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头状花序是无限花序的一种。其特点是花轴极度缩短、膨大成扁形;花轴基部的苞叶密集成总苞,如向日葵、蒲公英等。开花顺序由外向内。赤胫散花无梗,多数花集生于一花托上,形成状如头的花。
头状花序上每朵花的结构,简要概括有如下几点:萼片变成冠毛,花瓣5枚连合,雄蕊聚药、子房2心皮下位。但各属、种之间差异很大,简化或特化现象很普遍。
萼片是保护器官,尤其在花蕾时期。菊科的头状花序外围有总苞统一保护,所以萼片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有些种类特化成为果实顶端刺状、毛状或片状的"冠毛",成为果实种子的传播器官,如蒲公英、鸦葱等具毛状冠毛,可借风力使果实到处飘扬。又如鬼针草,冠毛变成刺状,可使果实附着于动物身体上,借以传播。
5枚,互相连合成管状或舌状。从进化角度看,合瓣花是后出性状,要比离瓣花进化。若花瓣的基部连合成较长的管,顶端五个花瓣呈辐射对称排列的,叫管状花,如向日葵花序中央的小花。若花瓣基部连合成较短的管,五个花瓣连合成为片状,两侧对称,向一侧伸展的叫作舌状花,花瓣顶端五个齿,表明该舌状花是由五枚花瓣连合而成。如蒲公英的花。有的种类花瓣基部连合成较长的管,但花瓣五枚形成唇形,分上下二唇,往往有的只发育一个唇,另一个唇退化,形成假舌状花,如金盏菊和向日葵花序外围的小花。在花冠管的基部,有环形的蜜腺,可分泌花蜜贮存在管的基部。
5枚,花丝互相分离而花药边缘互相连合形成空筒形,即聚药雄蕊。每当花药成熟时,将花粉粒撒在聚药雄蕊的"筒"中,待雌蕊花柱生长时,将它们"推"出筒外。有些种类花药的基部特化成"尾"状,其功用是保护花瓣管基部的蜜腺和花蜜,免遭灰尘或雨水的侵蚀。在每个花药的顶端有突出的"药隔",在雄蕊未成熟时,此五个药隔互相靠合形成一个"盖子",封住花药管的口部,起防护作用。
子房下位,二心皮构成,一室,一枚倒生胚珠,基底着生。花柱一条,伸于花药管中,顶端柱头2裂,但在雌蕊尚未成熟时,柱头不张开。在花柱上部,常生有一圈毛,叫"扫粉毛",每当花柱发育而伸长的过程中,此"扫粉毛"即可将雄蕊花药"撒"在花药管中的花粉粒"推"出,便于来访的昆虫携带。菊科植物花一般都是雄蕊先熟,花柱伸长过程中将花粉粒"推"出后,顶端的柱头再张开来接受其它花传来的花粉。这是避免自花传粉的适应。但是,一旦柱头上没接受到其他花传来的花粉,即异花传粉遭到失败,也无妨,柱头可以下弯,将"授粉面"接触到自己的花柱上,沾上自花产生的花粉粒,完成自花授粉。
赤胫散全草入药,有清热止泻、舒筋活血、消肿解毒之疗效。用于跌打损伤、急性肠炎与痔疮等病症。
赤胫散
花无梗,多数花集生于一花托上,形成状如头的花序。植物中具有头状花序的种类很多,庞大的菊科植物几乎都是头状花序而成为菊科的特征。这里赤胫散是蓼科中少数具有头状花序的种类。
形状
头状花序是无限花序的一种,由许多无柄小花(或仅有一朵花)密集着生于花序轴的顶部,聚成头状。外形酷似一朵大花,实为由多花(或一朵)组成的花序。一般再由许多头状花序组成圆锥花序、伞房花序等。 头状花序的最外面,包有总苞,一般为绿色,叶状,它的功能无疑是在头状花序未开放之前,包在外面起保 护作用。但本科中许多属、种的总苞,特化成具有特殊用途的器官,如蜡菊的总苞变成膜质,并有鲜艳的色彩,用它吸引昆虫;牛蒡、苍术及苍耳等的总苞变成钩刺,腺梗菊、豨莶等的总苞上具粘质的腺毛,可利用动物来传播果实、种子。
由许多小花集成头状花序,这就使本来不太明显的每个小花集在一起,显得较大而醒目,尤其当某些属、种花序边缘的舌状花开放后,使花序变得更大、更醒目,以利于招引更多的昆虫。
有些属、种的头状花序中,各小花之间有了明确的分工,如向日葵,花序边缘的舌状花是不能结实的无性花,中间的管状花既能产生花粉,又能结果实,是两性花,而金盏菊与之不同,边缘的舌状花是能结实的雌花,而中间的管状花全是只能产花粉而不能结实的雄花。
花序是指花排列于花枝上的情况,花序最简单的形式是单生花,如有多朵花在花序轴上排列,则花序的类型可按以下两种方式划分: 一、按照花序的结构形式,可分为 1.总状花序 多数花具花梗,着生于不分枝的花序轴上...
想知道植物名字,总状花序,灌木,不是连翘,图片不清晰,请网友们帮帮忙。感谢!
看看是不是棣(di,四声)棠。或者是黄馨
这样的花序有点像凤尾兰,可是颜色不一样,请教植物学专家,这个到底是什么植物啊
羽扇豆,(拉丁学名:Lupinus micranthus)豆科一年生草本,掌状复叶,多为基部着生,小叶10~17枚,披针型至倒披针型,叶质厚,叶面平滑,背面具粗毛。总状花序顶生,高度40~60厘米,尖...
图中是蒲公英花与花后待散落的种子。这支蒲公英花是一朵花吗?
如果你把它看作是一朵花,那你就错了。
植物学家会告诉你,这是许多花组成的一个头状花序。
因为蒲公英的花是由许许多多无花梗的小花集生于短而平的总托上,
外形似头状体,故称为头状花序。花后每朵花结出一粒瘦果,果具长喙,
喙的顶端长满白色冠毛,形状如同一把降落伞。
洋紫荆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
洋紫荆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
用改良CTAB法提取菠萝蜜叶和花序总RNA
以菠萝蜜的叶片和花序为材料,采用改良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法(在原来的提取方法基础上,使用乙酸钾和无水乙醇预先沉淀果胶),成功提取菠萝蜜叶和花序的总RNA,平均产率分别为74.7μg/gFW和31.6μg/gFW。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1%琼脂糖凝胶电泳和RT-PCR扩增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所提取的RNA质量高,能够满足相应的分子操作。
本种与雅灯心草J. concinnus D. Don近缘,但本种叶具横隔膜,茎生叶1枚,头状花序呈球形,多为不育花,仅在聚伞状花序下部的头状花序基部具1-3朵能育花,易于区别。
本种与笄石菖Juncus prismatocarpus R. Br.相近,但本种植株较矮小,叶圆筒形,具完全横隔,叶耳大,长1.4-1.7毫米,头状花序较少,每个头状花序通常仅有3-5朵花,花被片较小,长约3毫米,蒴果三棱状长卵形,长3-3.5毫米,易于区别。
又本种与针灯心草J. wallichianus Laharpe的区别在于植株较小,叶耳大,头状花序少,花被片稍长而尖锐,近相等,花柱极短,柱头细长,蒴果上部渐狭至顶端具短尖头 。
本种与J. khasiensis Buchen. 相似,但本种植株粗壮;叶较宽,无叶耳;头状花序5-11,排列紧密,每个头状花序有6-15朵花,花丝长于花被片,子房无隔膜,花柱长于子房,易于区别。
又本种与雅灯心草J. concinnus D. Don的区别在于:本种植株粗壮;叶宽2-5毫米;聚伞花序具多个头状花序,排列紧密,每个头状花序有6-15朵花,花丝长5-7.5毫米,子房无隔膜。
《西藏植物志》中记载了卡西灯心草J. khasiensis Buchen.,通过对标本的鉴定,应为本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