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无中心系统通信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无中心系统通信流程图
该通信系统采用多信道选址技术,即具有80个或158个频分多址信道供多用户共同使用,由主呼电台依次扫描通话信道,检测接收输入载波电平,判定选取空闲信道,并按被呼用户地址号码由控制信道发出选择呼叫信令以建立通信。其服务过程可以作为一个随机服务系统来处理,按输入过程、服务规则和服务机构这3个组成部分可分成不同类别。输入过程分泊松输入(用M表示)、定长输入(用D表示)等;服务规则分指数分布服务(用M表示)、定长服务(用D表示)等;服务机构的数目在通信系统中为信道的数目。M/D/1表示泊松输入/定长服务/1个信道,M/M/79表示泊松输入/指数分布/79个信道。
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为同频单工个人电台系列,不采用交换控制中心的集中控制,而由各个移动台或固定台采用分别设定无线通信链路的分散控制方式。本系统可由用户设备及电波监控设备组成。
(1)用户设备
用户设备主要包括:① 固定台,可作固定使用;② 车载台,可供车辆移动使用;③ 便携台,可供个人背挂使用;④ 数传台,计算机通信数据传输使用;⑤ 手持台,个人手持移动使用;⑥ 遥控台,可供远距离操作使用;⑦ 转发台,可转发移动台或固定台的信号,延伸其通信距离;⑧ 有线/无线转接器,可以经用户线进入有线网,是沟通无线网和有线网的单工入口设备。
(2)监控设备
监控设备主要包括:① 电波监控系统,由控制台与计算机构成,可以对其无线覆盖区内所有电台的通信活动进行检测和控制的无线电波管理系统;② 呼号编码器,按国家无线电管理规定,将指配的电台呼号编码写入ROM盒的设备。
无中心网络基本结构中任一电台可在其覆盖区内任意选址另一(或一组)电台直接通信,形成小区全连通网;有权电台可在转发台无线覆盖区内任意选址另一(或一组)电台转接通信,形成大区部分连通网。
建设单位招标施工单位投标建设单位评标宣布结果理论工作流程:1、建设单位会把设计文件交给施工单位,2、施工单位根据设计文件进行现场勘查,并根据工作内容制定施工组织设计;3、由施工单位提交开工报告、施工组...
招标——确定中标单位——现场勘察——施工单位提交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计划——签订通信设备及配套设备设施合同——设备生产——设备供货——设备到货及设备验收——设备安装、调试—系统联合调试—系统试运行——...
目前光纤通信系统中常用的光源主要有两种:发光二极管(LED)和激光器(LD)。激光器由于在调制速率和耦合效率方面都明显优于发光二极管所以一般适用于大、中容量的长距离通信系统,同时由于电流—光输出特性线...
通信系统设计流程框图
通信系统设计流程框图 ` 输入 数据传输速率 Rb;要求误码率 Pe; 通信距离 d ; 工作频率 f 暂定调制体制 A AS1 根据 Rb 选择一种调制解调 体制 A 确定接收机中频带宽 Br AS2 由 A 和 Rb,计算出调制频谱占用带宽 Bw;计入发射机、接收机频漂、多普勒频 移△ f;B r= Bw+△ f 预设接收机噪声系数 N f AS3 工程上可以预先在选取 0.7--3dB 范围左右 计算接收机噪声功率 PN(dBm)AS4 PN= KT 0(N f-1) Bn;B n值可以由 Br 代替 计算接收机灵敏度 Pmin AS5 依据体制 A,误码率 Pe,查相应图表, 得出系统解调门限载噪比 (C/N) t; 收机灵敏度 Pmin= PN+(C/N) t 计算自由空间损耗 L fs BS1 根据通信距离 d( km);工作频率 f (MHz) 。Lfs(
通信系统仿真
I 题目 基于 SIMULINK的通信系统仿真 摘要 在模拟通信系统中,由模拟信源产生的携带信息的消息经过传感器转换成电信 号,模拟基带信号在经过调制将低通频谱搬移到载波频率上适应信道,最终解调还 原成电信号;在数字传输系统中,数字信号对高频载波进行调制,变为频带信号, 通过信道传输,在接收端解调后恢复成数字信号。本文应用了幅度调制以及键控法 产生调制与解调信号。 本论文中主要通过对 SIMULINK工具箱的学习和使用,利用其丰富的模板以及 本科对通信原理知识的掌握,完成了 AM、DSB、SSB、2ASK、2FSK、2PSK三种模拟信 号和三种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以及用 SIMULINK进行设计和仿真。首先我进行 了两种通信系统的建模以及不同信号系统的原理研究,然后将学习总结出的相应理 论与 SIMULINK 中丰富的模块相结合实现仿真系统的建模 ,并且调整参数直到仿真 波形输出,观察
灾备中心选址关联要素重要性分布
灾备中心选址的7大要素按重要性排序为自然地理条件、配套设施、周边环境、成本因素、政策环境、高科技人才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人文环境。
按照上述7大要素再去评估现有灾备中心选址城市和区域,我们会发现以下问题:选址北京、上海会直接导致成本显著提高,选择成都可能会没有认真评估近成都地区的地震断裂带的影响,一些小型城市,人力资源可能成为瓶颈。除这些比较明显的问题,比对这些要素,我们会发现现有灾备中心选址中还存在大量的不足和潜在问题。如:自然地理条件较差,灾备中心将会面临较高的地震等自然灾害风险;配套设施条件的不足,将导致水电等关联成本的提升;周边环境的恶化有可能导致高科技设备的可用性降低,以及危及运维人员的安全;选择成本较高的区域,将导致本来就投资大、效益小的灾备中心投入产出矛盾更为突出;对政策环境的忽略,将有可能面临政策风险;一些中小型城市高科技人才资源的欠缺将导致灾备中心运维IT人才资源短缺,运维人员素质降低,尤其在灾难发生时风险加大;而社会经济环境条件较差会导致灾备中心原材料及配件供应不足。从目前国内大多数灾备中心的选址条件看,上述问题都或多或少存在,这对灾备中心而言,蕴藏着巨大的投资风险。
从技术上看,衡量容灾系统有两个主要指标:RPO(Recovery Point Object)和RTO(Recovery Time Object),其中RPO代表了当灾难发生时允许丢失的数据量;而RTO则代表了系统恢复的时间。最好的情况是RPO=0,RTO=0,但显然这种情况是个理想状态。
现在灾备做得最好的银行系统是将指标设在RPO=0,RTO<5分钟。每个单位每个业务的灾备目标不可能都要求达到银行的标准,因在规划业务系统的灾备和技术选择时,需要细致分析各单位复杂的IT系统的危险程度,有效区分关键业务和非核心业务系统,并平衡业务系统的实际需求和总体成本的关系。
除对灾备规划重视外,作为容灾的关键设备,存储设备本身的性能也很重要。电信运营商对于核心存储设备的稳定性要求远高于主机和网络设备;存储产品本身必须有容错架构、故障自检和自愈能力,而且厂商应该具有充分的技术服务能力,支撑电信运营商对于安全和稳定性的苛刻要求,仅仅提供设备已经不能满足运营商对于存储系统稳定运行的需要了。国内的运营商开始出现多点容灾、双向互容灾等等复杂的需求;而过去大多仅仅建设同城同步容灾,现在的市场需求多样,而且要求的功能越来越复杂。 2100433B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和配送路径优化问题背景 1
1.2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和配送路径优化问题研究现状 2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3
第2章 一般配送中心选址问题 4
2.1 单配送中心选址问题 4
2.2 双配送中心选址问题 9
2.3 多配送中心选址问题 15
2.4 本章小结 21
第3章 带限制条件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 22
3.1 带距离限制的多配送中心选址问题 22
3.2 带容量限制的多配送中心选址方法 25
3.3 带道路容量限制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 32
3.4 本章小结 41
第4章 应急服务设施选址问题 42
4.1 以应急反应时间最短为目标的应急服务设施选址问题 42
4.2 考虑人口因素的应急服务设施选址问题 45
4.3 考虑服务能力限制的应急服务设施选址问题 51
4.4 本章小结 55
第5章 应急服务设施多重覆盖选址问题 56
5.1 限定期下应急服务设施多重覆盖选址问题 57
5.2 考虑灾害损失的应急服务设施多重覆盖选址问题 60
5.3 本章小结 68
第6章 垃圾处理场选址问题 69
6.1 单目标垃圾处理场选址问题 70
6.2 双目标垃圾处理场选址问题 72
6.3 本章小结 77
第7章 竞争设施选址问题 78
7.1 连续区域上的竞争设施选址问题 78
7.2 考虑聚集效应的离散型竞争设施选址问题 84
7.3 本章小结 93
第8章 运输路径优化问题 94
8.1 最短时限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及算法 94
8.2 带时间限制的最小费用运输问题 101
8.3 带时间限制的最小费用运输问题的网络流解法 108
8.4 本章小结 113
第9章 配送车辆路径问题 114
9.1 多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 114
9.2 带时间限制的车辆路径问题 122
9.3 双需求集货"para" label-module="para">
9.4 本章小结 134
第10章 几类定向问题 135
10.1 带指定点集的定向问题 135
10.2 带指定点集和时间依赖型定向问题 145
10.3 带容量限制和时间窗的团队定向问题 153
10.4 本章小结 160
第11章 总结与展望 162
11.1 总结 162
11.2 未来的研究设想 162
参考文献 164 2100433B
第一篇 物流、配送与配送中心
第一章 物流与配送概述
1.1 物流概述
1.2 配送概述
第二章 配送中心概述
2.1 配送中心的定义与功能
2.2 配送中心的类型
2.3 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
2.4 配送中心在物流中的作用
第二篇 配送中心选址理论与建模基础
第三章 配送中心选址的基本理论
3.1 配送中心选址的目标和原则
3.2 配送中心选址要考虑的因素
3.3 配送中心选址的程序和步骤
第四章 配送中心选址模型概述
4.1 选址问题的分类
4.2 选址的方法
4.3 网点间距离的计算
4.4 配送中心建模时所考虑的费用
第三篇 现有配送中心选址模型及实例
第五章 单一配送中心选址
5.1 重心法
5.2 交叉中值法
5.3 因素分析法
5.4 层次分析法(AHP)
第六章 多个配送中心选址
6.1 单品种选址模型
6.2 多品种选址模型
6.3 经典的配送中心选址方法
6.4 配送中心选址的其他方法
第七章 常用选址模型及算法实现
7.1 0-1整数规划求解
7.2 遗传算法求解
第四篇 选址模型建立及算法实现
第八章 GIs技术在选址中的应用
8.1 基于GIS的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8.2 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开发
第九章 基于双层规划的选址模型
9.1 双层规划的研究现状
9.2 双层线性规划
9.3 双层规划模型的定义和特性
9.4 求解双层规划模型的算法概述
9.5 配送中心选址双层线性规划模型
第十章 基于模糊理论的选址方法
10.1 模糊理论
10.2 模糊聚类方法
10.3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第十一章 群智能算法在选址中的应用
11.1 神经网络
11.2 模拟退火算法
11.3 群智能算法
第十二章 集成库存或线路优化的选址模型
12.1 选址-库存集成问题
12.2 选址-路径集成问题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