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及方法》
第1章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1.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
1.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
1.2.1与现有无线网络的区别
1.2.2与现场总线的区别
1.2.3传感器节点的限制
1.2.4传感器组网的特点
1.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性能指标
1.4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1.5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历史
1.5.1计算设备的演化历史
1.5.2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的三个阶段
1.5.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趋势
习题1
第2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覆盖与连接
2.1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
2.2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
2.2.1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问题
2.2.2无线传感器网络区域覆盖
.2.2.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点覆盖
2.2.4无线传感器网络边界覆盖
2.2.5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能效评价指标
2.3无线传感器网络连接可靠性
2.3.1无线传感器网络连接可靠性分析
2.3.2基于概率和图论的连接可靠性
2.3.3基于扩散理论的连接可靠性
习题2
第3章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
3.1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结构
3.1.1传统网络协议osi参考模型
3.1.2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的分层结构
3.2物理层
3.2.1物理层的概述
3.2.2传感器网络物理层的设计
3.3数据链路层协议
3.4网络层协议
3.5传输层协议
3.5.1event-to-sink传输
3.5.2sink-to-sensors传输
3.6应用层协议
3.6.1传感器管理协议
3.6.2任务分派与数据广播协议
3.6.3传感器查询与数据分发协议
3.7无线传感器网络跨层设计
3.7.1分层设计方法
3.7.2跨层设计方法
3.7.3跨层设计的必要性
3.7.4无线传感器网络跨层设计主要技术
习题3
第4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支撑技术
4.1时间同步机制
4.1.1时间同步的意义和特点
4.1.2tpsn时间同步协议
4.1.3时间同步的应用示例
4.2定位技术
4.2.1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问题
4.2.2基于测距的定位技术
4.2.3无须测距的定位技术
4.2.4定位系统的典型应用
4.3数据融合
4.3.1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概述
4.3.2传感器网络中数据融合的作用
4.3.3数据融合技术的分类
4.3.4数据融合的主要方法
4.3.5传感器网络应用层的数据融合示例
4.4能量管理
4.4.1能量管理的意义
4.4.2传感器网络的电源节能方法
4.4.3 动态能理管理
4.5容错技术
4.5.1概述
4.5.2故障模型
4.5.3故障检测与诊断
4.5.4故障修复
4.6数据管理
4.6.1系统的结构
4.6.2数据模型
4.6.3查询语言
4.6.4数据存储
4.6.5索引技术
4.6.6查询处理技术
4.6.7数据管理系统实例
4.7服务质量保证
4.7.1无线传感器网络服务质量概述
4.7.2无线传感器网络服务质量研究
习题4
第5章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层
5.1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的分类
5.21eee 802.11协议
5.2.iieee 802.11网络拓扑结构
5.2.21eee 802.11协议mac层的工作模式
5.2.3分布式协调功能(dcf)
5.2.4集中式协调功能(pcf)
5.2.5dcf与pcf机制的局限性
5.2.61eee 802.11的oos保障
5.3基于竞争的mac协议
5.3.1s-mac协议
5.3.2t-mac协议
5.3.3sift协议
5.4基于时分复用的mac协议
5.4.1基于分簇网络的mac协议
5.4.2deana协议
5.4.3基于周期性调度的mac协议
5.4.4trama协议
5.4.5dmac
5.4.6其他类型的mac协议
习题5
第6章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的技术标准
6.1技术标准的意义
6.21eee 1451系列标准
6.31eee 802.15.4标准
6.3.11eee 802.15.4标准概述
6.3.2物理层
6.3.3mac子层
6.3.4符合ieee 802.15.4标准的传感器网络实例
6.4zigbee协议标准
6.4.1zigbee概述
6.4.2网络层规范
6.4.3zigbee系统软件的设计开发
6.4.4符合zigbee规范的传感器网络实例
6.5蓝牙(bluetooth)
6.5.1蓝牙协议栈简介
6.5.2蓝牙协议栈分析
6.5.3蓝牙技术的发展趋势
6.6uwb
6.6.1uwb技术概括
6.6.2uwb主流技术
6.6.3uwb的发展趋势
习题6
第7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
7.1路由协议概述
7.1.1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考虑因素
7.1.2路由的过程
7.1.3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分类方法
7.2平面路由协议
7.2.1flooding和grossing协议
7.2.2spin协议
7.2.3sar、dd和mcfa协议
7.3层次路由协议
7.3.1leach
7.3.2pegasis
7.3.3teen
7.3.4apteen、ttdd和earsn协议
7.3.5 平面路由协议和层次路由协议比较
7.4 能量感知路由
7.4.1能量消耗源
7.4.2能量路由
7.4.3能量多路径路由
7.5基于查询的路由
7.5.1定向扩散路由
7.5.2谣传路由
7.6地理位置路由
7.6.1gear路出
7.6.2gaf路由
7.6.3gpsr路由
7.6.4gem和mecn路由
7.7可靠路由协议
7.7.1不相交多路径路由机制
7.7.2relnform路由
7.7.3speed协议
7.8路由协议自主切换
习题7
第8章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
8.1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概述
8.1.1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威胁模型
8.1.2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面临的障碍
8.1.3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要求
8.1.4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评估
8.2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安全攻击
8.2.1物理层安全攻击
8.2.2链路层安全攻击
8.2.3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层(路由)的攻击
8.2.4对传输层的攻击
8.3spins安全解决方案
8.3.1符号
8.3.2snep
8.3.3utesla
8.3.4uttesla详细描述
8.3.5spins实现
8.3.6spins性能评估
8.4安全管理
8.4.1预共享密钥模型
8.4.2 随机密钥预分布模型
8.4.3基于分簇式的密钥管理
8.4.4基于本地协作的组密钥分发方案
习题8
第9章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开发
9.1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平台
9.1.1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结构及分类
9.1.2网络节点的硬件开发
9.1.3传感器节点的模块化设计
9.1.4传感器节点开发实例
9.2操作系统与软件开发
9.2.1网络节点的操作系统
9.2.2软件开发
9.3后台管理软件
9.4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仿真
9.4.1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的特点
9.4.2通用网络仿真平台
9.4.3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仿真平台
9.4.4无线传感器网络工程测试床
9.5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开发
9.5.1wwms系统分析
9.5.2wwms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9.5.3wwms系统整体测试
习题9
第10章物联网环境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10.1rfid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整合
10.1.1rfid的基础理论
10.1.2rfid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整合的原因
10.1.3rfid标签与传感器的整合
10.1.4rfid标签与无线传感器节点和无线设备的整合
10.1.5读写器与无线传感器节点和无线设备的整合
10.1.6rfid和传感器的混合
10.2物联网与无线传感器网络
10.2.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10.2.2物联网环境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习题10
参考文献
无线传感器是有接收器和。接收器上可以接多个传感器的。输送都是两三百米、频率是2.4GHz。如果需要传输更远的距离的话就需要跳频了。这样整个形式就是无线传感器的网络了。
基于XL.SN智能传感网络的无线传感器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实现对温度,压力,气体,温湿度,液位,流量,光照,降雨量,振动,转速等数据参数的实时,无线传输,无线监控与预警。在实际应用中,无线传感器数据传输...
这个....好难说哦,既然天线增益是有的,那么就存在了信号不规则的问题,那么有效通信距离要怎么规定,丢包率低于什么的时候才叫做有效通信半径....接收功率和你所说的通信距离肯定是有关系的。存在着一个功...
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设计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集成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的新型智能监控网络。本文分析了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并研究了采用Zig Bee技术如何建立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实现终端节点和协调节点的通信。
构筑全球无线传感器网络
如果说互联网构成了逻辑上的信息世界,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那么,无线传感器网络则是将逻辑上的信息世界与客观上的物理世界融合在一起,改变人类与自然界的交互方式。如今,无线传感器网络如同其他高新技术一样,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之后,正逐步走出象牙塔,迈向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1
1.1 背景 1
1.2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组成 2
1.3 传感器网络的分类 3
1.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4
1.5 无线传感器网络面临的挑战 5
1.6 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无线网状网络的对比 7
1.7 总结 8
参考文献 8
第2章 无线传感器节点:结构与操作 10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限制 10
2.2 设计挑战 12
2.3 硬件体系结构 12
2.4 操作系统与环境 14
2.5 传感器节点示例 16
2.6 基础设施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指标的影响 16
2.7 MEMS技术 17
2.8 硬件平台 18
2.8.1 片上系统传感器节点 18
2.8.2 增强通用个人计算机 18
2.8.3 专用传感器节点 18
2.9 软件平台 19
2.10 总结 19
参考文献 19
第3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概述与案例研究 21
3.1 目标检测与追踪 21
3.1.1 能量 22
3.1.2 可靠性 23
3.1.3 复杂度 23
3.1.4 目标对环境扰动的识别(现象学) 23
3.1.5 传感器的选择 24
3.2 轮廓与边缘检测 24
3.2.1 连续极值搜索 25
3.2.2 传感器分组与轮廓点搜寻 25
3.2.3 轮廓线的创建 26
3.3 应用的类型 26
3.3.1 环境应用 26
3.3.2 医疗应用 26
3.3.3 生产过程控制 27
3.3.4 智能家居 27
3.3.5 国土安全 27
3.3.6 水下应用 27
3.3.7 农业 31
3.3.8 军事应用 31
3.4 总结 31
参考文献 31
第4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介质访问 34
4.1 无线网络中的介质访问控制 34
4.1.1 S-MAC:节能协议 35
4.1.2 L-MAC:轻量级MAC协议 38
4.1.3 动态调度MAC协议 40
4.1.4 节能QoS感知MAC协议 42
4.1.5 节能应用感知MAC协议 43
4.1.6 位置感知MAC协议 43
4.1.7 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能MAC协议 44
4.1.8 O-MAC:以接收端为中心的能量管理协议 44
4.1.9 PMAC: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适应节能MAC协议 45
4.1.10 T-MAC协议 46
4.1.11 BMAC协议 47
4.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MAC问题 48
4.3 总结 49
参考文献 49
第5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路由 53
5.1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路由基础与挑战 53
5.2 基于网络架构的路由协议 56
5.2.1 多跳平面路由 56
5.2.2 分层/分簇路由机制 59
5.2.3 基于位置的路由机制 64
5.3 基于操作特点的路由协议 66
5.3.1 基于查询的路由方法 66
5.3.2 多径路由机制 66
5.3.3 协作与非协作处理 67
5.3.4 基于服务质量的路由机制 67
5.3.5 基于协商的路由机制 68
5.4 总结 68
参考文献 69
第6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输协议 73
6.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输协议需求 73
6.2 因特网传输协议及其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适用性 74
6.3 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协议 75
6.3.1 协议分类 75
6.3.2 以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为中心的协议 75
6.3.3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协议 82
6.3.4 其他协议 89
6.4 总结 90
参考文献 91
第7章 定位与追踪 93
7.1 定位 93
7.1.1 测距技术 94
7.1.2 到达时差 95
7.1.3 到达角和数字罗盘 96
7.1.4 定位算法 96
7.2 目标追踪 109
7.2.1 单目标追踪 109
7.2.2 多目标追踪 114
7.3 总结 116
参考文献 116
第8章 拓扑管理与控制 119
8.1 拓扑管理 119
8.2 拓扑管理的分类 119
8.2.1 拓扑发现 119
8.2.2 休眠周期管理 122
8.2.3 集群 125
8.3 拓扑控制 130
8.3.1 网络覆盖 130
8.3.2 网络连通性 132
8.4 总结 134
参考文献 134
第9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性能评估 138
9.1 背景信息 138
9.2 无线传感器网络建模 139
9.3 仿真模型 142
9.4 对传感器行为和传感器网络建模 144
9.4.1 自组织 144
9.4.2 协同算法 145
9.4.3 安全机制 145
9.4.4 能量感知要求 145
9.5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仿真工具 146
9.6 性能指标 148
9.7 基本模型 149
9.7.1 流量模型 149
9.7.2 能量模型 150
9.8 总结 150
参考文献 150
第10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153
10.1 背景 153
10.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限制 156
10.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需求 156
10.4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有的漏洞和相应攻击方法 158
10.5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物理攻击 159
10.6 无线传感器网络近期的安全问题 161
10.7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协议 162
10.7.1 SPINS 162
10.7.2 TinySec 162
10.7.3 LEAP 162
10.8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拒绝服务攻击和相关防御措施 163
10.9 总结 166
参考文献 166
第11章 无线移动传感器网络 171
11.1 覆盖与移动传感器 172
11.1.1 Voronoi图方法 172
11.1.2 基于虚拟力的方法 175
11.1.3 基于网格的方法 176
11.1.4 事件覆盖 178
11.2 网络寿命延长 181
11.2.1 可预测且可控的移动汇聚节点 181
11.2.2 可预测但不可控的移动汇聚节点 182
11.2.3 不可预测且不可控的汇聚节点 183
11.2.4 移动中继与数据骡子 188
11.3 总结 190
参考文献 190
第12章 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 193
12.1 网络应用 193
12.1.1 多媒体监控 193
12.1.2 交通管理 193
12.1.3 先进的医疗服务 193
12.1.4 环境监测 194
12.1.5 工业过程控制 194
12.1.6 虚拟现实 194
12.2 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面临的挑战 194
12.2.1 资源限制 194
12.2.2 变化的信道容量 195
12.2.3 多媒体编码技术 195
12.2.4 冗余移除 195
12.2.5 QoS要求 195
12.3 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的不同架构 196
12.3.1 传统架构 196
12.3.2 同构、单层、集群式架构 196
12.3.3 同构、多层架构 197
12.3.4 集成架构 198
12.4 不同架构的对比 198
12.5 多媒体传感器节点架构 198
12.6 现有的传感器节点平台 199
12.6.1 Panoptes 199
12.6.2 Cyclops 200
12.6.3 SensEye 201
12.7 通信层 201
12.7.1 物理层 201
12.7.2 链路层 203
12.7.3 网络层 207
12.7.4 传输层 209
12.7.5 应用层 211
12.7.6 跨层问题 213
12.8 总结 214
参考文献 214
第13章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 218
13.1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属性和应用 219
13.2 水下物理学和动力学 220
13.3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通信模型和网络协议 224
13.3.1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组件 224
13.3.2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架构 225
13.3.3 定位服务 226
13.3.4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设计 228
13.4 总结 233
参考文献 233
第14章 无线地下传感器网络 237
14.1 应用 237
14.1.1 土壤属性监测 238
14.1.2 环境监测 238
14.1.3 边界监视 238
14.1.4 采矿安全警戒 238
14.1.5 基础设施监测 238
14.1.6 定位 239
14.2 无线地下传感器网络设计中的挑战 239
14.2.1 地下通信信道设计 239
14.2.2 拓扑设计 239
14.2.3 能量消耗 240
14.2.4 天线设计 240
14.2.5 环境风险 240
14.3 网络架构 241
14.3.1 埋在地下的WUGSN拓扑 241
14.3.2 部署在矿井和隧道中的WUGSN拓扑 242
14.4 通信架构 242
14.4.1 物理层 243
14.4.2 数据链路层 243
14.4.3 网络层 244
14.4.4 传输层 244
14.4.5 跨层设计 245
14.4.6 极端机会路由 245
14.4.7 地下机会路由协议 246
14.5 无线地下信道 246
14.6 土壤属性对无线地下信道的影响 248
14.7 地下信道模型 249
14.7.1 埋在地下的WUGSN通信信道 249
14.7.2 部署在矿井和隧道中的WUGSN通信信道 249
14.8 总结 250
参考文献 250
索引 252
参考文献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应用:2010年1月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和片上网络等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已成为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技术之一。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自组织的智能特性,但也面临着扩展性、能效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本书从多角度对这一技术展开深入探讨,对学术界和工业界都有极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