南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指导下,发扬“严谨、朴实、团结、创新”的优良校风,以地方经济、行业优势为背景,开放性建设实验教学中心,探索和建立有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上坚持注重实践、注重能力、注重素质、注重创新,在考虑技术素质提升的同时,注意非技术素质的培养。用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指导实验项目的设置,探索实践性学习规律,强调主动实践模式,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由张承志、刘清山老师指导,苏彩丽同学完成的论文“集料含量对砂浆干缩量及失水的影响”和董芹芹同学完成的论文“乳胶粉对硬化水泥石干缩变形和失水过程的影响”,入选2007年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商品砂浆研究进展》,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在中心教师的指导下,近年来学生先后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和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金奖2人次、银奖4人次,在全国青少年奥林匹克建筑模型竞赛中获一等奖两项,在中南六省区结构创作大赛中获三等奖两项,在第三届中南六省区结构力学竞赛中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8人。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具备较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本中心全体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发扬河南大学优良的校风和办学传统,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