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学科:自然灾害与防治
词目:矿井突水防治
英文:water gushing prevention and cure
释文:地面防治常用的措施有:①修整河道,包括河道截弯取直、铺设防渗河槽、进行人工河流改道等;②填堵突水通道,如填堵对矿床充水有影响的地表裂隙、岩溶孔洞、地面塌陷等;③挖沟截洪,沿垂直来水方向,平行地形等高线开挖排洪沟,防止地表水进入矿井;④封堵低处或冲沟中的含水层露头。井下防治的常用措施有:修建防水闸门、防水墙、留防水矿柱,进行井下注浆封堵和矿井疏干等。井下探水、地面防治和井下防治是防治矿井突水的三道防线。对于存在突水威胁的矿井和地下工程,应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才能达到防灾减灾的效果。 2100433B
断层突水防治工程实践分析
文中首先分析了临近CF7含水断层的围岩水文地质情况,确定了9301工作面沿断层布置,设置保护煤柱的采煤工作面布置。为了确定临近CF7含水断层的保护煤柱合理尺寸,文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根据水压与岩层阻水能力计算,CF7断层防水保护煤柱留设58.4m宽度的煤柱,以确保采区安全回采。
岩溶区大断面隧道突泥突水的防治
岩溶区大断面隧道突泥突水的防治——通过对岩溶区客运专线大瑶山隧道的分析,针对隧道施工中出现的突泥突水现象,总结出发生此现象所具备的四个条件,提出客专隧道施工中如何进行防治,同时也提出隧道岩溶区岩溶管道、溶洞、断层破碎带等特殊地段施工控制技术,...
坑道突水的工程防治措施很多,其原理都是尽可能地保持固有地质体及其水文地质的平衡状态,强化抗突能力,削弱突水条件。
常用的基本上分为地面和地下两类针对性设施和手段,包括排水疏干、工程与水源之间保留防水矿柱、修建水闸墙、门、灌注水泥浆、堵塞可能的渗透途径和通道等。 2100433B
涌水量在短期内突然成倍剧增的现象称为突水。通常按突水时涌水的主要水源,将突水划分为断层、地表、底板、陷落柱和采空区积水等五类。我国为底板突水事故多发性的国家。据统计,底板突水事故约占我国各类突水事故总次数的1/4,并且这类突水往往造成重大的灾害性损失。
底板突水又常按其突水的峰值流量、动态表现形式等进行分类。按突水的峰值流量可将突水事故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突水,其峰值流量分别为大于50m³/min,20-49m³/min,5-19m³/min和小于5m³/min。据统计,我国发生的突水淹井事故约有85%以上的事故源于大型和特大型突水事故。峰值流量的大小反映了水源的富水程度、水压高低和突水通道的畅通程度。一般,直接由奥灰或由奥灰补给的含水层所形成的底板突水具备有富水和水压高的特点,大多为大型或特大型突水。因此,底板突水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威胁很大,常需特殊加以重视。
按底板突水的地点可分为掘进巷道突水和采煤工作面突水两类。前者的突水地点发生在开掘于煤层中的准备巷道,后者则发生在采煤工作面附近且多系因受到采动影响而发生底板突水。统计资料表明:这两类突水方式的突水次数约各占一半左右。应当指出:这两类突水的机理有所差别,由于防止发生采煤工作面突水所需的隔水层厚度更大,并且这类突水事故大多为大型或特大型突水事故,它们对安全生产的威胁也更大。所以一般应特别重视防治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
按照底板突水的动态表现形式又可分为爆发型、缓冲型和滞后型三类。爆发型突水多直接发生于采掘工作地点附近,并且一旦发生突水,其突水量在瞬间即达到峰值流量,然后,突水量逐渐减少和趋于稳定。这种突水的来势很猛,水中常夹有岩块碎屑,有很强的冲击力,危害最大。缓冲型突水也多发生在采掘工作地点附近,其突水量则经历由小到大逐渐增长的过程,往往要在突水后数小时、数日甚至数月才增长到最大流量,所以其突水的来势较缓,冲击力也较弱。滞后型突水一般是在采掘工作面推进了相当距离以后才在巷道或采空区中发生突水,其滞后发生突水时间可长达数日、数月甚至数年,突水量的增长也可急可缓。突水动态表现形式的差别反映了隔水层破坏方式的不同。隔水岩层(岩柱)因其拉、剪应力超限而突然破坏时大多形成爆发型突水;而缓冲型突水则往往是隔水层因渗流速度超限而逐渐破坏了隔水能力所形成的,至于滞后型突水则又往往与矿压的叠加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动态表现形式反映了不同的突水原因,需分别针对问题所在,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 。
(1)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淋水由小变大;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 。
(2)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即臭鸡蛋味)。
(3)有时可闻到水的“嘶嘶”声。
(4)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肢。
(1)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股起,底殿量有时可达500mm以上。
(2)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3)沿裂隙或煤帮向外渗水,随着裂隙的增大,水量增加,当底板渗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煤帮渗水可能停止,此时水色时清时浊:底板活动时水变浑浊,底板稳定时水色变清。
(4)底板破裂,沿裂缝有高压水喷出,并伴有"嘶嘶"声或刺耳水声。(5)底板发生"底爆",伴有巨响,地下水大量涌出,水色呈乳白或黄色。
(1)突水部位发潮、滴水、且滴水现象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发现水中含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沙,流沙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浊,总的趋势是水量、沙量增加,直至流沙大量涌出。
(3)顶板发生溃水、溃沙,这种现象可能影响到地表,致使地表出现塌陷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