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发酵过程的特点以及发酵过程的操作、控制、优化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发酵工程技术在整体发酵工程中的定位
第三节 发酵过程控制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
一、发酵过程优化实现的顺序和条件
二、实现发酵过程控制和优化的硬软件技术支撑
第四节 发酵过程的状态变量、操作变量和可测量变量
第五节 用于发酵过程控制和优化的各类模型
第六节 发酵过程控制概论
一、传统的发酵过程控制系统
二、展望——新型、集约式发酵过程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生物过程参数在线检测技术
第一节 pH的在线测量
一、pH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二、pH传感器的使用
第二节 溶解氧浓度的在线测量
一、溶解氧浓度测量原理
二、溶解氧电极
三、溶解氧电极的使用
第三节 发酵罐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压的测量以及呼吸代谢参数的计算
一、氧分析仪
二、尾气CO分压的检测
三、呼吸代谢参数的计算
第四节 发酵罐内氧气体积传质系数KLa的测量
一、亚硫酸盐氧化法
二、溶解氧电极法
三、物料衡算法
四、动态测定法
五、取样极谱法
六、复膜电极测定KLa
第五节 发酵罐内细胞浓度的在线测量和比增殖速率的计算
一、菌体浓度的检测方法及原理
二、在线激光浊度计
第六节 生物传感器在发酵过程检测中的应用
一、生物传感器的类型和结构原理
二、发酵罐基质(葡萄糖等)浓度的在线测量
三、引流分析与控制
四、发酵罐器内一级代谢产物(乙醇、有机酸等)浓度的在线测量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发酵过程控制系统和控制设计原理及应用
第一节 过程的状态方程式
第二节 发酵过程的基础数学模型
一、发酵过程最基本的合成和代谢分解反应
二、发酵过程典型的数学模型形式
三、发酵过程的各种得率系数和各种比反应速率模型的表现形式
四、生物反应器的基本操作方式
五、发酵过程状态方程式在“理想操作点”近旁的线性化
第三节 拉普拉斯变换与反拉普拉斯变换
一、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二、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特性以及基本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
三、反拉普拉斯变换
四、有理函数的反拉普拉斯变换
五、过程的传递函数GP(s)——线性状态方程式的拉普拉斯函数表现形式
六、过程传递函数的框图和转换
七、过程输出对于输入变量阶跃式变化的响应特性
第四节 过程的稳定性分析
一、过程稳定的判别标准
二、过程在平衡点(特异点)近旁的稳定特性分类
第五节 发酵过程的前馈控制
一、过程前馈控制简介
二、前馈控制在流加发酵过程中的应用
第六节 发酵过程的反馈控制
第七节 PID反馈控制系统的构成和性能特征
一、比例动作
二、积分动作
三、微分动作
四、PID反馈控制器的构成特征
第八节 PID反馈控制系统的解析和设计
一、反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二、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参数调整
三、开关反馈控制
第九节 反馈控制系统在发酵过程控制中的实际应用
一、以溶解氧浓度变化为反馈指标的流加培养控制——DO"para" label-module="para">
二、以pH变化为反馈指标的流加培养控制——pH"para" label-module="para">
三、以RQ为反馈指标的发酵过程控制
四、直接以底物浓度为反馈指标的发酵过程控制
五、以代谢副产物浓度为反馈指标的流加培养控制
六、在线测量可测状态变量间接推定和控制谷氨酸发酵糖浓度、提高发酵性能
【习题】
【解答】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发酵过程的最优化控制
第一节 最优化控制的研究内容、表述、特点和方法
第二节 最大原理及其在发酵过程最优化控制中的应用
一、最大原理及其算法简介
二、利用最大原理确定流加培养过程的最优基质流加策略和方式
三、最大原理数值解法及其在发酵过程最优化控制中的应用简介
第三节 格林定理及其在发酵过程最优化控制中的应用
一、格林定理
二、利用格林定理求解流加培养(发酵)的最短时间轨道问题
三、格林定理在乳酸菌过滤培养最优化控制中的应用
第四节 遗传算法及其在发酵过程最优化控制中的应用
一、遗传算法简介
二、遗传算法的算法概要及其在重组大肠杆菌培养的最优化控制中的应用
【习题】
【解答】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发酵过程的建模和状态预测
第一节 描述发酵过程的各类数学模型简介
一、非构造式动力学模型
二、代谢网络模型
三、基于在线时间序列数据的自回归平均移动模型
四、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五、正交或多项式回归模型
第二节 非构造式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模方法
一、利用非线性规划法确定非构造式动力学数学模型的模型参数
二、利用遗传算法确定过程模型参数
第三节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模和预测发酵过程的状态
一、神经细胞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类型
三、人工神经网络的误差反向传播学习算法简介
四、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在线识别发酵过程的生理状态和浓度变化模式
五、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发酵过程状态变量预测模型
六、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回归模型
七、结合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遗传算法的过程静态优化
【习题】
【解答】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发酵过程的在线自适应控制
第一节 基于在线时间序列输入输出数据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及其解析
一、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二、利用逐次最小二乘回归法计算确定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模型参数
第二节 基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在线自适应控制
一、“极配置”型的在线自适应控制系统
二、“最优控制”型的在线自适应控制系统
三、酵母菌流加培养过程的比增殖速率在线自适应最优控制
四、乳酸连续过滤发酵过程的在线自适应控制
第三节 基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在线最优化控制
一、面包酵母连续生产的在线最优化控制
二、乳酸连续过滤发酵的在线最优化控制
第四节 基于遗传算法的在线最优化控制
一、利用遗传算法实时在线跟踪和更新非构造式动力学模型的参数
二、结合使用最大原理和遗传算法的在线最优化控制
【习题】
【解答】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人工智能控制
第一节 模糊逻辑控制器
一、模糊逻辑控制器的特点和简介
二、模糊语言数值表现法和模糊成员函数
三、模糊规则
四、模糊规则的执行和实施——解模糊规则的方法
五、模糊逻辑控制系统的构成、设计和调整
第二节 模糊逻辑控制系统在发酵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一、谷氨酸流加发酵过程的模糊控制
二、辅酶QL发酵生产过程的模糊控制
三、模糊推理技术在发酵过程在线状态预测中的应用
第三节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控制系统及其在发酵过程中的应用
一、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及其在发酵过程中的应用
二、基于DO/pH在线测量和智能型模式识别模型的发酵过程控制系统(ANNPR—Ctrl)
【习题】
【解答】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利用代谢网络模型的过程控制和优化
第一节 代谢网络模型解析
一、代谢网络模型的简化、计算和求解
二、利用代谢网络模型的状态预测
第二节 网络信号传递线图和利用网络信号传递线图的代谢网络模型
一、网络信号传递线图及其简化
二、利用代谢信号传递线图处理代谢网络
三、利用网络信号传递线图的代谢网络分析
第三节 利用代谢网络模型的发酵过程在线状态预测
一、代谢网络模型在赖氨酸发酵过程在线状态预测中的应用
二、基于代谢网络模型的谷氨酸发酵在线状态预测
第四节 基于代谢网络模型的发酵过程优化控制
一、基于代谢流分析的谷氨酸发酵代谢平衡优化控制
二、利用基于代谢流分析的两段复合型供氧控制方式优化精氨酸代谢发酵
三、利用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数据改进优选代谢网络模型为过程优化服务
【习题】
【解答】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发酵过程的多变量聚类分析和故障诊断/早期预警
第一节 发酵过程多变量聚类分析和故障
……
第十章 计算机在生化反应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2100433B
《发酵过程解析、控制与检测技术(第2版)》内容简介:作为发酵工业中游技术核心的发酵过程控制和优化技术,既关系到能否发挥菌种的最大生产能力,又会影响到下游处理的难易程度,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是一项承上启下的关键技术。《发酵过程解析、控制与检测技术(第2版)》作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发酵过程的在线检测、解析、控制和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借鉴国外的有关最新研究成果和作者自身完成的研究实例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写成此书。 {zzjj}
作为一个时尚的人,首先需要时尚的就是发型,并且随着人们对时尚追求的热度与日俱增,发廊开始遍地开花。一家生意兴隆的发廊,最重要的就是店面的装修,只要整体效果舒服,再加上几个独一无二的精巧设计,就会吸引到...
有很多,锅炉系,汽机器,电气系,热工系.主体设备,传送带,磨煤机,吹灰管,,管排,循环水,气包,汽轮机,除灰器等等...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
现代发酵工程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提出了发酵工程在生物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通过发酵工程,才能使由基因工程或细胞工程获得的具有某种所需性状的目的菌株实现工业化生产,最终达到基因克隆或细胞融合,获得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基础。简要综述了现代发酵工程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及其进展,包括改造传统的食品加工工艺、单细胞蛋白(SCP)的生产、开发功能性食品和微生物油脂的生产。
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努力实现浙江水利现代化
结合浙江实际,分析了水利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浙江水利现代化建设战略、治水思路和工作方法的相应转变,以及建立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
《产业生态工程丛书:发酵生态工程》内容新颖,实用性强,技术资料丰富,对发酵技术的发展,发酵产业的延伸,大幅度提高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可供从事生物技术、生化工程、工业发酵等方面的科研与生产人员以及有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第一章 发酵生态工程概论1
第一节 发酵工程原理及技术1
一、发酵和发酵工程的概念1
二、发酵工程的发展简史2
三、发酵工程的特点及发酵过程的分类5
四、发酵工程的产品类型及应用领域6
五、发酵工程的发展趋势 10
第二节 生态工程原理及技术11
一、生态学和生态工程的概念11
二、生态工程的产生背景13
三、生态工程相关概念、特点及类型19
四、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21
五、生态工程的发展趋势25
第三节 发酵生态工程概念的提出26
参考文献27
第二章 发酵生态工程的生物过程基础29
第一节 发酵微生物菌种选育与培养29
一、微生物菌种的特点29
二、发酵菌种的分离31
三、菌种的初筛与复筛33
四、菌种的选育34
五、菌种的保藏37
第二节 发酵技术与发酵过程建模38
一、发酵技术简介38
二、发酵技术的特点41
三、生物反应过程分类42
四、发酵技术的基本内容42
五、发酵过程建模及应用43
第三节 发酵过程控制优化与自动化监测48
一、生物过程控制优化概述48
二、发酵过程自动化监测49
三、发酵过程的自动控制58
参考文献63
第三章 发酵生态工程的生化工程基础64
第一节 生物反应器及其操作特性64
一、生物反应器64
二、生物反应器操作特性67
第二节 生物反应动力学69
一、细胞生长反应动力学69
二、酶促反应动力学78
第三节 生物反应器的质量衡算和能量衡算89
一、间歇式反应器89
二、连续式反应器91
三、能量衡算92
第四节 生物反应器的放大93
一、生物反应器放大的基本理论94
二、生物反应器放大的准则95
三、生物反应器的放大方法96
参考文献102
第四章 生物发酵与能源工程技术103
第一节 生物质能概述103
一、生物质能源定义103
二、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意义103
三、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104
第二节 沼气发酵生态工程105
一、沼气开发的意义105
二、沼气发酵工程106
三、沼气发酵生态工程实例108
四、沼气利用技术110
第三节 生物质发酵制乙醇工程110
一、燃料乙醇开发的意义110
二、纤维素发酵生产乙醇111
三、半纤维素发酵生产乙醇121
四、纤维质发酵生产乙醇前景展望127
第四节 生物质发酵制氢工程128
一、氢能开发的意义128
二、生物质发酵制氢原理128
三、发酵废物制氢技术130
四、发酵法制氢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131
第五节 生物柴油工程132
一、生物柴油开发的意义132
二、生物柴油的生产132
三、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135
参考文献136
第五章 污染生态发酵工程137
第一节 发酵工业废水生物处理工程137
一、发酵工业废水好氧生物处理137
二、发酵工业废水厌氧生物处理147
第二节 发酵废物生产单细胞蛋白160
一、生产SCP的发酵废物160
二、生产SCP的微生物161
三、SCP的生产工艺162
四、发酵废物生产SCP的工艺条件及应用实例163
五、SCP的研究趋势165
第三节 发酵废物生产呈味核苷酸166
一、核酸类物质的用途与生产概况166
二、固态发酵培养基优化和产酶条件的确定169
三、AMP脱氨酶的提取、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175
四、发酵废菌体中核酸类物质的制备及核苷酸分离条件177
第四节 发酵废物资源化与生态农业181
一、发酵工业废物特征181
二、发酵废物生产有机肥料182
三、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工程184
四、发酵废物资源化发展趋势185
参考文献185
第六章 环境微生态制剂发酵工程186
第一节 环境微生态制剂的开发与应用186
一、环境微生态制剂应用概况186
二、环境微生态制剂的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的控制187
三、环境微生态制剂开发和应用存在问题187
第二节 微生物絮凝剂188
一、絮凝沉淀法188
二、微生物絮凝剂190
第三节 水体脱氮微生态制剂197
一、水体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进展197
二、水体脱氮微生态制剂培养条件的优化200
三、混合脱氮微生态制剂的扩大培养203
四、混合脱氮微生态制剂的制备205
第四节 溶藻微生态制剂207
一、蓝藻水华的危害207
二、蓝藻水华的治理方法209
三、溶藻微生态制剂研究进展212
第五节 微生物吸附剂214
一、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214
二、微生物吸附重金属铜离子的研究与开发215
参考文献220
《现代工程教育丛书·现代制造技术工程训练》是为配合高等工科院校在工程训练中加强现代制造技术的实践内容,并结合高等工科院校机械制造工程训练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现代工程教育丛书》之一。
全书共11章,主要内容有先进制造技术概论、数控加工技术基础、数控车削、数控铣削、数控加工中心、数控电火花成形加工、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激光刻绘加工、超声加工、CAD/CAM技术在数控编程中的应用、面向环境的设计制造等。全书结合大量实例,突出了机械制造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及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现代工程教育丛书·现代制造技术工程训练》既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现代制造技术工程训练的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的专用教材,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