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在矿用智能电器技术、特种电机技术、交流传动技术、风力发电关键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其中,在矿用智能组合电器关键技术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在国内及国际会议共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被三大索引收录6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学院共承担横向课题40余项,科研总经费5000余万元。据有关资料显示, 目前学院教师在研的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共33项,科研经费达2000余万元。以学院为牵头单位承担的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煤矿全矿井安全生产数字化监测监控及重大灾害预警系统的研究”项目标志着学院已经具备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能力。2009年“矿井局部通风群控系统和安全供电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及配套设备开发”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已经成为学校的标志性成果。
学院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据有关资料显示, 现有教职工106人,其中教师65人,教辅人员24人。教师中教授、副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数占教师总数的80%,教师中有2名获得山西省教学名师称号。学院教师形成了一支知识与年龄结构合理、奋发上进的稳定的教学科研队伍。在矿用智能电器技术、特种电机技术、交流传动技术、风力发电关键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
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是以电气、能源为主的工科学院,下设电气工程系、热能工程系、电工基础教学部和教学实验中心。学院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及自动化3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山西省品牌专业;“电机与电器”学科是山西省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涵盖了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5个二级学科;并有热能工程硕士点。学院还可以授予电气工程领域和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
工科比较强,尤其是机械,电力,矿业,建筑,就业很好,层次也比较高,还有材料和化学是全国重点,也很好! 看下面一条新闻 理工大毕业生就业新动向 放弃京津沪 选择二三线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石油、能源、轻工、环保、医药、食品、机械及劳动安全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
院党委书记范智,多年从事高等院校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工作作风朴实,认真负责。注重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过程中,培养青年学生的思想品格、言行习惯和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注重教师队伍政治素...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煤矿自动化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电气试验、应用开发及工程管理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特点是以强电为主,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工与电子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系统与控制理论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电气工程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电气工程应用技术方面的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及其控制技术领域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设置了5个专业方向,分别是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煤矿自动化。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计算机技术(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分析与处理、自动控制理论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电子工艺教学实习、计算机软硬件实践、课程相关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能源与动力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理论研究、工程设计、系统运行、制造安装、应用开发及工程管理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以热科学理论和气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以及控制技术为工具,以能源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将综合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有机结合起来,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掌握各种实现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系统和设备的基本原理,掌握能源动力与系统的控制原理和控制技术,了解先进能源技术,具备解决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燃烧学、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力学、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可再生能源、流化床燃烧技术、热泵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心理健康教育、金工实习、课程相关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据有关资料显示,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185人,博士研究生13人,工学硕士研究生200人,工程硕士研究生113人。雄厚的办学基础、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稳定的教学实验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必须的实验条件和训练场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学院设有“电机工程教育奖学金”和“中原电器助困奖学金”,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多年来,学院以直接服务于电力行业、IT行业、电机电器制造工业以及能源工业为宗旨,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工程技术人才,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据有关资料显示, 近年来,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位于学校前列。
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现任领导 |
|
职务 |
姓名 |
书记 |
吉育峰 |
院长 |
韩肖清 |
副书记 |
郭春耀 |
副院长 |
王淑红 |
副院长 |
窦银科 |
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下设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与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行政。
结构如《机构图》所示:
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是1998年由原太原工业大学电机工程系、热能工程系和原山西矿业学院电气工程系合并组建成立的。现设有电机工程系、热能工程系、电工基础教学部和教学实验中心等两系、一部、一中心。学院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热能与动力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山西省品牌专业;学院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了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5个二级学科;并有热能工程硕士点;“电机与电器”学科是山西省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185人,博士研究生13人,工学硕士研究生200人,工程硕士研究生113余人。
电机工程系是由原太原工业大学电机工程系与原山西矿业学院电气工程系于1998年7月合并而成。1997年两校合并以后电气工程学科的到了发展壮大,2004年太原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科被评为山西省一级学科,1999年“电机与电器”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该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电机与电器” 学科成为山西省重点学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及多年的办学历史沉淀,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学术队伍结构稳定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主要从事矿用智能电器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故障诊断技术、电机优化设计及电磁场分析、电力电子变换技术、新能源利用与开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电气工程学科现有本科生882人,博士研究生13人,工学硕士研究生176人,工程硕士研究生105余人。
重点学科批准时间 |
2008年 |
重点学科依托单位 |
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
学科研究方向 |
1、智能电器及其控制技术 2、特种电机电磁场分析及其优化设计 3、特种电机控制及故障诊断技术 4、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及应用 5、交流传动控制技术及应用 |
学科带头人 |
宋建成 教授 |
学术梯队和人才培养 |
教授17人 副教授14人 讲师12人 已毕业博士6人 在读博士13人 硕士176人 |
相关的二级学科 |
电机与电器 (博士点 硕士点)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硕士点)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硕士点)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硕士点)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硕士点) |
近五年研究成果 |
论文300余篇 国家发明专利9项 获奖:国家级1项 省部级8项 承担科研项目62项 经费4200余万元 |
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机与电器”学科博士点于2009年7月13日经过国家博士后管委会组织的专家评审,最终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本学科具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在矿用智能电器技术、特种电机电磁场分析、交流传动技术、风力发电关键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其中,在矿用智能组合电器关键技术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4.1-2008.12间该学科共承担总横向课题40余项,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其中,以该学科为牵头单位承担的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煤矿全矿井安全生产数字化监测监控及重大灾害预警系统的研究”项目总经费10890万元,国拨经费3192万元。近几年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在国内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5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目前该学科在研科研项目共33项,科研经费达2000余万元,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充裕的科研经费和生活条件。
学科动态学科动
通过山西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学院以宋建成为带头人的创新研究群体于2009年5月13日入选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
团队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矿山安全技术,包括三个研究方向:(1)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及重大灾害预警技术;(2)矿用智能电器技术及大型设备故障诊断技术;(3)矿山火灾防治技术等。通过3-5年的建设,使太原理工大学矿山安全技术学科成为具有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强势学科,跻身于国内同类学科前列,形成具有竞争国家级创新团队的实力,为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团队目前正承担着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和地方政府的重大攻关、工业项目等省级课题20余项。
宋建成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通过验收及科技成果鉴定。
前进中的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她随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兴起和进步,随着太原理工大学的沿革与发展,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先进制造技术实验中心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先进制造技术实验中心(以下简称本实验中心)现有正教授6人、副教授9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等实验人员15人,人才人力资源雄厚。本实验中心拥有CAD/CAM工作站及其计算机网络、机构创新设计平台、数控车床、数控铣床、通用机床及现代机床等设备,其中包括我国产的ASV810A立式加工中心(配置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具有四轴联动功能、刀库容刀量24把)和英国产的DENFORD柔性制造系统(配有教学用的柔性制造软件及MasterCAM软件等),软件硬件资源充足。本实验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柱,综合应用科技信息、工程材料及能源等高新技术,实现了CAD/CAM一体化的多层次新模式,形成了以数控技术为龙头、制造技术为核心、制造装备为基础的机械工程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基地,并在诸多方面取得显著的业绩。本实验中心承担的本校工作任务有:通用机床、现代机床、数控机床、数控技术、CAD/CAM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实验和技术培训工作;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上机任务;还有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课题的试验任务。本实验中心还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例如:CAD/CAM技术、数控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相关学校的教学实验、科研选题及项目试验,来自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协作。这方面虽取得成效,尚需继续加强拓展,所以热烈欢迎社会上的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来本实验中心联系技术协作,我们将热忱为您服务。
欢迎搜索访问学院官方网站:
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共青团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委员会
百年学府,殷殷母校!在此衷心感谢社会各界人士、校友和师生长期以来对太原理工大学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也热烈欢迎全国广大学子来我院就读和深造!2100433B
院长:董宪姝
副院长:王开
党委书记:薛武杰
党委副书记:巴大志
团委书记:田韶华
资料来源: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