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学生2600余人,硕士研究生60余人。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厚基础,强实践,宽口径,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学院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学院学生参加的校机器人小组在2008年、2009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晋级全国八强,并获得“最佳技术”奖;
2008年学院学生参加机械设计创新大赛荣获四川省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慧鱼组”全国二等奖1个;
2009年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四川省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
2008年在抗震救灾期间远赴深圳实习的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荣获“富士康”全国大学生实习成果大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
2008、2009年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蝉联全国工业工程应用案例大赛总决赛冠军;
同时学院学生的就业率多年来稳居学校第一。
经过多年的办学历程,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已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具有创新潜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100433B
学院有省级特色专业:“工业工程”;
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业设计”;
省级精品课程:“液压与气压传动”;
校级精品课程:“机械设计”等10门,出版教材20余部;
教学研究成果奖:“水泥生产工艺、装备、控制实验实训系统”获得全国高校自制设备展优秀教学成果奖;
四川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流程工业及其装备制造”;
校级重点本科实验室:“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实验室”、“机电控制系统与结构分析实验室”、“光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等;
有学院教师自主开发设计的“建筑材料生产装备及工艺”校内品牌实践基地,东方汽轮机厂及东方轴承厂校级优秀实践教学基地等多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等。
近几年来,学院在“反求工程及快速制造”、“梭式非能动智能控制”、“机电系统智能检测与控制”、“建材装备数字化设计制造”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科研优势和特色,先后完成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重点攻关等科研项目,近三年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新型技术专利13项,三大检索收录6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
这两个学校的比较还是见的比较多,学校的背景不一样,优势也不同,选哪个学校要看你想学什么专业,如果是想选的专业两个学校都有,那么就要结合他们的行业背景来选,比如机械、自动化等,那肯定选西科,而如果是电子...
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有如下专业: 建筑工程学院 室内设计技术(装饰技术方向)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 室内设计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路桥方向) 工程测量与监理 工程造价 ...
是可以查询的。。。
现有教职工90余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含高工、高级实验师)3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在读博士15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50.5%,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59人,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为61.5%。
学院在学校“共建与产学研联合办学”思想指导下,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等董事单位聘请了徐志磊院士、乐嘉陵院士等具有优异科研水平、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授、副教授20余人。
学院实验中心现有总值1300余万元实验仪器设备,其中有:
部省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制造过程测试技术”;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反求工程与快速制造”;
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共建“先进制造技术”联合实验室等。
5个本科专业:
机械工程系: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工业工程与设计系:工业工程;工业设计;
(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为学校重点批次招生专业)。
学院已建成“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在“机械工程”领域及“工业设计工程”培养工程硕士,机械工程学科已成为学校博士点建设的支撑学科。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源于1983年成立的四川建材学院硅酸盐工程系,学院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三大学科领域开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工程、化学工程两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应用化学、功能材料和能源化学工程5个重点批次招生的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5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9人;正高职称43人,副高职称4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0人。有国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3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省级教学团队1支,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优秀教师1人,绵阳市优秀教师5人。
学院秉承 “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 的人才培养宗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被列为国家特色建设专业,并进入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被列为为四川省特色专业。学院有四川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西南科技大学化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化学综合设计实验》课程列入国家精品课程重点建设、《材料工程基础》等7门课程遴选为省级精品课程。学院实施了多项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大赛、混凝土设计大赛等大型科技竞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如学生刘锋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黄通昀被授予“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院重视学科建设与发展,依托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实验室(共建)、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建)等科学研究平台,学院形成了建筑材料与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材料、生物质材料、特种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功能材料、碳纳米及纳米复合材料、金属材料防护、电化学与表面处理、有机合成、精细化工等特色研究方向。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是四川省重点学科。近三年,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军工等国家级项目38项,立项项目经费累计近6500余万元、到校经费41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6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7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2项,授权8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9项,各级成果鉴定5项。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联合办学,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国内外的高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聘任外聘教师90人,其中29人担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实施了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1982年成立由教务处领导下的建材专业筹备组,1983年成立硅酸盐工程系,1991年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01年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983年招收第一届水泥专业本科生,1985年招收第一届玻璃专业本科生,1989年招收第一届陶瓷专业本科生,1997年为实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将水泥、玻璃、陶瓷三个专业合并为硅酸盐工程专业,1999年设立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硅酸盐工程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一个方向,并增设电子信息材料、装饰材料与工程两个新的专业方向,2001年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升为一级学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无机非金属材料(即以前的硅酸盐工程)、电子信息材料、装饰材料与工程三个专业方向,2002年该专业增设高分子及复合材料专业方向。2003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重点专业以重点线招生。 2000年招收第一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
1993年招收第一届工业分析专科生,2001年原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应用技术系的商品检验、环境检测、工业分析三个专科专业合并到材料学院,2001年以应用化学专科专业招生。2003年招收第一届应用化学本科生。 1989年招收第一届矿物(岩石)材料专科生,1994年招收第一届矿物(岩石)材料本科生,1998年该专业归类调整为材料物理专业。2002年原属于城建学院的材料物理本科专业划归材料学院。
1999年招收第一届材料学硕士生。2000年招收第一届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专业,2002年原属于城建学院的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专业划归材料学院。2003年招收第一届应用化学硕士生。2004年招收第一届分析化学硕士生。2005年申报成功材料加工工程、无机化学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及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
2003年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共建材料学博士专业
院徽
学院院徽由北京科技大学的中文名、英文名等元素组成。
吉祥物
学院吉祥物为”金小象“。
院训:学厚质朴,百炼成材
学院开展过师生综合运动会、金相实验技能大赛、图书漂流读书分享会、学术之星科研经验分享会、“求是·朗读者”等活动。