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书提出了对太阳能建筑概念进行定义的基本思路,在论述国内外太阳能建筑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实际情况,论证了在我国发展太阳能建筑的综合效益和战略意义。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究,为我国太阳能建筑应用的政策和市场运行模式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国内外太阳能建筑发展状况、激励机制和政策、投资模式的对比研究,找出了我国发展太阳能在激励机制和政策、投资模式上的不足。通过对大量实例的深入研究,建立了全面评价太阳能建筑综合效益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太阳能建筑行为主体的行为分析和动态博弈分析,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太阳能建筑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通过对我国当前太阳能建筑投资现状及其问题的深入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的太阳能建筑投资创新经验,提出了推进我国太阳能建筑发展的投资模式创新思路。
本书可以为从事太阳能相关产业的研究人员、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建筑管理与房地产专业师生以及有意于太阳能建筑领域发展的企业的相关人员提供研究或实践的参考。
序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目的和目标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目标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能源一经济一环境”一体化系统研究现状
二、国内“能源一经济一环境”一体化系统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太阳能建筑”的相关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思路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和逻辑框架
第一章 太阳能建筑综述
第一节 太阳能建筑定义研究
一、研究太阳能建筑定义的意义
二、对太阳能建筑进行定义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原则
三、太阳能建筑进行定义的思路
第二节 太阳能建筑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一、太阳能建筑发展的历史
二、太阳能建筑的发展现状
三、太阳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适用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太阳能建筑类型
一、太阳能建筑类型的选择
二、被动式太阳房
三、主动式太阳房
第四节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概述
一、太阳能光热利用概述
二、太阳能光伏系统
第二章 我国能源基础对太阳能应用的影响
第一节 我国能源资源基础情况
一、我国能源资源基础情况概述
二、我国煤炭资源基础情况
三、我国其他常规能源资源基础情况
四、我国新能源资源基础情况
第二节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
一、我国太阳能资源基础情况
二、我国各地太阳能辐射量分区
第三节 我国发展太阳能的综合效益和战略地位
一、采用太阳能的经济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二、我国发展太阳能的战略意义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三、“能源一经济一环境”一体化系统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外部性理论
一、外部性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二、能源的外部性特征
三、外部性内部化的理论
四、能源外部性内部化的可行措施
第三节 公共选择理论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太阳能建筑相关激励机制和政策的公共选择要求
第四章 太阳能建筑发展的国内外对比研究
第一节 国内外太阳能建筑发展状况的对比研究
一、太阳能建筑光热应用国内外对比
二、太阳能建筑光电应用国内外对比
三、国内外太阳能建筑发展状况对比研究结论
第二节 国内外太阳能建筑激励机制与政策对比研究
一、国外相关激励机制和政策
二、我国相关激励机制和政策
三、国内外太阳能建筑激励机制和政策对比研究结论
第三节 国内外太阳能建筑投资模式对比研究
一、我国太阳能建筑投资现状
二、国外太阳能建筑投资现状
三、国外太阳能建筑投资对比研究结论
第五章 我国太阳能建筑评价体系研究
第一节 我国太阳能建筑发展现状案例评析
一、太阳能热水系统范例
二、太阳能供暖与空调系统范例
三、太阳能建筑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
第二节 我国太阳能建筑评价体系基础问题研究
一、我国太阳能建筑评价内容研究
二、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国家标准
第三节 我国太阳能建筑评价体系的初步设计
一、评价体系的特点与体系构成
二、太阳能建筑评价体系内容
第六章 我国太阳能建筑激励机制和政策研究
第一节 我国太阳能建筑应用主体行为分析
一、消费主体行为分析
二、开发主体行为分析
第二节 我国太阳能建筑应用主体之间的动态博弈分析
一、政府和开发商之间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二、开发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第三节 我国太阳能建筑激励机制和政策相关理论研究
一、环境与资源的公共性
二、太阳能建筑的外部性
三、解决外部不经济的基本手段
四、太阳能建筑激励机制和政策的作用机理研究
第四节 我国太阳能建筑激励机制和政策分析
一、政府干预分析
二、激励政策的基本形式
三、我国太阳能建筑激励政策的选择
四、太阳能建筑激励政策的设计原则
第五节 我国太阳能建筑激励机制和政策的初步设计
一、在住宅建筑中推广应用太阳能的建议
二、财政税收政策建议
三、其他政策建议
第六节 我国太阳能建筑激励机制和政策的评价与选择
一、太阳能建筑经济激励政策案例拟定
二、我国太阳能建筑激励政策方案评价
三、我国太阳能建筑激励政策设计方案备选体系及其选择
第七章 我国太阳能建筑投资模式研究
第一节 我国太阳能建筑投资问题分析
一、我国太阳能建筑投资面临的问题
二、我国太阳能建筑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促进我国太阳能建筑投资的建议
一、推进我国太阳能建筑产业化、商业化
二、加强太阳能建筑的运行与维护工作
三、鼓励和加快太阳能产品、设备在建筑中的推广使用
第三节 我国太阳能建筑投资综合效益示例说明
一、我国太阳能建筑应用的环境效益分析与评价
二、我国太阳能建筑应用的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三、我国太阳能建筑的投资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第四节 太阳能建筑投资模式创新研究
一、美国绿色建筑地方政府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二、房地产投资模式创新研究
三、由开发商投资的太阳能建筑投资模式
第五节 我国太阳能建筑投资模式的创新设计
一、节能服务公司
二、太阳能专业服务公司
三、第三方融资
四、BOT投资模式
五、财政投资
六、引进外资
附录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附录2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
参考文献2100433B
作者:刘长滨 等编著
出 版 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1
印刷时间:2007-1-1
I S B N:9787112088232
包 装:平装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采暖,降温,干燥,以及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 参考资料: 太阳能利用技术
太阳能建筑是指主要能源利用太阳能来供应,然后设计辅助热源供应太阳能不能满足的部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是指一个大的概念,将太阳能设备融入建筑专业,充分考虑整体美观等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投标应该是市场价模式,编制控制价是价差模式。
浅析中国太阳能建筑应用的现状和发展
建筑节能是当今全世界建筑界共同面对的重要技术领域,也是缓解全球能源短缺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发展途径。我国能源消费全球排名一直居高不下,庞大的能源需求导致了我国能源供需的矛盾,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发展可再生能源对于我国保证能源供应和环境的改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就太阳能建筑应用的各种形式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概述;对太阳能建筑应用所面临的问题给出基本解决措施,对今后的发展做了展望。
第五章太阳能建筑应用5.1
第五章太阳能建筑应用5.1
目前,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 即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完全市场模式和以土地国家所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竞争模式。完全市场模式以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为代表; 以土地国家所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竞争模式则以英国和英联邦国家或地区为代表。
1. 两种模式的共同特点
(1) 土地市场的基础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些国家或地区 , 整个社会经济制度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一切商品的交换和资源的配置均通过 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实现。土地与其他商品一样, 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交换。 土地可以自由买卖、租赁、抵押和赠与等。土地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 它与资本市场、劳务市场、商品市场等一样, 是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 其运行受整个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制约。
(2) 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有形市场是指商品交易的场所 , 在这种市场上 , 商品明码标价, 买卖双方在固定的场所进行交易。无形市场是指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 , 通过广告、中间商 ( 房地产经纪人 ) 及其他交易形式 , 实现商品的交换。早期的土地市场就是一种无形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 土地及房产交易量的增加 , 有形市场也相继出现, 并逐渐成为土地交易的主体形式。如在日本东京 , 房地产交易所比比皆是。
(3) 土地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土地价格。无论是完全市场模式还是市场竞争模式 , 土地的价格完全由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土地的供给与需求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确定土地的均衡价格 , 一定的价格水平反过来又 通过市场机制来决定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政府对市场价格的于预是通过各 种政策措施影响土地的供给和需求来间接影响土地价格。
(4) 土地市场的进出是自由的。土地市场的主体可以是任何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和经营者, 只要有买卖土地的意愿, 都可以自由地进入市场。 无论是国家、地方政府、政府机构、军队, 还是企业、社会团体、个人, 甚至是外国企业或公民 , 均可在市场自由买卖土地。
(5) 政府都对土地市场进行干预,就像对其他市场的干预一样 , 政府也不例外地对土地市场进行干预。由于土地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 各国政府特别重视有效地管理土地市场。干预的措施主要有: 对公共用地实行征用制度 ; 对土地进行收购、储备和出售; 制定土地利用计划和规划 ; 实行土地交易登记制度、申报制度 ; 制定相应法规等。如日本针对 20 世纪 60~70 年代城市地价的迅速上涨 , 于 1962 年制定了《第一次全 国综合开发计划》 ,1969 年又制定了《第二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1974 年又制定了《国土利用计划法》, 同时采取了" 公告地价 " 、 "申报地价" 等措施。
(1)土地所有制不同。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完全市场模式 , 其土地所有制度是土地私有制。尽管也有部分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或地方政府所有 , 但其主体是属于私人所有。在美国 , 私人土地占国土面积的 58.1%, 印第安人土地占 2.3%, 联邦政府土地占 32.7%, 州政府土地占 6.0%, 城市和县政府土地占 0.9%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所有的土地中 , 绝大部分是矿山、森林、草地、水域、沼泽、荒地等。在英国 , 全部土地在法律上属于英王所有 , 即国家所有 , 土地使用者只能从英王那里取得土地。 " 因为只有国王才能拥有土地 , 而其他人只是从他那里取得土地的保有。 "因此 , 在英国 , 国家土地所有权又称绝对土地所有权 , 从国王那里取得的土地权利也具有排他性 , 称保有土地所有权 , 或永业权。
(2)市场客体不同。在完全市场模式下 , 土地市场的客体是土地所有权及其派生的各种权利, 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抵押权、空中权、发展权、地役权、租赁权等 , 均可在市场上自由交换。在市场竞争模式下, 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 , 不进入市场交换, 在市场上交换的是除土地所有权以外的一切其他权利。
(3) 市场竞争程度不同。虽然土地市场因其土地的不可移动性而具有地域性 , 但在完全市场模式下, 因土地所有权能自由交换 , 因而较以土地国家所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竞争模式更具有市场的完整性和市场竞争性。而 在某些英联邦国家和地区 , 要获得保有土地所有权需通过政府 " 批租 " 方式取得 , 这样 , 政府就能通过土地批租控制土地市场的政府供给。
从现实运行效率来看, 这两种市场的运行都是同等有效的。这是因为, 其经济制度基础都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都发挥同样的作用; 同时, 在实行土地国家所有制的英国 , 其财产制度仍是私有制 , 土地国王所有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名义上的 , 保有土地所有权拥有者也称为地产所有者, 他们只要不违反法规 , 就可以自由地利用和处分土地。
土地市场是依靠以价格形成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 ,
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土地的供求机制和价格决定机制是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
土地供给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内 , 在某一土地市场 , 某类用途土地在某一价格下可供出售或出租的数量 , 这是一种有效供给。美国斯坦福大学斯蒂格利茨教授指出 :" 供给概念说明家庭或厂商在一定价格上愿意出食的物品或劳务的数量" ① :" 在不动产 , 假定生产成本维持固定情况下, 供给是在特定期间与特定市场, 某类型不动产在不同价格可供出售或出租的数量 "。土地市场是一个地域性市场, 在不同的地域市场内 , 某一时期的 某一土地价格下, 土地的供给是不相同的。同时 , 土地的用途不同 , 就如 同不同的商品, 即使在同一地域市场内, 其市场价格也是不同的, 在某一 价格下商业用地供给增加并不表明工业用地的供给也增加。
一般而言 , 无论市场上土地的价格如何变动, 土地的自然供给是不变的 , 即土地自然供给基本无弹性。但是, 由于土地用途是可以改变的, 对某一用途的土地而言 , 土地的供给是可以变化的。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 城市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急剧增长, 从而引起城市土地价格上涨, 导致城市周围更多的农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这就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变化, 即某一用途的土地在某一特定市场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 , 其市场供给也发生变化。可见 , 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有弹性的。在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由于决定土地供给量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 供给也会发生变化。
决定土地经济供给量的因素主要有 : 土地价格、税收等政府政策、土 地利用计划和规划、土地开发成本及机会成本、建筑技术水平等。一般情况下 , 某种用途的土地市场价格越高 , 其供给量越大 ; 市场价格越低 , 其供给量越小。 " 在土地市场实际运行中 , 供给的关键在于时间 "。由于土地开发投入的资金量较大 , 开发期较长 , 且土地用途在短期内很难改变, 因此, 土地的经济供给一般跟不上需求的变化 , 表现为滞后性。这样 , 在短期内 , 土地的经济供给也很难改变 , 表现为无弹性或弹性很小。但从长期来看 , 土地的用途是可以改变的 , 因而 , 土地的长期供给表现为有弹性。
土地需求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内, 在某一土地真场 , 某类用途土地在某-价格下被购买或租出的数量。 " 对不动产而言, 假定其他因素如人口、 所得、及消费者偏好维持不变下, 需求是在特定期间与特定市场 , 某类型 不动产在不同价格被希望购买或承租的数量 "。在不同的地域市场内, 某-时期的某一土地价格下 , 土地的需求是不相同的。不同用途的土地, 即使在同一地域市场内 , 其市场类型也是不同的 , 如某城市商业用地市场和工业用地市场, 在某一价格下商业用地需求的增加并不能说明工业用地的需求也增加。
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 , 其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③由于土地的产品 , 如农产品、房屋等 , 是消费者的最终消费品, 人们对其消费 , 能给投资者带来利润。消费者对土地产品的欲望和需求最终引致投资者对土地的需求。城市人口对城市住宅需求的增加 , 引致住宅价格的上涨, 住宅价格上涨 , 使住宅投资利润增加 , 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住宅生产, 最终导致对城市住宅用地需求的增加 , 土地需求是有弹性的。
土地需求量的决定因素主要有: 土地价格、消费者或投资者的货币收入和融资能力、土地技机、人口因素和家庭因素、消费者或技资者偏好、 对未来的预期等。一般而言, 土地价格越高, 对土地的需求越小, 土地价格越低 , 对土地的需求就越大。当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增加, 购买住房的能力增强时, 对住宅用地的需求就增加。当投资者在社会上能更方便、更容易获得资金 , 因而对土地开发的能力增强时 , 对土地的需求就增加。土地市场的投机程度及政府对投机的限制程度 , 城市人口的增加或减少 , 家庭单元的细化或融和, 对不动产投资的偏好或是否把土地投资当做抵御通货膨胀的手段等 , 都会引起土地需求量的变化。
土地价格和地租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二者共同决定的。根据上述土地的供给和需求原理 , 在某一土地市场, 当土地的价格持续上升 , 土地的供给量增加, 但土地的需求量减少, 最后该市场的土地供给量就会超过需求量, 出现过剩 , 从而会使部分土地卖不出去, 土地价格就会下降; 相反, 当土地价格持续下降时 , 土地需求量就会增加 , 但土地供给量会减少, 最后该市场的土地需求量就会超过供给量 , 出现短缺,从而会使土地 价格上涨。需求与供给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最终使土地的供给和需求会 在某一价格上相等, 这时, 既没有过剩, 也没有短 , 出现了市场均衡, 这时的价格就称为均衡价格。
PMC模式应采用的工程担保的模式
高保额有条件保函的保额很高,所以担保公司在考虑承保时,会先对承包商进行资质预审,把不合格的承包商在投标之前排除掉。由于担保公司的利润直接受影响于承包商的合同履约情况,所以担保公司会提供切实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风险的经验。这种捆绑关系的背后,会对担保公司、承包商和整个社会带来非常有利的影响。低保额无条件保函由于保额低,减低了保函的保费,因此更容易被市场接受。同于它以无条件方式运行,为业主就保函的索赔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由于业主在承发包合同关系中具有优势地位,所以他很容易地迫使承包商接受一些苛刻的条件,导致合同缺乏公平性。另外,这种担保也不能为市场提供对承包商的资格预审的功能。
比较而言,高保额有条件保函更能体现工程保证担保的本意,即通过第三方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交易成本。但是我国目前的信用体制刚刚起步,尚缺乏信用资料,担保人常常要采用各项反担保措施,因而会占用承包商的大量资金;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担保主体主要是银行,专业的担保公司极少,而银行通常缺少建设领域的专业知识,由其承担对承包商预审和筛选的职能也是不可行的。因此,在现阶段,本文提倡以低保额无条件保函为主,待条件成熟后再过渡到高保额有条件保函模式。
另外,早前在日本和韩国实行的替补承包商保证担保模式有很多弊端。因为替补承包商承担很大的风险,而没有相应的权益保障,因而缺乏内在的经济合理性。但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可以提倡采用母子公司担保,即由母公司为其子公司提供替补保证担保。我国目前有很多大型的建设集团公司,由于母公司容易掌握子公司的资信状况,因此能做出合理的担保;另一方面,母公司资金雄厚,有较好的声誉,因此可以以较小的成本做出担保,有利于集团的发展。对于中小型企业,国家可以在一定期限内给予扶持,使其尽快积累资信资料,提高资信水平。
在同时显示时域和频域时,显示的频谱一直是系统触发事件已触发的频谱,与活动的时域曲线时间相关。但是,在只显示频域时,可以把RF 输入设置成自由运行。这适合频域数据是连续的、与时域中发生的事件不相关的情况。
在一次采集中同时捕获到Zigbee设备接收到的900MHz信号和蓝牙设备输出的2.4 GHz 输出信号。
当前无线通信随时间明显变化,采用完善的数字调制方案,通常采用涉及突发输出的传输技术。这些调制方案还可能有非常宽的带宽。传统扫频分析仪或阶跃频谱分析仪的配备不足以观察这些信号类型,因为它们只能看到任一时点上一小部分频谱。
一次采集中得到的频谱数量称为捕获带宽。传统频谱分析仪会在所需跨度内扫描或步进捕获带宽,建立要求的图像。结果,当频谱分析仪采集频谱的一个部分时,您关心的事件可能正在发生频谱的另一个频段。当前市场上大多数频谱分析仪的捕获带宽只有10 MHz,有时通过选配高价选项,捕获带宽可以扩展到20 MHz、40 MHz、甚至140 MHz。
为了满足现代RF的带宽要求,泰克(TEK)混合域示波器MDO4000系列提供了≥1 GHz的捕获带宽。在跨度设置在1 GHz及以下时,它不要求扫描显示画面。它从单次采集中生成频谱,从而保证能够看到在频域中查找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