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其他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以及相关管理活动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支持有关单位、专家和公民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活动。
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本市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环境影响基础数据库和推进环境影响信息共享的制度。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土地利用、区域(包括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流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编制过程中组织环境影响评价,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应当在编制过程中组织环境影响评价,编写环境影响评价篇章或者说明;其他规划应当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范围,由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向社会公布。
第五条规划编制机关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依法通过招标等方式委托符合国家资质要求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并根据其环境影响评价意见对规划草案作相应修改;规划草案有重大调整的,还应当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补充或者修正。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经费应当列入规划编制预算。
第六条规划编制机关在向规划审批机关报批规划草案时,应当一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二)规划草案采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况说明。
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草案,还应当提交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意见以及采纳情况的说明,但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除外。
规划编制机关未附送前款规定文件的,规划审批机关不得予以审批。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审批规划草案时,应当取得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对规划草案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查意见,并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查意见作为审批的重要依据。
第八条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规划实施机关应当同步落实配套的环境保护措施。
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告规划审批机关;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不良环境影响的,有权向规划审批机关或者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报告,规划审批机关应当督促规划实施单位采取改进措施。规划实施后有明显不良环境影响,
规划实施单位未采取改进措施的,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要求规划编制机关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条下列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一)原料、产品或者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种类多、数量大或者毒性大,难以降解的建设项目;
(二)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或者可能引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建设项目;
(三)可能引起跨行政区域环境影响纠纷的建设项目;
(四)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旧城区改造和流域、沿湖地区等区域性开发建设的建设项目;
(五)国家规定应当编制环境报告书的其他建设项目。
第十条下列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一)污染因素单一,而且污染物种类少、数量小或者毒性较低的建设项目;
(二)对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
(三)规模小、基本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建设项目;
(四)国家规定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其他建设项目。
第十一条下列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一)基本不产生废弃物、恶臭、噪声、震动、热污染、辐射等不利于环境的建设项目;
(二)基本不改变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
(三)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且规模小的建设项目;
(四)国家规定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其他建设项目。
第十二条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和第十一条规定的建设项目的具体名录,由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向社会公布。
第十三条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不得批准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一)国家明令淘汰的、禁止建设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
(二)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的建设项目;
(三)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或者利用率低下,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建设项目;
(四)不能够满足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建设项目;
(五)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等区域的生态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
(六)法律、法规规定不具备审批条件的其他建设项目。
第十四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相重复;作为一项整体建设项目的规划,按照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进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已经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所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内容可以简化,但是具体建设项目的性质、污染因子等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未作评估的,其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不得简化。
第十五条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任何行政机关不得为建设单位指定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六条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技术服务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资格,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二)客观公正地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意见;
(三)不得提供虚假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四)不得违规承揽环境影响评价业务;
(五)不得擅自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六)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
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业务质量的监督和指导。
第十七条下列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除依法应当由国家或者省审批的以外,由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审批:
(一)由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
(二)印染、酿造、制革、电镀、化学原料制造、化学纤维制造、医药制造、橡胶等严重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
(三)涉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内的建设项目;
(四)跨行政区域的或者可能产生跨区域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
(五)由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的工业企业的新、改、扩建的建设项目;
(六)按国家规定,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其他建设项目。
区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审批本行政区域内除国家、省、市审批范围以外的其他建设项目。
第十八条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对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的规定,向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有行业主管部门的还应当先经行业主管部门预审。
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30日内、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20日内、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5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因特殊原因需延长审批时间的,审批部门应当书面告知该建设单位,但审批时间不得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间。
预审、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九条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审批制管理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报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交通、城建类建设项目,经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可以在初步设计完成之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按照国家规定实行核准制管理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提交项目核准申请报告之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备案制管理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备案后、开工建设之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二十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该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按照国家规定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设项目和可能产生恶臭、油烟、噪声等直接影响公众环境权益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开工前报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其中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二十一条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按照规定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应当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但可能产生恶臭、油烟、噪声等直接影响项目所在地居民环境权益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前,应当征求该项目所在地有关单位、社区和居民的意见并进行公示。
建设单位报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如实附具所征求意见的情况和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第二十二条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决定前举行听证会:
(一)项目建设单位在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前,应当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意见而未征求的;
(二)直接涉及重大公众利益的;
(三)公众意见存在较大分歧,且多数公众的意见未被采纳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进行听证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三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治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5年才决定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其中超过2年未满5年的,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确认。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在报审批部门重新审核或者确认时,该项目周边环境有重大变化或者法律、法规、规章、环境标准有重大调整的,建设单位应当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相应的修改。
原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重新审核或者确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申请之日起10日内,将审核、确认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第二十四条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或者措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确保其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使用,并将需要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设计方案报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因特殊原因,建设项目设计、建设过程中需要改变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意见中所提措施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原审批部门同意。
第二十五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带负荷运行前,向原审批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建设项目试生产或者试运行。
与建设项目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已建成并符合试生产或者试运行条件的,原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试生产申请之日起20日内批准建设项目试生产或者试运行;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或者不采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意见所提措施的,不得进行试生产或者试运行。
第二十六条实行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
建设项目未采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的,不得通过环境保护竣工验收,且不得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第二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原审批部门的规定组织环境影响后评价:
(一)建设项目在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
(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中规定或者原审批部门责成应当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的。
建设单位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消除不良环境影响,并将有关措施报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备案。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组织环境影响评价时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严重失实,或者对未依法编写环境影响篇章、说明或者未依法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草案予以批准的;
(二)不按照法定条件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审核、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在审批、审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收取费用,情节严重的;
(三)对依法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未评价,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批准该项目建设或者擅自为其办理相关行政许可的。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三)、(四)、(六)项规定,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虚假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违规承揽业务和收取费用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建设单位未报批或者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已报批但未获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第二款规定,建设单位未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擅自开工建设的。
第三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机构擅自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建设单位未经原审批部门批准,擅自将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投入试生产或者试运行的。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具有下列特征的区域:
(一)需特殊保护地区: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者经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重要渔业水体、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等。
(二)社会关注区:人口密集区、居民集中居住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疗养地、医院等。
本办法所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中的环境影响以及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性评价,以及提出补救方案或者措施。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自2006年7月8日起施行。
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169号)
《武汉市环境影响评价实施办法》已经2006年4月26日市人民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7月8日起施行。
市 长 李宪生
二00六年六月八日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去申请。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维护环境影响评价行业...
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简称。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ngineer,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ngineer,简称环境影响评价师。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并经登记后...
武汉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申请单
武汉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申请单 武汉市环保局: 我单位的 项目 由□国家、 □省、□市、□区(含开发区)发改委 □审批、 □核 准、□备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 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现将该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 书(一式三份)、□环境影响报告表(一式三份) 、□环境影响登 记表(一式四份) 、□技术评估报告(一式二份,填写环境影响 登记表除外)呈报你局,请予以批准。 联 系 人 : 联系电话: 申请单位(盖章) : 年 月 日
武汉市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武汉市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刘瑞亮 (华中农业大学经贸土管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 摘要 通过建立武汉市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和具体分析 ,从定量的角度 ,系统评价了 1997~2002年武汉市土地利 用规划实施所产生的各种不利与有利影响 ,并对未来 5年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 ,从而为制定减轻土地利用规划造成 的不良环境影响的综合决策 ,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武汉市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 ;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2005) 09 - 1755- 0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 引入和完善 ,许多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范围都发生了 极大的变化。 从对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到区 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进而发展为规划、计划和政策的
第一条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在人事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下简称“环保总局”)的领导下进行。两部门共同成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以下简称考试办公室,设在环保总局),负责考试相关政策的研究及管理工作。
第二条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时间定于每年的第2季度。
第三条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设《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4个科目。
第四条 符合《暂行规定》的报名条件者,均可报名参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
第五条 截止2003年12月31日前,长期在环境影响评价岗位上工作,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免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2个科目,只参加《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2个科目的考试。
(一)受聘担任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3年,累计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业务工作满15年。
(二)受聘担任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取得环保总局核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合格证书”。
第六条 考试成绩实行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参加全部4个科目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免试部分科目的人员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考试。
第七条 参加考试须由本人提出申请,携带所在单位出具的有关证明材料到考试办公室确定的考试管理机构报名。考试管理机构按规定程序和报名条件审查合格后,向申请人核发准考证。应考人员凭准考证及有关证明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第八条 环保总局根据情况确定考点设置的区域和数量。考点原则上设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大、中专院校或高考定点学校。考点设置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负责对考试考务的实施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第九条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由环保总局负责组织编写、出版和发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盗用环保总局的名义编写、出版各种考试用书和复习资料。
第十条 坚持考试与培训分开、应考人员自愿参加培训的原则,凡参与考试工作的人员,不得参加考试和与考试有关的培训工作。
第十一条 环保总局统筹规划培训工作,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工作的机构,应具备场地、师资等条件。
第十二条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及有关项目的收费标准,须经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三条 考务管理工作要严格执行考试工作的有关规章和制度,遵守保密制度,严防泄密,切实做好试卷命制、印刷、发送和保管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第十四条 加强对考试工作的组织管理,认真执行考试回避制度,严肃考试工作纪律和考场纪律。对弄虚作假等违反考试有关规定者,按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武汉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的决定
市人民政府决定对《武汉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一条中的“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第590号令,以下简称《征收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修改为“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以下简称《征收条例》)、《湖北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380号)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将第四条第一款第二句修改为“市房屋征收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删除第二款中的“物价”部门。
三、将第五条第二款修改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受所在地区人民政府的委托,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实施其管理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
四、在第六条第一款末尾增加“工作费用列入征收成本,具体标准由房屋征收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制定。”
五、删除第九条中的“征收工作人员应当持证上岗”。
六、将第十二条修改为“房屋征收涉及旧城区改建的,所在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房管、建设等部门就危房情况、基础设施配套情况进行认定,并公布认定结果,征求公众意见,经确定为危房集中或者基础设施落后的,方可实施旧城区改建”。
七、在第十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即“房屋征收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财政、审计等部门,根据调查结果对征收补偿费用进行测算。”
八、将第十六条第一款中的“区人民政府”修改为“市人民政府或者区人民政府”,“规划”修改为“国土规划”;第二款中的“各区人民政府”修改为“市人民政府”。
九、删除第十七条第一款第(八)项;增加一款作为该条第五款,即“区人民政府在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15日前,应当将其拟订的征收补偿方案向市房屋征收部门报告。”
十、将第二十条第一款中的“应当及时公告”修改为“7日内应当公告”,并在本款末尾增加一句“房屋征收决定自公告之日起生效”;将第三款中的“房屋、土地管理部门”修改为“不动产登记机构”。
十一、将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修改为“被征收房屋的建筑面积和房屋用途,以不动产登记机构颁发的房屋权属证书的记载为准;房屋权属证书未记载或者记载与房屋登记簿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房屋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房屋登记簿为准”。
十二、将第三十三条第(一)项中的“其”修改为“公有房屋承租人”。
十三、将第三十五条修改为“征收房管部门依法托管、代管或者经房管部门决定带户发还给产权人的落私产、文革产,且该房屋已作为公有房屋出租的,对房屋所有权人按照被征收房屋价值100%给予补偿,对住宅房屋承租人按照被征收房屋价值90%给予补偿,对非住宅房屋承租人按照被征收房屋价值70%给予补偿”。
十四、将第四十条第一款修改为:“征收个人住宅,建筑面积不足40平方米(涉及房屋所有权、公有房屋承租权共有的,房屋建筑面积合并计算)且为被征收人、公有房屋承租人唯一住房的,按照40平方米给予征收补偿”;将第二款中的“承租人”修改为“公有房屋承租人”。
十五、将第五十二条修改为“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公有房屋承租人搬迁,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六、在第五十三条中的“构成犯罪的”前增加“依法给予处分”。
十七、将第五十七条中的“并执行政府规定标准租金的承租人”修改为“并执行政府规定标准租金的直管公房和自管公房承租人”。
十八、对个别文字表述和条款顺序作相应修改和调整。
十九、《武汉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根据本决定修改后重新予以公布。本决定施行前已依法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项目,按照原征收决定载明的征收补偿方案和有关规定执行。
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核认定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环保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部门,总政干部部、总后基建营房部,中央管理的有关企业:
为维护国家环境安全和公众利益,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确保环境影响评价质量,人事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决定在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现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核认定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四年二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