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工程主要开发任务为灌溉、供水和发电。黄河设计公司已完成该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工作。
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点水利工程,总投资18.8亿元,主要功能是对巴音河径流进行多年调节,以城镇生活和工业供水为主,兼顾发电、防洪、灌溉等综合利用,保障当地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用水安全。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21.5m。水库总库容为1.6亿立方米,总投资为18.8亿元。项目建设对保障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用水安全,提高防洪标准,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水库正常蓄水位3468.00米,总库容1.62亿立方米,装机容量33兆瓦。枢纽主要建筑物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溢洪道、引水发电系统、放空洞、生态基流放水管、前期放空钢管等组成。工程规模属大(2)型,等别为Ⅱ等,其中大坝为1级建筑物,溢洪道、引水发电洞、放空洞及其进水口为2级建筑物,电站厂房为3级建筑物。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3472米,坝顶长度365.00米,最大坝高121.5米,坝体总填筑量为420万立方米。
该工程建成后,年均向德令哈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1.32亿立方米,可提高德令哈市区河段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将有效提升德令哈地区水利基础设施水平,保证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需求,提高城市和周边地区防灾减灾能力,改善巴音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开发水能资源提供清洁电能,提升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产业发展水平。
2015年4月实现导流洞开工,历时20个月,2016年12月3日成功完成导截流,标志着该水利枢纽工程由附属工程建设顺利实现向水库大坝主体工程建设的转变。2100433B
主要是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矛盾。建设长江三峡等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的作用,就是要在洪水期拦蓄洪水减小洪峰流量(降低洪涝灾害),在枯水期加大水资源的供应(减少干旱的威胁)。 从2006年起到2007...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黔江河段大藤峡峡谷出口处,下距广西桂平市黔江彩虹桥6.6公里,是国务院批准的《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珠江流域防洪规划》确定的流域防洪关键性工程,是《珠江水资源...
防护后水库库区淹没影响的实物指标调查成果为:淹没影响人口为9882人;各类房屋面积为35.5万m;淹没各类土地113693亩,其中,耕地70566亩,园地9225亩,林地19552亩,草地7012亩,...
蓄集峡水利枢纽左岸高边坡监测设计与分析
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属于大2型水库,其左岸高边坡存在风化卸荷问题,关系到大坝主体及面板的安全,因此安全监测设计对左岸山体裂隙及边坡稳定性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介绍了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高边坡的规模、地质条件、安全监测设计的基本原则及设备布置。
大坝工程建设
据悉,近日水电四局收到海西州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局发来的中标通知书,中标蓄集峡水利枢纽大坝工程。
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为青海省巴音河干流上骨干调蓄工程,其主要功能是对径流进行多年调节,保障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用水安全,支撑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巴音河峡谷出口上游约6千米处,距离海西州德令哈市东北60千米左右,河道平均比降12‰,坝址控制流域面积4970平方米,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每秒8.73立方米,年径流量2.75亿立方米,占巴音河流域水资源总量的54.46%。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溢洪道、引水发电系统、放空洞、生态基流放水管、前期放空钢管等组成。工程规模属大(2)型,工程等别为Ⅱ等,其中大坝为1级建筑物,溢洪道、引水发电洞、放空洞及其进水口为2级建筑物,电站厂房为3级建筑物。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3472.00米,坝顶长度365.00米,最大坝高121.50米;引水发电洞进口高程3388.50米,洞长6440.54米,洞径3.2米至3.0米,最大引水流量为每秒20.4立方米;溢洪道堰顶高程3460.00米,堰宽8.00米,溢洪道总长186.00米,最大泄流量为每秒558.0立方米。本标段预计完工日期2019年12月5日,总工期48个月。
1954年编制的《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选定的第一期开发项目;
1955年着手实施青铜峡灌溉工程的勘测设计研究的前期工作;
1956年3月水利部批准的《青铜峡灌溉工程第一期工程初步设计计划任务书》;
1958年8月提出《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1958年8月开工;
1959年11月水电部批准初步设计方案;
1960年2月工程截流;
1967年12月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以后随着宁夏地区电力负荷的增长,逐年安装机组;
1976年8台机组投产并网发电;
1993年增加1台机组。
建国初期,黄河综合利用规划委员会编制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规划中提出刘家峡、青铜峡、渡口堂(三盛公)、三门峡及桃花峪等5项工程,是黄河46个梯级中第一期开发的工程项目。
1955年由水利部北京勘测设计院西安分院着手实施青铜峡灌溉工程的勘测设计研究的前期工作。在银川市成立了西安分院青铜峡灌溉工程勘察处。勘察处的任务是进行青铜峡灌区和卫宁灌区大比例尺1/10000地形测量,灌区的土壤调查,河东河西灌区旧渠系和排水沟系调查,以及典型灌区调查和灌溉制度、作物组成、作物需水量的试验,为拟定灌区引水流量和灌溉制度和用水量提供基本参数 。
1955年11月,以李奎顺总工程师为首的坝址选线查勘组,在青铜峡8公里长峡谷内,选择了山神庙、点将台(一百零八塔)及龙王庙三条勘测研究坝线,筹备勘探工作。
1956年春天,地质勘探队从陕西关中秦岭北麓的网川水库工地开始向青铜峡转移。当时不通火车,最近的路线是从西安坐汽车经平凉、固原、同心、中宁等地到达青铜峡。勘探队乘汽车经过三天的跋涉,途经中宁县彰恩堡进入青铜峡谷。队伍到达工地后,首先遇到的是住房问题,因为离坝址最近的居民也在2公里外的余家桥,唯一的选择就是在位于宁平公路边的龙王庙内安营扎寨。当时龙王庙是金积县公安局青铜峡派出所所在地,勘探队在南厢房和四周搭帐篷暂时安身。
5月初,勘探队150人全部到齐,很快就投入紧张的勘测工作。一百多名来自金积、吴忠的民工、船工也参加了勘探工作。沉睡了千百年的峡谷内,到处回响着钻机的隆隆声和工人干活的号子声。
勘探队的到来,受到当地政府和各行各业的关怀和支持,行署和县领导经常到工地来慰问,百货、食品公司和新华书店等部门也经常在龙王庙门前摆上了售货摊送货上门,剧团、电影队经常到工地服务,使身居深山峡谷的勘探队员感到生活很充实,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
在青铜峡峡谷段曾选有三个比较坝址:即山神庙(峡谷上段)、点将台(峡谷中段)与龙王庙(峡谷出口段)三个坝址。峡谷上段的山神庙坝址左岸主要为石灰岩,喀斯特溶洞极为发达,岩石风化破碎严重,不是一个优越的坝址。1957年,设计、地质人员又推荐点将台坝址与龙王庙坝址进行比较。由于点将台(一百零八塔)坝址岩石破碎,岩层走向与河谷平行,左岸溶洞发育迅速,虽经过地面地质工作,并在河床打了一个钻孔,但最后还是予以否定。最后选定峡谷出口处的龙王庙坝址作为下一步勘测的重点地段 。
编制初步设计过程中,在龙王庙坝址300米的地段内,共研究了4条比较坝线,自上游往下游依次为4、1、3、2线。经过地质勘探以后,在4条拟定的比较坝线中,勘探队首先发现,2、4线无论在地形上还是地质上都不如1、3线优越。1、3线地质条件相近,地形上1线优于3线,勘探点的布置大多在1线,因此1线的工作深度高,资料积累多。虽然两线相距很近,河床电站基础多为砂岩,都有顺河的断层通过,但在进一步勘探后,发现1坝线开挖深度较3坝线深,1线的断层宽度大,又穿过河床电站,对建筑物稳定性不利,因此,最终选定3线为施工坝线。
截止1964年5月,完成了各种比例尺的地质测图790.98 平方公里,工程地质剖面125.50公里,机钻8751.15米,各种岩土试验分析,共计2075组次。1957年11月以前以选定坝址为中心,进行坝址比较的地质勘探工作,结合设计推荐龙王庙坝址。1958年提出了初步设计阶段地质报告 。
广大地质勘探职工为青铜峡工程建设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施工实践证明,地质勘探工作的分析评价基本正确,提供的地质构造位置和规模大体相符。
绪论
第一章 我国雨水集蓄利用概况
第一节 我国雨水集蓄利用的发展状况及成就
一、雨水集蓄利用的发展背景
二、雨水集蓄利用的发展现状与成效
三、问题与对策措施
第二节 雨水集蓄利用的区域发展状况
一、西北地区雨水集蓄利用发展状况
二、西南地区南水集蓄利用发展状况
三、华北地区十水集蓄利用发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