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0六研究所,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所属的国家重点电子工程技术开发、研制及批量生产的整机研究所。主要从事电子工程、通信、微波、毫米波、自动控制、信号处理、计算机、无线电计量、电子结构、高精度传动结构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开发应用研究工作。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基本信息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科研成果

自1967年建所以来,先后承担了多个项目的研制和小批量生产任务,有200余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获国家、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奖近100项

研究所与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技术交流和协作关系,有的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远销国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查看详情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电子电源线

  • RV 0.12mm2 (7/0.15)
  • km
  • 利路通
  • 13%
  • 深圳利路通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电子电源线

  • RV 0.3mm2 (16/0.15)
  • km
  • 利路通
  • 13%
  • 深圳利路通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电子电源线

  • RV 0.5mm2 (16/0.2)
  • km
  • 利路通
  • 13%
  • 深圳利路通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电子电源线

  • RV 0.75mm2 (24/0.2)
  • km
  • 利路通
  • 13%
  • 深圳利路通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电子电源线

  • RVS 2×0.5mm2 (2×16/0.2)双绞
  • km
  • 利路通
  • 13%
  • 深圳利路通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2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2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2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电子发票

  • 电子发票
  • 1年
  • 3
  • 国产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9-09
查看价格

西安塑胶跑道

  • 西安塑胶跑道
  • 1m²
  • 1
  • 西安塑胶跑道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9-05-15
查看价格

电子脚扣

  • 1、电子脚扣具备超距报警、断带报警等功能,报警提示音不低于80 分贝.2电子脚扣应支持GPS、WIFI、LBS 等多重定位技术.3、电子脚扣应支持不小于70h连续工作,并具备低压报警提醒功能.4
  • 3套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0-03-26
查看价格

电子名牌

  • E-ink电子名牌(无线WIFI,黑色)
  • 30台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04-26
查看价格

电子签章

  • 电子印章客户端支持PDF文档盖章以及签名应用,
  • 5个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2-06
查看价格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获得荣誉

2005年10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一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100433B

查看详情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技术力量

研究所技术力量雄厚,现有职工1500余人,占地面积500余亩,拥有各类仪器仪表设备6000多台(套)。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00多人,有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7人(共计26人),研究员40余人,高级工程师260余人。在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带领下,一批年轻的博士、硕士和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正在迅速成长,成长为研究所科研生产的骨干力量。研究所具备研究开发大型综合电子工程和多种专业电子应用技术的各种保证设施,有现代化的科研大楼、特种工艺楼和生产加工车间,有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研究所现设有七个总体部、五个专业部、四个基础室、四个生产室、四个有限公司、二个加工工厂和一个职工医院,专业配套齐全,加工设备精良,并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先进的计量手段。

自1967年建所以来,先后承担了数十项国家重点型号研制生产任务,先后研制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兵器雷达产品,雷达装备服务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先后获得了36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已经形成了一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专业技术,尤其是在相控阵天线、低相噪频率合成、信号处理、微波毫米波技术等专业领域的应用研究方面成果显著,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科研生产经营体系和基本完整的科研技术基础保障条件。同时,开发有卫星及微波数传通信、交通监理、自动化控制及广播、电视、电教辅助设备等系列产品。

查看详情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文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简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简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简介

格式:pdf

大小:61KB

页数: 未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前身是1952年由著名电子系统专家孙俊人院士、毕德显院士领导建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的雷达工程系。1980年将电子工程专业、雷达工程专业合并为电子工程专业,加上原有的信息工程专业、新建的自动控制专业、工业自动化专业组建为电子工程系,完成了以设备设课和学科设课的改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办学规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规模概况

学院共有教职员工240余人。共有在校本科生3600余名,硕士研究生2000余名,博士生300余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机构设置

教学单位:通信工程系、电子技术系、信息工程系、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研究所:信息科学研究所、信息保密研究所;

重点实验室:综合业务网理论与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线通信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  此外,学院还设置有通信与信息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合)、现代无线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陕西省现代无线通信创新技术研发与支撑服务平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精品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模拟电子线路基础、数字电路及系统设计、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理论、高频电子线路、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

省级精品课程:现代密码学、随机信号分析、通信网络基础、数字信号处理

校级精品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无线通信系统、光纤通信原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学科建设

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

有专任研究人员10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人,硕士生导师7人(含兼学科导师1人),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人员比例为53.8%,获得硕士学位以上人员比例为84.6%。

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现代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车辆与道路智能检测技术、道路交通控制理论与技术以及轨道交通专用移动通信理论与关键技术等。“十一五”期间科研经费达220万元。该学科点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部级重点实验室、通信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电子技术系及四个研究所(中心)发展和建设。仪器设备精良、工作学习条件优越、学术空气浓厚、中国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频繁、为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环境。

空间信息科学技术

该学科学术队伍包括教授1人,副教授2人,博士导师1人,硕士导师3人。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应用、深空通信、测控技术、遥感图像处理、卫星星座设计、空间信息对抗、信源编码等。依托综合业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科学研究所的科研环境,多个课题组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卫星通信新体制、卫星网络与交换、卫星图像压缩、探月卫星图像压缩等项目的研究,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已出版教材、译著2部,在中国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90余篇。承担国家重要基础理论研究及国防科研项目或课题10余项,科研经费达610万元。

光通信

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光导及光子器件、光交换器件、系统和网络、光纤传输系统、光信号调制解调、自动交换光网络、光纤宽带综合业务接入、无线光通信、光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等。

该学科有教授1人,副教授4人,博士导师3人(含兼学科导师2人)、硕士导师6人(含兼学科导师2人),青年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曾主持、参与了包括“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总装备部、总参通信部、教育部等在内的省部委项目十余项,科研经费达450万元。共申请、公开或授权发明专利8项。出版著作2部。在中国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共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论文7篇、EI收录的48篇。该学科所在学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众多先进的实验及教学设备。

信息安全

该学科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自设学科,方向研究梯队与密码学学科基本相同,共有专任研究人员13人,其中副教授7人。在信息安全学科招生的博士生导师2人(含跨学科和兼职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人(含兼职导师1人)。

“十一五”期间,该学科方向承担了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防预研项目5项,科研经费达到255万元。发表论文被SCI检索19篇,EI检索95篇。出版专著著作1部。获得省部级科技三等奖1项。

在人才培养方面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成为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团队被批准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该学科做为密码学国家重点学科的扩展和补充,在“十五”、“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中得到了较大的支持。依托综合业务网理论与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十一五”期间仪器设备投资达2100万元,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45台件。

军事通信学

该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共有专任研究人员 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6人(含兼学科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8人(含兼学科导师4人)。主要研究方向有:军事通信技术、军事通信网络、战术互连网、新一代通信网络、光纤宽带通信网、网络探测和网络管理、移动通信、宽带/高速无线通信、卫星通信、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电子商务、通信抗干扰系统、电子对抗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卫星遥感系统、信息编码与信号传输、语音与图像处理及多媒体通信技术、通信信号处理、自适应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等。

该学科每年承担国防科研项目30余项、总科研经费 3450万元左右。

密码学

该学科为国家级二级重点学科,在肖国镇、王育民、王新梅等老专家带领下,形成了结构合理稳定的研究队伍,共有专任研究人员2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9人(含跨学科和兼职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38人(含跨学科和兼职导师25人)。研究人员中25人具有博士学位,占86%。

“十一五”期间,该学科承担了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防预研项目29项,科研经费达到1570万元。发表三大索引论文350篇,被SCI检索96篇,EI检索320篇。出版专著著作7部。获得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结合密码学研究的最新发展开设了量子信息论、形式化逻辑等新课程。培养出一大批在国内外密码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人才,其中包括IDEA算法的发明人来学嘉教授、国家863信息安全主题专家组组长冯登国教授等。

该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九五”、“十五”、“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建有综合业务网理论与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

该学科属于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有专任研究人员120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65人,博士生导师25人(含兼职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92人(含兼职导师8人)。在刘增基、王育民、王新梅、吴成柯等老专家带领下,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通过研究团队建设,在移动和宽带无线通信、信息传输、网络与交换、多媒体通信四个主要的研究方向上,组建了多支特色鲜明的研究团队,在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都为国家通信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该学科科研基地“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07年度科技部组织的评估中获得专家组的良好评价。“十一五”期间,该学科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共发表三大索引论文逾1100篇,国际期刊发表文章中,被SCI检索298篇,被EI检索685篇。期间承担了大量国家纵向项目和研究院所大中型企业的横向项目,总经费达到16583万元,其中国家级纵向项目(只包括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家973、国家重大研究计划等)经费总额超过9200万元。在人才培养方面,共授予博士学位229人,硕士学位2410人,为国家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中国国内通信与信息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查看详情

西安电子科大展望未来

面向知识经济和数字化时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继往开来,创新图强,为把学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查看详情

重庆大学测绘工程研究所简介

重庆大学测绘工程研究所于2014年3月正式组建,是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下属的九个研究所之一,主要承担测绘工程本科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培养工作和全校非测绘专业类(土木工程大类、建筑城规、工程管理、房地产、造价工程、给排水、环境工程、采矿)等基础测量学课程建设,以及测绘科学与技术研究生的相关教学与指导工作。

测绘工程研究所是以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为重点,依托土木工程大类发展起来的测绘类学术研究培养基地。研究所以测绘科学与技术为研究主体方向,着重结合土木专业背景,开拓和发展利用GPS、测量机器人、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超光谱/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等现代新型测绘技术进行路桥勘测和施工,大型结构的变形监测,地质勘探与地质灾害评估等前沿方向的研究。研究所力求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新型生产力,在科研工作开展过程中致力于培养熟练掌握测绘学科基本理论、现代测量技能,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及自主科研能力的高素质本科生和研究生。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