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2001年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社出版贺尚红编著图书。
第一篇液压与液力传动基本知识
第一章液压传动基本知识
第一节液压传动基本原理及工作特点
一、液压传动基本工作原理
二、液压传动基本特征
三、液压系统的组成
四、液压传动的特点
第二节液压油
一、液压油的分类
二、液压油的物理化学性能
三、液压油的选择
第三节静止液体力学基本规律
一、液体静压力及其特性
二、液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和帕斯卡定律
三、压力的表示方法
第四节流动液体力学基本规律
一、流动液体的基本概念
二、流动液体的流量连续方程
三、流动液体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
四、流动液体动量方程式
第五节液体流动中的能量损失
一、液体流动中的沿程压力损失
二、液体流动中的局部压力损失
三、减小压力损失的措施
第六节液体在节流孔中的流动
一、液体流经小孔的流量及压力变化规律
二、3种节流形式的特点及应用
第七节液体在缝隙中的流动
一、平行面缝隙流动
二、圆环缝隙流动
三、楔形平面缝隙流动
第八节液压冲击、气穴与气蚀、振动和噪声
一、液压冲击
二、气穴和气蚀
三、振动和噪声
第二章液压泵和液压马达
第一节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基本概念
一、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作用、工作原理和分类
二、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基本参数
第二节齿轮液压泵和齿轮液压马达
一、齿轮液压泵
二、齿轮液压马达
第三节叶片液压泵和叶片液压马达
一、叶片液压泵
二、叶片液压马达
第四节柱塞式液压泵和柱塞式液压马达
一、径向柱塞式液压泵和径向柱塞马达
二、轴向柱塞式液压泵和马达
第五节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选择和使用
一、液压泵的选择
二、液压马达的选择
三、泵和马达的使用
第三章液压缸
第一节液压油缸的种类和特点
第二节工程机械用液压缸
一、单杆双作用液压缸的构造
二、单杆双作用液压缸底部结构
第四章液压控制阀
第一节液压控制阀概述
一、液压控制阀概述
二、液压控制阀的分类
三、对液压控制阀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方向控制阀
一、单向阀
二、换向阀
第三节压力控制阀
一、溢流阀
二、减压阀
三、顺序阀
四、平衡阀
五、背压阀
六、压力继电器
第四节流量控制阀
一、概述
二、节流阀
三、调速阀
四、同步阀
五、稳流分流阀
第五节多路换向阀
一、多路阀结构形式
二、多路阀连通方式
三、典型结构介绍
第六节伺服阀
一、伺服阀工作原理
二、电液伺服阀工作原理
三、电液伺服系统工作原理
第七节电液比例阀
一、电液比例压力先导阀
二、电液比例调速阀
三、电液比例换向阀
第八节逻辑阀
一、逻辑阀的锥阀式基本单元
二、由逻辑元件组成逻辑阀
第五章液压辅助装置
第一节蓄能器
一、蓄能器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二、蓄能器的作用
三、蓄能器的安装及使用
第二节滤油器
一、滤油器的作用和要求
二、滤油器的种类
三、滤油器典型结构介绍
四、滤油器在液压系统中的安装位置及维护
第三节液压油油箱
一、液压油油箱容积的确定
二、液压油油箱结构
第四节密封
一、间隙密封
二、接触密封
第五节液压油油管和管接头
一、液压油管
二、管接头
第六节冷却器
第六章工程机械液压传动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工程机械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及要求
一、液压系统的组成
二、对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要求
第二节液压系统基本型式
一、开式、闭式系统
二、单泵、多泵系统
三、定量、变量系统
四、分功率变量、总功率变量系统
五、执行元件串、并、串并联系统
六、有级调速、无级调速及复合调速系统
第三节液压系统的性能指标及基本要求
一、液压系统的效率(经济性指标)
二、功率利用(节能性指标)
三、调速范围和微调指标(调速指标)
四、液压系统刚度(机械特性指标)
五、负载能力(工作性能指标)
第七章液力传动
第一节液力传动简介
一、液力偶合器
二、液力变矩器
三、液力传动的优缺点
第二节液力传动的水力学知识
一、液体流动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进、出口速度三角形
三、能量转换力矩方程式
四、相似理论和力矩公式
第三节液力变矩器工作原理及特性曲线
一、工作原理
二、特性曲线
第四节液力变矩器的结构类型
一、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
二、向心、轴流和离心涡轮式
三、单级、双级和多级
四、简单式和综合式
五、液力机械变矩器
第五节综合式液力变矩器
第六节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共同工作
一、共同工作输入特性曲线
二、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曲线
三、功率匹配及速度匹配
四、变矩器选择
第七节液力变矩器的补偿系统
第二篇工程机械液压与液力系统分析与使用、维修及故障排除
第一章液压与液力系统故障及排除基本概论
第一节液压系统故障分类及诊断方法
一、液压故障分类
二、故障诊断方法
第二节液压油及液压元件的故障与排除概述
一、液压油污染的危害(是否混入水、空气、固体杂质)
二、液压泵故障
三、液压马达
四、液压缸
五、溢流阀
六、减压阀
七、顺序阀
八、液控单向阀
九、电磁换向阀
十、电液换向阀
十一、多路换向阀
十二、管道
第三节齿轮泵与齿轮马达故障与排除
一、对齿轮泵的要求
二、齿轮泵故障与排除
第四节叶片泵与叶片马达故障与排除
一、对叶片泵的要求
二、叶片泵与叶片马达故障与排除
第五节柱塞泵和柱塞马达
一、轴向柱塞泵的安装,使用与维护
二、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
第六节液压缸故障与排除
一、柱塞缸
二、活塞缸
三、液压缸的安装、使用和维护
第七节液压阀的故障与排除
一、单向阀
二、换向阀
三、溢流阀
四、减压阀
五、顺序阀
六、流量控制阀
七、电液伺服阀
八、电液比例阀(比例阀)
九、压力继电器
第八节辅助元件的故障与排除
一、油箱
二、蓄能器
三、滤油器
第九节液压传动介质的污染
一、认真选好适用的工作介质
二、防止水分、化学制品、空气、固体杂质混入液压系统
第十节液压传动系统常见故障与排除
一、正确使用工作油
二、正确使用液力系统
第十一节液压工程机械的维护
~、使用要求
二、维护
三、常用液压元件的维修配合间隙
第十二节液压系统常见故障与排除
一、液压系统振动和噪声
二、液压系统泄漏
三、液压冲击
四、液压系统中的“爬行”
五、液压系统中的液压卡紧
六、液压系统中的温升
第二章汽车式、履带式起重机液压系统分析
第一节起重机械常用液压回路
一、起升机构液压回路
二、伸缩臂机构液压回路
三、变幅机构液压回路
四、回转机构液压回路
五、支腿机构液压回路
六、转向机构液压回路
第二节汽车式起重机
一、QY16型汽车式起重机液压系统
二、LOKOM系列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
三、NK800型汽车式起重机液压系统
四、TG1500E型汽车式起重机液压系统
第三节履带式起重机械
一、CC2000型履带式起重机液压系统
二、KH100型履带式多功能起重机液压系统
第三章土方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分析
第一节铲土运输机械
一、推土机
二、铲运机
三、装载机
四、平地机
五、振动压路机
第二节液压挖掘机
一、YW160液压挖掘机
二、日本1.8m3液压挖掘机
三、EX400型液压挖掘机
第三节稳定土拌和机
一、WBY210型全液压稳定土拌和机
二、MPH—100型液压稳定土拌和机
三、稳定土拌和机液压系统常见故障、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第四章路面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分析
第一节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一、LTU4型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二、TITAN411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三、SA125型履带式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四、沥青摊铺机的维修及故障排除
第二节水泥混凝土摊铺机
一、轨道式水泥混凝土摊铺机
二、滑模式水泥混凝土摊铺机
第五章水泥混凝土机械液压系统分析
第一节水泥混凝土搅拌输送车
第二节水泥混凝土输送泵
一、BP750R型混凝土泵的液压系统分析
二、混凝土泵的使用维护与故障排除
第三节水泥混凝土泵车
一、搅拌回路
二、清洗回路
三、冷却和润滑回路
四、混凝土泵送回路(主液压回路)
五、回转油路、悬臂伸缩回路、支腿工作回路
参考文献
3.V形密封圈
如图1—5—7所示,是由支承环a)、密封环b)和压环c)3个形状不同的零件组成。当压环压紧密封环时,支承环可使密封环产生变形而起密封作用。其工作压力可达50MPa,工作温度为—40~+80℃。当工作压力在IOMPa以下时,使用一个密封环就可保证密封。增加密封环的个数后,可高达100MPa。安装时,也应使其唇口面对压力油腔,因为它也是靠唇边张开起密封作用。
第五节液压油油管和管接头
液压油管的作用是保证液压系统工作液体能量的传输。管接头用以液压油管之间或液压油管与元件连接起来而构成管路系统。液压油管和接头应有足够的强度、良好的密封、小的压力损失和拆装方便。
一、液压油管
在工程机械液压传动系统中,液压油管主要采用冷拔无缝钢管、耐油橡胶软管和紫铜管,有时也用一些塑料管和尼龙管。液压油管材料的选择是依据液压系统各部位的压力、工作要求和各部件间的位置关系等。各种材料的液压油管特性及适用范围如下:
1.无缝钢管。耐油性、抗腐蚀性比较好,耐高压,变形小。装配时不易弯曲,但装配后能长久地保持原形,所以在中、高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无缝钢管有冷拔和热轧两种。冷拔管的外径尺寸精确,质地均匀,强度高。一般多选用10号、15号冷拔无缝纲管。吸油管和回油管等低压管路,允许采用有缝纲管,其最高工作压力不大于1MPa。
2.橡胶软管。可用于有相对运动的部件间的连接,能吸收液压系统的冲击和振动,装配方便。但软管制造困难,寿命短,成本高,固定连接时一般不采用。橡胶软管分为高压软管和低压软管两种,高压软管用夹有钢丝的耐油橡胶制成,钢丝有交叉编织和缠绕两种,一般有2~3层。钢丝层数多,管径越小,耐压力越高,最高使用压力可达35MPa~40MPa,低压软管是由夹有帆布的耐油橡胶制成,适用于工作压力小于1.5MPa的场合。
3.紫铜管。容易弯曲成所需的形状,安装方便,且管壁光滑,摩擦阻力小。但耐压力低,抗振能力弱,只适用于中、低压油路(一般压力不大于5MPa)。由于铜和油接触能加速油的氧化,且铜材较缺,故应尽量不用或少用铜管,通常只限于用做仪表和控制装置的小直径油管。
4.耐油塑料管。价格便宜、装配方便,但耐压力低,使用压力一般不大于0.5MPa,可用有些回油管和泄漏油管。
5.尼龙管。国内已试制生产,可用于中、低压油路,有的使用压力可达8MPa。
液压油管安装不合理时,不仅会给安装检修带来麻烦,而且会造成过大的压力损失或出现振动、噪声等不良现象。
《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现代工程机械液压与液力系统:基本原理•故障分析与排除》可供各施工部门的管理、使用和维修人员使用,亦可作为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的师生阅读以及设计、科研部门的技术人员参考。
上面的答案我不赞同,我的专业是机械工程。可我选择了公路工程单位,工资待遇还可以,工作地点不固定,也是流动的。公路工程——主要以测量,放线,检验质量等为主。机械工程——主要以机械为主,一般是维修了,设计...
按照机械分类1、发动机2、液压系统3、工作装置4、行走装置按照工作适用范围1、铲土运输机械由装械机、推土机、平地机、铲运机及矿用载重自卸车五大类组成。推土机:机械履带推土机,液压履带推土机,液压轮胎式...
可以维修。液压系统常见的故障诊断与排除主要有以下几点:主系统无压力、压力值不达标故障原因:1.主系统溢流阀的电磁换向阀不得电或发卡;2.主系统溢流阀插装阀阀芯卡在开启位置或密封面磨损;3.主系统液压泵...
液压泵液压系统的设计(工程机械液压与液力传动)
液压泵液压系统的设计 (工程机械液压与液力传动 ) 前 言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工业生产不断进步,市场对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出了越来 越高的要求。产品加工工艺过程的自动化是实现高质量、高效率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组合 机床作为一种专用高效自动化技术设备,已成为大批量机械产品实现高效、 高质量和经济 性 ...
前 言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工业生产不断进步,市场对产品的
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产品加工工艺过程的自动化是实现高质量、 高效率
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组合机床作为一种专用高效自动化技术设备,已成为大批量机械
产品实现高效、 高质量和经济性生产的关键装备,是集机电于一体的综合自动化程度较高
的制造技术和成套工艺装备。 组合机床及的技术性能和综合自动化水平,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了这些工业部门产品的生产效率、 产品质量
《工程机械液压传动与液力传动》教学法研究
本文深入分析了《工程机械液压传动与液力传动》教学现状,总结了目前职业教学中《工程机械液压传动与液力传动》的教学方法的特点,并对未来教学提出了见解。
《工程机械液压和液力系统》重点介绍了工程机械中液压和液力技术的相关知识与应用。在介绍了液压和液力传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工程机械常用液压、液力元件,工程机械液压回路和典型机型的液压和液力系统,工程机械液压和液力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内容。列举了大量的工程机械液压液力故障维修案例,实用性强。
《工程机械液压和液力系统》可供工程机械技术人员、设备管理人员、维护修理人员、驾驶操作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工程机械及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工程机械液压与液力传动系统》分为液压卷与液力卷。本书内容以工程机械为载体,密切关注液压与液力传动的典型系统组成与最新技术动向,在充分说明经典理论与应用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最新的技术应用,如液压传动的负荷传感技术、液力传动的流动数值模拟与可视化等。液压卷包括基础知识、液压控制阀、液压回路、液压泵与执行元件、负荷传感液压系统及控制,以及典型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与控制实例等。液力卷包括液力传动基础、液力变矩器与液力偶合器、液力元件设计、液力机械分流传动、液力传动装置、液力传动的试验等。作者根据多年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的经验,使本书形成了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基本概念、典型元件、系统组成与应用都进行了深入阐述,思路清晰,言简意赅,易于读者理解。
本书可供液压、液力传动技术的科研人员、设计人员以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作为主要施工设备的工程机械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液压和液力传动具有一系列突出优点,因而在工程机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工程机械液压和液力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因此熟悉液压和液力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典型应用,了解和掌握其使用和维护知识、故障诊断与排除技术是现代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内容。
本书重点介绍了工程机械中液压和液力技术的相关知识与应用。首先介绍了液压和液力传动的基础知识和工程机械常用液压、液力元器件,其次详细介绍了工程机械液压回路和典型机型的液压和液力系统,最后系统描述了工程机械液压和液力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故障诊断及排除的有关内容。列举了大量的工程机械液压液力故障维修案例,方便读者查阅和参考。
本书可供工程机械技术人员、设备管理人员、维护修理人员、驾驶操作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工程机械及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本书第1章由王晓伟撰写,第2、3章由何芹撰写,第4章由陈继文撰写,第5章由姜华撰写,第6章由李丽撰写,第7章由张青撰写,全书由王晓伟、张青、何芹统定稿。在此特别感谢张瑞军教授在百忙之中对本书进行了细致的审校,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本书的完成做出大量工作的还有王胜春、宋世军、史宝军、王积永、沈孝芹、于艳杰等同志。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