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一、高压高计用户:
正向无功电量 |反向无功电量|
其中:
正向无功电量=(本月表字-上月表字)*倍率
反向无功电量=(本月表字-上月表字)*倍率
二、高压低计用户:
正向无功电量 |反向无功电量-无功铜损-无功铁损|
就是说:正向无功电量和反向无功电量与(无功铜损 无功铁损)差值的绝对值的和。2100433B
电量的计算公式:I=Q/t得,Q=I*t .
电流强度的微观表达式:I=nqsv得,q=I/nsv,其中I是电流强度,n是单位体积内的电荷数,s是导体的横截面积,v是电荷运动的速度。
电量也可以指用电设备所需用电能的数量,这时又称为电能或电功。电能的单位是千瓦·时(kW·h)。这里的电量也分为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无功电量的单位是千乏·时(kvar·h)。
电工、电缆、功率、耗电量计算公式大全
电工、电缆、功率、耗电量计算公式大全 2011-11-06 1:28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用电压乘以电流,这个公式是电功率的定义式,永远正确, 适用于任何情况。 对于纯电阻电路, 如电阻丝、灯炮等,可以用“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电压的 平方除以电阻”的公式计算,这是由欧姆定律推导出来的。 但对于非纯电阻电路, 如电动机等, 只能用“电压乘以电流”这一公式, 因为对 于电动机等,欧姆定律并不适用,也就是说,电压和电流不成正比。这是因为电 动机在运转时会产生“反电动势”。 例如,外电压为 8伏,电阻为 2欧,反电动势为 6伏,此时的电流是( 8-6)/2 =1(安),而不是 4安。因此功率是 81=8(瓦)。 另外说一句焦耳定律, 就是电阻发热的那个公式, 发热功率为“电流平方乘以电 阻”,这也是永远正确的。 还拿上面的例子来说,电动机发热的功率是 112=2(瓦),也就是说
用电量计算
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一、主要设备用电量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合计功率 (kw) 1 混凝土搅拌机 2 21 2 木工圆锯 1 5.5 3 插入式振动棒 3 6.6 4 平板振动器 1 2.2 5 龙门架 2 15 小计 50.3 6 对焊机 1 100KVA 7 电渣压力焊机 1 35 KVA 8 电焊机 4 44 KVA 9 小计 179 KVA 照明用电量 1、办公室 2000W 2、宿 舍 1800W 3、食 堂 720W 4、浴室厕所 120W 5、配电室、仓库 240W 小计: 4880W 6、施工现场照明 6000W 二、用电量计算 P=1.10(K1∑P./cosф+K 2∑P2+K3∑P2+K4∑P4) 其中: P=供电设备总需要容量( KVA) P1 —电动机额定功率 K 1取 0.6 P2
《并联无功补偿节约电力电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规范》(GB/T 38079-2019)规范了电网节能项目节约电力和电量的测算方法,为并联无功补偿节能项目节约电力电量的核证提供技术标准依据,促进中国有关节能政策的贯彻执行。
《并联无功补偿节约电力电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规范》(GB/T 38079-2019)规定了在供配电系统中安装并联无功补偿装置,当其正常、稳定运行时使所连接系统的无功功率减少而节约的电量及电力的测量和验证方法,包括测量和验证的主要内容、测试方案、技术要求、不确定度分析和评定。该标准适用于供配电系统中并联无功补偿装置投运后节约电力电量的核证和节能效果的评价,也适用于供配电系统中并联无功补偿装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改造。
并联无功补偿是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和电力用户所采用的常见节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电变压器、电动机等加装并联无功补偿装置的电网规划设计及建设改造,可以显著提高输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功率因数,有效降低线路和设备的损耗。由于行业标准的空白,并联无功补偿项目节约电力电量的测量与验证方法缺乏相应的技术依据,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用户争议较多。因此,制定了国家标准《并联无功补偿节约电力电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规范》(GB/T 38079-2019)。
2015年5月12日,国家标准计划《并联无功补偿节约电力电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规范》(20150461-T-524)下达,项目周期24个月,由524(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2018年9月17日,国家标准《并联无功补偿节约电力电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规范》(GB/T 38079-2019)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2019年4月1日,国家标准《并联无功补偿节约电力电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规范》(GB/T 38079-2019)实施。
国家标准《并联无功补偿节约电力电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规范》(GB/T 38079-2019)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009)规则起草。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湖南节能服务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国网河南节能服务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国家电投集团山东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节能服务有限公司、北京许继电气有限公司、国网节能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蒋利民、孟珺遐、徐先勇、罗志坤、凌猛、神瑞宝、田学亮、吕志来、周琪、王涌、钟鸣、郭炳庆、张建华、彭龙生、王志梁、刘浩、张良华、陈征、李再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