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我国土壤pH大多在4.5~8.5范围内,由南向北pH值递增,长江(北纬33°)以南的土壤多为酸性和强酸性,如华南、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壤、黄壤,pH值大多在4.5~5.5之间;华中华东地区的红壤,pH值在5.5~6.5之间;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如华北、西北的土壤大多含CaCO3,PH值一般在7.5~8.5之间,少数强碱性土壤的pH值高达10.5。
土壤酸碱性的强弱,常以酸碱度来衡量。土壤酸碱度又以PH值来表示。测定土壤的PH值,多采用电极法或石蕊试纸比色法。电极法测定土壤的PH值,既快又准确,但目前很少用。石蕊试纸比色法测定土壤的PH值,方法简便。测定土壤、苗床及营养土的PH值时,可先取样土一份,放入碗底,然后加入蒸馏水2.5份,用玻璃棒充分搅拌1分钟,待其静止澄清后,将一段试纸浸入清液中,试纸即变色,马上用变色的试纸与PH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即可直接得出PH值。
1. 分类
根据土壤中氢离子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两大类:
(1)活性酸度: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为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活性酸度的来源主要是CO2溶于水形成的碳酸和有机物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以及土壤中矿物质氧化产生的无机酸,还有施用的无机肥料中残留的无机酸,如硝酸、硫酸和磷酸等。此外,由于大气污染形成的大气酸沉降,也会使土壤酸化,所以它也是土壤活性酸度的一个重要来源。
(2)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的反映。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之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只有盐基不饱和土壤才有潜性酸度,其大小与土壤代换量和盐基饱和度有关。
潜性酸度分为代换性酸度和水解酸度。
a.代换性酸度:用过量中性盐(如NaCl或KCl)溶液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与土壤中H和Al发生离子交换作用,而表现出的酸度,称为代换性酸度。代换性Al是矿物质土壤中潜性酸度的主要来源。例如,红壤的潜性酸度95%以上是由代换性Al产生的。由于土壤酸度过高,造成铝硅酸盐晶格内铝氢氧八面体的破裂,使晶格中的Al释放出来,变成代换性Al。
b.水解性酸度:用弱酸强碱盐(如醋酸钠)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可以将土壤胶体吸附的H、Al代换出来,同时生成某弱酸(醋酸)。此时,所测定出的该弱酸的酸度称为水解性酸度。由于生成的醋酸分子离解度很小,而氢氧化钠可以完全离解。氢氧化钠离解后,所生成的钠离子浓度很高,可以代换出绝大部分吸附的H和Al。
2.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的关系
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是同一个平衡体系的两种酸度。二者可以互相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处于暂时平衡状态。土壤活性酸度是土壤酸度的根本起点和现实表现。土壤胶体是H和Al的贮存库,潜性酸度则是活性酸度的贮备,土壤的潜性酸度往往比活性酸度大得多,二者的比例,在砂土中约为1000;在有机质丰富的粘土中则可高达5×10-1×10。
土壤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主要来源,是碱金属(Na、K)及碱土金属(Ca、Mg)的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碳酸盐碱度和重碳酸盐碱度的总和称为总碱度。可用中和滴定法测定。
不同溶解度的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对土壤碱性的贡献不同,CaCO3和MgCO3的溶解度很小,在正常的CO2分压下,它们在土壤溶液中的浓度很低,故富含CaCO3和MgCO3的石灰性土壤呈弱碱性(pH7.5~8.5);Na2CO3、NaHCO3及Ca(HCO3)2等都是水溶性盐类,可以大量出现在土壤溶液中,使土壤溶液中的总碱度很高,从土壤pH来看,含Na2CO3的土壤,其pH值一般较高,可达10以上,而含NaHCO3及Ca(HCO3)2的土壤,其pH值常在7.5~8.5,碱性软弱。
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Na、K、Mg(主要是Na)等离子的饱和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交换性阳离子的水解作用:
土壤胶体(x Na)+yH2O=土壤胶体((x –y)Na、yH)+yNaOH
在土壤溶液中产生NaOH,使土壤呈碱性。此时Na离子饱和度称为土壤碱化度。
土壤酸碱性划分为9等级。
<4.5极强酸性,4.5-5.5强酸性,5.5-6.0酸性, 6.0-6.5弱酸性, 6.5-7.0中性
7.0-7.5弱碱性, 7.5-8.5碱性, 8.5-9.5强碱性, >9.5极强
碱性。
如果土壤是碱性的:化肥中亚铁,铜溶液,过磷酸钙.农家肥中鸡粪、羊粪蛋都是不错的酸性肥料。如果土壤是酸性的:就用含有碱性成分的肥料,如草木灰,因为它富含钾,所以,是碱性的。
土壤酸性过大,可每年每亩施入20至25公斤的石灰,且施足农家肥,切忌只施石灰不施农家肥,这样,土壤反而会变黄变瘦。也可施草木灰40至50公斤,中和土壤酸性,更好地调节土壤的水、肥状况。而对于碱性土壤,...
1、浇施磷酸二氢钾溶液2、施用亚铁粉末3、施用粉4、浇施食醋液5、掺拌松针土
土壤中两个最活跃的组分是土壤胶体和土壤微生物,它们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有重要作用。土壤胶体以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带电性,而使土壤具有吸附性。
1、土壤胶体的性质
1)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比表面是单位重量(或体积)物质的表面积。定体积的物质被分割时,随着颗粒数的增多,比表面也显著地增大。物质的比表面越大,表面能也就越大。
2)土壤胶体的电性:土壤胶体微粒具有双电层,微粒的内部称微粒核,一般带负电荷,形成一个负离子(即决定电位离子层)其外部由于电性吸引,而形成一个正离子(又称反离子层,包括非活动性离子层和扩散层),即合称为双电层。
3)土壤胶体的凝聚性和分散性:由于胶体的比表面和表面能都很大,为了减小表面能胶体具有相互吸引,凝聚的趋势,这就是胶体的凝聚性。但是在土壤溶液中,胶体常带负电荷,即具有负的电动电位,所以胶体微粒又因相同而相互排斥,电动电位越高,相互排斥力越强,胶体微粒呈现出的分散性也越强。
影响土壤凝聚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胶体的电动电位和扩散层厚度,例如土壤溶液中阳离子增多,由于土壤胶体表面负电荷被中和,从而较强土壤的凝聚。此外,土壤溶液中电解质浓度、pH值也将影响其凝聚性能。
2、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吸附
在土壤胶体双电层扩散层中,补偿离子可以和溶液中相同电荷的离子价为依据作等价交换,称为离子交换(或代换)。离子交换作用包括阳离子吸附作用和阴离子交换吸附作用。
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阳离子总量,称为阳离子交换量。土壤的可交换性阳离子有两类:一类是致酸离子,包括H+和Al3+;另一类是盐基离子,包括Ca2+、Mg2+、K+、Na+、NH4+等。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均为盐基离子,且已达到吸附饱和时的土壤,称为盐基饱和土壤,否则,这种土壤为盐基不饱和土壤。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盐基饱和度。它与土壤母质、气候等因素有关。
影响土壤盐碱度的因素除了降水之外,现在我们更多考虑的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造成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次生盐碱化。
土壤缓冲性能是指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度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为植物生长和土壤生物的活动创造比较稳定的生活环境,所以土壤的缓冲性能是土壤的重要性质之一。
1.土壤溶液的缓冲作用:
土壤溶液中含有碳酸、硅酸、磷酸、腐殖酸和其他有机酸等弱酸及其盐类,构成一个良好的缓冲体系,对酸碱具有缓冲作用。
碳酸及其钠盐。
当加入盐酸时,碳酸钠与它作用,生成中性盐和碳酸,大大抑制了土壤酸度的提高。
Na2CO3+2HCL=2NaCL+ H2CO3
当加大Ca(OH)2时,碳酸与它作用,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钙,限制了土壤碱度。
H2CO3+Ca(OH)2= CaCO3+ 2H2O
土壤中的某些有机酸(如氨基酸、胡敏酸等)是两性物质,具有缓冲作用,如氨基酸含氨基和羧基可分别中和酸和碱,从而对酸和碱都具有缓冲能力。
R-CH(NH2)(COOH)+HCL= R-CH(NH3CL)(COOH)
R-CH(NH2)(COOH)+NaOH= R-CH(NH2)(COONa)+ H2O
2.土壤胶体缓冲作用:
土壤胶体吸附有各种阳离子,其中盐基离子和氢离子能分别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
对酸的缓冲作用 (以M代表盐基离子)
土壤胶体-M+ HCL=土壤胶体-H+ MCL
对碱的缓冲作用
土壤胶体-H+ MOH=土壤胶体-M+ H2O
土壤胶体的数量和盐基代换量越大,土壤的缓冲性能就越强。因此,砂土掺粘土及施用各种有机肥料,都是提高土壤缓冲性能的有效措施。在代换量相等的条件下,盐基饱和度愈高,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愈大;反之,盐基饱和度愈低,土壤对碱的缓冲能力愈大。
铝离子对碱的缓冲作用:在PH<5的酸性土壤里,土壤溶液中Al3。有6个水分子围绕着,当加大碱类使土壤溶液中OH-离子增多时,铝离子周围的6个水分子中有一、二个水分子离解出H,与加人的OH中和,并发生如下反应:
2Al(H2O)6+2OH=Al2(OH)2 (H2O)8+4H2O
水分子离解出来的OH则留在铝离子周围,这种带有OH离子的铝离子很不稳定,它们要聚合成更大的离子团,在Ph>5.5,铝离子开始形成Al(OH)3沉淀,失去缓冲能力。
一: 看土源:一般采自山川,沟壑的腐殖土,多呈黑褐色,比较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是比较理想的酸性腐殖土。如:松针腐殖土,草炭腐殖土等。
二: 看土色:酸性土壤一般颜色较深,多为黑褐色,而碱性土壤颜色多呈白、黄等浅色。有些盐碱地区,土表经常有一层白粉状的碱性物质。
三: 看地表植物:在野外采掘花土时,可以观察一下地表生长的植物,一般生长野杜鹃、松树、杉类植物的土壤多为酸性土;而生长柽柳、谷子、高梁等地段的土多为碱性土。
四: 看质地:酸性土壤质地疏松,透气透水性强;碱性土壤质地坚硬,容易板结成块,通气透水性差。
五: 凭手感:酸性土壤握在手中有一种"松软"的感觉,松手以后,土壤容易散开,不易结块;碱性土壤握在手中有一种"硬实"的感觉,松手以后容易结块而不散开。
六: 看浇水后的情形:酸性土壤浇水以后下渗较快,不冒白泡,水面较浑;碱性土壤浇水后,下渗较慢,水面冒白泡,起白沫,有时花盆外围还有一层白色的碱性物质。
七: 用pH试纸来测土壤的酸碱性,方法为:取部分土样浸泡于凉开水中,将试纸的一部分
浸入浸泡液,后取出,观察其颜色的变化,然后将试纸与比色卡相比较,若pH值=7,土壤为中性;若pH值<小,则为酸性;若pH值>7,则为碱性。
土壤酸性过大,可每年每亩施入20至25公斤的石灰,且施足农家肥,切忌只施石灰不施农家肥,这样,土壤反而会变黄变瘦。也可施草木灰40至50公斤,中和土壤酸性,更好地调节土壤的水、肥状况。而对于碱性土壤,通常每亩用石膏30至40公斤作为基肥施入改良。碱性过高时,可加少量硫酸铝、硫酸亚铁、硫磺粉、腐殖酸肥等。常浇一些硫酸亚铁或硫酸铝的稀释水,可使土壤增加酸性。腐殖酸肥因含有较多的腐殖酸,能调整土壤的酸碱度。以上方法以施硫磺粉见效慢,但效果最持久;施用硫酸铝时需补充磷肥;施硫酸亚铁(矾肥水)见效快,但作用时间不长,需经常施用。
酸性土壤的特征是"酸"(PH值在6以下)、"瘦"(速效养分低,有机质低于1.5%,严重缺有效磷)、"粘"(土质粘重,耕性差)"深"(土色多为红、黄、紫色)。在这些土壤上种植作物,不易全苗,常形成僵苗和老苗,产量低品质劣。改良培肥方法是:
1、使用石灰中和酸性,每亩每次施20~25千克石灰,直至改造为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2、施绿肥,增加土中有机质,达到改善土壤酸性的效果。
3、增加灌溉次数,冲淡酸性对作物的危害。
4、增施碱性肥料,如碳酸氢铵、氨水、石灰氮、钙镁磷肥、磷矿石粉、草木灰等,对提高作物产量有好处。
原则:改良培肥同时进行
1、使用酸性肥料,如硫酸铝、硫酸亚铁、硫磺粉、硫酸铵、硝酸铵、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等,定向中和碱性。
2、多施农家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强土壤的亲和性能,如施入腐熟的粪肥、泥炭、锯木屑、食用菌的土等。
3、进行客土,有条件的施入沙土500--1000方,和农家肥一起翻入土壤10-15cm。
4、种植比较耐盐碱植物,如水稻等;同时进行合理的田间管理,防止次生盐渍化。
重金属对土壤酸碱性影响的研究
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排放的“废物”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土壤的安全健康状况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内容,在土壤中,土壤的酸碱性便是对作物的生长的状况是否长势良好情况有着直接影响的要素,其中,重金属是近些年因为工业企业发展排放最多对作物影响以及土壤酸碱性影响最严重的污染之一。本文便针对土壤酸碱度严重受到重金属影响下的现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土壤酸碱度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管理与相应的修复措施,为改善土壤酸碱度的现状提供思路。
土壤有酸性和碱性之分,它们对肥料养分的有效性影响极大,合理施肥必须要掌握土壤的酸性或碱性。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施肥在土壤酸碱性方面应注意的事项。
土壤酸碱性
pH值为7-8的偏碱性土壤速效氮的含量较高,施用铵态氮(如碳铵)应注意深施,防止其挥发造成损失。pH为6以下的偏酸性土壤,钾、钙等元素容易被氢离子置换而随水流失。磷的有效性容易受土壤酸碱度的影响,当pH值为6-7.5时,其有效性较高;当pH在7.5以上时,容易与土壤中钙结合成难溶性磷酸钙;当pH值在6以下时,又与铁、铝化合成难溶性磷酸铝。
土壤酸化是一个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它是指土壤pH值在原有基础上逐渐下降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长期过量施用生理酸性肥料和氮肥,如长期施用硫酸铵、氯化钾,就会有酸根离子残留于土壤中使土壤酸化;土壤灌水和降水后,最易被淋溶的是钠、钾离子和钙、镁离子,它们都是碱性离子,这些离子的流失会造成土壤酸化;另外,大气中硫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酸沉降也是土壤酸化加重的一个外界影响因素。
对酸性土壤施用石灰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当土壤pH值小于5.5时就必须通过施用石灰来进行改良。一般情况下,连续3年每亩均匀撒施生石灰100-150公斤,可收到明显的调酸效果。当pH值调整恢复到7以上时,应停止石灰施用;对酸性土壤施用草木灰、钙镁磷肥、硅钙肥等碱性肥料,对调节土壤酸度也是有效措施之一;对土壤酸化严重的土壤,在合理施用肥料的同时,应该实行水旱轮作,旱土实行覆盖栽培技术,可以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酸度趋于中性。
施肥应注意土壤酸碱性
碱性土壤一般为碱土、黄绵土、棕钙土、栗钙土、黄潮土等。盐碱土是盐土和碱土的总称,盐土主要指含氯化物或硫酸盐较高的盐渍化土壤,土壤呈碱性,但pH值不一定很高。碱土是指含碳酸盐或重磷酸盐土壤,pH值呈碱性。盐碱土的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肥力低,理化性状差,对作物有害的阴、阳离子多,且易对作物造成微量元素缺乏症。在碱性土壤施用硫酸亚铁、硫酸锰、硫酸锌等无机盐肥料,几乎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施用钙镁磷肥或磷矿粉基本无效。而应改施过磷酸钙或磷酸二铵等。另外,在碱性土壤上尽量使用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酸铵、氯化铵和氯化钾等,这些肥料可有效酸化土壤,还可适当施用磷石膏、硫磺粉,但不要施用碱性肥料如氨水、碳铵、草木灰等,特别禁忌施用强碱性肥料石灰。
盐碱土的施肥原则是以施用有机肥料和高效复合肥为主,控制低浓度化肥的施用。有机肥含有大量有机质,对土壤中的有害阴、阳离子起缓冲作用,有利于发根、保苗。高浓度复合肥无效成分少,残留少。化肥的用量每次不宜过多,以避免加重土壤的次生盐渍化。施用化肥后应结合灌水,以防低土壤溶液浓度。
不论是酸性土壤还是碱性土壤,都应重视增施有机肥,通过增施有机肥可以有效地达到改良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pH值和增加土壤微生物、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土壤供肥能力的目的。
以上就是施肥在土壤酸碱性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希望大家在了解之后,可以根据实际的种植条件,合理地判断,科学地施肥。
(文章来源:中国化肥网)
活性酸
土壤中的水分不是纯净的,含有各种可溶的有机、无机成分,有离子态、分子态,还有胶体态的,因此土壤中的水实际上是一种极为稀薄的溶液。盐碱土中土壤溶液的浓度比较高。由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引起的,常用pH值表示,即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土壤酸碱性主要根据活性酸划分:pH在6.6~7.4之间为中性。我国土壤pH一般在4-9之间,在地理分布上由南向北pH逐渐减小,大致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南的土壤为酸性和强酸性,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少数为强碱性。
潜性酸
土壤胶体上吸附的氢离子或铝离子,进入溶液后才会显示出酸性,称之为潜性酸,常用1000克烘干土中氢离子的厘摩尔数表示
潜性酸可分为两类:
(1)代换性酸:用过量中性盐(氯化钾、氯化钠等)溶液,与土壤胶体发生交换作用,土壤胶体表面的氢离子或铝离子被侵提剂的阳离子所交换,使溶液的酸性增加。测定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即得交换性酸的数量。
(2)水解性酸:用过量强碱弱酸盐(CH3COONa)浸提土壤,胶体上的氢离子或铝离子释放到溶液中所表现出来的酸性。CH3COONa水解产生NaOH,pH值可达8.5,Na+可以把绝大部分的代换性的氢离子和铝离子代换下来,从而形成醋酸,滴定溶液中醋酸的总量即得水解性酸度。
交换性酸是水解性酸的一部分,水解能置换出更多的氢离子。
要改变土壤的酸性程度,就必须中和溶液中和胶体上的全部交换性氢离子和铝离子。在酸性土壤改良时,可根据水解性酸来计算所要施用的石灰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