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目 录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铁路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原理
一、直接计算法
二、利用率计算法
第二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
第一节 区间通过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和列车停站时间
第三节 车站间隔时间的查定
一、相对方向列车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τ不)
二、会车间隔时间(τ会)
三、同方向列车连发间隔时间(τ连)
四、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发到间隔时间(τ发到)和
不同时到发间隔时间(τ到发)
五、有敌对进路时的相对方向列车不同时发到
(τ敌发到)及不同时到发(τ敌到发)间隔时间
六、相对方向列车不同时通过车站的间隔时间(τ不通)
第四节 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的查定
第五节 线路及接触网维修“天窗”时间的确定
第六节 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
一、单线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
二、单线不成对连发运行图
三、单线追踪运行图
四、单双线不停车会车运行图
五、双线平行运行图
第七节 非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
一、非自动闭塞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
二、单线自动闭塞区段及单双线区段的旅客列车扣除
系数
三、双线自动闭塞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
四、摘挂列车的扣除系数
第八节 国外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简介
第三章 铁路通过能力的加强
第一节 加强铁路通过能力的目的与要求
第二节 通过能力需要加强的数量和时机的确定
第三节 提高铁路通过能力的方法及选择加强措
施的原则
第四节 提高列车重量
一、提高列车重量的效果
二、列车重量标准的选择
三、划一重量标准和差别重量标准
四、牵引动力现代化
五、发展大型货车,增加轴重;强化轨道结构,提
高承载能力
六、开行超重超长列车和组合列车,发展重载运输
第五节 增加行车密度
一、提高货物列车运行速度
二、缩短列车间隔时间
三、缩短区间长度
四、修建双线
五、修建三线、四线、分流线
六、兴建高速铁路
第六节 加强铁路通过能力方案的选择
一、技术经济比较的基本原理
二、合理投资期限的确定
三、方案比较中的投资与运营费的计算
第四章 电气化铁路供电设备通过能力的计算与加强
第一节 电气化铁路概述
第二节 牵引供电设备通过能力计算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牵引变电所容量的计算
一、牵引变电所馈线电流的计算
二、变压器容量计算
第四节 电力机车受电弓上的实际电压
第五节 加强电气化铁路供电设备通过能力的方法
第五章 区段站能力计算及加强
第一节 车站咽喉通过能力计算
第二节 区段站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第三节 区段站改编能力的计算
第四节 区段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
第五节 国外车站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简介
第六节 各种区段站布置图分析及能力加强
第六章 编组站通过能力计算
第一节 编组站排队服务系统
第二节 到达场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第三节 出发场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第四节 编发场编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第五节 调车场、编发场容车能力的计算
第七章 编组站改编能力计算
第一节 车站改编能力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驼峰解体能力计算
第三节 尾部编组能力计算
第四节 解体能力与编组能力的协调
第五节 编组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
第六节 国外改编能力计算方法简介
第七节 编组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计算实例
第八章 编组站布置图分析及能力加强
第一节 单向横列式编组站布置图分析及能力加强
第二节 单向混合式编组站布置图分析及能力加强
第三节 单向纵列式编组站布置图分析及能力加强
第四节 双向编组站布置图分析及能力加强
第五节 编组站能力加强的其他途径
第九章 客运站能力计算及加强
第一节 客运站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第二节 客车整备场能力计算
第三节 客运服务设施能力的计算
第四节 客运站布置图能力分析及加强
第十章 货运站能力计算及加强
第一节 货运设备作业能力计算
第二节 货场综合作业能力的协调
第三节 货运站、货场布置图分析及能力加强
第十一章 机务段设备能力计算与加强
第一节 机务段设备能力的计算方法
第二节 机务工作量的计算
第三节 机务设备能力的加强途径
第十二章 铁路通道运输能力的综合利用和发展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区域路网通过能力发展的优化
第三节 输送能力与通过能力的配合
第四节 铁路运输能力的协调
参考文献
2100433B
孔庆钤,教授。1950年毕业于北方交
通大学运输管理工程系。长期从事铁路
运输工作组织的教学和研究。对铁路行
车组织学科有较深造诣。是历次《铁路行
车组织》铁路高校教材的主要编写人之
一,并著有《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等专著。
刘其斌,江西萍乡人,教授,1956年
北京铁道学院运输工程系研究生毕业,
曾历任北方交通大学运输管理工程系副
主任、站场教研室主任社会兼职中国工
业运输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铁道学会运
输委员会站场学科组副组长、中国上要
工程学会北京总图学组理事等职。从事
铁路运输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四十年,主
编和参编的主要著作有《铁路调车工
作》、《铁路车站及枢纽》、《车站技术作业
过程及能力查定》、《枢纽内各种运输方
式的协调 》(译著)、《工业运输》等
内 容 简 介
本书阐述了铁路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的原理;界定了运
输能力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容,分析了各种能力的影响因素;较详细地介绍了
平行运行图与非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区段站与编组站通过能力和改
编能力、客运站及货运站通过能力、机务段检修设备及整备设备能力、电气
化铁路供电设备能力的计算方法,以及铁路通道运输能力的综合利用与发
展问题,论述了加强铁路运输能力的对策及加强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原理,
同时还介绍了有关铁路扩能技术政策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实践经验。
本书可作为铁路大专院校运输管理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补充教
材,也可供铁路运输领导干部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便衣警察》 《死于青春》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海岩文集》 《永不瞑目》 《海岩散文》 《玉观音》 《海岩中篇选》 《你的生命如此多情》 《海岩长篇经典全集》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煽》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在南美洲的秘鲁。J 秘鲁早在1851年从首都利马开始修建了一条长24.5公里的铁路,后来形成了秘鲁的中央铁路。1871年建成了南方铁路。这两条都是世界上著名的高原铁路。1 972年...
前言绳结名称举例一 结 主要指一条绳的两上绳头这间所结的结,这一类结比较简单,变是最基本的结二 接结 主要用于连接、加长粗细和质地相差不大的两条线,绳、索三 圈结 这一类结完成后,紧连结身处可形成一个...
宝钢普通铁路运输能力评估及扩充
基于宝钢普通铁路运输系统各子系统运输能力查定工作,运用系统方法和经济学原理,分析了宝钢普通铁路系统的运输能力.机车子系统和到发线子系统年输送能力分别为291t和296万t,是限制因素.增加1台机车和1条到发线,可使机车子系统和到发线子系统年输送能力分别增至439t和356万t,能满足宝钢2009年对普通铁路系统的运输能力的需求.
铁路运输合同
http://zs.9787.com http://zs.lingdang.com http://zs.lingdang.com http://zs.9787.com 甲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确保甲方的 ____________产品(含促销品、推广用品等)能安全、快捷、准确地通过 铁路运输发至全国各地。甲、乙双方本着真诚合作、互惠互利的精神,经友好协商,甲方同 意将铁路运输业务委托乙方办理,并签订本合同: 一、甲方的责任及义务 1.甲方负责以互联网 (电话或传真) 的方式将铁路运输计划通知乙方, 包括:产品品种、 数量、体积、重量、提货时间、到货时间要求以及收货人地址、电话等相关资料; 2.甲方负责发货地点、交货地点的装卸; 3.甲方提供货物运输途中需要的相关证明文件, 如《产品送货单》 、《
铁路运输建设是铁路运输设施和运输设备的建造购置活动。如线路、车站、信号装置及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建造和机车、车辆等设备的购置等。
在铁路运输建设中考虑的主要问题有:
(1)选择一条在自然条件上最有利(路线短、坡度小、弯道少),经济价值最大(吸引范围大、资源较丰富),技术上可行的铁路线路;
(2)选用合适的牵引动力机车,逐步减少蒸汽牵引,适当发展内燃牵引和电力牵引,以便节省能耗,提高运输能力;
(3)适当增加大型车的比重,不断提高列车重量,并相应提高钢轨和桥梁的载重等级;
(4)正确处理老线改造与新线建设的关系,在集中力量搞好旧线改造的同时,根据需要与可能安排好新线建设。
铁路运输设施的研究开发和运用;
铁路运输信息工程的开发与控制;
铁路运输工程的经营与管理等。
书名: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方法与实践
作者:薛锋 编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370756
版次:1
商品编码:12609441
品牌:成都西南交大出版社
包装:平装
丛书名: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专业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9-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7
字数:4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近十几年,我国高速铁路发展非常迅速,并逐步成网运营,运输组织方法及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为满足对高速铁路高层次运输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紧密联系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实际编写《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方法与实践》。
《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方法与实践》主要包括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及通道分工优化、高速铁路客运需求及客流组织、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列车运行图、通过能力、综合维修天窗设置与施工维修组织、动车组运用及乘务组织、调度指挥系统、综合交通枢纽与车站工作组织等内容。同时,为了使读者能够更好地将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理论方法与实践相结合,在部分章节增加了实例分析。
《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方法与实践》可供高等院校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