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小时的湿球温度。
由于我国全国范围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建设近年才开始,大多数地区逐时温度记录不够统计标准的30年。因此本条所指的不保证50小时,是以每天4次(2、8、14、20时)的定时温度记录为基础,以每次记录代表6小时进行统计。
室内最佳温度一般是以25℃、湿度55%来作为标准的。(现在提倡26℃主要是考虑节能减排) 但这个25℃只是个标准的数值而已,因为你空调显示的温度或者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不一定就是你身体周围的温度值,...
人体最适宜的空调温度应该在24℃至27℃,最低不宜低于22℃,室内外温差不宜大于5℃,夜间空调不应低于24℃。如果空调开得过大,室内温度过低,易患”空调病”,出现感冒、咳嗽、发烧、精神不振等等。所以国...
室内的温度超过28-30度就要打开空调,否则宝宝会因为太热而睡不安稳。但温度不可太低,一般室内温度保持在26-28度宝宝感到最舒适,同时要注意室内外温差的变化,不要让这种温差太大。另外,使用空调的时候...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逐时温度生成方法研究
介绍了现有夏季典型日的生成方法,对比分析了我国规范和美国ASHRAE手册中典型日生成方法的差别.选取位于不同建筑热工分区的6个典型城市,将现有方法得到的典型日参数与实际的气象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二者存在一定偏差.提出了2种新的夏季典型日生成方法,并统计得到了6个典型城市的夏季典型日空调室外计算逐时温度.通过与现有生成方法对比发现,2种新方法得到的夏季典型日更符合实际气象参数的变化特征.
夏季日最高湿球温度预报与纺织空调
纺织厂空调工程中使用新、回风比和用循环水或低温水处理均视室外空气焓值而定,而且前尚不能直接测得空气的焓值,因此,与空气焓值呈一定对应关系的空气的湿球温度便成为纺织厂空气调节的主要依据。江苏省南通市气象台的夏季日最高湿球温度预报对纺织厂空调人员进行预见性调节。合理使用新、回风比和合理使用低温水很有参考价值,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规范》规定,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取夏季室外空气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干球温度;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取室外空气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这两个参数用于计算夏季新风冷负荷。
式中:
《规范》规定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取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取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这两个参数用于消除余热余湿的通风及自然通风中的计算。
《规范》规定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日平均温度作为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作为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规范》规定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取冬季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取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供暖室外计算温度用于建筑物供暖系统供暖时计算围护结构的热负荷,以及用于计算消除有害污染物通风的进风热负荷。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用于计算全面通风的进风热负荷。 2100433B
当前我国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确定体系未考虑气象参数间同时发生性及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并且存在空调设计负荷偏高、容量选型偏大的问题。因此,提出合理的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确定方法对于准确计算设计负荷和确定系统容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首先对当前我国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确定体系进行梳理并对其局限性进行分析。针对以上局限性,以Copula函数建立室外气象参数联合分布函数,以此考虑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太阳辐射间同时发生性作用规律。进一步的,通过负荷计算分析各气象参数在设计负荷计算中的权重,并对各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将空调室外计算参数进行归一化,提出一种基于权重系数的设计日构造方法。同时以不保证时长建立了空调室外计算参数与室内热环境的关联关系,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 当前我国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确定体系在数据基础、单气象要素分布规律、多气象要素同时发生性及设计日构造上存在相应的局限性; 2. 基于建筑热工分区代表城市逐时气象观测数据建立了单气象要素高温数据分布规律; 3. 借助Copula联结函数,考虑气象要素间同时发生性并构建气象要素联合分布函数,形成同时发生条件下空调室外计算参数选取方法; 4. 定量化分析了不同空调室外计算参数对设计负荷影响,并给出其对应的权重系数,同时确定了各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的重要程度和选取优先级; 5. 在同时发生性研究基础上,实现空调室外计算参数归一化,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权重系数的设计日构造方法; 6. 建立了空调室外计算参数与室内热环境不保证时长间的定量关联,发现两者之间普遍存在量级差异和线性关系; 7. 分析了窗墙比、换气次数等不同建筑参数变化时对室内热环境不保证时长影响规律,分析得出当前我国空调室外计算参数存在量值不准确的问题。 8. 定量化分析了室内温度允许波动对室内热环境保障性的影响,证实室内温度允许波动会进一步增强室内热环境稳定性。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