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源于欧洲的Vista一词,出现于17世纪初,指在物体框范中投向远处的视线,如在通直的大道或林间空隙处所见。后被用于园林设计中,在林木或其它景物中间保留深远的可透视空间,从眺望处直达欲透视的景物,以创造深远的空间感觉或把园外的美景摄人视野。透景线远方空间的终点是可以被观赏的具体景物,而透视线仅仅是远方的可透视空间。
通过植物的透景线,远眺河对岸若隐若现的建筑,深远的景观空间,好似在阵阵微风的吹拂下给人们一片静懿的神秘感觉,同时景色随植物季相变化而变化着(图12.3)。
站在高处眺望到玉泉山美丽的远景,植物的遮挡和山林的气势使我们感到景观有丰富的层次和多元的色彩(图12-4)。透景窗把我们的视线引出,而植物对透景线的遮挡,使景色幽深莫测。
简简单单的花架在绿色植物的衬托下形成一条莫测长远的视线。不但使没有生命的花架充满了盎然生机,而且在透景线的引导下更具诗情画意(图12-5)。
山体上的建筑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观赏效果,但是合理的植物配置,使山体不但有层次、有景观、有变化,还给游人增加了情趣感(图12-6)。从树体的层次中观赏,植物与建筑、植物与天空、植物与山体都形成美丽的景观。
透明分节提升门简介
透明分节提升门 简介 SAYOK 透明分节提升门特点 透明分节提升门由一系列门板、耐力板、框架组成 (常见的为金 属或布质材料等 ),沿轨道上升,由扭簧系统或配重系统来保障门体 平衡,轨道系统和提升方式的不同使其能适应不同的建筑结构。 SAYOK 透明分节提升门的提升方式: 透明分节提升门可根据建筑物现场的实际情况, 结合业主方对空 间的使用要求, 可以实现以下几种提升方式, 最大限度的满足合理利 用空间的要求。 1、标准提升:适用于门顶空间在: 200-300mm 以内。 2、高位提升:适用于门顶空间在:〉 300mm〈门洞高度 3、垂直提升:适用于门顶空间:〉或 =门洞口高度 4、斜顶提升:适用于门顶天花斜坡形状,轨道与顶棚成平行状 态。
透水混凝土简介
第1章 透水混凝土简介 1.1 透水混凝土的历史背景 透水混凝土的研究应用始于 100多年前,据 v·M·Malhortra 记载:1852年英国在 建造工程中由于缺少细骨料,开发了不含细骨料的混凝土,即透水混凝土。美国在 20 世纪 60年代就开始了对普通混凝土及透水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研究。 1995年, 南伊利诺伊大学的 Nader Ghafoorim 阐述了不含细骨料混凝土的概要。提出了透水混凝 土这一概念,讨论了透水混凝土作为铺路材料的使用技巧,对其物理力学性质及状态, 特别是对冲击加固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讨论了加固时的能量、效果、调配、制造时的技 术等对硬化后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所产生的影响; 并且还在磨耗性及抗冻性方面进行 了阐述。在日本,为了解决因抽取地下水而引起地基下沉等问题,在 20世纪 70年代后 期提出了“雨水的地下还原政策” ,着手开发透水性混凝土铺装,并应用于
在安排透景时,常常与轴线或放射型直线道路和河流统一考虑,这样做可以减少因开辟透景线而移植或砍伐大量树木。透景线除透景外,还具有加强“对景”地位的作用。因此沿透景线两侧的景物,只能做透景的配置布景,以提高透景的艺术效果。2100433B
园林中的各种水体如湖泊、河川、池泉、溪涧、港汊的植物配置,要符合水体生态环境要求,水景创造要注意堤和岛划分水面和增加景深的作用。水边植物宜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明的乔木和灌木,或构成主景,或同花草、湖石结合装饰驳岸。要选用花木或色叶木以丰富水景。在较大的水体旁种高大乔木时,要注意林冠线的起伏和透景线的开辟。在有景可映的水面,不宜栽植水生植物,以扩大空间感,将远山、近树、建筑物等组成一幅“水中画”。
要注意创造不同的园路景观,如山道、竹径(图2)、花径、野趣之路等。在自然式园路中,应打破一般行道树的栽植格局,两侧不一定栽植同一树种,但必须取得均衡效果。株行距应与路旁景物结合,留出透景线,为“步移景异”创造条件。路口可种植色彩鲜明的孤植树或树丛,或作对景,或作标志,起导游作用。在次要园路或小路路面,可镶嵌草皮,丰富园路景观。规则式的园路,亦宜有二至三种乔木或灌木相间搭配,形成起伏节奏感。
园林植物配置
首先要符合建筑物的性质和所要表现的主题。如在杭州“平湖秋月”碑亭旁,栽植一株树冠如盖的较大的秋色树;“闻木樨香轩”旁,以桂花树环绕等。其次,要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协调。如建筑物体量过大,建筑形式呆板,或位置不当等,均可利用植物遮挡或弥补。再次,要加强建筑物的基础种植,墙基种花草或灌木,使建筑物与地面之间有一个过渡空间,或起稳定基础的作用。屋角点缀一株花木,可克服建筑物外形单调的感觉。墙面可配植攀缘植物,雕像旁宜密植有适当高度的常绿树作背景。坐椅旁宜种庇荫的、有香味的花木等。
假山一般以表现石的形态、质地为主,不宜过多地配置植物。有时可在石旁配置一二株小乔木或灌木。在需要遮掩时,可种攀缘植物。半埋于地面的石块旁,则常常以书带草或低矮花卉相配。溪涧旁石块,常植以各类水草,以助自然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