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绪论
1.1 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成
1.2 无线通信系统的主要规格指标
1.3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1.4 无线通信的发展趋势
1.5 现代无线通信系统实例
1.5.1 无线寻呼系统
1.5.2 蜂窝电话
1.5.3 集群通信系统
1.5.4 无绳电话
1.5.5 无线局域网
1.5.6 个人域网
1.5.7 固定无线接入
1.6 无线通信面临的技术挑战
习题
第2章 无线通信基础
2.1 无线信道传播概述
2.1.1 电磁波的基本知识
2.1.2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2.1.3 电磁波的极化
2.2 大尺度路径损耗
2.2.1 概述
2.2.2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2.2.3 辐射电场与功率的关系
2.2.4 电磁波基本传播机制
2.2.5 无线信道传输损耗模型
2.3 小尺度衰落和多径效应
2.3.1 小尺度多径传播
2.3.2 多径信道的冲激响应模型
2.3.3 无线多径信道特性测量
2.3.4 无线多径信道特性参数
2.3.5 小尺度衰落信道类型
2.3.6 阴影衰落和衰落储备
习题
第3章 无线通信基本技术
3.1 信源编码
3.1.1 语音编码
3.1.2 数据压缩编码
3.2 信道编码
3.2.1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3.2.2 线性分组码
3.2.3 循环码
3.2.4 卷积码
3.2.5 Turb0编码
3.3 调制技术
3.3.1 调制技术概述
3.3.2 最小频移键控(MSK)
3.3.3 x/4QPSK
3.3.4 正交振幅调制(QAM)技术
3.3.5 正交频分复用调制
3.4 多址技术
3.4.1 频分多址(FDMA)
3.4.2 时分多址(TDMA)
3.4.3 空分多址(SDMA)
3.4.4 扩频多址(SSMA)/码分多址(CDMA)
3.4.5 分组无线电(PR)/随机多址(RA)
3.5 抗衰落技术
3.5.1 分集接收
3.5.2 均衡技术
3.5.3 RAKE接收技术
习题
第4章 移动通信网络技术
4.1 概述
4.1.1 移动通信的概念及特点
4.1.2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4.1.3 移动通信的分类
4.2 频率复用技术和系统容量
4.2.1 频率复用技术
4.2.2 干扰和系统容量
4.3 移动性管理
4.3.1 位置管理
4.3.2 切换控制
4.4 蜂窝通信网络规划
4.4.1 蜂窝网络规划的主要内容
4.4.2 蜂窝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4.4.3 蜂窝系统业务量描述与业务量估计
4.4.4 蜂窝无线网络设计
习题
第5章 无线通信系统
5.1 GSM移动通信系统
5.1.1 概述
5.1.2 GSM无线子系统的结构原理
5.1.3 GSM系统的主要规格参数
5.1.4 GSM逻辑信道
5.1.5 GSM唢结构
5.1.6 语音编码和信道编码
5.1.7 GSM安全性管理
5.1.8 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5.2 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5.2.1 IS-95CDMA系统
5.2.2 IS-95系统的无线传输
5.2.3 CDMA系统的功率控制
5.2.4 CDMA系统的软切换
5.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5.3.1 系统概述
5.3.2 WCDMA系统
5.3.3 TD-SCDMA系统
5.3.4 CDMA2000系统
5.4 卫星通信
5.5 无线局域网
5.5.1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及组网
5.5.2 IEEE802.1 1无线局域网的协议体系
5.6 其他无线通信系统
5.6.1 蓝牙技术
5.6.2 短波通信
5.6.3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
习题
第6章 无线通信新技术
6.1 软件无线电技术
6.1.1 软件无线电的概念
6.1.2 软件无线电的特点
6.1.3 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6.1.4 软件无线电的应用
6.2 超宽带无线技术
6.2.1 超宽带的概念
6.2.2 超宽带技术的主要特点
6.2.3 超宽带的关键技术
6.2.4 超宽带与其他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比较
6.2.5 超宽带的应用
6.2.6 超宽带的发展趋势
6.3 智能天线技术
6.3.1 智能天线的组成
6.3.2 智能天线的主要功能
6.3.3 智能天线的分类
6.3.4 智能天线的算法
6.3.5 智能天线的应用
6.3.6 智能天线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6.4 WiMAX技术
6.4.1 WiMAX技术概述
6.4.2 WiMAX中的先进技术
6.4.3 WiMAX与其他接入技术比较
6.4.4 WiMAX的现状、应用及发展
6.5 认知无线电技术
6.5.1 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背景
6.5.2 认知无线电的历史和特征
6.5.3 认知无线电的应用场景
6.5.4 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习题
附录A带通信号的基带等效表示
附录B式(2-3-28)的证明
附录C无线通信中常用英文缩略词
参考文献
……
为便于阅读,《无线通信基础及应用》在编写中力求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并力求充分反映无线通信技术的新进展。书中列举了一些例题,在每章后面都附有习题。《无线通信基础及应用》可作为高等学校无线电技术、通信与电子系统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通信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继续学习的参考用书。
《无线通信基础及应用》配有电子教案,需要者可登录出版社网站,免费下载。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前言第一章 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现代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教育第二章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第三章 “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背景法国的“新艺...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
一、天线的基本知识 天线的作用与地位 无线电发射机输出的射频信号功率,通过馈线(电缆)输送到天线,由天线以电磁波形式辐射出 去。电磁波到达接收地点后,由天线接下来(仅仅接收很小很小一部分功率),并通过馈线送到无线电接 收机。可见,天线是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一个重要的无线电设备,没有天线也就没有无线电通信。 天线品种繁多,以供不同频率、不同用途、不同场合、不同要求等不同情况下使用。 对于众多品种的天线,进行适当的分类是必要的: * 按用途分类 : 可分为通信天线、电视天线、雷达天线等; * 按工作频段分类 : 可分为短波天线、超短波天线、微波天线等; * 按方向性分类 : 可分为全向天线、定向天线等; * 按外形分类 : 可分为线状天线、面状天线等 . 电磁波的辐射 导线上有交变电流流动时,就可以发生电磁波的辐射,辐射的能力与导线的长度和形状有关。如 图 1.1 a 所示,若两导线的距离很
电厂图书目录
柜号 序号 G1 1 G1 2 G1 3 G2 4 G2 5 G2 6 G2 7 G2 8 G2 9 G1 10 G2 11 G2 12 G2 13 G2 14 G1 15 G1 16 G1 17 G2 18 G2 19 G2 20 G1 21 G3 22 G3 23 G3 24 G3 25 G3 26 G3 27 G1 28 G1 29 G3 30 G3 31 G2 32 G2 33 G2 34 G2 35 G2 36 G2 37 G2 38 下右 39 下右 40 下右 41 下右 42 下右 43 下右 44 下右 45 下右 46 下右 47 下右 48 下右 49 下右 50 下右 51 下右 52 下右 53 下左 54 下左 55 下左 56 下左 57 下左 58 下左 59 下左 60 下左 61 下左 62 下左 63 下左 64 下左 65 下左 66 下左 67 下
本书深入浅出地讨论了无线通信的相关基础理论和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全书共5章,首先介绍了无线通信的传播环境和大尺度、小尺度传播模型; 其次介绍了均衡、分集与多天线通信技术以及移动通信网络技术; 最后介绍了2G(GSM、CDMA)、3G(WCDMA、TD-SCDMA、CDMA2000)系统和LTE等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
本书兼顾无线通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通信专业和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通信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 (美)David Tse
David Tse博士是无线通信领域新一代权威,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
无线通信基础
无线通信基础(英文影印版)
作者: (美)Pramod Viswanath
ramod Viswanath博士现任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一尚佩恩分校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毕业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无线通信基础
无线通信基础(英文影印版)
第1章 绪论 1
1.1 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成 1
1.2 无线通信系统的主要规格指标 6
1.3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7
1.4 无线通信的发展趋势 9
1.5 现代无线通信系统实例 10
1.5.1 无线寻呼系统 10
1.5.2 蜂窝电话 11
1.5.3 集群通信系统 12
1.5.4 无绳电话 13
1.5.5 无线局域网 14
1.5.6 个人域网 16
1.5.7 固定无线接入 16
1.6 无线通信面临的技术挑战 18
习题 19
第2章 无线通信基础 21
2.1 无线信道传播概述 21
2.1.1 电磁波的基本知识 23
2.1.2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26
2.1.3 电磁波的极化 29
2.2 大尺度路径损耗 31
2.2.1 概述 31
2.2.2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32
2.2.3 辐射电场与功率的关系 34
2.2.4 电磁波基本传播机制 35
2.2.5 无线信道传输损耗模型 46
2.3 小尺度衰落和多径效应 51
2.3.1 小尺度多径传播 51
2.3.2 多径信道的冲激响应模型 61
2.3.3 无线多径信道特性测量 63
2.3.4 无线多径信道特性参数 66
2.3.5 小尺度衰落信道类型 71
2.3.6 阴影衰落和衰落储备 72
习题 73
第3章 均衡、分集与多天线通信技术 77
3.1 概述 77
3.2 均衡技术 77
3.2.1 均衡原理 77
3.2.2 均衡的分类 79
3.2.3 均衡技术算法 80
3.3 分集技术 82
3.3.1 概述 82
3.3.2 微分集技术 82
3.3.3 分集信号的合并 85
3.4 多天线通信技术 90
3.4.1 MIMO系统的基带信道模型 91
3.4.2 接收端已知、发射端未知信道特性时的MIMO系统容量 93
3.4.3 MIMO系统的等效特征传输模型 96
3.4.4 发射端已知信道特性时的MIMO容量 97
3.4.5 MIMO系统的空时编码技术 99
3.4.6 MIMO-OFDM技术 113
习题 120
第4章 移动通信网络技术 123
4.1 概述 123
4.1.1 移动通信的概念及特点 123
4.1.2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124
4.1.3 移动通信的分类 124
4.2 频率复用技术和系统容量 125
4.2.1 频率复用技术 125
4.2.2 干扰和系统容量 132
4.3 移动性管理 138
4.3.1 位置管理 138
4.3.2 切换控制 141
4.4 蜂窝通信网络规划 146
4.4.1 蜂窝网络规划的主要内容 147
4.4.2 蜂窝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147
4.4.3 蜂窝系统业务量描述与业务量估计 148
4.4.4 蜂窝无线网络设计 149
习题 163
第5章 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 165
5.1 GSM移动通信系统 165
5.1.1 概述 165
5.1.2 GSM无线子系统的结构原理 167
5.1.3 GSM的主要规格参数 174
5.1.4 GSM逻辑信道 175
5.1.5 GSM帧结构 178
5.1.6 语音编码和信道编码 181
5.2 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84
5.2.1 IS-95 CDMA系统 185
5.2.2 IS-95系统的无线传输 186
5.2.3 CDMA系统的功率控制 192
5.2.4 CDMA系统的软切换 194
5.2.5 RAKE接收技术 195
5.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演进 196
5.3.1 系统概述 196
5.3.2 WCDMA系统 198
5.3.3 TD-SCDMA系统 204
5.3.4 CDMA2000系统 217
5.4 第三代移动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TE 221
5.4.1 LTE概述 221
5.4.2 LTE网络架构 221
5.4.3 LTE物理层 224
5.5 卫星通信 227
5.6 无线传感器网络 230
5.6.1 传感器网络概述 230
5.6.2 无线传感器网络支撑技术 234
5.7 其他无线通信系统 236
5.7.1 蓝牙技术 236
5.7.2 短波通信 242
5.7.3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 246
习题 248
附录A 带通信号的基带等效表示 251
附录B 式(2-3-28)的证明 253
附录C 无线通信中常用英文缩略词 255
参考文献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