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出版社: 齐鲁书社; 第1版 (2011年11月1日)
平装: 27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33325473
条形码: 9787533325473
尺寸: 23.8 x 16.8 x 2 cm
重量: 458 g
《唐宋瓷器装饰艺术研究》紧紧围绕唐宋瓷器装饰纹样这一主题,首先对唐宋时期瓷器的装饰纹样进行分类梳理,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各个时期的纹样艺术特点和反映的历史思想意识问题以及装饰纹样艺术的来源等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该书大胆运用考古类型学进行器物装饰纹样艺术的分析研究,是一本美术考古学具象专题研究的成功之作。
序
前言
第一章 研究现状
一、20世纪70年代之前
二、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
第二章 装饰技法的分类研究
一、装饰技法的分类
(一)胎装饰
(二)釉装饰
(三)彩装饰
二、从装饰技法看唐宋时期瓷器装饰艺术的特点
第三章 主题纹饰的类型学考察与历史问题分析
一、器物纹饰类型学考察的可行性
二、主题纹饰的类型学考察
(一)植物类纹饰
(二)动物类纹饰
(三)人物类纹饰
(四)山水类题材
三、分组与分期
四、各期的特点与所反映的历史问题
(一)各期的特点
(二)各期所反映的历史问题
第四章 瓷器装饰技法的起源与传播
一、装饰技法的起源
(一)陶器装饰技法的继承和发展
(二)其他艺术品装饰工艺对瓷器装饰技法的影响
(三)在实践中摸索
(四)社会风尚与商业竞争
(五)外来影响
二、各窑口之间装饰技法的交流与传播
(一)各窑口之间的仿制和技术交流
(二)对外影响
第五章 唐宋瓷器装饰纹样的来源
一、来源于生活
二、来源于历史传统
三、社会审美风尚的影响
四、各个窑口相互之间的影响
五、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
六、外来影响
第六章 唐宋瓷器纹饰所反映的思想意识
一、纹饰所反映的思想意识
二、纹饰所反映的宗教观念
第七章 几个问题的探讨
一、釉下彩绘的起源问题
二、唐代长沙窑贴花装饰的来源问题
三、各地刻花青瓷产品的关系及渊源
四、唐代花瓷和钧窑之间的关系问题
五、山东地区瓷器手工业的外来因素分析
附表
参考文献
北宋钧瓷茶壶,价格为15000元,造型古朴典雅,具有浓厚的书卷气息, 胎子略厚,致密,色灰,先素烧后施釉,釉子很厚,以月白、天青、天蓝色为基本色调, 价格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组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烧结的...
北宋瓷器值200000元。真品的宋代五大瓷器的价格都是天价,但是有的瓷器到目前为止根本没有见到真品,如哥窑、钧窑都没有见到宋代的真品,你想如果有一件宋代哥窑、钧窑的真品瓷器。那你就发财了 以上数据来源...
迎春唐宋元明清历代瓷片及瓷器展
由上海“中福”沙龙主办的“迎春唐宋元明清历代瓷片及瓷器展”于1月19~25日在上海中福古玩城展出。展览展出的瓷片是陶瓷收藏家叶福芳所珍藏,瓷片有唐代越窑、长沙窑、洪州窑;宋代哥窑、定窑、龙泉窑、耀州窑、吉州窑、南宋官窑;
《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国林景观博士文库:唐宋古建筑尺度规律研究》根据古建筑实例的数据分析,明确提出:唐宋时期古建筑木构架基本尺度的设计取值规律为一种模数制的尺度规律。基本模数控制了建筑物的面阔、进深、柱高等几个方面,即决定了建筑物的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基本尺度。《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国林景观博士文库:唐宋古建筑尺度规律研究》同时对唐宋时期占建筑的等级制度、基本模数的取值及其对建筑尺度的控制制度进行分析;对实例表现与《营造法式》相关规定的内容进行了比较;对该时期营造尺复原取值进行了探索。 《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国林景观博士文库:唐宋古建筑尺度规律研究》的研究可以加深对中国古代建筑设计规律的认识,为古建筑的鉴定和修复工作提供帮助。 《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国林景观博士文库:唐宋古建筑尺度规律研究》适合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师生、建筑史学、科学技术史学以及文博考古学专业工作者阅读参考。2100433B
全书内容包括中国装饰艺术概论,中国装饰艺术发展源流,岩画装饰艺术,陶器装饰艺术,金属器皿装饰艺术,玉器装饰艺术,漆工艺装饰艺术,丝织印染与服饰装饰艺术,瓷器装饰艺术,装饰性雕塑的流变,建筑构件与室内装饰品,装饰性绘图的流变,中国装饰艺术独特的吉祥纹样等。全书内容翔实丰富,是学习和研究中国装饰艺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内容简介
关于唐宋时期木构建筑的研究在中国建筑考古学、建筑历史学研究中一直是重要的课题,并具有独特的意义。几代研究者不断地开展实物调查工作,并结合对《营造法式》的专项研究,基本形成了针对唐宋时期木构建筑的研究方法体系。近年来,随着宋金遗构大量发现、测绘勘察技术改进、考古学研究方法引入、文物建筑保护技术国际交流增加,调查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新线索,以进行深入研究,且思路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案例、新视角、新方法有助于研究者发现大量技术现象和细节,选取典型地域和典型案例进行区域建筑技术史的梳理,成为深入研究早期木构建筑的基本途径。 本书以五代宋金时期晋中地区木构建筑作为研究案例,探究木构建筑形制与技术的特点与演变历程。通过木构建筑技术史研究,解答自五代至金代后期晋中地区木构建筑形制与技术的历时性变化的问题,从而揭示唐宋时期建筑转型与《营造法式》做法在华北地区传...(展开全部) 关于唐宋时期木构建筑的研究在中国建筑考古学、建筑历史学研究中一直是重要的课题,并具有独特的意义。几代研究者不断地开展实物调查工作,并结合对《营造法式》的专项研究,基本形成了针对唐宋时期木构建筑的研究方法体系。近年来,随着宋金遗构大量发现、测绘勘察技术改进、考古学研究方法引入、文物建筑保护技术国际交流增加,调查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新线索,以进行深入研究,且思路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案例、新视角、新方法有助于研究者发现大量技术现象和细节,选取典型地域和典型案例进行区域建筑技术史的梳理,成为深入研究早期木构建筑的基本途径。 本书以五代宋金时期晋中地区木构建筑作为研究案例,探究木构建筑形制与技术的特点与演变历程。通过木构建筑技术史研究,解答自五代至金代后期晋中地区木构建筑形制与技术的历时性变化的问题,从而揭示唐宋时期建筑转型与《营造法式》做法在华北地区传播、融合的一些片段。 在本书中,作者基于大量测绘、细致调查,综合运用建筑史学、考古学研究方法,展开专题讨论。作者探索适合于晋中地区早期木构建筑保存特点的年代学分析方法,拓展了木构建筑形制类型分析方法;讨论研究时段内建筑形制的地区差异,发现地区间的技术传播是引起地方建筑形制和技术改变的重要原因;建构“法式化”这种理论假设,以此概括《营造法式》做法在华北地区普及并与地方原有做法融合的过程;拓展基于木构件表面材质肌理分析的建筑考古学研究方法,还原解木制材方式,解答栱枋构件用材不规整及斜面梁栿等问题,将木构建筑技术史研究推进到造作加工层面。 本书体现了近十年来古代木构建筑技术史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最新突破;研究时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都聚焦于建筑技术史核心问题,在前人基础上取得进一步拓展。 本书适合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考古学、科学技术史学、建筑遗产保护专业的研究者阅读参考 周淼,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现为浙大城市学院建筑学系讲师、副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考古学理论与方法、木构建筑技术史;在《建筑学报》《文物》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等人才培育计划。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