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Radio Networks
无线局域网设备是一个收发器,它通过以太网电缆连向服务器或其它网段。有两种无线电技术用于构成无线网:
窄带无线电通信(Narrow-Band Radio) 这种技术类似于无线电台的广播,必须把发送器和接收器都调拨到同一频带。无线电信号可以穿越墙物,在一个很广的域内传播,所以不必把它调聚成束。然而,窄带射频发送有无线电波反射的问题,并受联邦通信委员会管制,它们必须准确地进行调谐,以防其它频率的干扰。
扩频无线电通信(Spread Spectrum Radio) 这种技术是在一个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广播信号,避免在窄带无线电通信中遇到的问题。用一种编码来传播信号,接收站用同一编码来恢复信号。用这种方法,扩频无线电信号能工作在其它信号所占据的频率范围内。扩频无线电信号不会干涉常规的无线电广播,这是因为它的能量十分微弱。
Mobile Radio Networks
有两种相互竞争的移动式无线电技术。第一种基于分组无线电技术和上联卫星的链路,第二种是使用现有的蜂窝式电话系统。移动无线电网正逐步成熟起来。服务公司为流行的通信服务和网络提供信关,如AT& T Mail、MCI Mail、CompuServe和因特网。像Microsoft(微软)这样的操作系统和软件供应商正在为移动用户专门设计软件包。
(Packet-Radio Communication)分组无线电通信把(PRC)发送的信息分成若干数字分组,每一个分组都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和纠错信息。这些分组被链接发送给卫星,然后进行广播,各接收设备只接收目的地址是自己的分组,由于传送是双向的,所以可以使用检错和纠错方法。从事分组无线电通信的公司有位于依利诺州Linco lnshire的Ardis、新泽西州Woodbridge的RAM Mobile Data和加州Lafayette的Nextel等。
(Cellular Digital Packte Communication)蜂窝数字分组数据(CDPD)是一个允许顾客通过现行蜂窝网络发送计算机数据的蜂窝无线网规范。CDPD中定义的分组方法为突发方式的计算机数据传送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典型的象E-mail交换和数据库查询。由于设备具有双向传送性能,所以传送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检错和纠错。CDPD是一个由蜂窝电信局和计算机公司组成的国际性组织定义的。其中包括九个地方贝尔运营公司中的八个、IBM公司、McCaw Data公司、Contel Cellular公司和GTE Mobilnet公司。
无线电的最早应用于航海中,使用摩尔斯电报在船与陆地间传递信息。现在,无线电有着多种应用形式,包括无线数据网,各种移动通信以及无线电广播等。
无线网络简单的说就是连接WLAN,实现覆盖式上网,但是所在地必须有WLAN接收器,一般可在学校、肯德基、宾馆等地有这设备。但是网速有限,还是不如有线的速度快。 另外有报道称长期使用WLAN对身体有害...
电视用无线网络要求电视具备一些条件:电视要有无线WIFI功能或可以外接U口式无线网卡。操作方式如下:1、打开无线路由器的无线功能,并给其无线网络设上登录用户名和密码。2、按照电视使用说明书打开无线WI...
中国铁通已正式并入中国移动,铁通无线座机走的是移动信号GSM,大部分地区都是铁通的服务(缴费去铁通)移动的信号。望采纳。
简谈认知无线电网络的架构
提出一种新型的认知无线电网络架构,由端到端目标管理、认知管理、自组织管理和重配置管理等四个部分组成,这种架构能够对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管理,实现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通信,并为认知无线电网络配置与外部环境的接口。为了验证该网络架构能够实现以上功能,文中对一种用户的实际使用案例进行演示,以此来证明该架构能够实现泛在的网络接入和高质量的服务水平。
一种异步的认知无线电网络跳频算法
针对认知无线电网络中次用户对之间的交会问题,即次用户对在同一时间接入到相同的信道,提出了一种异步的基于循环请求集的跳频算法(ACHA).首先,次用户将可用的空闲信道按照循环请求集的结构生成跳频序列,然后再跟随跳频序列依次接入到可用信道中.利用循环请求集系统的旋转相交特性,ACHA算法能够保证任意2个次用户之间的交会必然发生在一个基本跳频序列周期之内.仿真结果表明:与正交序列跳频算法和基于三角形数的跳频算法相比,ACHA算法能将平均交会时间降低20%和40%
传输线系统除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外,还有一种手段是根本不使用导线,这就是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利用电磁波或光波来传输信息,利用它不用敷设缆线就可以把网络连接起来。无线电通信包括两个独特的网络:移动网络和无线LAN网络。利用LAN网,机器可以通过发射机和接收机连接起来;利用移动网,机器可以通过蜂窝式通信系统连接起来,该通信系统由无线电通信部门提供。
网络可采用以太网的结构,物理上由服务器,路由器,工作站,操作终端通过集线器形成星型结构共同构成局域网。
认知无线电技术被视为解决当前频谱资源利用率低的有效方案。各标准化组织和行业联盟纷纷展开对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研究,并着手制定认知无线电的标准和协议,以其推动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涉及认知无线电标准化的机构主要有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电信联盟(ITU)、软件无线电论坛(SDRForum)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等。
IEEE涉及认知无线电的标准最受关注的有两个:IEEE802.22和IEEESCC41(或者称为P1900)。其中,IEEE802.22是采用认知无线电技术为基础的空中接口标准,IEEESCC41的标准化工作主要涉及动态频谱接入的相关技术。另外,我们认为,共存问题、动态频谱选择和功率控制、动态频谱接入等技术都属于认知无线电的范畴。因此,除上述两个标准之外,IEEE还有其他几个标准也涉及认知无线电,如IEEE802.11h、IEEE802.15和IEEE802.16h等。
已经完成的标准化有:(1)IEEE802.16.2-2001,(2)IEEE802.16a-2003,(3)IEEE802.16.2-2004,(4)IEEE802.15.2-2003,(5)IEEE802.15.4-2003,(6)IEEE802.11h-2003。
第1章 软件无线电与认知无线电概述 1
1.1 软件无线电与认知无线电的研究背景 1
1.1.1 软件无线电的研究背景 1
1.1.2 认知无线电的研究背景 5
1.2 软件无线电与认知无线电的定义和特点 8
1.2.1 软件无线电 8
1.2.2 认知无线电 10
1.3 软件无线电与认知无线电的发展 12
1.3.1 从硬件无线电到软件无线电 12
1.3.2 从软件无线电到认知无线电 15
1.4 软件无线电与认知无线电所需的技术 16
1.4.1 射频/微波技术 17
1.4.2 智能天线技术 18
1.4.3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20
1.4.4 调制解调技术 21
1.4.5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22
1.4.6 同步技术 23
1.4.7 采样技术 24
1.4.8 软件技术 25
1.4.9 安全技术 26
1.4.10 认知技术 27
1.4.11 定位技术 28
1.5 软件无线电与认知无线电的研究进展 28
1.5.1 软件无线电的研究进展 28
1.5.2 认知无线电的研究进展 29
1.6 软件无线电与认知无线电的应用 30
1.6.1 软件无线电的应用 30
1.6.2 认知无线电的应用 31
1.7 本章小结 31
1.8 进一步学习推荐书目 31
习题 32
第2章 软件无线电关键技术 33
2.1 射频/微波技术 33
2.1.1 概述 33
2.1.2 微波"铁三角" 34
2.1.3 射频前端 35
2.2 智能天线技术 39
2.2.1 概述 39
2.2.2 智能天线的概念和原理 39
2.2.3 常用智能天线 41
2.2.4 智能天线应用 42
2.3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44
2.3.1 分集接收技术 44
2.3.2 多天线技术 46
2.3.3 空时编码技术 49
2.4 采样技术 51
2.4.1 概述 51
2.4.2 低通采样 52
2.5 调制解调技术 62
2.5.1 调制与解调 62
2.5.2 模拟信号调制解调 62
2.5.3 数字信号调制解调 66
2.6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70
2.6.1 概述 70
2.6.2 模/数转换 70
2.6.3 多速率信号处理 71
2.6.4 高效数字滤波 73
2.6.5 数字信号正交变换 75
2.6.6 自适应数字滤波 75
2.6.7 盲信号处理 76
2.7 软件设计技术 78
2.7.1 概述 78
2.7.2 软件设计原理 78
2.7.3 软件设计算法 79
2.7.4 软件设计语言 80
2.8 信息安全技术 81
2.8.1 概述 81
2.8.2 信息加密原理 82
2.8.3 信息加密算法 83
2.9 同步技术 84
2.9.1 概述 84
2.9.2 载波同步技术 85
2.9.3 位同步技术 86
2.9.4 群同步技术 87
2.9.5 同步算法 87
2.10 本章小结 88
2.11 进一步学习推荐书目 88
习题 89
第3章 软件无线电的系统组成 90
3.1 引言 90
3.2 软件无线电系统的组成 90
3.2.1 软件无线电系统的模型 91
3.2.2 软件无线电的体系结构 92
3.2.3 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实现 93
3.3 软件无线电系统接收机 99
3.3.1 概述 99
3.3.2 外差式接收机 101
3.3.3 零中频接收机 102
3.3.4 低中频接收机 105
3.3.5 宽中频接收机 108
3.3.6 信道化接收机 109
3.4 软件无线电发射机 115
3.4.1 概述 115
3.4.2 外差式发射机 117
3.4.3 零中频发射机 118
3.4.4 低中频发射机 118
3.4.5 宽中频发射机 118
3.4.6 信道化发射机 119
3.5 应用举例 119
3.5.1 概述 119
3.5.2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19
3.5.3 在电子对抗中的应用 121
3.5.4 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 122
3.5.5 在消费电子中的应用 122
3.6 本章小结 123
3.7 进一步学习推荐书目 123
习题 124
第4章 软件无线电的软件设计 125
4.1 引言 125
4.2 软件体系 126
4.2.1 概述 126
4.2.2 软件体系结构 127
4.2.3 软件结构的开放性 131
4.3 软件通信 132
4.3.1 概述 132
4.3.2 软件通信结构(SCA) 133
4.3.3 软件协同 142
4.4 软件设计方法 143
4.4.1 概述 143
4.4.2 面向过程的软件设计 145
4.4.3 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 147
4.5 编程语言 148
4.5.1 概述 149
4.5.2 无线知识描述语言 149
4.5.3 汇编语言 149
4.5.4 高级语言 149
4.5.5 硬件描述语言 151
4.6 软件下载 152
4.6.1 概述 153
4.6.2 软件下载 153
4.6.3 软件可重配置 155
4.7 应用举例 156
4.7.1 概述 156
4.7.2 软件设计举例 157
4.8 本章小结 158
4.9 进一步学习推荐书目 159
习题 160
第5章 认知无线电概论 161
5.1 从软件无线电到认知无线电 161
5.1.1 发展背景 161
5.1.2 认知无线电--软件无线电的新发展 162
5.2 认知无线电与软件无线电的关系 164
5.2.1 概述 164
5.2.2 软件无线电的发展 165
5.2.3 认知无线电的平台 166
5.3 认知无线电的技术特点 167
5.3.1 概述 167
5.3.2 认知能力 168
5.3.3 可重配置能力 169
5.4 认知无线电关键技术 169
5.4.1 地理定位技术 170
5.4.2 频谱感知技术 174
5.4.3 人工智能技术 175
5.4.4 网络技术 180
5.4.5 电磁兼容技术 184
5.5 认知无线电的认知技术 186
5.5.1 概述 186
5.5.2 无线场景分析 186
5.5.3 频谱空洞检测 188
5.5.4 自适应波束形成 190
5.5.5 信道容量估计 191
5.5.6 动态频谱管理 193
5.6 认知无线电的国际标准组织 195
5.6.1 概述 195
5.6.2 认知无线电工作组和特殊兴趣组 196
5.6.3 无线区域网络工作组 196
5.7 认知无线电的系统结构 197
5.7.1 认知无线电系统的组成 197
5.7.2 认知无线电发射机 198
5.7.3 认知无线电接收机 198
5.8 认知无线电与软件无线电的应用举例 199
5.8.1 软件控制无线电 199
5.8.2 综合航电系统 200
5.8.3 战术抗干扰可编程信号处理器 200
5.8.4 无线区域网络 201
5.9 本章小结 201
5.10 进一步学习推荐书目 202
习题 203
缩略语 204
参考文献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