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厦门大学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环境

厦门大学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环境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建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现任党委书记为朱之文,校长为朱崇实。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占地近9000亩,其中校本部位于厦门岛南端,占地2500多亩,漳州校区占地2568亩,翔安校区规划建设用地3645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4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60多万册,固定资产总值30亿元,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0亿元。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主接点之一。完善的网络设施也为相关科学文献的获取、学术成果的交流等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此外,校园环绕厦门湾,依山傍海,不仅成为国内公认的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而且提供了先天独厚的实验条件。

查看详情

厦门大学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厦门ABB开关

  • 品种:隔离开关;说明:好;规格型号:200A;
  • 大信天宇
  • 13%
  • 宁夏大信天宇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厦门ABB开关

  • 品种:隔离开关;说明:好;规格型号:100A;
  • 大信天宇
  • 13%
  • 宁夏大信天宇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厦门喷头

  • 品种:淋浴喷头;材质:塑料;说明:套装;
  • 东誉达
  • 13%
  • 成都大力水手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海洋

  • BH250×W250×D20 YD-W0021
  • 13%
  • 广州三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海洋之星

  • 品种:海洋之星;型号:配650;说明:测深仪(1套)、X80(1套)、S650(1套)、对中杆(1根)、仪器箱(1个)、海洋之星软件内置(1
  • 南方测绘
  • 13%
  • 浙江南方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座吊

  • 提升质量30t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座吊

  • 提升质量60t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座吊

  • 提升质量30t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座吊

  • 提升质量60t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座吊

  • 提升质量60t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信息技术系统

  • BS LD 48 BS系列
  • 5170套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9-21
查看价格

信息技术系统

  • BS LC 24 BS系列
  • 2349套
  • 1
  • 中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11-26
查看价格

信息技术系统

  • BS LC 110 BS系列
  • 9073套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8-12
查看价格

信息技术系统

  • BS LD 110 BS系列
  • 9555套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8-07
查看价格

信息技术系统

  • BS LD 24 BS系列
  • 9659套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7-07
查看价格

厦门大学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状况

实验室瞄准国际水声通信及海洋信息技术重大科学问题,直面国家对海洋信息和海洋安全的重大需求,以台湾海峡及其毗邻海域为典型研究区域,主攻水声通信及海洋信息技术,建立基于浅海域声信道及通信技术的科学研究体系,深入开展水声通信及海洋信息应用技术研究,使实验室成为对外开放、具有影响力的水声通信及海洋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基地。

厦门大学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

水声通信、洋信息技术

厦门大学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平台

近海海洋信息实验平台

厦门大学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

省部级奖励 11 项:含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

发表论文 512 篇:其中SCI收录103篇;

国际及地区会议报告 58篇: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报告 10 人次;

培养学生 200 名:博、硕士生200(其中3人为留学生);

主持项目 142 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课题、7项国家“863”项目、2项“十五”国防预研项目课题。

代表性著作与教材

(1)许肖梅编著,《海洋技术概论》,科学出版社,2000年;(2)许肖梅编著,《声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03年;(3)肖明波译著,《通信系统仿真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4)闫敬文编著,《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图像图形学教程》,科学出版社,2002年;(5)陈忠编著,《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6)周昌乐,《认知逻辑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7)周昌乐,《心脑计算举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8)陈振源,陈忠. 《有线电视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查看详情

厦门大学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

近10年来,通过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建设,依靠国家投入、省市共建及自筹资金等方式已拥有4000余万元的固定资产,其中单件价值10万元以上的较大型和大型仪器设备总计73台套,涉及电子、通信、 海洋物理、海洋环境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覆盖范围广;在海上实验和海洋现场调查设备中,目前可以使用与福建海洋研究所共建的800吨海洋科学考察船一艘(延平2号),以及与物理海洋学科共享海洋水文测量装置如温度、盐度、深度、海流、海底地形剖面等仪器,为浅海域水声信道特性研究的实施以及海洋基本参数的获取提供了坚实的现场平台。实验室拥有丹麦B&K公司较为系统的声学测量仪器、数据记录仪等多种水声通信研究设备;还有多种类型的电子仪器设备;一艘“海洋一号”实验船和一处岸边实验站,为海上传输实验提供了便利条件。

查看详情

厦门大学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环境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厦门大学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组织结构

实验室在厦门大学重点实验室建设委员会的领导下,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和学术委员会评审制。实验室固定人员实行全员合同聘用目标责任制。实验室重要研究岗位以长期合同聘用。实验室流动人员将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聘任和考评方式。

实验室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室委会有权依据有关规定和考核标准对引进外来人才、解聘现有人员等人事管理事务提出决定性意见,并报依托学校批准。

学术委员会

主任:李启虎(院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副主任:许克平(教授,厦门大学)

查看详情

厦门大学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团队

实验室有固定人员60名(研究人员46名,技术人员12名,管理人员2名),其中教育部跨世纪人才3人,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4人;研究人员的平均年龄41岁,45岁以下占70%,形成了一支以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科学家为中坚力量、年龄结构合理、团结向上、充满活力的科学研究队伍。许多年轻骨干已经挑起重担,成为各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实验室顾问

陈辉煌、许克平、许天增、许茹、王清池、姚彦

查看详情

厦门大学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展历史

1922年7月,厦门大学设立工学部;

1920年代,厦门大学的海洋科学研究起步;

1946年6月,成立了我国高校第一个海洋系;

1958年,何恩典教授创立了海洋物理专业并开展了水声遥测遥控、水声通信技术的早期研究工作,其中“浅海声信道传输特性”和“浅声释放器”“水平探鱼仪”, 特别是“数字-时间-相关积累抗浅海多途干扰”的研究,对我国浅海声通信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1985年10月,复建工学院;

1993年,研究成果“海中高速率数据传输研究”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选中,作为“八·五”期间资助的“高技术新概念” 147个项目中的6个优秀代表项目之一,参加了“高技术新概念新构思探索项目部分研究成果展览”;

1996年,成立厦门大学211工程“水声通信重点实验室”;

1999年7月,在工学院的基础上组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2000年,获国家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2年,获国家海洋生物重点学科;

2002年,水声通信研究团队两次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专题采访, 并在中央电视台“科技之光”节目播出;

2003年,获国家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4年11月,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更名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现下设通信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自动化系等4个系,主要从事信息科学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获福建省通信与信息系统、物理海洋学重点学科。

查看详情

厦门大学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简介

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5年底获教育部批准依托厦门大学筹建,2009年7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验收,并正式向社会开放运行。

重点实验室瞄准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领域重大科学、技术问题,设立水声通信和海洋信息技术两个研究方向,研究重点包括:①海洋声场声信道,②水声通信与网络,③多媒介立体通信,④海洋遥感,⑤海洋数值模拟与分析,⑥声信息与声探测。实验室已成为对外开放、具有影响力的水声通信及海洋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基地。

实验室现在固定研究人员3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1人、助理教授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另有技术人员20人,行政人员3人,流动人员13人。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中,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高校百名领军人才计划1人,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1人。研究人员的平均年龄42岁,45岁以下占69%;已形成了一支以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科学家为中坚力量、年龄结构合理、团结向上、充满活力的科学研究队伍。

查看详情

厦门大学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环境文献

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格式:pdf

大小:232KB

页数: 1页

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组建于1985年,1997年正式批准对外开放,2003年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0年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实验室

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格式:pdf

大小:232KB

页数: 3页

依托于兰州大学的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5年底获教育部批准建设,2006年经教育部组织的论证后正式进入建设期,2008年5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重点实验室建设评估后正式批准挂牌.实验室主任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周又和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

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00年由教育部批准建立,其前身是CAD/CAM国家专业实验室。实验室依托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内“211工程”和“985工程”二期科技创新平台、“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单位。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培养出国内第一位CAD/CAM博士。本学科在2007年教育部重点学科评估中,在国内同类学科排名第一;实验室在2007年工程、材料科学领域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综合评估中,被为“优秀类”实验室。2007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近年来,实验室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入选200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实验室现有面积6000余平方米,拥有各类仪器设备890台,总值在4000万元以上,形成了数字化设计制造、数控加工与特种加工、钣金成形与装配连接三个实验研究单元。现有固定人员62人。其中正高23人(博导21人),副高23人,中级16人,其中留学人员23人。

近五年来,实验室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科研总经费较“九五”期间翻了一翻,突破亿元大关。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59项,其中国家计划/国防型号项目78项,占总经费的65%。发表高水平论文1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3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58项。共培养博士305人、硕士生694人,为国防建设和西部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实验室拥有4个创新团队,以国家级专家为带头人,以中、青年为主,素质精良,作风过硬,团结协作,敢打硬仗。其中,张定华教授科技创新团队以“有条件上、无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开拓精神和“扎根西部、十年磨一剑”的艰苦奋斗精神,突破了严重制约我国新概念航空发动机实现结构创新和技术跨越的核心部件制造瓶颈难题18项,实现了航空发动机复杂薄壁整体结构件加工技术的跨越;所研制的空心涡轮叶片作为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标志珍藏于中华世纪坛;所研究的两级风扇整体叶盘作为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在2004年珠海和巴黎航展上产生重大影响。该成果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入选“200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此外,该团队成为进入XX航空发动机型号研制指挥系统的高校团队。王俊彪教授团队在ARJ21飞机关键技术攻关中,成为进入中国一航科技创新团队的高校团队,研究成果在ARJ21、飞豹、多种新型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神舟系列飞船驾驶舱人机工程设计、航空航天大型企业数字化车间生产线建设、制造企业信息化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原来的“项目管理与协同产品商务技术”并入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方向,形成了目前4个主要研究方向——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现代设计与产品开发、快速响应制造、航空宇航关键工艺与装备;同时根据武器装备轻量化、微型化、精密化趋势,开拓了“微小器件增材制造”、“微小机械与微操作”等新的学科交叉领域生长点。

在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实验室以86分稳居国内同行前列,获得了同行专家认可,并免答辩。2002年9月,教育部组织了以温诗铸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对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评估,实验室得到专家组高度评价,被评为工程领域全国第二,并被推荐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列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单位。

实验室与陕西省科技部门、国防重点企业紧密联合,重点推广制造业信息化(MIE)技术、车间制造执行(MES)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技术,同时成立了陕西省CAD应用中心、陕西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结合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组织科技力量,开发、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十五”期间,该中心累计服务企业362家,涉及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电子、制药、工程装备等行业,累计培训企业人员超过1800多人次,促进了区域创新机制建立,提升了区域广大企业的技术水平。

专业教材大量引用最新科研成果,综合实验全部来自于科研成果转化,毕业设计90%以上来源于科研课题。目前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门、陕西省精品课程3门,出版教材10部;(科研转化)开设综合性实验18门、大型创新性实验1门,形成了点(课程实验)、线(综合实验)、面(大型创新性实验)结合的立体化实验体系。实验室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成为国内同类专业中惟一的国防重点建设专业,并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实验室得到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刘凤泰主任及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高度评价。

近年来,本专业本科生取得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国际一等奖、第六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国家二等奖、省级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三等奖等6人次,获曾宪梓奖学金3人次。结合本科-硕士连读、本科-博士直读培养机制,选拔本科高年级优秀学生,以创新团队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并重点扶持,完成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20篇。

目前,实验室研究生近五年来共培养博士生305人、硕士生694人。博士生发表论文420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141篇。王栋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结构优化设计与渐进移动法”2006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6人获校博士论文创新基金资助,1名博士生获霍尼韦尔奖,1名博士生获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十佳科技英才”称号,10名研究生获校研究生创新种子基金资助,获西北工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8篇。

先后与法国UT集团三所科技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立国际合作研究机构7个,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4项。先后接受留学生25人,派出留学生30余人。聘请了10余名本学科领域国际知名教授为实验室兼职、客座或顾问教授,聘请国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科研合作22人次。近五年来,实验室成功举办了有影响的全球性国际学术会议5次,双边性国际会议3次,国内有影响的重要学术会议4次。其中2006年成功举办的“第十二届国际制造工程与管理会议(IMCC)”是一次极具影响力的国际制造与管理界的学术盛会,艾兴院士、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倪亦靖教授等知名专家肯定本次会议开得非常成功。

新增教学科研实验环境面积2600余平方米,新增设备总价值2206.29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设备22台套,价值1812.54万元。建成了3个实验研究单元和1个公共研究平台。

为了保障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研制关键技术攻关需要,在“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基础上,实验室贷款200余万引进了先进的五坐标NC加工中心,还自筹经费300余万元购买了大型车削加工中心等系列配套设备,建成了整体叶盘快速试制基地,在多项国防重大科研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复杂整体结构件加工技术的跨越。2100433B

查看详情

结构工程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1999年9月,被确定为第一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重点实验室几经调整,现在整合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相关的人力资源与设备资源,包括结构工程、防灾减灾、结构力学、岩土与地下工程、建筑材料等研究所以及工程结构、建筑材料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31人,实验室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人民币1800万元。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均可提出申请,经批准后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室开展独立研究或合作研究。需取得经费资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实验室同意并报教育部批准后,方能开展工作。也欢迎自带项目与经费来实验室工作。

查看详情

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陈润生,男,1941年6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

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副主任

谭铁牛,男,1964年1月生,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黄云清,男,1962年12月生,湘潭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许小曙,男,1954年11月生,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先后担任美国焊接学院技术总监、美国Trilogy 公司软件开发总工程师、美国3D Systems公司和美国Solid Concepts 公司软件开发总监。

王斌,男,1962年9月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人计划获得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金芝,女,1962年6月生,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杨力华,男,1962年8月生,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科学与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所长。

李锦涛,男,1962年3月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书记,副所长,前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殷建平,男,1963年10月生,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建新,男,1969年10月生,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陈艳萍,女,1963年9月生,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高协平,男,1965年7月生,湘潭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刘任任,男,1959年10月生,湘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舒适,男,1962年12月,湘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喻祖国,男,1970年9月生,湘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

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秘书

石跃祥,男,1964年9月生,湘潭大学教授。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