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桥梁风毁事件的回顾(1818~1940年)
第二节 桥梁抗风基础理论的建立(1940~1980年)
第三节 现代桥梁抗风理论的发展(1980~2000年)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近地边界层风特性及其风洞模拟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强风平均风速剖面特性观测与分析
一、引言
二、大气风廓线仪及其在平均风速剖面观测中的应用
三、台风大风的风速剖面特性
四、冬季大风的风速剖面特性
五、小结
第三节 风速风向联合分布概型及其在极端风速估计中的应用
一、引言
版 次:1页 数:450字 数:720000 印刷时间:2005-11-1开 本:纸 张:胶版纸 印 次:I S B N:9787114058219包 装:精装2100433B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九五”重大科研项目以及近年来作者在桥梁抗风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全面总结。共分十二章,容包括绪论、近地边界层风特性及其风洞模拟技术、桥梁风振理论的精细化、桥梁构件的气动参数识别、斜拉桥拉索风雨激振及其控制、桥梁颤振机理及气动控制措施、桥梁风振的概率性评价与可靠性分析、CFD技术及其在桥梁气动弹性数值模拟中的运用、斜风作用下桥梁抖振响应分析与实测案例研究、桥梁等效风荷载理论、大跨度桥梁的静风稳定性、总结与展望。
中国的现代桥梁有: 中国跨度最大的铁路石拱桥 在四川省境内的大渡河畔,有一条古老凉山分裂成的长达几里的大裂缝,名叫老昌沟。沟的两边平行相峙,山壁陡峭,直插云天,沟深达200余米,宽仅50余米,沟里...
桥梁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桥跨结构 在线路中断时跨越障碍物的主要承载结构。 2、桥墩和桥台 是支承桥跨结构并将恒载和车辆等活载传至地基的建筑物。 通常设置在桥梁两端的称为桥台,它除了上述作用外,还...
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
该作品获得2006年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现代桥梁美学与景观设计研究(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20卷 第 3 期 2004年 9月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Civil Eng. and Architecture Vol. 20 No. 3 Sep. 2004 文章编号 :1004 - 6011 (2004) 03 - 0047 - 04 现代桥梁美学与景观设计研究 Ξ 王毅娟 , 郭燕萍 (教务处 ,北京 100044) 摘 要 :桥梁美学以桥梁本体景观为对象 ,研究如何在保证功能需求的同时 ,表现其结构之美 .桥梁景观 设计则不仅继承了桥梁美学的内涵 ,而且延伸至环境设计 ,并将其与城市景观 、
桥梁抗风与抗震
桥梁抗风与抗震 1.桥梁抗震 1.1 桥梁的震害及破坏机理 调查与分析桥梁的震害及其破坏机理是建立正确的抗震设计方法, 采取有效抗震措施的 科学依据。 国内外学者对桥梁震害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桥梁震害主要表现为: (1) 上部结构的破坏:桥梁上部结构本身遭受震害而被毁坏的情形不多,一般都是由于 桥梁结构的其他部位的毁坏而引起的。如落梁,一种是由于弹性设计理论采用毛截面刚度, 这样就会低估横向地震作用和位移。 导致活动节点处所设置的支座长度明显不足以及相邻梁 体之间因横向距离不足而引起的相互冲击, 造成落梁及相邻结构的撞击破坏; 另外一种是由 于地基土的作用造成大的地震位移, 这种桥梁震害主要发生在建在软土或者可能液化的地基 土上的桥梁上。软土通常会使结构的振动反应放大,使得落梁的可能性增加。 (2) 支座连接部位的破坏:这中破坏比较常见,由于连接部位的破坏会引起力传递方式 的变化,
罗海珠著的《矿井通风降温理论与实践》在论述矿井通风降温基本理论的过程中,密切联系矿井通风降温的实际,书中所列举的实际工程,不一定是示范工程,仅是为了说明基本理论的应用方法。提高和发展矿井通风降温的科技水平,必须以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支撑,这是在编写本书过程中始终坚持的观点。
罗海珠,1962年8月生,江西吉水人,博士,研究员,煤炭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董事长。主持完成了国家“七五”至“十二五”规划中的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参与编写并出版专著5部,在国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制订或修订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5项,申请发明专利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煤炭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国家煤炭工业局安全生产科技奖一等奖1项,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1995年获孙越崎“优秀青年科技奖”,1996年被评为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6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1998年获辽宁省首届青年科技奖,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抚顺市跨世纪优秀青年专家、十佳科技英才、优秀科技工作者。培养了一大批矿井火灾防控的优秀科研人才,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9名,是我国矿井火灾防控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水资源短缺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在继承和发展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首都圈(京、津地区)为例,综合运用水文水资源、风险分析理论、系统工程、概率论、模糊数学、计算数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对区域水资源短缺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短缺风险识别、水资源短缺风险分析、水资源短缺风险经济损失评估、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水资源短缺风险处理与调控、水资源短缺风险决策,以及水资源短缺风险控制标准初步研究等。
《水资源短缺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特色在于对风险分析理论的系统化、实用化和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内容介绍
《气象灾害影响及风险评估理论与实践》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重大气象灾害风险及影响评估技术研发”资助的成果。全书探讨了气象灾害风险形成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暴雨、干旱、高温热浪、沙尘暴、台风等重大气象灾害的影响,开展了气象灾害对人体健康、道路交通、地质灾害、农业、水利等行业的影响评估方法研究及实践应用。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气象灾害风险形成的基本理论;(二)灾害影响评估方法与实践;(三)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