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波段划分
在通信中根据无线电波的波长(或频率)把无线电波划分为各种不同的波段(或频段)。
各波段传播的特点
不同波长(或频率)的无线电波,传播特性往往不同,应用于通信的范围也不相同。
长波传播 距离300km以内主要是靠地波,远距离(2000km)传播主要靠天波。用长波通信时,在接收点的场强稳定,但由于表面波衰减慢,对其它收信台干扰大。长波受天电干扰的影响亦很严重。此外由于发射天线非常庞大,所以利用长波作为通信和广播的不多,仅在越洋通信、导航、气象预报等方面采用。
中波传播 白天天波衰减大,被电离层吸收,主要靠地波传播,夜晚天波参加传播,传播距离较地波远,它主要用于船舶与导航通信,波长为2000—200m的中波主要用于广播。
短波传播 有地波也有天波。但由于短波的频率较高.地面吸收强烈,地表面波衰减很快,短波的地波传播只有几十公里。天波在电离层中的损耗减少,常利用天波进行远距离通信和广播。但由于电离层不稳定,通信质量不佳,短波主要用于电话电报通信,广播及业余电台。
超短波传播 由于超短波频率很高,而地波的衰减很大,电波穿入电离层很深乃至穿出电离层,使电波不能反射回来,所以不能利用地表面波和天波的传播方式,主要用空间波传播。超短波主要用于调频广播、电视,雷达、导航传真、中继、移动通信等。电视频道之所以选在超短波(微波及分米波)波段上,主要原因是电视需要较宽的频带(我国规定为8Mllz)。如果载频选得比较低,例如选在短波波段,设中心频率fo=20MHz,则相对带宽f/fo=8/20=40%。这么宽的相对带宽会给发射机、天馈线系统、接收机以及信号传输带来许多困难,因此选超短波波段,提高载频以减小相对带宽。
简介
无线电波在空间或介质中传播具有折射、反射、散射、绕射以及吸收等特性。这些特性使无线电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减,如无线电波传播到越来越大的距离和空间区域,电波能量便越来越分散,造成扩散衰减;而在介质中传播,电波能量被介质消耗,造成吸收衰减和折射衰减等。
特性一
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传播,称为在自由空间传播,它的传播特征为扩散衰减。衰减的定义为:距辐射源某传播距离处的功率密度同单位距离处的功率密度之比,其值反比于传播距离的平方。
特性二
在传播介质中,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不仅有扩散衰减,还有介质的折射和吸收造成的衰减。
通常指电磁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一些典型方式。在地球上,无线电波的传播介质有地壳、海水、大气等。根据物理性质,可将地球介质由下而上地分为地壳高温电离层、地壳介质岩层、地壳表面导电层、大气对流层、高空电离层。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在各层介质中传播的折射率n和吸收衰减常数ɑ各不相同。因而各种频段的无线电波在介质中传播均有其衰减较小的传播模式。适于通信的传播模式主要有以下九种。
地壳波导传播
以地壳表面导电层和地壳高温电离层为界面,以地壳介质岩层为介质形成地壳波导的传播模式。超长波或更长波段的电波可以在地壳波导中传播到千余公里。但由于深入地下数公里的天线难以建造,现在还不能实际应用于通信。
水下传播
无线电波在海水中传播的传播模式。电波在海水中的吸收衰减随频率升高而增大,目前仅用于超长波水下通信。
地表波传播
无线电波沿地壳表面传播的传播模式,又称地波传播。地面吸收衰减导致波阵面前倾,使单位距离吸收衰减率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地面吸收衰减随频率升高而增大。地波传播用于中频(中波)以下频段。
电离层传播
利用电离层和地面对电磁波的一次或多次反射进行传播的传播模式,又称天波传播。电离层按高度由下而上地分为D、E、F1和F2等几个主要层次。各个层次中部的电子密度最大值由下而上逐层增加,而电子和中性气体分子的单位时间碰撞次数则逐层减少。电离层的高度和电子密度均随季节、昼夜和太阳黑子活动而变化。
无线电波只能在折射率n值随高度递减的区域开始折返地面,电波途径最高点处的折射率n值等于电波入射角θ0的正弦函数。对应于某一折射角,存在一个最高频率,其传播途径的最高点可以达到F2层的最大电子密度区。此频率称为最高可用频率MUF。频率超过MUF的电波则穿透电离层不再返回地面。对应于最大入射角的最高可用频率的最大值约为30MHz。
由于电离层的吸收衰减,不同波段的无线电波各具有不同的特点,从而形成不同的传播模式。①短波段:电波可穿过D、E层到达F层,一般可满的条件,吸收衰减大致与频率的平方成反比,所以工作频率应尽量接近MUF。由于MUF随季节、昼夜和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变化,工作频率必须相应地改变。此外,地壳表面导电层的上界面,对大入射角短波有良好的反射作用,可使下行天波转变为上行天波,这样就形成了多跳电离层传播模式。②中波段:昼间的D层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只有当夜间仅有E层存在时,才能形成电离层传播模式。③长波段和超长波段:电离层下缘满足条件ωV,昼间D层形成导电层反射面,夜间E层形成介质层反射面,并与地壳表面导电层构成大地-电离层波导的上下界面,其传播衰减主要来自电离层的吸收,衰减值随频率递增,超长波段的传播距离可达数千公里。
电离层散射传播
利用高度约85公里处电离层的不均匀性所产生的散射波进行通信的传播模式。工作频率为30~60MHz,传播距离为800~2000公里。
对流层散射传播
利用无线电波在大气湍流气团中产生的散射波进行超视距通信的传播模式。适用于超短波段,通信距离可达数百公里。
对流层视距传播
在低层大气中,利用直射波的传播模式,可分为广播通信和点对点通信两类。在大气折射率随高度增加而减小的正常分布情况下,直射波的传播途径向下弯曲,地球等效半径大于实际半径。当大气折射率在某高度区间出现随高度增加而增大的异常分布时,就会形成大气波导,使传播衰减远远小于正常的自由空间衰减值,短于厘米波段的直射波还会因为雨、雪、云、雾的吸收,雨滴的去极化和不均匀气团的散射,而受到影响。在收、发天线间不存在反射波屏蔽时,必须考虑地面反射波的影响。视距传播是超短波段和微波段的主要传播模式。用于广播通信和移动通信的传播距离一般可达60公里,用于微波接力通信的传播距离一般在50公里左右。
绕射传播
利用沿地壳表面的绕射波的传播模式。适用于超短波通信,也常用于广播和移动通信。
地空传播
无线电波穿透电离层的直射传播模式。电波穿过电离层会受到衰落、吸收、方向变化、传播时延、频率变化和极化面转动等的影响,这些影响随频率升高而迅速减弱。千兆赫以上的无线电波在穿过大气层时,受到氧分子和水分子吸收。在频率为60GHz处出现氧分子吸收峰值。水分子吸收则从频率为 15GHz才开始显著,并在频率为23GHz处出现一个吸收峰值。由于10MHz~20GHz的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所受的衰减影响较小,这个频率范围就形成一个无线电波的大气窗口,适于地空传播,是卫星通信、空间通信的唯一传播模式。
无线电麦克风制作方法: 先将一连接头,用以将麦克风本体连接至无线电通讯装置;一操控钮,连接至麦克风本体,以于操控钮被按下时,使麦克风本体接收一语音讯息,并将语音讯息传送至无线电通讯装置;一全球卫星定位...
能收,比如收音机到了国外招收当地的节目。对讲机和电台所使用的频率是国际电信联盟划分的,就是说全球同一业务的无线电都使用相同的波段。不然我们这些HAM怎么和国外的HAM交流。
苔藓植物在有性生殖时,在配子体(n)上产生多细胞构成的精子器(antheridium)和颈卵器(archegonium)。颈卵器的外形如瓶状,上部细狭称颈部,中间有1条沟称颈沟,下部膨大称腹部,腹部中...
室内无线电波传播的三维仿真探讨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极大地增加了城市的密度,对声音的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室内无线电波传播对提高声音传播的效果和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笔者从对室内无线电波传播的概述着手,并且在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基础上,对室内无线电波传播进行了三维仿真,通过仿真实验,对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对比和分析,目的是为室内无线电波传播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进而提高无线电波传播的质量和效率。
大功率无线电波加热低电离层
等离子体对大功率电波的欧姆耗散会使电子温度升高,进而导致电子密度和其他等离子体参数改变,实现电离层的地面人工变态.本文基于大功率无线电波与低电离层相互作用的自洽模型,分析了不同入射条件下电离层参数的变化,主要结论如下:电离层D区是电波的主要吸收区,并且其吸收强度随入射频率的升高而降低,当入射频率为6 MHz(有效入射功率为200 MW)时电子温度的最大增幅约为520 K,电子密度最大增幅为7300 cm~(-3)左右;电子温度达到饱和所需时间小于电子密度的饱和时间,前者具有μs量级,后者具有ms量级;停止加热后,电子温度和密度迅速恢复到初始状态,恢复时间均小于各自的饱和时间,但量级相当;入射功率越高,电子温度和密度的增幅越大,并且饱和时间也越长,在相同入射条件下,夜晚的饱和时间要大于白天.
批准号 |
69672030 |
项目名称 |
地下限定空间中特高频UHF无线电波传播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F0103 |
项目负责人 |
张跃平 |
负责人职称 |
副教授 |
依托单位 |
太原理工大学 |
研究期限 |
1997-01-01 至 1999-12-31 |
支持经费 |
14(万元) |
用非理想波导理论和几何光学绕射等理论编写了计算机仿真软件,并预测了有车辆行驶和有分支隧道的场强分布,研究了传播过程中的多径衰落、延时扩展和相关带宽。分析了综采工作面的传播模式,测量了其场强分布;得到了隧道与外部开放空间接轨处的信道特性;研究了适合于在隧道中个人通信使用的微带天线的主要结构与特性。研究成果为地下限定空间的数字通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为实现工作面的无线通信提供了依据。可用来预测隧道环境中电波的有效覆盖距离和共信道干扰,对隧道微蜂窝个人移动通信网的设计也很有用;KWI-Ⅱ矿用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开发成功,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井下与全球个人通信的接轨,填补了UHF矿用通信设备的国内空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介绍
见电离层无线电波传播。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