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一章质量概述 1
本章内容要点 1
第一节质量的概念 1
一、质量的基本概念 1
二、质量概念的发展 3
三、全面质量及其原则 4
第二节质量先驱的质量观 7
一、戴明——现代质量管理之父 7
二、朱兰——质量三部曲 12
三、克劳士比——零缺陷之父 13
四、其他质量管理专家 15
五、各种质量哲学的比较 18
第三节组织中的全面质量 20
一、制造领域的质量管理 20
二、服务领域的质量管理 23
第四节现代质量管理面临的环境 27
一、全球化进程加剧 27
二、顾客需求复杂多变 28
三、服务型制造模式形成 29
四、信息质量受到关注 30
思考题 31
案例讨论 31
案例1-1在质量中求生存,求发展——海尔的质量管理 31
案例1-2格力电器——董事长直接管质量 33
本章参考文献 35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评价 36
本章内容要点 36
第一节质量管理及其发展过程 36
一、质量管理相关术语 36
二、质量管理发展过程 38
三、质量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43
第二节TQM实现与质量文化 52
一、质量管理的常见组织形式 52
二、沟通的方式与渠道 54
三、基于全面质量的组织重构 56
四、质量文化 57
第三节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简介 61
一、ISO9000族标准简史 61
二、2008版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及核心标准的介绍 63
三、2008版ISO9000族标准的主要理念 64
四、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总体设计 68
五、质量认证 76
第四节国际上的各种质量奖 80
一、美国马可姆·波里奇国家质量奖 80
二、欧洲质量奖 83
三、日本戴明品质奖 84
四、加拿大卓越经营奖 85
五、澳大利亚卓越经营奖 86
六、中国全国质量奖 87
思考题 91
案例讨论 91
案例2-1某企业QEOHS整合型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91
案例2-2黑龙江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理念新推广难 99
案例2-3中国ISO9001认证市场解析 102
本章参考文献 105
第三章领导与战略计划 107
本章内容要点 107
第一节质量管理中的领导 107
一、领导方面的主要惯行 107
二、领导理论及其在全面质量环境中的应用论 111
三、领导与社会责任 114
第二节战略计划 118
一、战略计划方面的主要惯行 118
二、战略计划过程 121
三、战略展开 123
第三节战略质量规划的内容 126
一、战略质量规划模型 126
二、战略质量规划过程 128
三、战略质量规划方针 130
思考题 132
案例讨论 133
案例3-1海尔集团领导与战略计划的若干启示 133
案例3-2通用电气的领导及战略模式探讨 135
本章参考文献 138
第四章顾客满意与顾客关系管理 139
本章内容要点 139
第一节顾客满意 139
一、关注顾客的重要性 139
二、顾客满意的概念及其特点 142
三、全面顾客满意的理念 143
四、顾客忠诚 145
五、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产品或服务设计创新 146
第二节顾客满意度测量 148
一、顾客满意的影响因素 148
二、顾客满意度测评的分类及原则 149
三、顾客满意度测评的步骤 150
四、顾客满意度测评的方法 151
第三节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163
一、创造顾客价值 163
二、目标市场中顾客的分类及其识别 165
三、目标市场中顾客需求的识别 167
四、管理顾客关系的实践 169
五、有效的顾客抱怨管理 173
思考题 175
案例讨论 175
案例4-1海底捞火锅——实践顾客满意的典范 175
案例4-2戴尔——追求顾客满意的卓越实践 177
本章参考文献 179
第五章人力资源管理 181
本章内容要点 181
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81
一、人力资源管理范围 181
二、全面质量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182
三、基于全面质量理念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惯行 183
第二节团队与质量改进 186
一、团队与质量圈 186
二、有效团队的建立 189
三、六西格玛项目团队 193
第三节高绩效的工作系统 206
一、高绩效工作 206
二、工作和职位设计 208
三、员工参与 210
四、培训与教育 212
五、健康与安全 213
六、绩效评价 213
七、员工满意度和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测量 214
思考题 216
案例讨论 217
案例5-1一个“H”引发的质量事件 217
案例5-2通用汽车如何渡过内部危机? 219
本章参考文献 223
第六章过程质量控制 225
本章内容要点 225
第一节质量变异与过程控制 225
一、质量变异及规律 225
二、过程分析 227
三、过程控制 228
第二节过程能力 230
一、过程能力概述 230
二、过程能力指数 232
三、过程不合格品率的计算 238
四、过程能力分析 241
五、过程性能和过程性能指数 243
第三节过程控制图 245
一、控制图的基本原理 245
二、常规控制图的应用方法 249
三、控制图的判断准则 265
第四节红珠实验和漏斗实验 268
一、红珠实验 269
二、漏斗实验 271
第五节过程控制常用工具 274
一、排列图 274
二、因果图 276
三、直方图 279
四、流程图 283
五、KJ法 286
六、矩阵图法 289
七、检查表 290
八、散布图 291
思考题 292
案例讨论 296
案例6-1某纺织机械厂的统计质量控制 296
案例6-2某银行通过过程能力控制提高服务水平 304
附录应用SPSS18.0作控制图 308
本章参考文献 310
第七章质量测量与分析 311
本章内容要点 311
第一节质量检验 311
一、质量检验概述 311
二、质量检验方法 313
三、接收概率与OC曲线 316
四、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 321
五、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 322
第二节质量成本 326
一、质量成本的概念与构成 326
二、质量成本核算 327
三、质量损失与质量损失函数 331
四、合理的质量成本构成 335
五、劣质成本与现代成本观 337
第三节质量信息管理 339
一、质量信息概述 339
二、质量信息分析 340
三、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342
四、计算机辅助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346
第四节业绩测量 347
一、业绩测量概述 347
二、业绩测量体系的设计 350
三、测量数据的分析与使用 352
思考题 354
案例讨论 354
案例7-1某公司事业部质量损失分析报告 354
案例7-2某茶叶生产企业绿茶生产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358
本章参考文献 360
第八章现代质量管理发展应用 361
本章内容要点 361
第一节服务质量与关系质量 361
一、服务质量的定义及其维度 361
二、服务质量测量模型 363
三、关系质量的定义及其维度 368
四、关系质量相关研究应用 371
第二节质量管理实践 376
一、质量管理实践的概念 376
二、质量管理实践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380
三、中国企业质量管理实践的现状 382
第三节研发过程质量管理 383
一、研发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384
二、研发过程可靠性评价 388
三、研发过程质量控制技术 390
思考题 391
案例讨论 392
案例8-1清华同方的服务质量管理理论 392
案例8-2联想与顾客心连心 394
案例8-3康柏计算机公司的可靠性实践 396
本章参考文献 397
现代质量管理学(第2版)
目录
X
XI 2100433B
本书在全面论述现代质量管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成果,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卓越绩效模型架构为主线,系统介绍了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全书内容共分为八章,包括质量概述、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评价、领导与战略计划、顾客满意与顾客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过程质量控制、质量测量与分析以及现代质量管理发展应用等内容。
(二)综合实践题(提供案例仅供参考) 走访学校 1.他属于哪一层次的管理者? 答:属于中层管理者. 2.他在组织中担任的职务. 答:担任副校长一职. 3.他管理的下级人员的数量. 答:教师30人,学生...
周三多管理学课后题答案管理学《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第一题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2:依存...
02:08物业管理是指业主对区分所有建筑物共有部分以及建筑区划内共有建筑物、场所、设施的共同管理或者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其他管理人对业主共有的建筑物、设施、设备、场所、场地进行管理的活动;物权法规定,业...
《质量管理学》题库(第二章)
《质量管理学》题库 (第二章) 第二章 质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质量管理的过程就是对( )的过程。 A 产品质量的设计 B 产品质量的开发 C 标准的采用与实施 D 产品的制造控制 答案: C 2. 在质量数据中, “对于燥室的温度进行观测——温度过高调低些,过低则调高些”所 测量获取的数据是( )。 A 用于检查的数据 B 用于分析的数据 C 用于调节的数据 D 用于控制的数据 答案: C 3. 轴承的直径、长度属于( )。 A 计量数据 B 计数数据 C 优劣数据 D 顺序数据 答案: A 4.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单位构成的集合为称( )。 A 样品 B 样本 C 观测品 D 检验品 答案: B 5. 对于计量数据,其整理方法是进行( )。 A 计算特性值 B 统计分组 C 计算标准差 D 计算平均值 答案: B 6. 对质量因素中的偶然因素表述
《质量管理学》题库(第十章)
《质量管理学》题库 (第十章) 第十章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一、单项选择题 1. 审核是一项基于( )的活动,是对审核证据进行收集,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A 审查核实 B 审核证据 C 证实评价 D 纠正处理 答案: B 较易 2. 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 信息是( )。 A 审核信息 B 质量信息 C 审核证据 D 质量记录 答案: C 较易 3. 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计准和进行评价的结果是( )。 A 审核结果 B 结果证实 C 审核评价 D 审核发现 答案: D 较易 4. 确定审核应完成的事项是( )。 A 审核计划 B 审核策划 C 审核目的 D 审核宗旨 答案: C 较易 5. 在审核分类中,按审核主体划分可分为( )。 A 第一、二、三方审核 B 质量审核、环境审核 C 内部、外部审核 D 体系、产品审核 答
书 名: 现代质量管理学
作 者:刘宇 合者:韩福荣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
ISBN: 9787509709719
开本: 16开
定价: 58.00 元
现代质量管理学第2版 |
|||
书号: |
13773A |
ISBN: |
978-7-111-13773-3 |
作者: |
韩福荣 主编 |
印次: |
2-5 |
责编: |
曹俊玲 |
开本: |
16(B5) |
字数: |
定价: |
¥35.00 |
|
所属丛书: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
装订: |
平 |
出版日期: |
本书是编者依据长期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吸收了管理科学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标准和实践成果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11章,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管理基本理论、供应商管理、顾客关系管理、质量策划与质量改进、统计过程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抽样检验、质量经济性分析、可靠性工程基础、质量管理体系、六西格玛管理、卓越质量经营模式等。本书具有结构严谨、系统性强、内容创新、结构新颖等特点。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管理类、经济类本科、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质量管理研究和实践的人员阅读和参考。
《现代质量管理学》是在编者长期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和最佳实践,吸收了管理科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标准编写而成。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质量管理基本理论,质量数据分析方法、质量经济分析、统计过程控制(SPC)、抽样检验、六西格玛管理、质量生态链理论与方法、质量管理模式。《现代质量管理学》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新颖、结构严谨等特点,是一本符合学科发展规律,符合时代需要的教科书。
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述
第一节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第二节 质量内涵的演变及其背景
第三节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第四节 质量管理大师及其理论
第五节 质量管理理论
第二章 质量数据分析方法
第一节 质量数据
第二节 理论关系的建立
第三节 多元变量回归模型
第三章 质量经济分析
第一节 质量经济分析的内涵
第二节 质量成本与质量收益
第三节 质量经营
第四章 统计过程控制(SPC)
第一节 SPC技术概要
第二节 SPC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常用SPC技术
第四节 过程能力评价与分析
第五节 SPC技术的Minitab实现
第六节 SPC技术的应用案例
第五章 抽样检验
第一节 抽样检验概要
第二节 抽样检验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抽样检验实务
第六章 六西格玛管理
第一节 六西格玛管理的概念及演变
第二节 六西格玛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六西格玛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比较
第四节 六西格玛管理的统计意义
第五节 六西格玛管理的综合框架
第六节 六西格玛管理的结构化改进模式
第七节 六西格玛改进项目的阶段管理
第八节 六西格玛管理展望
第七章 质量生态链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质量生态链
第二节 质量生态链上的质量关系评价
第三节 质量生态位的结构模型
第四节 质量生态位的计测参数
第五节 质量生态位参数计测过程
第六节 质量生态位竞争与生存的策略
第八章 质量管理模式
第一节 管理模式概述
第二节 质量管理体系
第三节 卓越绩效模式
第四节 质量管理模式评述
参考文献
……
刘宇,1955年9月生于北京,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长期从事质量管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兼任中国质量协会理事、中国机械质量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等。
多年来,致力于质量管理前沿课题的研究,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主要著作有《顾客满意度测评》、《知识管理理论与运作》以及《科技成果鉴定中介机构》等,任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质量管理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导论》的副主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2005年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荣获全国商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8年荣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8年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