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序
Preface
前言
第1章污水处理与碳排放
1.1问题与挑战
1.1.1污水处理与碳排放关系
1.1.2污水处理碳中和运行挑战
1.2污水处理低碳运行策略与技术导向
1.2.1引言
1.2.2污水处理与碳排放关系
1.2.3污水处理低碳运行策略
1.2.4实现低碳运行技术途径
1.2.5低碳运行技术导向
参考文献
第2章污水处理运行优化与低碳运行
2.1污水处理厂原始数据可靠性评价方法
2.1.1引言
2.1.2试验方法与材料
2.1.3小结
2.2数学模拟应用中的污水水质(COD)特征化方法
2.2.1引言
2.2.2污水水质特征化分析方法
2.2.3污水水质特征化实验
2.2.4小结
2.3生物营养物去除(BNR)工艺模型参数校正与验证方法
2.3.1引言
2.3.2试验系统与工艺模型
2.3.3试验与模拟结果
2.3.4模型校正
2.3.5小结
2.4污水处理运行问题诊断与工艺优化模拟演示
2.4.1引言
2.4.2运行状况初步模拟评价
2.4.3工艺运行问题诊断
2.4.4倒置A2/O工艺的运行优化模拟分析
2.4.5小结
2.5制定脱氮除磷(BNR)工艺最佳运行策略:模拟预测并试验验
2.5.1模拟与试验方法
2.5.2模拟预测与试验验证结果
2.5.3讨论
2.5.4小结
2.6倒置A2/O工艺运行工况静态模拟
2.6.1引言
2.6.2倒置A2/O工艺模型建立
2.6.3初步模拟、组分参数修正与模拟再验证
2.6.4参数修正后的工艺模型验证
2.6.5小结
2.7倒置A2/O工艺运行工况动态模拟
2.7.1引言
2.7.2物料平衡分析
2.7.3动态模拟
2.7.4日水量、水质监测试验
2.7.5小结
2.8数学模拟技术应用于二级污水处理工艺升级改造
2.8.1引言
2.8.2背景与任务
2.8.3现存工艺模拟
2.8.4升级工艺与构筑物
2.8.5模拟辅助工艺设计
2.8.6设备选型及布置
2.8.7小结
2.9模拟评价、优化大型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方案
2.9.1引言
2.9.2改良A2/O工艺改造方案
2.9.3升级改造方案模拟评价
2.9.4升级改造方案优化建议
2.9.5建议优化方案及运行参数
2.9.6小结
2.10模拟评估大型市政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能力
2.10.1引言
2.10.2工艺概况与超负荷运行
2.10.3数学模拟方法
2.10.4模拟结果与讨论
2.10.5小结
2.11污水处理运行数字化控制集成方法
2.11.1引言
2.11.2BNR工艺
2.11.3工艺运行控制策略及控制参数选择
2.11.4在线监测→模拟预测→自动控制系统的构建
2.11.5数字化自动控制系统集成、运行过程及运行效果
2.11.6结语
参考文献第3章污水处理过程耗能与产能潜力
3.1反硝化除磷对污水处理低碳运行的实际贡献分析
3.1.1反硝化除磷的节能减排作用
3.1.2实例污水处理厂概述
3.1.3模拟计算方法
3.1.4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3.1.5小结
3.2氧化沟在脱氮除磷方面功效与能效模拟评价
3.2.1引言
3.2.2工艺模型建立
3.2.3功效模拟分析
3.2.4运行优化模拟比较
3.2.5工艺能效分析
3.2.6小结
3.3污水处理厂碳中和评价方法创建与案例分析
3.3.1引言
3.3.2模型建立
3.3.3案例分析
3.3.4结果分析与讨论
3.3.5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剩余污泥转化能源关键技术
4.1剩余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全球概览
4.1.1引言
4.1.2西欧:控制填埋,鼓励返田,部分焚烧
4.1.3中、东欧:消化为主,堆肥普遍
4.1.4北美洲:严格管理
4.1.5拉丁美洲:污泥量少,倾向农业使用
4.1.6东亚:热干化、焚烧、填海转向堆肥、焚烧、灰分利用
4.1.7东亚与中国:填埋、农业使用为主,机械脱水、消化为辅
4.1.8非洲:除南非外分散式处理为主
4.1.9大洋洲:主要填埋,研发新法
4.1.10小结
4.2剩余污泥减量技术评价及未来潜在技术展望
4.2.1引言
4.2.2污泥减量技术一般性评价
4.2.3强化污泥消化及预处理技术一
4.2.4未来潜在的污泥减量技术展望
4.2.5小结
4.3剩余污泥转化能源瓶颈与突破技术
4.3.1厌氧消化一般影响因素与工艺条件
4.3.2污泥厌氧消化内在瓶颈与突破途径
4.3.3污泥厌氧消化外部刺激手段
4.3.4小结
4.4剩余污泥预处理技术概览
4.4.1引言
4.4.2物理预处理方法
4.4.3机械预处理方法
4.4.4化学预处理方法
4.4.5生物预处理
4.4.6联合预处理方法
4.4.7小结
4.5剩余污泥中木质纤维素能源转化潜力分析
4.5.1引言
4.5.2木质纤维素化学结构
4.5.3木质纤维素生物降解原理
4.5.4木质纤维素能源转化技术途径
4.5.5剩余污泥中木质纤维素能源转化技术策略
4.5.6小结
4.6剩余污泥中木质纤维素稳定并转化能源可行性分析
4.6.1引言
4.6.2剩余污泥中木质纤维素的来源
4.6.3木质纤维素结构与生物降解性
4.6.4剩余污泥预处理
4.6.5木质纤维素预处理
4.6.6强化剩余污泥预处理可行性分析
4.6.7小结
4.7预处理破稳污泥木质纤维素并厌氧降解实验研究
4.7.1引言
4.7.2实验材料与方法
4.7.3结果与讨论
4.7.4结论
4.8污泥预处理逾越厌氧水解瓶颈产甲烷实验研究
4.8.1引言
4.8.2实验材料与方法
4.8.3结果与讨论
4.8.4结论
4.9降解剩余污泥中木质纤维素微生物富集培养实验研究
4.9.1引言
4.9.2实验材料与方法
4.9.3结果分析与讨论
4.9.4结论
4.10强化污泥中木质纤维素产甲烷实验研究
4.10.1引言
4.10.2实验材料与方法
4.10.3结果分析与讨论
4.10.4结论
4.11铁腐蚀析氢强化甲烷产率实验研究
4.11.1引言
4.11.2材料与方法
4.11.3结果与讨论
4.11.4小结
参考文献
……
第5章新知识下的低碳工艺研发与优化
第6章污水处理厂非传统能源利用潜力
第7章国外污水处理厂碳中和运行现状与未来
第8章结语与展望
彩图 2100433B
《污水处理碳中和运行技术》是一部系统论述污水处理低碳运行与能源消耗自给自足(碳中和:carbon neutral)的技术专著。《污水处理碳中和运行技术》从污水处理与碳排放关系人手,介绍污水处理运行模拟优化技术所能带来的低碳运行效果;揭示污水处理过程耗能与产能之潜力;探讨剩余污泥转化能源关键问题与技术;阐释知识更新对污水处理低碳运行的作用;分析非传统能源(污水源热泵、微生物燃料/电解电池、太阳能与风能)作为潜在运行能源的可行性;举例说明国外污水处理厂碳中和运行的理念与实践;展望我国污水处理碳中和运行的未来憧憬。这部集作者潜心研究与当今世界前瞻理念及实践的专著体现出一种全新的学术思想,呈现给读者诸多实用技术与研发思路,代表着一种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RPIR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是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历经10年开发的高水平技术成果,是一种在功能上可以和MBR技术媲美,在投资成本及运行维护方面又远远优于MBR工艺的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有:1. 利用气升动...
其技术原理是活性污泥法,即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染物分解成无害物质(异化作用),或被微生物利用用以合成自身成分(同化作用)。SBR运行一个周期分为进水、曝气、沉淀、滗水、闲置共5个阶段,每个工艺阶段...
中和池(英文:neutralization pit)中和池是中和酸性或碱性废水的水处理构筑物。用于酸含量低于3-4%和碱含量低于2%的低浓含酸含碱废水处理。中和池按平面图形分矩形与圆形两种,按工艺分为...
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与运行
阳泉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与运行 作者: 胡建忠 , HU Jian-zhong 作者单位: 阳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山西,阳泉,045001 刊名: 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 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 2011,37(3)
今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生态文明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恰逢习近平主席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两周年,发改委此次发布会通报“双碳”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同时全面解答了下一步在双碳领域工作部署相关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先生,地区振兴司副司长王心同先生,农村经济司副司长张骅女士出席会议,并答记者问。
两年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稳步推进,统筹协调机制和“1+N”政策体系构建实施,相关工作开局良好。
十年来,我们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退出过剩钢铁产能1.5亿吨以上、取缔地条钢1.4亿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1%,比2012年增加5.7个百分点;“三新”产业增加值相当于GDP的比重达到17.25%;新能源产业全球领先,为全球市场提供超过70%的光伏组件;绿色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提升至84%。2022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97和386万辆,保有量达到1099万辆,约占全球一半左右。
十年来,我们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持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2021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5%,比2012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6%,比2012年下降了12.5个百分点;风光发电装机规模比2012年增长了12倍左右,新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1万亿千瓦时。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
十年来,我们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建立并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强化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引导重点行业企业节能改造,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积极推进水资源节约、污水资源化利用和海水淡化,推动我国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与2012年相比,2021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26.4%,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单位GDP水耗下降了45%,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了约58%。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答记者问环节:
如何评价两年来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上取得的成效?
刘德春:
两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各项任务,“双碳”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是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中央层面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国家发展改革委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形成上下联动、各方协同的工作体系。
二是构建“1+N”政策体系。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各有关部门制定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方案和支撑保障政策,各省(区、市)也都制定了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经建立。
三是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
四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与2012年相比,2021年我国能耗强度下降了26.4%,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水耗强度下降了45%,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了58%。
五是推进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积极发展绿色建筑,推进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2021年全国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达到20多亿平方米。加大力度推广节能低碳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保有量占全球一半。
六是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我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保持“双增长”,已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加最多的国家。
七是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机制。优化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启动全国碳市场。完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双碳”专业人才培养。在全社会深入推进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鼓励绿色消费。
八是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在多双边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扎实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加强统筹协调,科学把握节奏,扎扎实实做好工作,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图书简介: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过程控制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常用仪表、过程控制系统及控制策略,生物脱氮除磷的过程控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厌氧处理系统的过程控制以及运行优化,污水处理系统智能控制,数据处理和污泥种群优化等内容。另外结合作者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运行与过程控制的多年科研成果和技术改造实践,对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运行与过程控制的前沿技术也进行了论述和介绍。 水书具有系统全面、内容新颖、实践性强的特点,可作为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管理人员的指导书。 2100433B
中和剂是酸(酸式盐)与碱(碱式盐)相互作用调节介质pH值的物质。它对乳液聚合、缩醛化反应、树脂的固化、胶乳的储存等的影响都是很大的。凡能与一GOOH或一OH基成盐的有机或无机碱性/酸性物质都能用作中和剂,但不同的碱性/酸性物质所起的中和作用差异较大。 常用的中和剂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氢钠、醋酸钠、焦磷酸钠、碳酸钠、氨水、盐酸、磷酸、甲酸、醋酸、AMP一95、二乙醇胺、三乙醇胺、氨基乙酸等。 在阴离子水性聚氨酯乳液中,以氢氧化钾作为中和剂时,乳液外观较好,在储存和高温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黄变,且乳液涂膜的耐水性较佳。中和度控制90%~100%,中和温度30~40℃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