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土壤灌溉渗水瓮是一种灌溉设施系统,它将水直接灌注到植物所需部位,浇灌时,水通过注水池和管道进入具有容水空间及渗水功能的"渗水瓮"。
土壤灌溉渗水瓮是一种灌溉设施系统,它将水直接灌注到植物所需部位,浇灌时,水通过注水池和管道进入具有容水空间及渗水功能的"渗水瓮"。"渗水瓮"用渗漏的方式缓慢地将水灌注到土壤中,达到灌溉目的。 技术特点:高效:土壤灌溉渗水瓮是把水直接注入到植物所需部位的根部,当水灌注到"渗水瓮"后即完成了浇灌任务。不但达到了灌溉目的,也改善了种植土的呼吸条件,提高了绿化面积及效率。节能:土壤灌溉渗水瓮避免了地表至植物根部之间无效水体的投入,避免了水在地表时被蒸发掉的系数。另外,可针对不同植物所需的用水量来调整"渗水瓮"的容积,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及合理利用率。可持续性:采用土壤灌溉渗水瓮,一次投入,长期受益,合理开发利用废水资源,对水资源匮乏地区的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帮助和促进做用。
长期咸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为了分析咸水灌溉的可行性,试验于衡水市开展连续多年的大田定位咸水灌溉试验。以2012年棉花生长季为例,研究采用不同矿化度咸水灌溉后,不同灌水技术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酶活性和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咸水畦灌和沟畦轮灌均造成土壤积盐,其中沟畦轮灌处理在沟灌时的脱盐效果比畦灌处理好。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0-20cm土层的土壤盐度、容重和pH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畦灌处理的土壤盐度和pH整体高于相应的沟畦轮灌处理,但土壤容重较低。畦灌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试验初期和结束时分别比相应的沟畦轮灌处理高8.9%~16.0%和13.8%~19.4%。2种处理土壤转化酶的恢复能力表现最强,脲酶相对稳定;在相同的土壤盐度水平下,畦灌处理的土壤酶活性整体高于沟畦轮灌处理。随土壤盐度的增加,畦灌处理的籽棉产量先增加后减少,而沟畦轮灌处理线性降低。当土壤盐度低于0.8dS/m时,畦灌处理的籽棉产量高于沟畦轮灌处理,反之则低。由以上分析可知,咸水灌溉导致土壤积盐、土壤酶活性受抑、pH和表层土壤容重增加;与畦灌相比,沟畦轮灌处理的土壤盐度水平更低,且具有更好的脱盐效果,但是因种植方式差异导致耕层土壤容重增加,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降低,籽棉产量低于畦灌处理。
冬小麦灌溉制度对土壤贮水利用的影响
足墒条件下冬小麦播种时200cm土体总贮水量为619.6mm,有效贮水量为329.5mm。冬小麦播种~拔节期主要消耗0~100cm土层内土壤有效贮水;由于有效贮水能满足作物需水,因此拔节期不出现土壤水分亏缺。拔节~开花期对照(CK)耗水深度为200cm土层,起身期灌1水(Ⅰ-1)处理为160cm,其他处理为130cm;至开花期CK和Ⅰ-1处理0~60cm土层内已呈现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开花~成熟期各处理200cm土体内土壤有效水含量均呈不同程度下降,但主要供水层为0~130cm土层;冬小麦成熟期除春后起身~孕穗~灌浆期(Ⅲ-1)、拔节~开花~灌浆期(Ⅲ-2)灌3水和起身~拔节~开花~灌浆期(Ⅳ)灌4水处理外,大部分处理0~80cm或0~60cm土层内均呈明显的水分亏缺。随灌水次数或灌水量的增加,土壤贮水利用率呈明显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