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狭叶凤尾蕨(学名:Pteris henryi),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下的一个植物种。产河南西南部(淅川)、陕西南部(略阳)、四川(重庆、雷波)、贵州(安顺、务川、安龙、兴义)、云南(蒙自、广南、昆明、大理、文山、贡山、龙陵、丽江)、广西(凌云、乐业)。全年采收,晒干。
产河南西南部(淅川)、陕西南部(略阳)、四川(重庆、雷波)、贵州(安顺、务川、安龙、兴义)、云南(蒙自、广南、昆明、大理、文山、贡山、龙陵、丽江)、广西(凌云、乐业)。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蒙自)。
播种在叶背条线形孢子囊尚未成熟时,用塑料袋将其整个叶片套好,待到叶片孢子成熟散落后剪下套袋叶片.收集孢子以备播种。播种可播在小苔上,困其保温性能好,置于半阴处.可加速孢子发芽;当小苗高1~2厘米时.收其切块分裁于小盆内 亦可播于腐叶土上,先把腐叶土过筛后置于锅内蒸炒消毒. 再装入盛有少量碎砖粒或木炭屑作排水层的浅盆中.把盆放人池中浸水,待干燥的腐叶土湿润后.将盆端出,把孢子均匀撒播于土表,因孢子颗粒细小不要覆土.盆口用玻璃或塑料薄膜盖严实.把浅盆艘在避光阴湿她.保持20~23℃ 的温度,经常揭开覆盖物喷雾保湿,约经30 天后,孢子即可萌发长出叶状原始体,待其布满盆面后,将其切割成小块带土移栽于小盆中。
植株高30-50厘米。根状茎短,斜出,粗约1厘米,先端被黑褐色鳞片。叶簇生,一型或略呈二型,不育叶短于能育叶;柄长15-20厘米(不育叶的柄稍短),基部粗1-2毫米,浅禾秆色,光滑或略粗糙,无毛,有四棱;叶片长圆状卵形,长20-30厘米,宽10-15厘米,一回羽状;羽片(2)4-6对,对生,下部的相距5-7厘米,极斜向上,基部一对有短柄,通常三至四叉,向上的无柄,通常2-4叉,罕有单一,顶生羽片2-3叉,偶为单一而具短柄;裂片狭线形,长10-20厘米,宽(2)3-4毫米(不育裂片略宽),先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而稍偏斜,能育边缘全缘,不育边缘有浅锐锯齿。主脉两面均隆起,浅禾秆色,侧脉两面均明显,稍弯弓,几平展,单一或分叉 。叶干后纸质,灰绿色,两面光滑。孢子囊群狭线形,沿能育羽片的叶缘延伸,近基部及有锯齿的先端不育;囊群盖线形,棕色,膜质,全缘。
凤尾蕨性喜温暖、湿润、阴暗的环境,忌涝,要求荫蔽、空气湿润、土壤透水良好。较耐寒,生长适温为10-26℃,越冬温度可低至0-5℃。你是不是浇水过多了,或者是放在空调房?还有是不是几年没有换土,土壤不行...
形态特征折叠编辑本段 一或多年生草本的地生性蕨类植物。根茎短而细,斜上或横生,不分歧或有少数侧芽,外被稀疏的赤褐色鳞片;鳞片线形。蕨叶为一至二回羽状复叶,侧生羽片 2-5对;簇...
喜温暖阴湿环境,此草有一定的耐寒性,但低于-10度时叶梢会冻枯黄,稍耐旱,怕积水,很喜欢生长在肥沃排水 凤尾蕨良好的钙质土壤中。 原产中国和日本,广...
生石灰岩缝隙中,海拔410-2 250米。
5月份结合对老植株换盆时进行,将株丛带根切分为数株,每株带叶3~5片,分别上盆栽植,成为2株或2株以上新的植株。
风尾蕨常年翠绿,宜用紫砂晦盆或釉晦盆,色泽用深紫、浅红、淡黄为佳,盆形以较浅的圆盆、六角盆为多 盆土要求肥沃疏松、排水通气性好而富吉腐殖质,笔者常用腐叶土、泥炭土或田园土、砻糠灰或细河砂等量配制成培养土。上盆和换盆通常结合分株繁殖和孢子繁殖时进行。一般每隔2-3年换一次盆。
养护管理风尾蕨喜湿润、凉爽的环境,耐阴性强. 室外栽培应遮阳50%~60%或置于树荫下为佳生长期应勤浇水并多往叶面喷水,宜经常保持土壤和植株湿润,切忌盆土长时间过湿或盆内积水 每月浇施l~2次稀薄液肥。冬季在5℃ 以上方可安全越冬。
中国有丰富的凤尾蕨资源,它们虽然没有鲜艳夺目的花与果实,然而它们以千姿百态的叶形、叶姿和青翠碧绿的色彩,使人赏心悦目,在观赏植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凤尾蕨株形优美,格调清新,极富观赏性,是线条美的典范,越来越博得众人的喜爱。其适合园林栽培,更适宜美化家居,也是插花不可少的衬托叶。
观察蕨类生活史的好材料——铁线蕨
铁线蕨分布广泛,容易培养,是观察蕨类生活史的好材料。将经过低温处理(4℃)的铁线蕨成熟孢子接种到培养基上,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45 d左右,孢子萌发后长成配子体,培养60 d左右,颈卵器内的受精卵萌发长出幼孢子体。将铁线蕨孢子接种到花盆内的土壤上,在室内培养2~3个月长成配子体,培养4~5个月长出幼孢子体。将培养基上的幼孢子体移栽到花盆土壤中可在室内长期培养,四季常青,孢子囊陆续分化、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