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一篇网络隐蔽通信技术
第1章信息隐藏技术概述
1.1信息隐藏技术的发展
1.1.1信息隐藏技术的起源
1.1.2现代信息隐藏术的发展
1.2信息隐藏技术的概念
1.3信息隐藏技术的特点
1.4信息隐藏技术的主要分支
1.4.1隐写术
1.4.2隐蔽信道
1.4.3阈下信道
1.4.4匿名通信
1.4.5数字水印
1.5小结
第2章网络隐蔽通信技术概述
2.1网络隐蔽通信的概念
2.1.1网络隐蔽通信产生的背景
2.1.2网络隐蔽通信的基本概念
2.1.3网络隐蔽通信模型
2.1.4网络隐蔽通信系统的性能需求
2.2网络隐蔽通信系统的安全性
2.2.1安全性的定义
2.2.2网络隐蔽通信系统的安全性评价
2.3网络隐蔽通信系统的隐藏容量
2.3.1隐藏容量不等于信道容量
2.3.2安全隐藏容量问题
2.3.3网络隐蔽通信的隐藏容量
2.4小结
第3章网络协议中的信息隐写方法
3.1网络协议隐写方法概述
3.1.1网络层协议中的隐写方法
3.1.2传输层隐蔽信道
3.1.3应用层隐蔽信道
3.2基于RTP/RTCP协议的隐写方法
3.2.1RTP协议
3.2.2RTCP协议
3.2.3RTCP协议的发送时间特性分析
3.2.4RTP/RTCP存储型隐藏算法
3.2.5改进的RTCP协议存储型隐藏算法
3.2.6RTCP包时分型隐秘信道
3.2.7时分型隐秘信道算法的误码分析
3.2.8改进的时分型隐藏算法
3.2.9基于RTP/RTCP序列的时分型隐藏算法
3.3小结
第4章网络语音流中的信息隐写方法
4.1低速率语音编码中的隐写方法
4.1.1基于固定码本分区的隐写方法
4.1.2基于密钥控制的QIM低速率语音隐写算法
4.1.3基于G.723.1语音编码的自适应隐写方法
4.2G.711语音编码的隐写方法
4.2.1G.711语音编码的分块隐写方法
4.2.2G.711的LSB差分隐藏算法
4.3网络流媒体隐蔽通信的分层模型和可靠性方法
4.3.1网络流媒体隐蔽通信的分层模型
4.3.2网络流媒体中隐蔽通信的可靠性方法
4.4小结
第二篇网络隐蔽通信检测技术
第5章网络隐蔽通信检测技术概述
5.1网络隐蔽通信检测技术研究意义
5.2流媒体信息隐藏技术概述
5.3流媒体信息隐藏检测技术概述
5.4流媒体信息隐藏检测框架
5.5机器学习技术概述
5.5.1机器学习与模式分类
5.5.2单一分类器模型简介
5.5.3集成学习
第6章量化索引调制隐蔽通信的检测
6.1引言
6.2低速率语音编码中的QIM隐写
6.3相关研究
6.4CNVQIM隐写造成的显著性特征变化分析
6.5码字分布特性的量化统计模型
6.5.1码字分布不均衡性特性的抽取
6.5.2码字分布相关性特性的抽取
6.5.3隐写对码字分布特性的改变
6.6基于机器学习的隐写检测
6.6.1基于分类器的隐写检测过程
6.6.2SVM分类器的训练和预测
6.7检测算法性能评价
6.7.1数据集及性能评价方法
6.7.2不同码流时长下的隐写检测性能
6.7.3检测算法的时间性能
6.8小结
第7章联合嵌入点量化索引调制隐蔽通信的检测
7.1联合嵌入点QIM隐写
7.2压缩语音码流的音素向量空间表示模型
7.2.1基本思想
7.2.2音素分布特性的量化统计模型
7.2.3基于低速率语音编码标准的分帧
7.2.4基于聚类的音素集合获取
7.3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隐写检测
7.3.1基于贝叶斯分类器的隐写检测建模
7.3.2贝叶斯分类器网络的构建
7.3.3隐写检测过程
7.4性能评估
7.4.1数据集
7.4.2实验及讨论
7.5小结
第8章基音调制隐蔽通信的检测
8.1基音调制信息隐藏简介
8.2隐写分析基本思想
8.3码书关联网络模型的构建
8.3.1G.723.1码书关联网络
8.3.2G.729码书关联网络
8.4码书关联网络的剪枝
8.4.1G.723.1码书关联网络的剪枝
8.4.2G.729码书关联网络的剪枝
8.5强相关顶点之间关联关系的量化
8.6检测过程
8.6.1G.723.1特征向量提取
8.6.2G.729特征向量提取
8.7检测算法性能分析
8.8小结
第9章最低有效位替换隐蔽通信的检测
9.1引言
9.2PCM语音编码中的LSB隐写
9.2.1顺序LSB替换隐写
9.2.2随机位置LSB替换隐写
9.2.3LSB匹配隐写
9.3检测总体框架
9.4高维特征提取
9.4.1语音采样噪声相关性建模
9.4.2基于信号局部相关性的噪声序列估计
9.4.3基于小波去噪的噪声序列获取
9.4.4噪声序列多阶马尔可夫特征向量
9.5基于特征分裂及Bagging算法的集成学习
9.6算法性能评价
9.7小结
第10章网络协议的信息隐藏检测方法
10.1网络协议信息隐藏的检测框架
10.2多维载体空间的信息隐藏检测方法
10.2.1多维载体空间的特点
10.2.2多维载体空间的信息隐藏检测模型
10.3RTP/RTCP协议的信息隐藏检测方法
10.3.1基于噪声估计的RTP时间戳域的隐藏检测方法
10.3.2针对RTCP游程隐藏的直方图相似度匹配检测方法
10.4小结
参考文献
2100433B
信息隐藏是一门新兴的信息安全技术,网络隐蔽通信技术是信息隐藏最近几年的研究新的分支方向。本书在总结多年科研成果基础上,从网络隐蔽通信及其检测两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以网络流媒体为载体的信息隐藏理论模型、隐藏方法和检测技术等。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网络隐蔽通信方法,分为4章; 下篇主要介绍网络隐蔽通信的检测方法,分为6章。本书是国际上第一本系统讲述以网络协议和流媒体为载体实现信息隐藏及其检测的著作。可供从事信息安全,特别是信息隐藏技术研究和开发的科技人员作为技术参考资料,也可供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教学参考书。
可以一样可以不一样,有时投标文件会比招标文件多,但内容必须都是招标文件要求提供的内容。
首先要确定一点,是不是材料学院或者化工学院。如果是,那么我可以回答你。检测技术就是利用各种手段对被检测的东西做出质量上的判断。通俗讲,就是检查东西好不好。实际应用中,一般来说,对金属材料的检测,主要通...
前言一、什么叫果树嫁接二、果树为什么要嫁接(一)保持和发展优良种性(二)实现早期丰产(三)促使果树矮化(四)能充分利用野生果树资源(五)能对现有果树改劣换优(六)能提高果树的适应性(七)能挽救垂危的果...
网络与通信技术_讲义
《网络与通信技术》讲义 电自教研室 华北电力大学 2010-8-9 1 2 第 1节课 第一章 网络与通信概述 知识点: 1. 通信网的类型 2. 通信网的组网结构 3. 网络体系结构 4. OSI模型, TCP/IP 5. 现代网络发展趋势 课堂内容: 1.1 通信网络的类型 定义:通信网络是由一定数量的 节点(包括终端节点和交换节点) 和连接这些节点的 传输系 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的信令或 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 信息交换 的通信体系。 常用的按业务分类:电信网(话音业务) 、计算机网络(数字业务)和广播电视网(广播和 图像业务)。 1.1.1 电信网(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 (1)电信网分类(按 ITU-T 的标准):业务网 、传送网 和支撑网 。 业务网( Service Network):就是用户信息网,它是现代通信网的主体,是向用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建模的PTC功率智能检测技术
PTC是家用空调器中主要器件之一,具有耗电量大、非线性的特征。目前PTC常用的功率检测方法是通过\"专用电量计量芯片结合电压、电流采样电路\"来实现,存在成本高和可靠性低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PTC功率纯软件计算方法,无需增加任何硬件成本。通过实验验证,精度达±3%,满足产品化需求,成熟可靠。
DCN是英文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的缩写,中文意思为数据通信网络。它具有分布式网络计算环境和多级分布式数据仓库,在我国DCN网以邮电部电信总局的网管中心为网络中心,覆盖全国所有省、直辖市和自治 区的省网管中心,共计32个主干节点,形成一个全国性的骨干网络。通过该网络,将把各省、市、自治区的7个不同专业网管网络,如长途电话网管、移动通讯网管等连接到邮电部电信总局,使得每一个省网管中心专业网管的各种管理信息传送到国家网管中心,作为电信业务、营业、计费、网管数据传输、多媒体通信等系统的传输通道和通信平台,从而实现邮电网络监控、管理、维护以及决策的信息化与自动化。
DCN技术:
在通讯网络管理中,我们同样面临同样的问题。传输产品的网管,多数情况下都会管理上千个网元,是否所有的网元都需要直接同这个网管建立联系?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某种技术,通过某一个或几个接入网元来管理所有的网元?DCN(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解决方式同前文中的描述也非常相似。
从目的上说,如果只把每台设备看成是一个主机(是不是必须是转发设备这个暂时抛开);要能够让这些主机与某个管理主机(比如网管、调试机、测试机)能够互相通信,仅就满足这一点而言,我们很容易想到用下图所示的方式就可以了。
分析一下这个拓扑,有以下4个特征:1.每台设备只需投入一个联网接口(而且是专门占用一个接口);只保证自己到网管主机(或者自己的调试机)的互通,无需设备间互通(当然了,要互通也是可以的)。2.需要额外的设备、拓扑来完成联网(这里是一台交换机、以及连往这台交换机的链路)。3.和PTN设备的业务拓扑相比,这个拓扑是完全独立在业务拓扑之外的,其联网方式和设备之间为业务转发所需要形成的业务拓扑没有什么关系。整个管理网络(DCN)不仅在逻辑上是独立的,连物理上都是独立(占)的。4.设备用于联网的接口,只需要是本地主机接口,并不需要参与转发(如LCT口)。
这样的联网方式的优劣:1.上面这样的联网方式,能确保DCN网络的独立性,每台设备都像电脑主机一样连接在一个网络上(这也是DCN)。对设备来说,简单易行,路由单一,网络结构简单。2.业务链路及业务数据的处理和DCN网络中数据的处理完全隔开,彼此互相没有影响。3.设备自身都以主机的角色参与这个DCN网络,只需确保自身对管理机的路由可达,无需关心其他设备的路由情况;每台设备只需处理好自己和网管的通信过程即可。 4.被管理的这些设备,之间的网络状况彼此互相无影响,一台设备出现状况也不会影响其他设备被管理(如上图中的交换机)。5.这样的联网方式,没有充分利用我们的设备自身就是联网设备的特性,而将设备完全当做主机看待。引入了额外的联网设备、投入了额外的链路并占用接口。在现实的商用环境下,用户是否愿意做这样额外的投入?(尤其是当设备数量庞大、分布地域范围广阔的时候呢?)
假使上面的方法中,我们把中间用来联网的这台交换机(或者路由器或者其他联网设备)替换成PTN设备自己,情况会有什么不一样?
做了如上的变化之后,如上图所示,这个网络有了这样的特征:1.替换上的这台设备,既是其他设备连接网管的辅助设备,自身也需要和网管连接。2.这台设备需要投入更多的端口为其他设备的DCN网络所用。 3.整个网络中,没有额外的设备投入,仅靠被管理的设备自身就构建出了一个用于设备管理的网络。 4.设备之间的DCN网络状况,有了相互间的依赖关系。设备需要处理的事务,不再仅仅是自己和管理机之间的通信,还要确保其他设备能够正常连通这个DCN网络(既是主机,又是联网转发设备)。5.DCN网络不再完全的独立于业务拓扑之外,而是完全可以和业务网络在物理上融合在一起。在PTN网络现实应用中,设备的DCN网络其实就是如下图所示的样子。
很明显,上述的DCN网络在拓扑上并无独立性可言,在物理上,它可以和业务拓扑完全混合在一起,使用共同的链路、共同的物理端口,它仅仅是在逻辑上被独立出来的一个网络平面;由它的职能决定它的存在。
通常情况下,DCN 由两部分组成,管理通信网 (MCN) 和信令通信网 (SCN), MCN 主要是为网络的管理平面与其他平面之间的信息交互传递管理信息; SCN 主要是为网络中控制平面的分布式控制提供信令的传送通道。
姓名:阳宪惠著
作者简介:
作品:《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 《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 《网络化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技术》 《工业数据通信与控制网络》 姓名:阳宪惠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著
作者简介:
作品:《工业数据通信与控制网络》 《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
2017年5月12日,《通信局(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发布。
2017年12月1日,《通信局(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